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月刊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我国乳制品冷链物流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王蕾王赛
    1-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制品冷链物流是我国消费品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乳制品消费地位不断提升的同时其冷链物流也需进一步发展.本研究结合我国乳制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用德尔菲法和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我国乳制品冷链物流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对我国乳制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层次总排序.结果表明:运输产品特性因素、运输能力因素、基础设施因素、信息化技术因素、市场因素和物流主体运作因素的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71.237,55.753,87.757,82.044,78.334,73.670分,其中第一准则层中的基础设施因素对我国乳制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影响最大,然后依次是信息化技术因素、市场因素、物流主体运作因素、运输产品特性因素和运输能力因素;第二准则层中的冷链信息化平台建设对我国乳制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影响最大,然后依次是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冷藏运输车辆数量、冷链先进物流技术的应用、产品装载特性、冷链乳制品市场竞争性、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更新、产品风险程度、道路交通水平、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等.鉴于此,提出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建立完善信息网,实现乳制品冷链物流全程控制;增加资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物流人才培养,推动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

    模糊层次分析法乳制品冷链物流影响因素权重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生猪产业竞争力研究

    张丹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增加生猪产能,促进我国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选取2019年我国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与生猪产业竞争力发展相关的14个指标,以产业竞争力模型为理论依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生猪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要素因子(F1)对生猪产业竞争力综合排名影响最大,需求条件因子(F2)对生猪产业竞争力综合排名影响较大,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因子(F3)对生猪产业竞争力综合排名影响较小,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因子(F4)对生猪产业竞争力综合排名影响最小.生猪产业竞争力综合排名前10位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四川、河南、山东、湖南、黑龙江、湖北、江苏、安徽、云南,F综得分在0.29~1.07分之间;F1排名前10位的省份(自治区)分别是四川、河南、湖南、山东、广东、云南、湖北、河北、安徽、广西,F1得分在0.48~2.02分之间,说明这10个省份的生产要素水平较高;F2排名前10位的省份(直辖市)分别是上海、广东、北京、浙江、江苏、福建、天津、重庆、四川、海南,F2得分在0.08~2.56分之间,说明这10个省份(直辖市)的需求条件水平较高;F3排名前10位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分别是黑龙江、辽宁、上海、内蒙古、湖北、吉林、广西、云南、海南、安徽,F3得分在-0.10~4.75分之间,说明这10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水平较高;F4排名前10位的省份(自治区)分别是河南、山东、山西、江苏、新疆、黑龙江、安徽、青海、河北、浙江,F4得分在0.56~1.98分之间,说明这10个省份(自治区)的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水平较高.鉴于此,笔者提出提升生猪养殖的规模经济效益,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减少城乡收入差距,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因子分析法生猪产业竞争力养殖模式经济发展

    共生视域下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路径研究——以宁夏地区奶产业为例

    邓伟华傅成斌侯晓洋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奶产业是提升国民体质、保障儿童健康生长的重要产业,也是实现奶产业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柱产业.本研究首先以共生理论为切入点,以共生环境、共生模式和共生单元三要素为分析单位,结合宁夏地区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现状,系统剖析宁夏地区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困境,即政策支持导向不明确,人才缺口严重;产业运行模式不合理,全产业链发展基础不稳固;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价值链整合有缺陷.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共生理论,为宁夏地区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提出以互惠共生为目的,培育多元化共生单元;以奶产业聚集区为载体,构建连续互惠共生模式;以创新为支撑,形成正向激励共生环境的路径.最后,笔者为我国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强化科技支撑、构建公平市场秩序的政策建议.

    共生理论奶产业全产业链乡村振兴路径

    口蹄疫病毒蛋白颉颃宿主天然免疫的分予机制

    武艺李璐柴瑞兰靳慧茹...
    23-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感染引起的急性、高传染性的牲畜疾病,爆发期间给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当FMDV进入宿主体内时会被免疫系统识别,Ⅰ型和Ⅲ型干扰素会介导增强免疫反应.FMDV通过多种途径抑制抗病毒应答反应,其中包括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抑制干扰素的产生;劫持、裂解宿主蛋白或干扰宿主蛋白的表达;阻断天然免疫过程中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调节自噬;抑制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SGs)的形成.本文综述了 FMDV蛋白颉颃抗宿主免疫的相关机制,以期对FMDV致病机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FMDV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口蹄疫病毒免疫天然免疫蛋白质干扰素颉颃自噬

    硒在肉牛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魏梓恒卜也岳萌萌柴金宝...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硒是肉牛体内的必需微量元素,在肉牛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综述了饲料中硒添加剂对肉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牛肉品质的影响,介绍了硒在肉牛体内各组织中的分布情况,肉牛对硒的需要量和日粮中硒过量的危害,以及硒饲料产品的种类与应用情况,为肉牛体内硒营养的研究提供借鉴,同时也为新型富硒饲料和富硒牛肉产品的研发提供思路.

    肉牛有机硒生长性能肉品质硒饲料产品富硒酵母

    欧拉羊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庄蕾刘梦阎明毅余忠祥...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欧拉羊生长发育规律,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初生欧拉羊公羊163只、母羊27只,测定初生和8,18,30,36月龄体重,计算平均日增重;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回归模型对欧拉羊进行生长曲线拟合分析,然后使用3种模型估算欧拉羊8,18,30,36月龄的体重、拐点月龄、拐点体重、最大月增重、相对生长率、绝对生长率,并比较分析欧拉羊公母羊的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以及模型估计值和实测值,并构建累计生长曲线、相对生长曲线和绝对生长曲线.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能较好地对欧拉羊公母羊的生长曲线进行拟合(R2>0.960),3种模型的拟合度几乎一致,拟合出的公羊拐点月龄均迟于母羊,拐点体重均高于母羊.公羊的相对生长率和绝对生长率均呈下降趋势,且早期的生长强度比后期的生长强度大.Logistic模型拟合的公羊体重估计值与实测值更接近,是公羊生长曲线最佳模型,模型表达式为Y(t)=84.279/[1+7.145×exp(-0.215t)].Von Bertalanffy模型拟合的母羊体重估计值与实测值更接近,是母羊生长曲线最佳模型,模型表达式为Y(t)=70.295x[1-0.483×exp(-0.118t)]3.说明Logistic模型更加适用于拟合欧拉羊公羊的生长,Von Bertalanffy模型更加适用于拟合欧拉羊母羊的生长.

    藏羊欧拉羊体重非线性回归模型生长曲线拟合

    放牧条件下萨福克与河谷型藏绵羊杂交F1代的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测定分析

    刘孟君次旺仁增扎西央宗任越...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放牧条件下引进的萨福克羊对河谷型藏绵羊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的改良效果,试验选取体况、体型基本一致的3月龄萨福克羊与河谷型藏绵羊杂交F1代(以下简称萨藏杂交羊)公羔与河谷型藏绵羊公羔各50只饲养至18月龄,测定初生及3,7,18月龄体重,计算日增重;分别选择体重接近试验羊群体重平均值的7,18月龄萨藏杂交羊、河谷型藏绵羊各10只屠宰,测定屠宰前的体尺指标和屠宰性能指标,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萨藏杂交羊初生及3,7,18月龄羔羊体重及初生~3月龄、4~7月龄、8~18月龄日增重均显著高于河谷型藏绵羊(P<0.05).18月龄时,萨藏杂交羊体高、腹围、胸围、臀高显著高于河谷型藏绵羊(P<0.05),体长、胸深、胸宽、臀长、臀宽、管围、前肢长、后肢长、头长、头宽、耳长二者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7月龄时,萨藏杂交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胴体长、眼肌面积、左半骨重、左半净肉重均显著高于河谷型藏绵羊(P<0.05),骨肉比、屠宰率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8月龄时,萨藏杂交羊宰前活重、胴体重、胴体长、左半净肉重均显著高于河谷型藏绵羊(P<0.05),眼肌面积显著低于河谷型藏绵羊(P<0.05),左半骨重、骨肉比、屠宰率二者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7月龄时,萨藏杂交羊的肝脏重、肾脏重显著高于河谷型藏绵羊(P<0.05);18月龄时,萨藏杂交羊的肝脏重、肺脏重、肾脏重、空胃重显著高于河谷型藏绵羊(P<0.05).7月龄时,萨藏杂交羊头重、血重、蹄重均显著高于河谷型藏绵羊(P<0.05);18月龄时,萨藏杂交羊的头重、血重、蹄重、皮重均显著高于河谷型藏绵羊(P<0.05).说明放牧条件下萨藏杂交羊与河谷型藏绵羊相比,杂种优势明显,具有生长速度快、生长潜力高、发育成熟度慢、产肉性能高的特点.

    河谷型藏绵羊萨福克羊杂交放牧体尺指标屠宰性能

    基于ANSYS的蹄足修剪装置的设计与分析

    李慧琴刘存祥宋向豪王凯洋...
    46-48,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羊群活动范围和时间的减少会造成羊蹄磨损程度低于生长速度,进而引起羊蹄尖上卷、蹄壁裂开、四肢变形等蹄部疾病,影响羊群的行走和采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设计了 一种由夹紧机构、翻转机构、修剪机构三部分组成的蹄足修剪装置,限制羊体运动、完成羊体翻转和羊蹄修剪,并采用ANSYS软件对翻转机构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蹄足修剪装置的强度和刚度,并制造了样机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成功设计了一种蹄足修剪装置,承载后最大应力为28.128 N/m2,最大位移为0.661 6 mm,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样机操作方便,移动便捷,能够实现单人独立作业完成蹄足修剪.说明蹄足修剪装置能够提高蹄甲修剪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适用于规模化养殖.

    蹄足修剪夹紧机构翻转机构修剪机构模态分析

    泰和乌鸡"南种北繁"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改良研究

    段坤王述柏韩梦张倩...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泰和乌鸡"南种北繁"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改良,试验以泰和乌鸡纯繁鸡为TT对照组,泰和乌鸡(♂)×德化黑鸡(♀)杂交F1代鸡为TD试验组,泰和乌鸡(♂)与隐性白羽肉鸡(♀)杂交F1代鸡为TY试验组,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饲养14周,研究比较不同组别的体尺指标(体斜长、龙骨长、胸围、胫围、胸角、胸宽、胸深和胫长)、屠宰性能指标(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翅重、腿重、胸肌重、半净膛率、全净膛率、翅比率、腿比率、胸肌率)和胸肌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TD试验组保留了"乌脚、乌皮"的性状;TY试验组母鸡保留了"乌脚、乌皮"的性状;与TT对照组公鸡比较,TD与TY试验组公鸡体重及体斜长、龙骨长、胸角、胸深、胫长、胫围和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翅重、腿重、胸肌重均显著提高(P<0.05);TY试验组公鸡胸肌中必需氨基酸组氨酸及饱和脂肪酸 C14∶O、C16∶0 和不饱和脂肪酸 C16∶1、C18∶1n9、C18∶3n3、C20∶1n9、C20∶2 均显著提高(P<0.05).与TT对照组母鸡比较,TD与TY试验组母鸡体重、体斜长、胸深、胫长、胫围和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翅重、腿重、胸肌重、半净堂率均显著提高(P<0.05);TD试验组母鸡胸肌中必需氨基酸组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TY试验组母鸡胸肌中组氨酸、丝氨酸、蛋氨酸、谷氨酸及饱和脂肪酸C14∶0和不饱和脂肪酸C16∶1、C20∶2、C20∶3n6含量均显著提高(P<O.05).说明泰和乌鸡(♂)与德化黑鸡(♀)杂交和泰和乌鸡(♂)与隐性白羽肉鸡(♀)杂交均使泰和乌鸡"南种北繁"种质性状不同程度得以保留,且生产性能得到提高,肉品质得到改良.

    泰和乌鸡杂交屠宰性能肉品质体尺指标必需氨基酸

    澳湖×草原短尾羊三元杂交提高产肉和产羔性能的效果评定研究

    刘成张志超艾四通尹维文...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用澳洲白羊×湖羊(以下简称澳湖羊)公羊改良生长较慢、繁殖率低的草原短尾羊的杂交效果,试验选取4月龄澳湖×草原短尾羊(三元杂交羊,n=417)、纯种草原短尾羊(三元杂交羊母本,n=219)、澳湖羊(三元杂交羊父本,n=10)、纯种澳洲白羊(澳湖羊二元杂交羊父本,n=25)、湖羊(澳湖羊二元杂交羊母本,n=100)断奶母羔羊,测定体重、眼肌面积及背膘厚,根据养殖场生产记录计算4个试验羊群体[澳湖×草原短尾羊(n=87)、纯种草原短尾羊(n=209)、澳湖羊(n=20)、湖羊(n=126)]的产羔率,分析5个试验羊群体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澳洲白羊4月龄体重和眼肌面积分别达42.10 kg和12.14 cm2,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P<0.05);背膘厚也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P<0.05);澳洲白羊体重和背膘厚的变异幅度比其他4个群体大.湖羊4月龄体重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草原短尾羊和澳湖×草原短尾羊(P<0.05).澳湖羊4月龄体重和眼肌面积相比湖羊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尤其眼肌面积达到11.06 cm2,显著高于湖羊母本(P<0.05);背膘厚也显著增加(P<0.05),且变异幅度在杂交后代群体中也相应增大.与澳湖羊比,澳湖×草原短尾羊的体重和眼肌面积均显著下降(P<0.05);与草原短尾羊比,澳湖×草原短尾羊的背膘厚显著降低25.5%(P<0.05),体重、眼肌面积均略有提高,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湖羊产羔率最高,达217%,远高于澳湖羊、澳湖×草原短尾羊、草原短尾羊;澳湖×草原短尾羊的产羔率为121%,比草原短尾羊(105%)提高了15.2%.说明澳湖×草原短尾羊三元杂交体系的产羔率稍有提高,但产肉性能未得到显著改善,需要开展更多品种参与配合力测定,以筛选确定最佳杂交组合,建立肉羊生产的高效杂交繁育体系.

    草原短尾羊澳洲白羊湖羊超声检测杂交背膘厚眼肌面积产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