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医学
黑龙江医学

杜广洲

月刊

1004-5775

hljyx08@163.com

0451-87253050 87253051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黑龙江医学/Journal 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黑龙江分会主办的地方性综合临床医学期刊,创刊于1972年办刊三十余年来,始终坚持为临床医学、教学及科学研究服务;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注重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在各方面取得突出在绩。本刊全体采编人员竭诚欢迎广大医务工作者订阅、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肌骨超声、多层螺旋CT检查在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伴骨化性肌炎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张浩良
    2377-2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对比肌骨超声、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在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伴骨化性肌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80例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伴骨化性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开展肌骨超声、MSCT检查,统计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措施在此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肌骨超声检查肱三头肌肌腱断裂、骨化性肌炎的检出率高于MS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78、5.096,P<0.05);肌骨超声检查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关节积液的检出率高于MS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4、6.234、8.229,P<0.05);肱骨滑车近端的肱三头肌肌腱纤维连续中断,断端中部表现成不均匀的低回声,近端断端肌腱表现为不规则的强回声,同边界分界不显著;早期边缘表现成斑点形态的稍高密度钙化灶,中期表现成等—稍高—高密度的分层征象,晚期的边界清晰,四周未见软组织肿块.结论:与MSCT检查相比,肌骨超声在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伴骨化性肌炎诊断中效果更佳,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肱三头肌肌腱断裂骨化性肌炎肌骨超声多层螺旋CT

    QCT检测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水平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疗效的评估价值分析

    温宾梅管春华刘继力
    2380-2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定量CT(QCT)检测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水平对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的评估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5月石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按照Harris评分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Harris评分≥80分)71例,B组(Harris评分<80分)37例.QCT检测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BMD)水平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1年的股骨假体周围BMD进行检测,计算骨量变化率并分析Harris评分与骨量变化率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术后R1较B组低,R7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4、5.317,P<0.05).A组患者骨量升高率R1、R6较B组低;骨量降低率R2、R3、R4、R5、R7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209、548.430;t=498.126、502.064、506.196、597.025、860.134,P<0.05);骨量变化率中R1与Harris评分呈负相关,R7与Harris评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71、0.483,P<0.05).结论: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BMD变化程度越低,疗效就越好.监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BMD变化程度,有助于对其疗效的评估.

    定量CT股骨假体髋关节置换术骨密度

    养老机构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左晓琳侯新凤李军伟李琳...
    2383-2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编制养老机构压力性损伤(PI)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文献、半结构式访谈形成量表的条目池,经过专家函询和预调查对各条目进行修订,形成初始量表.选取2022年3-5月河南省4所养老机构的242例居住者进行第1轮问卷调查;另选取2022年6-8月河南省4所养老机构的291例居住者进行第2轮问卷调查.结果:量表最终包含2个维度,9个条目.量表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8;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2个公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9.89%;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可见量表因子结构稳定;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折半信度及重测信度分别为0.852、0.836和0.848;评估量表最佳临界值为19分.结论:养老机构PI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养老机构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量表编制信效度

    "八配"方法推动献血志愿服务队高质量发展探讨

    杨图深何锦添刘小清刘小平...
    2386-2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献血服务志愿者们在各种献血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佛山市南海区献血志愿服务队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八配"(配指导、配预算、配制度、配职责、配物资、配团建、配培训、配空间)的方式,推动和确保志愿服务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包括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制度、明确志愿服务队伍的职责和权利,为志愿服务队伍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必要的物资支持、加强志愿服务队伍的团结合作和凝聚力、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为志愿服务队伍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和资源.同时,分析献血志愿服务队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方法献血志愿服务队高质量发展

    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李丽娟
    2389-2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干预措施拟定提供参考,以提高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能力.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九江市中医医院83名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所有照顾者的照顾能力,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详细统计所有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基线资料,比较不同资料特征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FCTI)评分,重点分析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经评估,83例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主要照顾者的FCTI评分为(14.53±3.42)分;家庭人均月收入、不同照顾时间、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主要照顾者的FCT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5、3.782、5.492、5.11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顾时间短、家庭人均月收入低、自我效能低及社会支持低均是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的影响因素(t=4.989,5.415,2.604,2.972;P<0.05).结论: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较低,自我效能低下、照顾时间短、家庭人均月收入低及社会支持低下均是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的影响因素.

    脑梗死主要照顾者吞咽障碍照顾能力影响因素

    严重创伤患者并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因素调查及其防治对策分析

    王林林郑倩倩
    2392-2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并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3年4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5例严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评价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根据评分将其分为两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FⅡ)评分、社会支持、就医时间(≥4h、<4h)等.对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5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为4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家庭月收入水平、创伤类型、是否有脓毒症、是否遗留残疾、心理弹性、APACHF Ⅱ评分、社会支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81、12.789、5.247、11.053、18.581、8.118、8.143,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水平<5 000元、开放性创伤、有脓毒症、遗留残疾、心理弹性欠佳、APACHF Ⅱ评分≥20分、社会支持欠佳是影响严重创伤患者并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7.207、4.800、5.398、5.195、7.207、3.459、3.897).结论:家庭月收入水平<5 000元、开放性创伤、有脓毒症、遗留残疾、心理弹性欠佳、APACHF Ⅱ评分≥20分、社会支持欠佳是导致严重创伤患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原因,临床应加以重视,制定针对性防治对策.

    严重创伤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因素防治措施心理弹性社会支持

    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赵英子王嘉怡
    2396-2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3月哈尔滨二四二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康复组患者接受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认知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的卒中量表(NIHS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肢体和生活能力[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情况.结果:康复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39,P<0.05).治疗后,康复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70、15.318,P<0.05).治疗后,康复组患者FM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1、8.516,P<0.05).结论:为脑卒中患者实施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方案的效果确切,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神经和认知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脑卒中认知功能

    头针疗法配合触觉振动反馈训练对改善卒中后偏瘫平衡能力及步态的影响研究

    石山峰
    2399-24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头针疗法配合触觉振动反馈训练对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河南省确山县中医院收治的123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62例)和常规组(61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试验组患者行头针疗法配合触觉振动反馈训练,所有患者开展为期半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平衡能力、行走能力、步态变化及随访期间的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试验组治疗7d、14d后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高于常规组,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值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0、3.391、3.448、3.121,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健侧步长、患侧/健侧单项支撑相时长均长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8、4.489,P<0.05);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试验组随访第3个月、第6个月时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及下肢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7、3.866、3.679、3.044,P<0.05).结论:头针疗法配合触觉振动反馈训练能有效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行走能力,对促进患者步态及肢体运动恢复均有积极意义.

    卒中后偏瘫头针疗法触觉振动反馈训练平衡能力步态分析

    鞣酸软膏及3M液体敷料联合氧疗护理在新生儿尿布皮炎中的应用

    丁艳梅尹立琴王凡
    2402-2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鞣酸软膏及3M液体敷料联合氧疗护理在新生儿尿布皮炎(DD)患儿皮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83例新生儿D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91)和观察组(n=92).对照组患儿在皮肤管理中应用鞣酸软膏及3M液体敷料局部涂擦方案,观察组患儿应用鞣酸软膏及3M液体敷料局部涂擦联合氧疗护理的皮肤管理方案.对比两组患儿的康复时间、干预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干预3 d后两组患儿疼痛程度评分、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渗出消失、症状消退、创面愈合及住院时间等康复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83、2.423、2.145、2.045,P<0.05);出院前1d,观察组患儿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49、3.794,P<0.05);干预3d后,观察组患儿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0,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469、4.140,P<0.05).结论:应用鞣酸软膏及3M液体敷料联合氧疗护理的皮肤管理可有效改善新生儿DD患儿的临床症状,抑制炎症介质表达,降低疼痛程度,加速创面愈合及康复进程,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新生儿尿布皮炎鞣酸软膏3M液体敷料氧疗护理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王燕熊静静马玉苗
    2405-2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2020年2月—2022年2月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127例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研究,根据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发生组34例和未发生组86例.设计患者的基线资料表,纳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发生组患者长期吸烟、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占比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25、9.093、15.602、P<0.05);发生组患者同型版月光氨酸(Hcy)、白细胞介素(IL)-18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30、7.55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期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Hcy水平过表达及IL-18水平过表达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1,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风险偏高,长期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Hcy水平过表达及IL-18水平过表达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可根据上述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规避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风险.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支架内再狭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