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魏兆胜

季刊

1671-4679

jhit@vip.163.com

0451-88028495 88028496

150050

哈尔滨市道外区红旗大街999号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道路与桥梁工程、机电工程、材料工程、建筑工程、汽车工程、计算机与应用技术、工程管理为主,兼顾其他相关学科的理工类综合性学术期刊。设有材料工程、测绘与GIS、机械与控制工程、汽车工程、计算机应用、建筑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焊枪摆动和电弧旋转的对接焊缝偏差识别

    喻伟高延峰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坡口宽度不一的对接焊缝难以实现焊缝偏差识别及自动焊接的难题,提出焊枪摆动和旋转电弧复合的焊缝偏差识别方法.研究对接焊缝在不同焊枪偏差情况下的焊接电流信号,采集电流信号并进行时频分析以选择合适的滤波方法,进行软阈值小波为核心的组合滤波,对滤波去噪后的电流信号作短时能量处理和偏差算法计算.实现焊枪的到边检测与焊缝偏差识别,且偏差结果与设定的焊枪偏差值基本相同,验证整个焊缝偏差识别方法的准确性.

    焊枪摆动旋转电弧信号滤波偏差识别对接焊缝

    一种基于HDFS的分布式文件系统MPIFS

    陈卓航陈雅琴郭志勇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计算特点是数据向计算迁移,对于数据量庞大的计算任务具有先天的不足.文中提出一种支持MPI的分布式文件系统MPIFS的架构及实现.该文件系统基于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使得MPI在MPIFS上能同时支持计算密集型和数据密集型计算,设置两个类型的批处理词频统计实验,所需数据都分布式存储在MPIFS分布式文件系统中,通过调用系统提供的统一数据接口实现数据访问.1个计算节点在本地计算大小为m的文件,n个计算节点分布式并行计算大小为n ×m的文件,两者计算时间相同,MPIFS中文件总量不变,计算节点数量减少,计算时间t变长,可得出MPIFS文件系统架构可行,能够支持MPI实现计算向数据迁移的并行计算.

    MPI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并行计算计算迁移

    麻雀搜索算法优化的RF-BILSTM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蔡志豪史洪岩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力负荷的准确预测是电网安全运行以及社会正常生产的重要保障,但负荷数据因 自身的非线性以及众多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大大降低预测精度的准确性,因此,为了提高短期电力负荷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随机森林(RF)-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BILSTM)的预测模型.首先,针对电力负荷数据特征构造等问题,对数据进行量化以及标准化预处理操作,便于后续模型的输入.其次,利用RF算法对电力负荷的众多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保留重要因素并将其与历史负荷数据进一步结合,从而构成神经网络的最终输入.最后,采用SSA算法对BILSTM模型的部分超参数进行优化选取,解决人工选取困难的问题.通过与其他模型对比,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随机森林重要性排序负荷预测麻雀算法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基于MIDAS/GTS NX的人行过街天桥建设对地铁隧道的影响分析

    刘俊玲刘海苹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铁隧道保护区范围内新建建筑对地铁隧道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保证地铁隧道的安全,探索适合的理论分析方法在项目建设前评估新建建筑对地铁隧道的影响程度,以确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为项 目建设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哈尔滨市中山路某路段人行过街天桥建设为研究对象,选用MIDAS/GTS NX软件对该地段初始阶段、过街天桥桩基础施工建设阶段和天桥建成使用阶段3种工况下地铁隧道的位移和变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天桥建设施工和使用阶段,结构附加变形量均增加,但在控制值范围内,满足地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建成后对该路段地铁隧道进行动态检测,检测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可以进行类似项 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研究.

    过街天桥变形分析地铁隧道数值模拟

    基于"三生"空间的天长市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分析

    刘敬杰张富申周林波周宇...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厘清"三生"空间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格局,探明驱动因素,为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转型提供科学依据.以天长市为研究区域,采用2009-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借助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迁移等模型,测算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探究土地利用转型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三生"空间总体呈现"一增一稳一减"的特点,生产空间面积增长11.68 km2,生活空间面积相对稳定,生态空间面积缩减了 12.44 km2,其中,农业生产用地一直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主要源于农村生活用地和水域生态用地的转入;2)工矿生产用地和城镇生活用地的空间集聚最为明显,其重心逐步向东南方向迁移;3)以2014年为界,天长市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前期为0.22%,后期为0.13%,其中,工矿生产用地和城镇生活用地的单一动态度增速最为明显,前期分别为2.95%与5.96%,后期分别为2.73%与1.73%,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增长1.13;4)人口、已建成水库总库容、建成区面积等因素对天长市"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较大.

    "三生"空间土地利用转型时空格局驱动因素

    安徽省夜光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分析

    崔阳彭俊潘志成姚欣...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夜间灯光影像能够反映地表夜间灯光亮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类活动强度,长时间序列的夜间灯光数据对于经济发展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基于时间序列为2012-2020年的NPP-VIIRS夜光遥感影像,利用GIS空间分析、标准差椭圆和重心迁移轨迹等方法,分析安徽省夜光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并且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研究夜光与GDP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省夜光值在时间序列上呈现"先缓慢上升后快速上升"的变化趋势,低光区、中光区和高光区占比不断增加,无光区占比不断减少.安徽省夜光亮度在空间上呈现由中部向南北递减的变化趋势,高光增长区主要分布在皖中地区,低光增长区主要分布在皖北地区,无光区大部分处于皖南地区.安徽省夜光重心均在合肥市,整体呈现向西南方向迁移,且夜光与GDP在时空变化上呈高度正相关.

    安徽省夜光遥感NPP-VIIRSGIS空间分析

    长江经济带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耦合协调关系及驱动力探析

    张明锋姚梦
    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数据,运用熵权法、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Malmquist指数测算技术创新水平和碳排放效率值,探析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技术创新水平呈上升趋势,碳排放效率值出现波动后保持基本稳定,上中下游技术创新水平和碳排放效率值均存在显著差异,均呈现"V型"分布;长江经济带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之间的耦合度经历了"拮抗—耦合—磨合"三个阶段,其耦合协调度迈入中度协调阶段;环境规制、教育水平和第三产业结构水平是提升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间的耦合协调水平的重要因素,城镇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对上中下游耦合协调的影响存在显著区别.

    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耦合协调Tobit模型

    国内语码转换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VOSviewer和Bibliometrix的文献计量分析

    钟子龙范琳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范围内双语和多语者数量的 日益增多,关于双语和多语现象的研究变得愈发重要.语码转换作为其中一个研究主题备受关注,相关理论和应用成果日趋丰盈.文中采用文献计量软件VOSviewer和R语言文献计量工具包Bibliometrix,对1992-2022年间的544篇语码转换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国内语码转换研究主要从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以及语言教学三个视角切入.在回顾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旨在为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语码转换研究现状发展趋势VOSviewerBibliometrix

    传统文化视域下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与实现研究:基于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

    李书亭孟偲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解突破了物质层面局限,更兼顾精神领域的共同富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有之意,更是中国人自古至今不变的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基因.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坚持守正创新,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力量,将更有利于推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助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生活

    高校一线教学单位三全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为例

    吴祖峰李周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的一线教学单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工作组织和执行单位,因此"三全育人"的实效与一线教学单位的育人体系科学性密切相关.目前,在推动"三全育人"工作过程中,一线教学单位存在全员育人体系化不强、全程育人吸引力不足、全方位育人覆盖面不够的问题,应该科学规划、完善机制,让全员有责、全过程有主线、全方位有落点,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系统化格局,构建覆盖全员的两支队伍、贯穿全过程的纵向贯通、横向共建支部模式、全方位三级课程思政、四课堂育人的一体化思政育人体系,不断提升育人实效,以期为一线教学单位思政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一体化一线教学单位思政育人三全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