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畜牧兽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畜牧兽医
黑龙江畜牧兽医

朱海虹

月刊

1004-7034

hljxmsy@163.com

0451-82365922 82328863-807

150069

哈尔滨市香坊区哈平路243号

黑龙江畜牧兽医/Journal Heilongjiang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1958年8月创刊,1992年改为国内外公开发行,1996年出版光盘版(CD-ROM)。《黑龙江畜牧兽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双百方针”,“坚持以普及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面向生产、面生基层、面向读者,为生产、教学、科研和科教兴牧服务。读者对象是畜牧兽医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养殖专业人员、畜禽养殖户和饲养者、兽药、饲料和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人员,科研人员、院校师生,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人员。刊物设有实验研究、畜禽生产、草原与饲料、兽医临床、专题讲座、牧业论坛、特种养殖、动态信息、基层园地、实用技术、饲养顾问、编读往来、供求信息等栏目,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强。《黑龙江畜牧兽医》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畜牧、动物医学类12种核心期刊之一,多次荣获省优秀科技期刊奖、全国畜牧兽医优秀期刊奖,1992年、1996年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二等奖、三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织金白鹅的基因组调研分析

    杨红王智伟艾照碧欧益行...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织金白鹅的起源、进化及适应性,确定适合该物种的全基因组测序和组装策略,通过低覆盖度基因组Survey测序,评估织金白鹅基因组的大小及杂合度,以确定适合织金白鹅全基因组的测序策略,试验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TM 2000),对织金白鹅基因组大小、杂合度、重复序列、GC含量等基因组信息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测序获得了 66。16 Gb织金白鹅基因组测序数据,基因组大小约为 1。11 Gb,测序深度为 59。57X,GC含量为42。08%;从K-mer分布曲线发现织金白鹅基因组有明显的杂合峰,杂合度达0。62%,重复序列含量约为11。44%;对织金白鹅的质体进行评估,发现核外DNA含量很低。说明研究结果为揭示织金白鹅的起源、进化及基本信息具有重要意义,且为织金白鹅物种进化、倍性水平和全基因组测序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织金白鹅基因组调研杂合率GC含量基因组大小

    槐山羊KMT2E基因突变与产羔性状相关性分析

    哈斯通拉嘎张振茹余世锋赵金艳...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槐山羊KMT2E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试验以不同产羔数的槐山羊群体为对象,采用DNA测序方法对KMT2E基因的SNP位点进行筛选,并将SNP位点与槐山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 KMT2E 基因中发现 g。74006387 C>A 和 g。74006801 A>T 两个 SNPs 位点,各检测到 3 种基因型,g。74006387 C>A 位点基因型为 AC 型、CC 型和 AA 型,g。74006801 A>T 位点基因型为 AA 型、TT 型和 AT 型。g。74006387 C>A位点C为优势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为 0。750 0;g。74006801 A>T位点T为优势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为 0。721 3。两个突变位点杂合度较高,均处于中间多态性,且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两个SNPs位点之间属于弱连锁不平衡状态(D'<0。8,r2<0。33)。突变后,mRNA二级结构发生改变,自由能由-8。06×106 J/mol升高至-8。05×106 J/mol;g。74006387 C>A位点和g。74006801 A>T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产羔数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说明槐山羊KMT2E基因的g。74006387 C>A和g。74006801 A>T位点均不适合作为槐山羊高繁殖性状的分子标记。

    KMT2E基因槐山羊遗传多态性产羔数关联分析

    河北省邯郸地区鸡源tet(X4)基因阳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及遗传进化特征

    王承业王玮玮陈旭伊蓝坤...
    6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河北省邯郸地区鸡源tet(X4)基因阳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遗传进化特征,试验于 2020 年 3-6 月份和 2021 年 5 月份采集该地区 3 个大型商品蛋鸡养殖场鸡粪便样本 400 份,划线接种于含 4 mg/L替加环素的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分离替加环素抗性疑似大肠杆菌菌株,并通过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和 16S rDNA基因的PCR扩增与测序对分离菌株进行进一步鉴定,随后对替加环素抗性大肠杆菌菌株进行tet(X4)基因检测,再对阳性菌株进行其他耐药基因检测、耐药性分析、血清型鉴定、系统进化群分析、质粒复制子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到 96 株替加环素抗性大肠杆菌,其中 13 株为tet(X4)基因阳性菌株,检出率为13。5%;在tet(X4)基因阳性菌株中,parC基因检出率为100%,然后从高到低依次为blaTEM-1、blaOXA-48、tet(C)、tet(M)、mph(A)和qnrA基因,检出率分别为 84。6%、61。5%、38。5%、23。0%、23。0%和 7。7%;13 株tet(X4)阳性菌株对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四环素、多西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为 100%,对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多黏菌素、氨曲南、磷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 84。6%、76。9%、69。2%、69。2%、61。5%和 15。4%,且均对 9 种及以上抗生素耐药,其中耐 10 种及以上抗生素的菌株有 9 株。13 株tet(X4)基因阳性菌株分属于 3 种O抗原血清型,其中O119 血清型有 11 株,占比为 84。6%,为优势血清型;O112 血清型和O39 血清型各有 1 株。13 株tet(X4)基因阳性菌株分属于 2 个系统进化群,其中A/C群有 9 株,占比为 69。2%,为优势群;B1 群有 4 株,占比为 30。8%。13 株tet(X4)基因阳性菌株共携带 6 种质粒(P0111、IncF、IncI1、IncFIB、IncHI2、IncX2),其中属于质粒复制子谱型 IncI1+IncF+P0111 的菌株最多,占比为 76。9%。13 株tet(X4)基因阳性菌株共分为4 种序列型别(sequence type,ST),其中ST3817有 10 株,占比为76。9%,为优势ST;ST641、ST602 和未知ST型各有1 株。说明河北省邯郸地区鸡源tet(X4)基因阳性大肠杆菌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存在,且优势血清型为O119,优势系统进化群为A/C群,优势ST为ST3817。

    大肠杆菌耐药性tet(X4)基因遗传进化特征邯郸地区

    信阳地区鹅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系统进化分群与耐药性分析

    李迎晓方燕子武娴曲哲会...
    8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信阳地区鹅源大肠杆菌的系统进化分群、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和耐药情况,试验从信阳地区部分养殖户送检的 46 只疑似大肠杆菌感染病鹅的肝脏、脾脏等组织中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系统进化分群、毒力基因检测、耐药性分析、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共分离到 23 株大肠杆菌,分别命名为GE1~GE23。23 株大肠杆菌在 4 种系统进化群中均有一定比例的分布,其中A群有 3 株(GE11、GE12、GE19,占比为 13。04%),B1 群有3 株(GE4、GE15、GE23,占比为 13。04%),B2 群有 9 株(GE1、GE2、GE8、GE10、GE14、GE16、GE17、GE20、GE21,占比为39。13%),D群有8 株(GE3、GE5、GE6、GE7、GE9、GE13、GE18、GE22,占比为34。78%)。在毒力基因检测中,23 株大肠杆菌marA、fimC、fyuA、iroN、iss、hlyF、ompT、iutA 和 irp2 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 100%、95。65%、52。17%、47。83%、43。48%、39。13%、34。78%、30。43%和 17。39%。23 株分离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率最高,为 65。22%;然后依次为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多黏毒素B、头孢噻呋和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56。52%、52。17%、47。83%、34。78%、17。39%和 17。39%、8。70%。23 株分离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为 100%;然后依次为丁胺卡那、链霉素、新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头孢噻呋、氟苯尼考、多黏菌素B、强力霉素、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敏感率分别为 82。61%、82。61%、47。83%、47。83%和 47。83%、34。78%、26。09%、21。74%、17。39%、8。70%。23 株分离菌中有12 株表现为多重耐药,其中6,7 耐菌株各有1 株,占比为4。35%;4,5 耐菌株各有3 株,占比为 13。04%;3 耐菌株有 4 株,占比为 17。39%。在耐药基因检测中,tetA基因的检出率最高,为 82。61%;然后依次为folR、sul2、aadA、blaTEM、blaCTX-M、aphA1、clmA、sul3、sul1、aphA2,检出率分别为 73。91%、65。22%、56。32%、52。17%、47。83%、47。83%、43。48%、26。09%、13。04%和 13。04%。说明信阳地区鹅源大肠杆菌B2 群和D群占比较大,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且多表现为多重耐药。

    大肠杆菌系统进化分群毒力基因耐药性耐药基因

    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泌乳期)对奶牛的安全性研究

    张英李秀波胡鑫李存...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评价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泌乳期)对奶牛的安全性,试验选取 12 头健康的泌乳期奶牛,挤奶后每个乳区注入1 支该制剂(按C23 H24 N6 O5 S2 计,3 g∶75 mg),间隔12 h注入1 次,连用3 次,观察给药前后受试奶牛临床症状(将 3 次给药时间分别记为 0,12,24 h,给药前间隔 24 h两次采样分别记为-48 h和-24 h,第 3 次给药后 12 h的采样时间记为 36 h,第 3 次给药后第 7 天记为 192 h),统计平均日产奶量、临床症状评分、牛奶中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和微生物数,检测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以此来评价该制剂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奶牛在给药后没有出现异常体征,给药前后平均日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牛奶中SCC在12 h和36 h显著高于-48 h、-24 h、192 h(P<0。05),在 24 h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48 h、-24 h、12 h、36 h、192 h(P<0。05)。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在 192 h显著低于-48 h、-24 h和 36 h(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在-48 h、-24 h显著低于 36 h、192 h(P<0。05),但在正常生理范围内。肌酐浓度在 36 h显著低于-48 h(P<0。05),在 192 h略有回升,但与-48 h、-24 h、36 h差异不显著(P>0。05)。尿素氮/肌酐在 36 h显著高于-48 h(P<0。05),在 192 h略有下降,但与-48 h、-24 h、36 h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该制剂对泌乳期奶牛有较高的安全性。

    硫酸头孢喹肟安全性评价奶牛乳房炎泌乳期

    蜂胶超临界提取萃余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及其防治奶牛乳房炎的效果评价

    祝梅斐彭诗琴张勇张羽...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蜂胶超临界提取萃余物和蜂胶超临界乙醇提取萃余物(醇提蜂胶超临界萃余物)的化学成分,及两种萃余物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作用效果,试验参考国家标准对两种萃余物中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采用福林酚法和亚硝酸钠-硝酸铝法[NaNO2-Al(NO3)3]法分别测定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 6 种主要多酚成分。进一步以脂多糖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炎症模型,通过CCK-8 法分析蜂胶超临界提取萃余物和醇提蜂胶超临界萃余物对MAC-T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评估蜂胶超临界萃余物和醇提蜂胶超临界萃余物对MAC-T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萃余物中营养成分含量无较大差异,但蜂胶超临界提取萃余物的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醇提蜂胶超临界萃余物(P<0。05);蜂胶超临界提取萃余物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较高,分别为178。21,514。60 mg/g,显著高于醇提蜂胶超临界萃余物(P<0。05);且 6 种多酚成分总含量高于醇提蜂胶超临界萃余物,其中蜂胶超临界提取萃余物的短叶松素、白杨素和高良姜素含量显著高于醇提蜂胶超临界萃余物(P<0。05),咖啡酸和松属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蜂胶超临界提取萃余物中钙、镁、钾含量均显著低于醇提蜂胶超临界萃余物(P<0。05),钠、铝、锰含量显著高于醇提蜂胶超临界萃余物(P<0。05),两种萃余物中铁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5~200 μg/mL的蜂胶超临界提取萃余物和醇提蜂胶超临界萃余物对MAC-T细胞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并且蜂胶超临界提取萃余物和醇提蜂胶超临界萃余物均能极显著降低MAC-T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 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1)。说明蜂胶超临界提取萃余物和醇提蜂胶超临界萃余物仍含有部分黄酮类和酚酸类等多酚化合物,并且可通过降低促炎因子水平防治奶牛乳房炎。

    蜂胶超临界提取萃余物营养成分多酚矿物质乳房炎

    体外产气法评价9种非常规粗饲料的饲用价值

    柴鹤瑜秦飞宇李建沅朱风华...
    108-114,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评价9 种非常规粗饲料(丹参秸秆、黄芪茎叶、辣椒秸秆、茭瓜蔓、黄瓜藤、蒜黄根、大蒜秸秆、草莓秸秆、茄子藤)的饲用价值,开发新型饲料资源,试验选择 3 只 14 月龄、体重相近[(33。33±0。76)kg]、健康的去势崂山奶山羊公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通过测定 9 种非常规粗饲料的常规养分含量计算饲草分级指数(GI);建立体外瘤胃模型,测定体外产气量、发酵液的pH值、氨态氮(NH3-N)和微生物蛋白(MCP)含量,计算体外产气动力学参数及有机物降解率(OMD)、代谢能(ME)和净能(NEL),并采用线性回归法计算OMD、ME及NEL 分别与 24 h产气量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茭瓜蔓的粗蛋白(CP)、粗灰分(Ash)、钙(Ga)含量均最高,分别为 21。80%、29。45%、1。17%,均显著高于其他8 种非常规粗饲料(P<0。05),而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最低,分别为 10。26%、31。80%、14。61%,均显著低于其他 8 种非常规粗饲料(P<0。05);丹参秸秆粗脂肪(EE)含量最高(5。94%),其次是蒜黄根(5。74%),均显著高于其他 7 种非常规粗饲料(P<0。05);辣椒秸秆总磷(TP)含量最高(1。10%),显著高于其他8 种非常规粗饲料(P<0。05);黄芪茎叶NDF/CP较低,为 3。09;辣椒秸秆NDF/CP最高,为6。24;茭瓜蔓和黄瓜藤在奶牛和山羊的GI分级中均为特级;72 h累计产气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黄芪茎叶(26。0 mL)>大蒜秸秆(21。3 mL)>蒜黄根(13。7 mL)>茭瓜蔓(8。0 mL)>丹参秸秆(6。7 mL)>黄瓜藤(4。7 mL)>草莓秸秆(4。0 mL)=茄子藤(4。0 mL)>辣椒秸秆(3。3 mL);pH值范围为6。42~6。95;OMD、ME和NEL 分别与24 h产气量呈正相关;蒜黄根体外发酵72 h后NH3-N含量最高,为 123。17 mg/L,显著高于其他 8 种非常规粗饲料(P<0。05);黄芪茎叶体外发酵 72 h后MCP含量最高,为8。29 mg/mL,然后依次是草莓秸秆(8。00 mg/mL)、茭瓜蔓(6。93 mg/mL)、辣椒秸秆(4。38 mg/mL)。说明 9 种非常规粗饲料均可作为山东省地域性非常规粗饲料使用,其中茭瓜蔓、黄芪茎叶、大蒜秸秆和蒜黄根的营养价值和可利用性更好。

    体外产气法非常规粗饲料奶山羊瘤胃液饲用价值

    饲用小黑麦与紫花苜蓿不同混合比例对其青贮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

    马淑梅张兰宋谦余小亮...
    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饲用小黑麦与紫花苜蓿不同混合比例对其青贮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以乳熟期饲用小黑麦与初花期紫花苜蓿为原料(切成 1~2 cm的段),按鲜草质量比 10∶0(CK1 组)、7∶3(A1组)、6∶4(A2 组)、5∶5(A3 组)、4∶6(A4 组)、3∶7(A5 组)和 0∶10(CK2 组)进行室温下避光青贮,每组 3 个重复,45 d后开袋取样进行感官评价、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等相关指标检测,采用V-score评分体系和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评价法对各组发酵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CK1 组和A1 组的感官品质最佳,等级为一级,其余组等级为二级。CK1 组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A3、A4、A5 和CK2 组(P<0。05),酸性洗涤纤维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A2、A3、A4、A5 和CK2组(P<0。05),但粗蛋白、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淀粉含量显著高于CK2 组(P<0。05);CK2 组的粗蛋白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相对饲喂价值显著高于CK1、A1、A2和A3 组(P<0。05),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CK1、A1、A2、A3 和A4 组(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CK1、A1 和A2 组(P<0。05)。各组青贮饲料的粗蛋白、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均随紫花苜蓿添加比例的增加大体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和淀粉含量均随紫花苜蓿添加比例的增加大体呈下降趋势,除粗灰分外,其他各营养指标含量均介于二者单独青贮之间。CK1 组的pH值显著低于A4、A5 和CK2 组(P<0。05),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A2、A3、A4、A5 和CK2 组(P<0。05),乙酸和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未检测到丁酸;CK2 组的pH值、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丙酸含量显著高于CK1 和A1 组(P<0。05),氨态氮/总氮显著高于CK1、A1、A2、A3 和A4 组(P<0。05)。在 5 个混合青贮组中,A1 组的pH值、丙酸含量和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A4 和A5 组(P<0。05),乳酸含量显著高于A3、A4 和A5 组(P<0。05),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丁酸含量在 0。09%~0。25%之间,其中A1 组未检测到丁酸。CK1 组和A1 组的V-score总评分较高,分别为 82。80 分和 80。94 分,等级均为良好,TOPSIS评价排序位于前列,这与感官评价和发酵品质结果相一致。说明饲用小黑麦与紫花苜蓿以不同比例混合青贮与单独青贮相比,营养成分之间存在互补,营养更加全面、均衡,且紫花苜蓿比例较低时,感官评价和发酵品质也较好。本试验条件下,建议饲用小黑麦与紫花苜蓿以 7∶3比例混合青贮。

    饲用小黑麦紫花苜蓿混合青贮营养成分发酵品质

    牦牛源牛肠道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林伟山韩元马豆豆李春花...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牦牛源牛肠道病毒(Bovine enterovirus,BEV),试验根据GenBank 中牦牛源BEV-NH2株 3D基因序列(登录号为PP746571)设计可用于检测青海牦牛源BE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引物,通过构建标准质粒和绘制标准曲线建立牦牛源 BE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并分别应用该方法及普通RT-PCR方法对青海省海北地区 6 个牦牛繁育基地的 286 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进行检测,计算两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表明:建立的牦牛源 BE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单一,Tm值在85。6~85。8℃之间,无引物二聚体和非特异性扩增;质粒浓度在3×102~3×108copies/μL范围内时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Ct值在 10。88~29。63 之间,回归方程为y=-3。16x+38。01,R2=0。996 4;仅可检测到牦牛源 BEV-NH2株,检测不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MY01 株、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MY20株和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QL21 株;对牦牛源 BEV的最低检测限为 3×102copies/μL;当模板浓度为3×102 copies/μL、3×103 copies/μL 和 3×107 copies/μL 时,Ct 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1。28%、1。74%和 0。15%,均在1。80%以下。286 份牦牛粪便样品中,采用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出BEV阳性样品 182 份,阳性率为63。64%;采用普通RT-PCR方法检出BEV阳性样品 114 份,阳性率为 39。86%;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 76。22%。说明本研究建立的牦牛源BE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牦牛腹泻临床样本的BEV检测。

    牦牛牛肠道病毒3D基因腹泻检测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

    赣州番鸭体重与体尺性状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及生长曲线的拟合

    刘珍妮谭东海曾庆远成笛...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赣州番鸭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选取初生的赣州番鸭 60 只(公母各半),分别于 0,2,4,6,8,10,12,14,16,18 周龄时空腹测定体重,于12 周龄时测定体斜长、半潜水长、颈长、龙骨长、胫长、胫围、胸深、胸宽和髋骨宽,采用Pearson分析法对赣州番鸭体重与各体尺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基于赣州番鸭 0,2,4,6,8,10,12,14,16,18周龄体重分别采用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模型进行生长曲线拟合。结果表明:赣州番鸭 0,2,4,6,8,10,12,14,16,18 周龄的平均体重分别为 48。88 g、161。22 g、615。95 g、1 050。42 g、1 665。88 g、2 657。55 g、2 781。82 g、2 863。82 g、3 167。60 g和 3 230。30 g,其中 4 周龄体重的变异系数(23。43%)最大,0 周龄体重(初生重)的变异系数(9。82%)最小,其余周龄体重的变异系数在 11。38%~21。43%之间。赣州番鸭 12 周龄时的平均体斜长、半潜水长、颈长、龙骨长、胫长、胫围、胸深、胸宽和髋骨宽分别为23。35 cm、47。96 cm、21。50 cm、15。63 cm、6。90 cm、5。34 cm、10。11 cm、10。52 cm和5。12 cm,其中胸深的变异系数(13。55%)最大,半潜水长、颈长、胫围的变异系数在 5。99%~8。36%之间,变异系数较小;其余体尺指标(体斜长、龙骨长、胫长、胸深、胸宽、髋骨宽)的变异系数在 10。36%~13。55%之间。赣州番鸭的体重与体斜长、半潜水长、颈长、龙骨长、胫长、胫围、胸深、胸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髋骨宽相关性不显著(P>0。05)。其中体重与半潜水长的相关系数最大,与胫长次之,与其余体尺指标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颈长、胸宽、龙骨长、胸深、体斜长、胫围、髋骨宽。Gompertz 模型拟合赣州番鸭生长曲线方程为Y(t)=3 347×exp[-9。50×exp(-0。285×t)],拐点周龄为 7。90 周龄,拐点体重为 1 231。42 g;Von Bertalanffy模型拟合赣州番鸭生长曲线方程为Y(t)=3 228×[1-16。36×exp(-1。415×t)],拐点周龄为 5。51 周龄,拐点体重为 986。07 g。两种模型的 R2 均大于 0。900,其中Gompertz 模型的R2 大于Von Bertalanffy模型。两种模型拟合赣州番鸭体重的生长曲线均呈S型,其中 4~8 周龄是增重高峰期,10 周龄以后体重趋于平缓。说明赣州番鸭体重与体尺性状指标中的半潜水长的相关性最强,且Gompertz模型对赣州番鸭体重的拟合效果优于Von Bertalanffy模型。

    赣州番鸭体重体尺相关性分析生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