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护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刘义兰

半月刊

1001-4152

jns@tjh.tjmu.edu.cn

027-83662666;83663697

430030

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护理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6年,是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护理学术性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获第三届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国际标准开本,半月刊,上半月版为综合版,下半月版为外科版。本刊特点:根据护理学科的特点突出护理学科的学术性、实用性、科学性、理论性及艺术性。立足临床,面向临床、教学与科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读者对象为全国各省、市、地、县、区医院各级护理人员及护理专业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护士基于学习风格的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价

    周晓美谷桂芳尹雪燕蔡甜甜...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学习风格的培训模式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1年新护士 63名设为对照组,2022年新护士 61名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进行培训;观察组在培训大纲基础上根据学习风格分类匹配带教老师,同时根据新护士的学习方式偏好和学习特点提供相对应的学习环境及相匹配的教学方法.结果 培训1年后,观察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和各维度评分及临床推理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成绩及培训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新护士基于学习风格的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提升新护士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推理能力,提高培训效果及培训满意度.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学习风格学习环境学习偏好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推理能力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基于行动研究的盆底康复专项护士实践培训方案的优化

    陈晓敏丁焱游菁杨岚...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行动研究法的盆底康复专项护士临床实践培训方案优化的效果.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理论指导,针对参加培训的35名(3轮分别为10、12、13名)盆底康复专项护士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3轮行动调整、优化培训方案,以柯氏四级评估模型为基础对临床实践培训方案进行评价.结果 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的盆底康复专项护士临床实践培训方案;在3轮行动研究中,学员对临床实践培训的整体满意率分别为90.0%、91.7%、100.0%,培训后(第2、3轮共25名)学员对盆底相关知识技能掌握度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5),80.0%以上的学员认为能够将盆底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临床实践.结论 行动研究法有利于优化盆底康复专项护士临床实践培训方案,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和学员满意度,并对学员的临床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盆底康复专项护士临床实践培训行动研究培训方案培训基地教学评价柯氏四级评估模型

    倒班护士的睡眠担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孙芬芬王丽萍梁博娜孙希玲...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倒班护士的睡眠担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睡眠担忧量表、阿森斯失眠量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和反刍思维量表对368名倒班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倒班护士睡眠担忧总分为40.00(33.00,44.75)分,担忧睡眠后果和不能控制睡眠2个维度评分分别为24.00(21.00,28.00)分、16.00(12.00,17.75)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状况、失眠、自我调节疲劳和反刍思维是倒班护士睡眠担忧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倒班护士的睡眠担忧程度较严重,可以通过改善其失眠症状、降低自我调节疲劳程度和反刍思维水平来减轻倒班护士的睡眠担忧水平.

    护士倒班睡眠担忧失眠睡眠障碍自我调节疲劳反刍思维失眠认知模型

    肿瘤科护士伦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珍英陈琦慧徐晓霞张一帆...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肿瘤科护士伦理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抽取郑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护士 552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伦理行为量表、拉什顿道德复原力量表、医院伦理氛围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肿瘤科护士伦理行为得分为(75.85±10.7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道德韧性、医院伦理氛围是肿瘤科护士伦理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50.0%.结论 肿瘤科护士伦理行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提升肿瘤科护士道德韧性水平,营造良好的医院伦理氛围,从而改善肿瘤科护士伦理行为.

    肿瘤科护士伦理行为道德韧性道德困扰道德困境医院伦理氛围护理管理

    外科责任护士出院计划能力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铭栖顾丹凤侯礼佳王小波...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科责任护士出院计划能力现状,分析其类别及人群特征.方法 便利选取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516名外科责任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责任护士出院计划能力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及职业认同感量表进行调查,对其出院计划能力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各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 外科责任护士出院计划能力分为3个类别:低能力组(24.23%)、中等能力组(49.22%)和高能力-达成共识组(26.5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科责任护士年龄、工作年限、学历、是否参加过出院计划培训、自我效能感及职业认同感是出院计划能力潜在剖面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外科责任护士出院计划能力存在异质性.护理管理者可根据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对外科责任护士进行个体化干预,以提高其整体出院计划能力.

    外科责任护士出院计划能力出院计划自我效能职业认同感潜在剖面分析影响因素

    急诊科护士正念自我照护分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阿婷婷庄冬梅胡少华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急诊科护士正念自我照护现状,分析急诊科护士正念自我照护分型及影响因素.方法 便利选取425名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简短正念自我照护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正念自我照护总分为(77.17±13.91)分,可分为消极正念自我照护型(8.9%)、中等正念自我照护型(44.9%)和积极正念自我照护型(46.1%)3个潜在剖面,其影响因素包括健康自评、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均P<0.05).结论 急诊科护士正念自我照护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分为3个类别.护理管理者应重点关注消极正念自我照护型护士,制定基于环境和个人的针对性干预策略,加强急诊科护士的正念自我照护实践,从而帮助护士更好地应对高压的工作环境.

    急诊科护士正念自我照护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潜在剖面分析健康状况心理健康

    基于共同养育理念的剖宫产产妇泌乳分期护理方案构建及实施

    陆彩云房娣萍汪艳程维晟...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共同养育理念的泌乳分期护理在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对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及配偶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基于共同养育理念的泌乳分期护理,将泌乳过程分为乳腺分化期、乳腺活化期、泌乳建立、泌乳维持4个阶段给予针对性的主题教育及干预措施.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95对和97对产妇及配偶完成研究及随访.试验组首次母乳喂养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泌乳启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中配偶母乳喂养知识水平、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产后6周产妇感知配偶母乳喂养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基于共同养育理念的泌乳分期护理可提高首次母乳喂养得分、新生儿父亲母乳喂养知识水平,缩短泌乳启动时间,提升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改善产妇感知配偶母乳喂养支持情况,从而促进母乳喂养.

    产妇剖宫产共同养育母乳喂养泌乳分期护理泌乳启动时间产科护理

    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链式管理效果评价

    李士娜蒋虹徐晓娟李桂芹...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链式管理对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及喂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NICU早产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NICU母乳喂养策略,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链式管理,构建并实施产房、产科和NICU间横向管理和各科室内部纵向管理.结果 最终对照组82例、试验组81例早产儿完成研究.干预后,试验组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宫外发育迟缓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 日龄显著短于对照组,出院体质量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链式管理有利于提高NICU早产儿的纯母乳喂养率,降低喂养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

    早产儿NICU产科产房链式管理母乳喂养喂养不耐受喂养并发症

    门诊新发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轨迹及影响因素研究

    路胜男李玲王甜甜王金...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门诊新发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337例门诊新确诊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于确诊后4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4次调查,采用群组化轨迹模型分析患者服药依从性变化轨迹,并通过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在4个时间点的服药依从性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依从性轨迹分为持续高依从性组(52.82%)、中等波动组(37.09%)及持续低依从性组(10.09%)3类.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持续高依从组相比,年龄51~60岁、服药种类≥3种更易进入中等波动组(均P<0.05),年龄36~50岁、文化程度大专、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更易进入持续低依从性组,社会支持有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均P<0.05).结论 门诊新发高血压患者在确诊12个月内服药依从性轨迹呈现相对稳定性特征,但存在显著的群体异质性.医护人员应特别关注持续低服药依从性及依从性波动变化的患者,根据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高血压门诊服药依从性纵向研究轨迹群组化轨迹模型社会支持影响因素

    手外科血管危象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及应用

    谢芬张媛媛张春丽蔡莹...
    40-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手外科血管危象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 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访谈及专家函询构建手外科血管危象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将200例单指断指再植或皮瓣移植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构建的手外科血管危象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护理.结果 构建的手外科血管危象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及47项三级指标.质量评价指标应用后,观察组血管危象及时发现率、断指再植或移植皮瓣成活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构建并应用手外科血管危象预防护理质量指标有利于及时发现血管危象,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提高再植手指或移植皮瓣成活率及患者满意度.

    手外科血管危象断指再植皮瓣护理质量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