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农业科学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编辑出版中心
黑龙江农业科学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编辑出版中心

韩贵清

月刊

1002-2767

nykx13579@sina.com

0451-86668373

150086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

黑龙江农业科学/Journal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黑龙江省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各种农作物和畜牧兽医方面的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物技术、生理生化、生态气象、种质资源、饲草饲料、多种经营、调查总结、专题综述等。还设有高新技术实用国内外科技动态、新品种、新医品质、重点实验室、研究所、企业简介等栏目以及各类广告业务宣传。本刊以高新实效为原则,以服务科研、服务生产为宗旨,把以黑龙江省为主,其它省区为辅的最新科研成果,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新产品、新品种等及时地报道出去。读者对象:农业科研人员、技术员、科研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国营农场农民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生育期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杜虹锐杨帆王爽蒋希峰...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大豆的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规律,在大豆出苗期(VE)、始花期(R1)、盛荚期(R4)、鼓粒期(R6)和完熟期(R8)采集根际土壤样品,并使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大豆根际真菌和细菌群落的组成及其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大豆根际土壤中真菌和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变化趋势相同,在出苗期时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较高,随后在始花期下降,在盛荚期上升,在鼓粒期再次下降,完熟期又上升。不同生长时期真菌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和鞭毛菌门,而真菌优势菌属不同,出苗期和始花期的优势菌属为穗霉属,盛荚期、鼓粒期和完熟期的优势菌属为篮状菌属;各生长时期的优势细菌门均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出苗期、始花期、盛荚期和鼓粒期的优势菌属为节杆菌属,完熟期的优势菌属为链霉菌属。大豆根际微生物种群随着生育期发生变化,出苗期时根际真菌和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根际土壤中细菌种群丰富度比真菌更高。

    大豆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真菌细菌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

    不同菌种固态发酵时间对甘草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李达朱婷刘地武晓英...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发掘与利用甘草资源,促进发酵甘草的抗氧化研究,选取3种不同菌种(酵母菌、米曲霉菌、黑曲霉菌)发酵的甘草黄酮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甘草中的黄酮,在甘草30 g,接种量10%、发酵温度28 ℃、含水量80%的条件下,对发酵时间进行单因素优化,优化发酵后提取的甘草黄酮粗提物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并测定其相关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探究不同菌种固态发酵时间对甘草黄酮含量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草在酵母菌发酵5 d、米曲霉菌发酵5 d,黑曲霉菌发酵3 d时的黄酮含量最高,经大孔树脂纯化后黄酮含量上升,黑曲霉菌发酵组由63。8 mg·g-1上升为90。6 mg·g-1、米曲霉菌发酵组由78。2 mg·g-1上升为101。8 mg·g-1、酵母菌发酵组由54。9 mg·g-1上升为82。6 mg·g-1、未发酵组由39。6 mg·g-1上升为57。9 mg·g-1;不同菌种发酵甘草后对DPPH及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显著高于未发酵甘草,其中米曲霉发酵组的DPPH及ABTS清除力最高。因此,酵母菌、米曲霉、黑曲霉发酵甘草能有效提高黄酮含量,大孔树脂纯化甘草黄酮后黄酮含量显著上升,且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活性。

    甘草黄酮固体发酵大孔树脂抗氧化性DPPHABTS

    西兰花茎叶汁液发酵液对小青菜生长的影响

    虞汕瑛张辽张娜娜束良佐...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西兰花废弃茎叶汁液的资源化利用,以小青菜为供试材料,分别以培养皿培养和基质栽培的方法,研究不同稀释倍数下西兰花茎叶汁液发酵液对青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绿素荧光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10倍的西兰花茎叶汁液发酵液对青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根长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抑制作用解除,稀释50倍及以上的西兰花茎叶汁液发酵液对小青菜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稀释50倍至100倍的西兰花茎叶汁液发酵液可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增加ETR(光合电子传递速率)、qP(光化学淬灭)、Y(Ⅱ)值(光合量子产量),从而促进小青菜光合速率以及植物生长,鲜重平均提高25。07%,其中稀释50倍处理下干重较对照增加了 11。89%。因此,西兰花茎叶汁液发酵液在稀释50倍至100倍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和小青菜生长,尤其是50倍效果较好。

    西兰花茎叶发酵液小青菜光合叶绿素荧光

    猪粪水热处理产物对土壤性质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杨英包兴幸赵彦琦翟梓萌...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猪粪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将不同温度处理下的水热产物作为添加剂,对土壤进行培养研究其特性变化,通过小白菜种植试验验证不同温度处理下猪粪水热产物对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土壤培养49 d时,各猪粪水热产物处理均显著降低了 pH,且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及EC显著提升,其中ZF180处理组提升最为明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及EC分别提高了 29。10%、61。78%、22。94%、20。31%和25。70%。种植60 d时,小白菜产量、生物量、株高、单株叶面积、根长都有所提高,其中ZF180处理组小白菜的生长性状表现最好,与CK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 225。17%、225。39%、61。50%、104。78%和90。67%。因此,180 ℃水热处理温度是猪粪废弃物水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最适温度。

    猪粪废弃物水热产物温度土壤性质小白菜

    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和育种研究现状启示

    曹彦蕾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恢复和加强中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推动大豆育种技术创新,培育高产突破性大豆品种,实现大豆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促进中国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采用经济学和情报学中文献计量、文本挖掘等研究方法,以科研论文和专利等为数据基础,梳理了全球及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了全球及中国的大豆育种进展和发展趋势,研判大豆育种的研究热点。结果表明,全球大豆生产规模和产量持续扩大,中国大豆进口量位居世界第一,消费需求逐渐多元化。针对目前中国大豆育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如瞄准市场需求,提升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强化种业创新能力,从源头为产业链注入强劲动力;加强种业科企融合,培育优质产业主体;加强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大豆产业生物育种高质量发展产业发展形势大豆国际贸易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促进水土保持措施的可持续发展

    梁文俊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水土保持措施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局限性,重点关注管理不足、监测体系不完善以及科研与技术创新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些挑战,建议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数据收集与监测手段,并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以科学评估水土保持措施的实际效果及其长期影响,促进水土保持的科学决策。通过构建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综合数据监测,为有效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指导,从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与可持续发展,确保在应对日益严峻的水土流失问题时,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生态平衡的维护。

    水土保持措施土壤侵蚀植被覆盖评价体系生态效益

    课程思政在生物学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挑战与核心问题解决策略

    周佳勃岳顺利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深化高校课程思政是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三全育人"格局的关键举措。为提升生物学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效果,通过分析当前教学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以东北农业大学的生物学专业课程为例,采用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的难度、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和评价体系的创新需求进行深度剖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具体策略,并应用BOPPPS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探索。新教学模式能改善学习氛围,有效提高学生成绩和课堂参与度。学生对融合思政元素的BOPPPS教学模式表示满意,认为该模式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因此,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学专业人才。

    课程思政生物学专业教学挑战解决策略BOPPPS教学模型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我国中低产田改良研究态势

    马星竹郝小雨郑雨赵月...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把握我国中低产田改良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动态,从而促进中低产田土壤改良和耕地保育,以中国CNKI数据库中检索到的中低产田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收集和分析该领域文献的发文量、涉及学科、文章发表情况、文献来源、所属机构和关键词情况,对我国中低产田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揭示了该领域关注焦点和研究热点。结果表明,我国中低产田改良领域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截止2024年总计发表920篇学术文章和15篇学位论文;不同年份发表的学术文章数量从整体上看呈起伏状,3个峰值的阶段分别为1991-1992年、1995-1997年及2012-2014年;学术文章涉及的前6个学科分别为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学、农业经济、农作物、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以及农业工程;研究开始较早的是辽宁、广西以及北京等的研究机构,发表文章排在前三的省份分别是新疆、江苏、辽宁和河北。整体文献中核心期刊比例不高,需加强深入研究。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和共现分析,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分类、改良措施、评价以及作物产量等方面。中低产田改良培肥与国家粮食安全密切相关,分析其成因、种类划分、评价方法以及改良利用等诸多方面,农艺与工程相结合是我国中低产田改良的重要途径,集成、配套其他相关技术,最终实现土壤障碍因素消减、土壤肥力提高以及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提升。

    中低产田改良培肥文献计量学

    葵花籽油组成成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王静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向日葵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其籽实加工的葵花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是一种健康植物油,备受消费者青睐。食用油的营养成分和风味是决定消费者购买倾向的关键因素。现对葵花籽油中营养和风味组成成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概述,重点从成分组成的分类、应用领域、加工工艺和贮藏保鲜技术进行阐述,并对葵花籽油开发利用前景及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葵花籽油组成成分加工工艺贮藏保鲜

    寒地粳型糯稻新品种龙粳1823的选育与应用

    马文东胡月婷张云江杨庆...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糯稻新品种龙粳1823推广应用和黑龙江省糯稻产业发展,介绍了龙粳1823的亲本来源、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糯稻新品种龙粳1823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自育亲木材料龙交11-4474为母本,龙交11-4055为父本,育成的优质粳型糯稻新品种。2019-2020年龙粳1823参加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水稻品种糯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 228。7 kg·hm-2,比对照品种龙糯3号增产8。5%。2021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水稻品种糯稻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992。9 kg·hm-2,比对照品种龙糯3号增产8。3%。三年试验产量均比对照品种龙糯3号增产8。0%以上,属高产型水稻品种。2022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黑审稻20220064)。2020-2021年经鉴定分析,龙粳1823稻米品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糯稻标准,具有米质优、株型理想、丰产性好、综合抗性优良等特点。

    优质糯稻龙粳1823选育特征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