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医学
黑龙江医学

杜广洲

月刊

1004-5775

hljyx08@163.com

0451-87253050 87253051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黑龙江医学/Journal 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黑龙江分会主办的地方性综合临床医学期刊,创刊于1972年办刊三十余年来,始终坚持为临床医学、教学及科学研究服务;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注重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在各方面取得突出在绩。本刊全体采编人员竭诚欢迎广大医务工作者订阅、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内固定方式对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的影响

    彭建功
    165-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内固定方式对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2月灵宝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内侧壁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髋部骨折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操作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失血量以及置管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髋关节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9、3.270、6.021、6.670、12.054;χ2= 4.713、3.914;P<0.05).结论:内固定方式对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的影响显著,选取合适的内固定方式,可加快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

    内固定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

    49例儿童颅外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特点、治疗及生存分析

    翟素花郭丽丽李彦格刘炜...
    168-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颅外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21年4月河南省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诊治的49例颅外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以COX回归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49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6例,中位年龄2岁2月;随访至2021年4月,中位随访时间3.8年,全组生存率为85.7%,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分期均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病初是否合并甲胎蛋白(AFP)或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升高不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理类型为卵黄囊瘤和未成熟畸胎瘤患儿预后较好(生存率分别为90.6%和90.0%),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患儿预后较差,Ⅰ~Ⅱ期患儿生存率较高(100.0%),Ⅲ期患儿生存率为93.3%,Ⅳ期患儿预后较差.结论:手术联合含铂类药物的化疗使生殖细胞肿瘤患者获得很好的生存,尽早明确生殖细胞肿瘤患儿的病理类型、分期,采用合适的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期.

    生殖细胞肿瘤儿童化疗生存率

    鼻腔局部类固醇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息肉和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孙小龙朱丽娜董静
    17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鼻腔局部应用类固醇类药物在治疗鼻窦炎息肉、变应性鼻炎方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5例变应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差异性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予以安慰治疗,研究组予以鼻腔局部类固醇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与使用安全性情况.结果:参照组采安慰剂治疗无法获得较好效果,仅可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一定安慰作用.研究组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16、54.133、54.133、50.516,P<0.05).研究组各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2、0.000、0.352、0.352、0.000、0.352,P>0.05).研究组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1、1.097、0.420、0.090、0.892、0.132,P>0.05).结论:将鼻腔局部类固醇药物应用于慢性鼻窦炎息肉和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工作当中,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同时可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鼻腔局部用药类固醇药物慢性鼻窦炎息肉变应性鼻炎安全性有效性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下药师参与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治疗管理的效果研究

    王杰曹振民贺琳张一馨...
    175-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下药师参与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综合治疗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骨外科、普外科、心内科、肿瘤外科及妇科收治的180例围手术期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90例(每科各1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内分泌科会诊,干预组接受临床药师参与的MDT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住院时间、费用情况.结果:出院时,干预组FPG、2 hP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41、6.897、4.656,P<0.05);干预组FPG达标率、2 hPG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93、7.448,P<0.05);干预组在高血糖、低血糖、术后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29、7.980、6.667,P<0.05);干预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3、7.892,P<0.05).结论:药师参与的MDT模式在围手术期T2DM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效应.

    多学科协作诊疗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综合治疗管理

    粘连缓解汤在腹腔镜阑尾炎患者术后干预治疗的效果研究

    李方喜
    179-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粘连缓解汤应用于阑尾炎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信阳市中医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1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术后予以对照组常规治疗和康复指导,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口服粘连缓解汤.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疼痛程度、炎症指标水平、相关临床指标、并发症情况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h、术后6h、术后24 h,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38、11.814、23.952,P<0.05);术后3d,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03、9.436,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相比对照组均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88、4.794、6.086,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2,P<0.05).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71,P<0.05).结论:阑尾炎术后行粘连缓解汤干预,有助于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和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进一步提升疗效.

    粘连缓解汤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干预效果

    磁共振动态增强半定量参数在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治疗术后的评估价值

    王伟赵海兰岚宫术娟...
    182-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半定量参数评估子宫肌瘤射频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4月大庆油田总医院经射频治疗的5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测量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最大浓度(maximum concentration,MAX Conc)、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time concentration curve,AUC)及最大斜率(maximum slope,MAX Slope),并利用四组参数对病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TTp、MAX Conc、AUC、MAX Slop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25、-5.929、-6.011、-5.646,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半定量参数TTp、MAX Conc、AUC、MAX Slope在术后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有效的评估手段.

    磁共振动态增强半定量参数子宫肌瘤射频治疗术后评估

    规范化流程管理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ET-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宁静陈辉姚志华
    185-187,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流程管理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ET-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为确保临床非小细胞肺癌的诊疗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0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患者均接受PET-CT检查,且检查期间,予以对照组(56例)患者原工作流程操作,予以观察组(56例)患者规范化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图像合格率、检查前准备完好率、检查时准备完好率、检测的等待时间和检查时间,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前准备完好率、检查时准备完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7、1.734,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检测的等待时间和检查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9、4.941,P<0.05).与干预前比,干预后两组患者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降低,且试验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98、8.414,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0,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ET-CT检查中应用规范化流程管理可缩短患者的检查等待和检查时间,提升诊疗效率,并取得良好的图像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

    非小细胞肺癌规范化流程管理PET-CT检查图像质量满意度

    DCE-MRI联合DWI在小肝癌与肝硬化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丰春玲吕贻民张岚
    18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小肝癌与肝硬化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98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共151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对不典型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进行鉴别诊断.分析小肝癌与肝硬化结节的DCE-MRI成像特点,比较小肝癌患者与肝硬化结节患者各项参数,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CE-MRI联合DWI在小肝癌与肝硬化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细针穿刺或手术切除病理学检查,98例肝硬化伴肝内结节病变患者中发现小肝癌54例(55.10%),肝硬化结节44例(44.90%);术后病理确诊为中分化肝占位性病变,增强强化方式不典型.小肝癌患者的ADC值、D值均低于肝硬化结节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2、3.092,P<0.05).DCE-MRI联合DWI对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高于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3、5.234、1.144,P<0.05).结论:DCE-MRI联合DWI检测可显著提高小肝癌与肝硬化结节鉴别诊断能力,但单独诊断价值有限.

    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弥散加权成像肝占位性病变灵敏度特异度

    上气道CT矢状数据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疗中价值及应用

    张浩亮郑海垚莫涛
    192-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通过上气道CT来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呼吸阻塞平面及病情严重程度的方法.方法:51例患者作多导睡眠监测图监测及上气道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测量上气道矢状位中颏下舌骨距离、软腭长度、舌骨平面C4前角距离及最小生命间隙,同时进行各测量值与体重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颏下舌骨距离与AHI及LSaO2无相关(P>0.05),最小生命间隙(LC)与AHI呈负相关(P<0.05),与LSaO2无相关(P>0.05);软腭长度与AHI呈正相关(P<0.01),与LSaO2负相关(P<0.01);气道最小面积及舌骨平面C4前角距离与AHI均呈负相关(P<0.01),与LSaO2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上气道矢状位CT中的软腭长度、最小生命间隙、气道最小面积及舌骨平面C4前角距离对OSAHS病情的轻重判别有意义,能快速初步判定其阻塞平面.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矢状位上气道CT阻塞平面

    支原体肺炎儿童医院感染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和预防干预措施

    张文莉王丽亚
    196-198,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并分析导致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和预防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7月—12月漯河医专第三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儿童基础资料和临床信息,将是否发生感染为标准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法分析导致支原体肺炎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选取的80例患儿中,有9例患儿出现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25%.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2周、贫血、多人病室、流行病接触史及发热天数≥3等为支原体肺炎儿童出现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法结果显示抗生素大量应用、侵入性操作、C反应蛋白>1.6 mg/L或>2.2 mg/L、补体C3<0.8 g/L等为支原体肺炎儿童出现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抗生素大量应用、侵入性操作、C反应蛋白>1.6 mg/L或>2.2 mg/L、补体C3<0.8 g/L等均为支原体肺炎儿童出现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调查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可在减少儿童住院期间感染发生的同时,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

    支原体肺炎儿童医院感染影响因素预防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