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霍丽华

双月刊

1001-7011

hdxb@vip.sohu.com

0451-86608818

150080

哈尔滨市学府路74号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段炼和张东东"全氘代提高蓝光热激活延迟荧光发射器的效率和稳定性"文章的评论(Nature Photonics,2024,29)

    王宏祥许辉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是目前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显示技术之一,而蓝光OLED的寿命和稳定性一直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段炼和张东东在《自然光子学》上发表的成果表明,对蓝光热激活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分子进行全氘代的策略,在保持其高电致发光效率的同时,可以显著提升其器件的寿命.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蓝光热活化延迟荧光氘代器件寿命

    基于激酶的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研究进展

    张宇翔敖名涛方美娟吴振...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蛋白激酶是当前药物化学研究中最受关注的目标之一,在各种疾病如癌症、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发以蛋白激酶为靶点的药物受到了广泛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尽管许多有效的激酶抑制剂被陆续开发上市,但激酶抑制剂常存在耐药性和非靶向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研究者致力于将有效的激酶抑制剂开发成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PROTAC),通过选择性地降解目标蛋白激酶来克服小分子抑制剂的耐药性问题.本文重点讨论了应用于激酶的PROTAC技术的最新发现,特别关注了 2018年以来发表的化合物.

    激酶靶向蛋白降解PROTAC

    超Grassmannian流形上的超Plücker映射

    陈祎家唐孝敏
    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Grr| s(n | m)表示n | m-维向量空间中的r |s-维子空间构成的超Grassmannian流形.本文研究超Grassmannian流形上的超Plücker映射,刻画了 Gr1|1(n|m)和Gr2| 2(n | m)上的超Plücker映射的齐次坐标矩阵.

    超丛代数超Grassmannian流形超Plücker坐标超Plücker映射

    不同环境下含零失效数据的系统可靠性Bayes评估方法

    唐庆付尧郝威巍孔祥睿...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船舶装备电子系统在研制阶段经历多种试验,且试验环境应力存在明显差异性及试验过程存在零失效的情况,基于电子系统失效率,提出了零失效情况下环境因子置信区间确定方法,并提出零失效情况下各阶段试验时间及故障数据的折合方式.构建了电子系统失效率的先验分布模型,利用Bayes方法融合试验信息给出失效率的点估计及置信限,方便后续的可靠性评估.并以某船舶电子系统为例,验证了可靠性评估方法的有效性,为船舶典型装备电子系统可靠性评估提供了参考.

    电子系统零失效环境因子Bayes可靠性评估

    基于运行成本约束的含碳捕集设备电力系统低碳调度模型

    陈郑平韩晔孙蕾李文忠...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低碳电力系统是应对全球变暖挑战的基础,如何充分发挥碳捕集设备的作用,且有效地解决含碳捕集设备电力系统的调度问题变得至关重要.针对含碳捕集设备场景下的低碳调度问题,首先建立风电、储能、火电机组的联合调度模型,根据此模型以系统运行成本为优化目标,可以得到不含碳捕集设备场景下的系统最优成本.在此基础上,建立风电、储能、碳捕集以及火电机组的低碳优化调度模型,将无碳捕集设备场景下的系统最优成本作为约束条件之一,以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为调度优化目标.由于该场景下的低碳调度问题可以视为一个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最后基于深度强化学习模型对问题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含碳捕集设备场景下的低碳调度模型,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系统总运行成本,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碳捕集低碳调度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深度强化学习

    不同形貌Co3O4的控制合成及其催化氧化甲苯性能

    张雪葳张婉璐牛晓宇朱宇君...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溶剂热方法控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球状、蝴蝶结状和块状的Co3O4催化剂,并评价其催化氧化消除甲苯的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H2 程序升 温还原(H2-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H2-TP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等方法表征了这些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性质,探讨其形貌结构与活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质量体积空速为40 000 mL·g-1·h-1的条件下,所制备的具有不同形貌的三种催化剂中,球状Co3O4催化剂活性最佳,可以在246 ℃时使甲苯达到90%的转化(T90),而蝴蝶结状和块状催化剂催化甲苯转化的T90分别为250和263 ℃.而且球状Co3O4催化剂在250 ℃时,甲苯转化率可以在12 h内保持稳定.表征结果表明,在三种同为尖晶石相的Co3O4催化剂中,球状样品表面的Co3+和晶格氧含量最高,且其氧化能力最强,这可能是该样品具有优异催化氧化甲苯活性的原因.

    催化氧化尖晶石Co3O4催化剂形貌调控甲苯消除

    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的丙烯酸

    洪碧圆诸晓锋林敏张安平...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3种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分别考察了提取方式、提取时长、提取温度和提取液固比对土壤中丙烯酸提取效率的影响,优化了提取条件,建立了 土壤中丙烯酸的检测方法.研究表明,用纯水作为提取剂对土壤中的丙烯酸按照液固比5∶1进行提取,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该检测方法的线性良好,相关系数达到0.999 3.当称样量为10.0 g时,该方法检出限为0.2 mg·kg-1;对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低、中、高浓度加标,丙烯酸的加标回收率在96.3%~107.0%;重复测定6组样品,其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1.2%~4.9%.将该方法用于造纸污染场地丙烯酸的检测,检出浓度范围为8.9~12.2 mg·kg-1,证明该方法适用于土壤中丙烯酸的检测.

    丙烯酸土壤振荡提取液相色谱法

    强化低温、低碳氮比污水脱氮的优势菌特性

    田源孙传荣张道杨李冯辰...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温、低碳氮比(BOD5/TN)污水的有效脱氮一直是北方城镇污水处理厂亟待解决的难题.对从哈尔滨地区低温(4~6 ℃)地下水中筛选获得的优势菌Y24-6进行研究,初步鉴定其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研究发现菌株Y24-6在自养条件下对硝酸盐去除率为(24.00±1.24)%.通过分析Pseudomonas sp.Y24-6对NO3--N的去除过程,发现其在2 h内对硝酸盐的去除速率最高,为25.91 mg·L-1·h-1.基因组(序列号:JACBXG000000000)分析结果表明,菌株Y24-6通过CsrA、GlnL、GlnK和GlnA信号蛋白调控菌株的碳、氮代谢,且其中存在CO2固定的关键酶基因(ppc和icd),在有机碳源不足时可通过固定环境中的CO2来去除NO3--N.将菌株Y24-6固定在S3型填料,24 h后每个填料可形成的菌量为(7.3±3.7)mg.用固定化的菌株Y24-6处理BOD5/TN<1、4℃的实际污水,TN的去除率平均为(34.55±0.09)%,对低温低碳氮比污水处理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为寒区城镇污水冬季脱氮提供了参考依据.

    低温低碳氮比污水脱氮优势菌

    菜豆炭疽病病原鉴定及研究

    王振磊刘大军冯国军杨晓旭...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确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导致菜豆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分离培养得到了菌株WZL01,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综合鉴定确定该菌株为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aethia-num,C.spaethianum).利用菌丝生长法和镜检法对该菌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该菌株适宜在25~30 ℃、pH=6~8及黑暗条件下生长,适宜的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er,PDA)和菜豆叶培养基,适宜的碳源为麦芽糖,适宜的氮源为硫酸铵.在室内进行了杀菌剂毒力测定,多菌灵等8种杀菌剂对该菌都有抑制作用,其中40%苯醚甲环唑和50%多菌灵的半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 concentration,EC50)值较小,分别为0.031 8和0.481 3,抑制效果较好.本研究明确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菜豆种植区菜豆炭疽病的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和适用化学药剂,为今后当地抗病品种筛选及田间防治奠定了基础.

    菜豆炭疽病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杀菌剂

    黑木耳黑色素酸奶的研制及其抗氧化活性

    王雨亭黄包卿楚福英曾伟民...
    7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色素作为黑木耳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在酸奶中添加了黑木耳黑色素,进行了工艺优化,包括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获得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黑木耳黑色素添加量10%、菌种添加量10%、发酵时间5.0 h.用此工艺参数制得的酸奶色泽正常,呈淡灰色,组织状态均匀细腻,奶香浓郁,酸甜比例适宜,感官评分为95分.同时,测得其黏稠度为74.23 g,储藏期为13 d,抗氧化能力及乳酸菌总数指标也均高于未加黑木耳黑色素的酸奶.该酸奶营养丰富,有更高的保健功能和饮用价值,增加了人们对市售酸奶的选择.

    黑木耳黑色素酸奶工艺抗氧化性储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