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交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交通科技
黑龙江交通科技

王银涛

月刊

1008-3383

hljjtkj1978@163.com

0451-86683434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92号

黑龙江交通科技/Journal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圆柱墩装配式梯笼平台设计与施工技术

    朱能军张学伟段普凡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常规桥梁圆柱墩施工采用的安全爬梯及墩顶平台施工复杂,安全性相对较差。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圆柱墩装配式梯笼平台,将人员上下通道与施工平台一体化设计、装配式安装,简化了施工流程;由于装配式梯笼高宽比减小,自身稳定性得到优化,可取消附墙件或缆风绳,相比传统安全爬梯更为安全、便捷。结果表明:圆柱墩装配式梯笼施工平台成功应用于梅山高架桥及梅山互通,真正实现了功能集成化,平台各部件均在厂内加工,现场组装,达到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的目的,施工便捷性得到显著提高。

    圆柱墩梯笼平台基座墩顶通道

    棠棣岭隧道通风系统设计及施工设备选型优化

    金鹏刘感争王卓君包崇昊...
    135-13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良好的通风设计是保证长大隧道施工安全的前提,需要做好隧道通风方案的设计和优化以及施工设备选择。依托棠棣岭隧道实际施工通风设计情况,介绍了工程概况和通风方案的确定;根据隧道施工中的通风特点计算出各工作面的所需风压和风量,并考虑了风管摩擦阻力作用和弯道处的风压损失;根据计算结果研究了隧道通风合理的设备选型以及相应的优化改进措施。结果表明:配置的压入式轴流风机和射流风机可以满足棠棣岭隧道施工通风的需要,合适的风机和风管选型可以达到需风量要求并有效降低风阻损失。

    长大隧道施工通风压入式通风选型优化

    高寒膨胀土地区单线铁路隧道深埋中心水沟的施工方法

    张琦宋佳赵宝毓隋雨佳...
    139-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寒、膨胀土地区单线铁路隧道深埋中心水沟施工空间小、基坑深、坑壁渗水严重时坑壁易失稳滑塌,施工难度极大。北黑铁路升级改造工程卧牛隧道在深埋中心水沟开挖过程中发生严重渗水,采用传统喷锚网施工方法不能保证坑壁的稳定性且严重威胁作业人员安全。为顺利开展施工,研究探索出一种在洞外预制支护构件的方法,将支护刚度提前形成,在基坑开挖后直接吊装就位。通过对传统工艺进行革新,成功解决了施工难题,降低了人员在深埋中心水沟施工时的作业时间,降低了安全风险。

    高寒地区单线铁路隧道膨胀土深埋中心水沟预制支护构件

    基坑施工大面积卸荷对既有地铁区间隧道的影响分析

    韩嘉玮
    14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城市基坑开挖对下方地铁区间隧道的影响,以西安太华路—北二环立交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上跨地铁4 号线为背景,采取坑底换填处理措施来控制地铁变形,并通过数值模拟以及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得到了在管廊施工过程中地铁隧道的变形,以此来评估该工程中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案例基坑开挖采用围护桩和内支撑方案,以及坑底进行地层换填加固的方式,有效减少了隧道变形,水平向位移基本为0 mm,竖向隆起数值为8。7 mm,区间隧道累计沉降最大值为15。19 mm,并且其他相关技术指标满足安全要求。

    基坑开挖数值模拟变形控制地铁区间

    山岭隧道施工设计与开挖稳定性研究

    徐琨
    147-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速公路山岭隧道工程施工中的不良地质处理以及开挖稳定性问题,以绍兴柯岩互通主线杨家山隧道为例,阐明了山岭隧道项目中不良地质的处理措施,并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建立midas GTS NX有限元二维模型,分析了隧道在开挖过程的稳定性,并给出了各施工阶段的应力以及变形云图。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施工组织设计后,杨家山隧道施工对围岩变形和隧道衬砌结构内力的影响较小;对偏压隧道而言,偏压侧隧道结构的变形和内力有一定增大,需要格外关注;针对潜在滑塌危险,及时施作超前支护和衬砌并加强地质超前预警,能够大大提高开挖的安全性。

    高速公路山岭隧道不良地质开挖稳定性

    隧道内部爆破质点峰值振速分析与预测

    周亚林
    15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隧道内部爆破质点峰值振速的预测精度,通过记录测取隧道爆破开挖现场的爆破参数与振动波形,分析了隧道内部爆破质点峰值振速的分布特性,建立了隧道内部爆破质点峰值振速预测模型。竖直方向的爆破质点峰值振速与水平切向、水平径向的爆破质点峰值振速有显著差异,且竖直方向上爆破质点峰值振速各项统计量均较大。对断面测点的位置而言,竖直方向上拱腰与边墙的爆破质点峰值振速分布相似,拱顶与底板的爆破质点峰值振速可归为一类,拱顶与地板爆破质点峰值振速的最大值、平均值等均显著大于拱腰与边墙爆破质点峰值振速的最大值、平均值等。从测试集拟合优度R2 而言,基于萨道夫斯基公式的拱顶与底板模型、拱腰与底板模型在测试集上的R2 分别为0。64 与0。78。基于XGBoost的拱顶与底板模型、拱腰与底板模型在测试集上的R2 分别为 0。93 与 0。91,相较于萨道夫斯基公式 R2 分别提高了 45。3%与16。7%。XGBoost模型实现了隧道内部爆破质点峰值振速的精准预测,可满足工程现场的应用需求。

    隧道工程爆破开挖机器学习峰值振速

    面向无人驾驶车辆的"华容道"智慧停车系统设计

    翁忻杨星宇李春怡谢倩...
    155-159,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停车场停车效率并节约用地空间,根据车辆停车最小横向净距和停车加减速距离特征探究无人驾驶车辆停车属性。进一步运用"华容道"路径行驶方法和图论优化最大密度式和最优移动式停车场容量,通过典型场景停车场分析扩展至一般场景的停车场。运用C#面向对象设计无人驾驶车辆最优布局下的停车场系统,该系统包含最大密度式停车场容量、最优移动式停车场容量、多出入口、特殊情况、预计耗时分析等功能。研究成果可提升停车场停车效率与密度,其中最大密度式与最优移动式停车场的停车密度较传统停车场分别提升了至少20%和50%,为当前智慧交通领域提供新的规划思路和优化方法。

    高密度停车无人驾驶车辆停车场布局C#面向对象

    基于YOLOv5模型的驾驶疲劳研究

    蔡姗姗郭寒英
    160-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打哈欠是判定驾驶员疲劳状态的关键因素,考虑到驾驶疲劳检测易受驾驶员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干扰,以及实时性差等情况研究了驾驶员的打哈欠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YOLOv5 网络模型进行疲劳检测的方法。首先通过LabelImg对处理过的YawDD开源数据集进行标注,再经过深度学习模型对样本进行多次迭代训练得到最优权重数据,最后将其用于测试集上进行测试。检测结果表明,样本平均识别准确率可达98%以上,所建模型具有高精度检测打哈欠行为的能力。

    驾驶疲劳检测YOLOv5模型面部表情识别深度学习

    基于驾驶习惯的综合评分法识别车辆出行路径

    吴磊朱文佳秦忱忱
    165-168,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背景下,为交通规划分析提供OD数据的关键技术是基于电子警察识别城区车辆的出行路径。首先,获取车辆在路网中的过车信息和互联网平台提供的实时路况信息,进行多次迭代计算获取路径接近真实的旅行时间,从而确定车辆的最优行驶路径集;然后,分析设计了路径旅行时间、路径转弯数量和路径节点周期长度作为影响驾驶习惯三因素的归一化计算方法;最后,采用综合评分法确定车辆相邻检测点间最大可能行驶路径。采用模拟验证方法,获取车辆的最优路径集,采用问卷调查获取路径影响因素权重,归一化处理得出不同路径的评分矩阵,综合评分选择出相邻检测点间最大可能路径与车辆实际行驶路径一致。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用性。

    智能交通系统出行路径综合评分法驾驶习惯

    基于车牌识别的卡口数据质量监测方法研究及应用

    谢海莹
    169-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为了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越来越多的城市在道路上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产生了海量的基于车牌识别的卡口数据,并被广泛应用到不同的领域。卡口数据的应用离不开对数据质量、数据实时性的要求,探讨了一套可以实时监测卡口数据质量的指标方法。该方法首先确定卡口设备数据监测的内容,其次是建立数据监测的计算指标,最后通过实际系统给出该方法的应用流程及示例。该方法已被应用到宣城、上海等城市大脑系统的数据监测模块,以五分钟的粒度计算指标,能够及时发现上报出现质量问题的卡口设备,避免因卡口数据质量问题而影响后续应用。

    城市交通卡口数据质量监控车牌识别监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