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技术创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创新

旬刊

1673-1328

kjxx@vip.sina.com

0451-82613440

150008

哈尔滨市南岗区宣信街15号(省政府综合楼526室)

科学技术创新/Jour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form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以刊登实用信息技术转让科研成果为主要内容,侧重于科研成果转让,同时为广大科技、经济工作者提供一个展示平台,以弘扬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办刊宗旨,读者对象为广大科技、经济教育工作者和中小企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压力钢管的应力与腐蚀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马相马国强王大东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电站压力钢管在腐蚀及泥沙环境中服役,会遭受严重的泥沙磨损和介质腐蚀.压力钢管球阀段的结构健康监测,能够有效避免发生结构致命安全隐患,状态预测预警以及延长设备运营寿命.对于结构健康监测包括材料腐蚀及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承力安全,进行应变等反映结构变化的参数和金属腐蚀的监测.

    压力钢管磨损腐蚀结构健康监测

    某航空发动机短舱防冰腔流动与换热仿真

    徐宁徐之太管宁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发动机唇口的热气防冰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三维模型,通过对不同引气速度、引气温度下防冰腔内流动及传热的计算,定量分析了上述参数对防冰有效性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引气速度从10 m/s增加至40 m/s,防冰表面最低温度由266.4 K升至286.2 K;而当引气温度从100℃增加到130℃时,防冰表面最低温度则由286.2 K升至307.1 K.因此当引气速度不低于15 m/s、来流温度不低于380 K时,可以实现短舱唇口的有效防冰.

    飞机防冰发动机唇口防冰腔对流换热

    紫外吸收光谱法的水质参数预测模型研究

    朱永健刘金福潘晓文金晶...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紫外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快速、简便且无二次污染的水质检测技术,借助孪生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的水质化学需氧量和浊度预测模型,在小样本情况下能够实现高精度的预测.在实际水样的预测中,R2值可高达0.97,相较于其他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广泛的适用范围,为在线监测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和浊度的污染程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支持.

    紫外吸收光谱化学需氧量浊度孪生卷积神经网络

    平行共轴圆线圈互感系数的测量与计算

    张克生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诺依曼公式和数值积分软件,计算出两平行共轴矩形截面圆线圈的互感系数,同时分别利用电感仪表、伏安法和电磁感应法对互感系数进行测量.实验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均低于5%,实验与理论计算相互验证,得到互感系数和耦合系数随两线圈之间距离的变化曲线,从而对设计互感线圈提供理论参考.

    互感系数耦合系数同轴圆线圈诺依曼公式

    航管应答机测试仪接收特性校准方法研究

    党鹏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介绍了航管应答机的工作原理,航管应答机测试仪作用和指标梳理.利用函数发生器、任意波发生器外触发功能模拟航管应答机测试仪的询问、应答机制,实现用通用测量仪器完成航管应答机测试仪接收指标的校准,从而解决了以往只能使用专用测试设备进行接收指标校准的问题.

    航管应答机测试仪接收特性应答功率应答脉冲

    激光剥线工艺研究及应用

    张红梅袁润清包金龙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导线热剥工艺质量一致性差、作业效率低,本文试验研究了激光剥线工艺方法.阐述了激光剥线原理,探索了 CO2激光剥线工艺,并针对聚四氟乙烯导线研究适宜的激光剥线参数,通过改进剥线器安装夹具,极大的提高剥线效率,质量稳定,是用于导线的最佳剥线方法.

    激光导线剥线夹具

    核辅助厂房负压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改进

    易宇辉吕杰吴龙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辅助厂房通风系统(DVN)是保障辐射防护屏障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其负压控制来保证辐射防护屏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运行实践中发现,在执行一本关于DVN的负压调整的实验规程时发现8DVN018LP读数不稳定且超过规程中的限值.作者从DVN系统负压控制的原理出发,分析了 8DVN018LP读数不稳定且超过规程中的限值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增加规程中限值的合理区间,为之后顺利实施对DVN系统负压监测提供方案.

    负压趋势调节限值

    自动编目软件在山西预警台网中的应用

    梁向军刘林飞刘雪娇闫晓美...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检测算法对山西预警台网记录的连续波形,开展离线的震相自动拾取工作,从连续波形检测、到时拾取、震相关联,地震定位和震级测定,最终形成完整的地震目录,即自动编目结果.将自动编目形成的地震参数从发震时刻、震中位置和震级这3个方面,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统一编目结果相比较,对比结果显示:发震时刻偏差平均值为-0.1 s,震中位置偏差平均值为3.9 km,震级偏差平均值为0.2级,偏差结果不大,说明了预警台网自动识别的地震定位精度高、与台网中心编目的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下一步可纳入预警台网日常工作.

    震相自动识别山西预警台网

    基于伺服运动系统的三步非线性控制方法

    高兴泉孙浩杨昊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伺服运动系统的瞬态性能,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获得更优的轨迹跟踪效果,本文提出了伺服运动系统三步非线性控制方法.首先假定伺服运动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求得类稳态控制律;其次考虑参考目标的动态变化,求出前馈控制律;接着利用参考目标与实际输出之间的差值设计误差反馈控制律,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伺服运动系统三步非线性控制轨迹跟踪

    利用sPL震相测定2022年山西古交ML4.1地震震源深度

    王卓君窦立婷冯凯宇吕睿...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2022年2月20日山西古交ML4.1地震事件波形,筛选出震中距在10~70 km之间的5个地震台站,基于sPL震相特征对波形数据进行处理,在震中距23 km的GUJ台观测到sPL震相.使用山西2015一维地壳速度模型,通过SEIS-CAP软件计算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利用F-K方法计算理论地震图,与观测波形拟合对比,确定该地震震源深度约4 km.sPL震相方法、CAP方法测定的震源深度和正式编目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利用sPL震相测定山西古交ML4.1地震震源深度是可靠的.

    震源深度震源机制解古交地震sPL震相F-K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