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贾永全

双月刊

1002-2090

byndxb@163.com

0459-6819135

163319

黑龙江省大庆市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August First Land Reclamation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1年平3月,属学术类刊物,初为半年刊,1997年改为季刊。刊登论文以校内为主,对校外的优秀论文也定量刊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施氮量对绿豆光合特性、磷钾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纪祥龙张吉立蒋雨洲王鹏...
    1-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松嫩西部平原半干旱区绿豆栽培科学合理施用氮肥,采用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分析不同施氮水平的绿豆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及氮磷钾吸收利用状况对绿豆产量的影响,探究了植株磷钾积累量与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绿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磷钾总积累量均呈增长趋势;大田试验中,中氮的处理(N=38 kg·hm-2)的产量和籽粒氮磷钾积累量表现最高,较高氮处理(N=46 kg·hm-2)分别提高4.9%、3.5%、2.8%和1.9%;盆栽试验分析,中氮处理(N=0.29 g·株-1)可通过增加初荚期的叶绿素含量来提高光合作用,能及时降低鼓粒后期的叶绿素含量,避免植株旺长,有效促进氮磷钾养分朝生殖器官中转移,使籽粒氮、磷和钾含量较高氮处理(N=0.35 g·株-1)提高5.5%、8.6%和5.9%,使产量增加7.5%.同时等磷、钾肥施入条件下,盆栽土壤速效磷含量与植株磷积累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氮肥施入降低了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与植株钾积累量无明显相关,植株磷钾积累相互提高.综合比较认为:适量的氮肥施入(盆栽为0.29 g·株-1,大田为38 kg·hm-2)能有效提高最大需肥时期的光合能力,降低鼓粒后期的叶片持绿性,避免了植株徒长,可通过促进籽粒氮磷钾素的吸收转移来提高绿豆的产质量.

    绿豆光合特性磷积累量钾积累量

    富硒大豆蛋白肽对小鼠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何晓蕾任春元王孟雪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硒属于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性等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的生理功能.大豆蛋白肽易被人体吸收,可满足身体生长需要.为更好兼顾二者的生理特性开发新产品促进人体健康,实验利用亚硒酸钠溶液浸泡东北大豆,碱提酸沉法制备富硒大豆肽实现硒元素富集和转化,对所提取的富硒大豆蛋白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亚硒酸钠溶液浸泡后大豆硒含量由16.53μg·g-1提高到26.25μg·g-1,大豆肽硒含量由5.67μg·g-1提高到14.37μg·g-1;灌胃后的小鼠体重最高为32.22 g,免疫器官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最高值为0.51%和0.31%.随着灌胃的富硒大豆蛋白肽剂量的增加,SOD和GSH-Px值也在不断增加,血清SOD为152.3 U·g-1,肝脏SOD为223.5 U·g-1;血清GSH-Px为986.3 U·g-1,肝脏GSH-Px为1100.7 U·g-1.巨噬细胞增殖能力A490值为0.61,免疫球蛋白IgA水平,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分别为278 mg·L-1和490 mg·L-1.实验表明富硒大豆肽可明显提高小鼠抗氧化能力和体液免疫能力.增强巨噬细胞增殖、吞噬能力.研究旨在为大豆及相关作物硒元素富集和转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为促进人体更好地吸收食品中的硒,开发与应用富硒大豆功能性创新产品提供新途径.

    富硒大豆蛋白富硒大豆蛋白肽生长特性体液免疫

    烯效唑对水稻抗性酶及节间长的影响

    王丹丹孔祥清刘明初晓慧...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烯效唑对水稻抗逆性的影响,在水稻拔节期对3个水稻品种喷施烯效唑375 mL·hm-2,施药后15、30、45 d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糖含量,收获前测定产量性状.施用烯效唑后30、45 d时显著提高了垦稻22的SOD活性,龙梗31、绥粳18在15 d时SOD活性略有提高,30、45 d略有下降;垦稻22在施药后15、30 d的POD活性升高,45 d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龙粳31在施药15 d时POD活性升高,在30 d和45 d时POD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绥粳18在施药后各个时期的POD活性差异不显著;龙粳31在施药15、30 d的CAT活性极显著升高,45 d时CAT活性降低;垦稻22在施药15 d时CAT活性极显著升高,在30、45 d时CAT活性降低,绥粳18在15 d时的CAT活性明显增加,差异显著,在30、45 d时CAT活性降低.施用烯效唑后龙粳31在15、30 d多糖比对照低,第45 d时略高于对照;垦稻22不同时期的多糖含量均低于对照;绥粳18在第15 d的多糖含量低于对照,在30、45 d含量高于对照.烯效唑使不同品种节间长均显著降低,第3节节间长显著缩短.烯效唑对不同水稻品种增产效果有所不同,在龙粳31上增产最高为25.2%,其次为绥粳18增产9.7%,第三是垦稻22增产4.1%.

    烯效唑水稻抗性酶多糖节间长产量

    玉米秸秆碱性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王超刘金明王春圻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厌氧发酵生产沼气、酶解糖化生产乙醇等生物转化技术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的有效方法.但由于玉米秸秆本身具备的紧凑木质纤维素结构使其对酶水解具有较强的抗性,导致其生物转化和可利用价值降低.因此为了提高玉米秸秆的生物利用价值,必须要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破坏其原有结构.在各种预处理方法中,碱性试剂预处理方法因其工艺相对简单,已成为最可行的玉米秸秆预处理方案.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烧碱、纯碱、氨、石灰等玉米秸秆碱性预处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了碱性预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为玉米秸秆生物转化利用预处理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碱性预处理量

    泊洛沙姆188、碳酸氢钠和HEPES对CPV ID3细胞株生长的影响

    孙晓莹李国军王延涛侯喜林...
    32-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泊洛沙姆188(Poloxamer 188,P188)、碳酸氢钠(NaHCO3)和HEPES对CPV ID3细胞株生长的影响,分别向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P188、NaHCO3和HEPES于125 mL摇瓶内悬浮培养稳定表达犬细小病毒单抗的CPV ID3细胞株,培养体积30 mL,培养条件为36.5℃,5%CO2,120 rpm,每天取样测量细胞的密度、活率,并于培养结束后检测抗体表达量.结果显示,P188在0~15 g·L-1的添加范围内,P188浓度越高,细胞高密度维持时间越长,抗体表达量越高.NaHCO3在1.5~2.5 g·L-1添加范围内,NaHCO3浓度与细胞生长速率,乳酸积累量成正比,与抗体表达量成反比.HEPES在0~25 mM添加范围内,与抗体表达量成正比,与最高活细胞密度成反比,当HEPES浓度为10 mM时,细胞生长速率最大;当HEPES浓度大于10 mM时,HEPES浓度与细胞生长速率成反比.结论:针对CPV ID3细胞株,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P188可以延长细胞密度维持时间,提高抗体表达量;培养基中的NaHCO3和HEPES的最适浓度分别为2 g·L-1和10 mM.

    泊洛沙姆188碳酸氢钠HEPES无血清培养基杂交瘤细胞

    PCR-RFLP鉴别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方法的建立

    胡阳刘明月王春仁常巧呈...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梨形虫病是一种由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引起的蜱传血液寄生虫病,对我国养马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快速准确地鉴别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设计马梨形虫18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运用PCR方法扩增序列,经过序列比对与分析,选用限制性内切酶DraⅠ对马梨形虫感染样本进行酶切.结果表明,马梨形虫两种病原18S rRNA基因PCR扩增产物长度为1500 bp.酶切后驽巴贝斯虫18S rRNA基因序列没有变化,马泰勒虫被切成大小为350 bp和1100 bp的两段,混合感染样本则形成350,1100 bp和1500 bp的3条带.实验建立的鉴别马梨形虫PCR-RFLP的方法实验流程简单,节约实验成本,可以快速并准确的鉴别马梨形虫的种类,为马梨形虫的分类提供了新的方法.

    马梨形虫病驽巴贝斯虫马泰勒虫18SrRNAPCR-RFLP鉴别方法

    共表达ETEC 987P、K88重组乳杆菌构建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杨雨晴李树东孙晓莹陈小燕...
    44-5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表达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987P和K88蛋白的重组干酪乳杆菌,并对重组干酪乳杆菌免疫原性进行分析.通过PCR构建重组质粒pLA-987P-K88并电转化至干酪乳杆菌6105后进行表达,通过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将重组干酪乳杆菌灌胃免疫BALB/c小鼠,三次免疫后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gG抗体和肠冲洗液中sIgA抗体水平,采用CCK-8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用C83916(987P)株和C83902(K88)株进行攻毒保护性试验检测其保护率.结果显示,重组干酪乳杆菌成功表达987P-K88融合蛋白,小鼠免疫重组菌后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和肠冲洗液sIgA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免疫水平明显增长,攻毒保护性试验结果显示,重组菌能同时对C83916(987P)株和C83902(K88)株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987PK88重组干酪乳杆菌免疫原性

    2020年黑河市某规模化牛场BAstV检测及ORF1a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杨硕朱庆贺王笑冉孙东波...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调查2020年黑河市某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中牛星状病毒(bovine astrovirus,BAstV)的感染及遗传进化情况,应用RT-PCR方法对该牛场的腹泻样品进行检测,并对BAstV ORF1a基因进行扩增、测序以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15份腹泻粪便样品中,BAstV的检测阳性率为20%(3/15),对测序成功的2株BAstV毒株进行序列分析显示,鉴定的2株BAstV毒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3%和99.4%.2株毒株都与我国BAstV四川流行毒株,登录号NC_037655.1核苷酸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6.6%和97.3%,而其与嗜神经型BAstV欧洲毒株,KX266908.1差异较大,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36.7%和37.4%.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试验鉴定的2株BAstV与已报道的其他中国BAstV流行参考毒株关系密切.

    BAstVORF1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高粱淀粉三种提取方法的比较及其理化性质分析

    高菲李欣刘紫薇李志江...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寻适宜的高粱淀粉提取方法,有效应用高粱淀粉,以龙杂13号高粱为原料,分别采用碱法、中性蛋白酶法和超声波辅助中性蛋白酶法提取高粱淀粉,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并对提取的高粱淀粉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中性蛋白酶法优于碱法和中性蛋白酶法,其最佳提取工艺为先酶解后超声,超声功率为135 W,超声时间为6 min,所得高粱淀粉得率为83.27%,含量为94.08%,呈白色粉末状.经测定,50℃时,高粱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分别为3.90%和3.52%;透光率为52.16%,一次冻融的析水率为17.71%;经快速黏度分析仪测定糊化温度为76.4℃,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均较低,崩解值为699.67 cp,回生值为1490 cp.龙杂13号高粱淀粉适用于焙烤类、冷冻类等食品的加工生产中.

    高粱淀粉超声波辅助酶法理化性质

    热处理方式对脱脂豌豆粉功能性质及体外消化性能的影响

    庄柯瑾李佳钰周荣荣梁得福...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比较热处理方式对脱脂豌豆粉功能性质和体外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黑龙江省主栽豌豆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蒸制和煮制热处理后脱脂并研磨成粉,将结果与未经过热处理的脱脂豌豆粉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方式下测得的淀粉、纤维素和蛋白含量并没有显著差异,但热处理均能改善蛋白功能性质和体外消化率,且蒸制处理组的试验结果表现出更优的试验结果.综上,可以选择蒸制的热处理方式对豌豆蛋白进行加工,研究结果可以为豌豆蛋白的精深加工和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热处理脱脂豌豆粉功能性质体外消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