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包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包装
湖南包装

文稀枝

季刊

1671-4997

hnpack911@sohu.com

0731-85532907,85117671

410007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356号

湖南包装/Journal HuNan BaoZhua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城市针灸"理念的街道景观设计——以岳阳市洞庭南路为例

    张耀芳孙超法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城市针灸"旧城改造理论的背景,界定城市针灸的概念,探讨"城市针灸"的改造设计策略,以岳阳市洞庭南路改造计划为例,探究如何有效进行街道景观设计.将街道空间视为有机生命体,以针灸法则进行小尺度的改造设计,缓解城市发展压力,力求用较小的投入激发城市活力.

    城市针灸空间街道景观洞庭南路

    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

    熊旭霜孙超法
    141-143,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域文化的传承与融合应用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环节.文章阐述了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的关系,分析了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及现存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以山东淄博地区某度假村的景观设计为对象,从设计特色、设计思路、设计内容等层面对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提供参考.

    地域文化景观设计传承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品牌形象设计方法研究

    王晶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品牌形象设计的理念是以中国文化类工程建设为依托,开发创新视觉表达,以中华远古文明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方式,改善和扩大中华文化对未来世界文化发展的交流和影响.文章通过梳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概念及作用、黄河文化研究现状,运用SWOT模型分析方法,厘清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提出打造创新陕西省黄河文化品牌、拓展联动黄河文化品牌产业群、践行黄河文化品牌核心价值的品牌设计策略,采用问卷调研、概念矩阵方法分析得出品牌构建方案.以黄河文化国家公园为设计对象,通过模型分析、问卷调查、概念矩阵等基础研究为品牌形象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塑造地域文化品牌形象提供全新的设计思路.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品牌形象设计特色传承

    虚拟数字人视听形象创作研究——以柳夜熙系列短视频为例

    姚佳旺张剑龙海刘帅...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信息数字技术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历经静态时代,走向影像时代,再到现在的拟像时代.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技术日新月异,虚拟数字人领域一片蓝海.正如鲍德里亚说后现代社会呈现出了一种拟像化形态,符号正在与真实博弈,超真实时代来临了.面对"超真实"时代,青年人相比中老年更加具有接受能力.文章以柳夜熙为例分析虚拟数字人的社会影响力及其审美特征,探究青年人喜闻乐见的虚拟数字人是否可以提高国人的文化自信.

    虚拟数字人虚拟人审美特征柳夜熙超真实

    基于公益传播视域下的志愿服务APP设计——以"益帮"APP为例

    韩彪陈聆希
    151-154,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公益慈善事业面临着大量的问题和痛点.数字化公益和服务越来越受到关注,为公益行为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平台.文章以"益帮"志愿服务类APP为例,提出引入传播学四维理论框架和用户体验ASIS理论的创新方法,对网络公益平台用户的认知、选择和偏好等维度进行研究,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研究结果表明:让网络慈善平台的用户更好地参与到数字化的社会协同中来,通过网络慈善平台的协调来创造社会价值,对数字公益和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公益传播用户体验数字公益APP设计

    感知示能与沉浸体验:重庆抗战遗迹的数字活化设计

    任芙瑶罗翠李刚
    15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庆抗战遗迹是中国抗战历史的见证和缩影,随着时间推移,其保存方式和宣传路径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信息时代下,文化遗迹的保护和传播方式正从传统的陈列展示转变为交流互通、数字储存、体验沉浸等新媒介传播路径.研究以大轰炸纪念碑为个案,利用点云数字技术的处理方式,复刻文化遗迹,并基于感知示能性理论叙事框架分析了该数字作品的交互创新,探究操作行为、视觉导向、文化语境对数字产品活化设计的影响.从物理感知到文化感知共6个维度的示能性分别对其功能定位、表达形式和交互体验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深入理解并合理运用该相关规律来开展实践将发掘出新的可能.

    感知示能重庆抗战遗迹点云技术用户体验交互设计

    交互型动态插画在儿童早教中的应用研究——以《唐诗三百首》学习为例

    潘宇宸彭玉元韩露
    160-162,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交互型动态插画在儿童早教中的应用,推动儿童早教产品的创新发展.对市面上"唐诗三百首"早教APP设计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并根据儿童身心特征对"唐诗三百首"交互型动态插画进行探讨,设计发展策略,以"唐诗三百首"主题为例,研究交互型动态插画的设计方法:通过载体多样化的设计,根据市场需求,创作出符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交互动态插画,从而提高儿童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该研究为市面上同类早教产品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也对交互型动态插画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际案例.

    儿童早教唐诗三百首交互型动态插画美育

    "妈祖祭典"文创产业数字化交互设计

    叶桐倪春洪
    163-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背景下,随着Z世代新消费模式的改变,非遗保护的创新性开始被重视.为促成天津妈祖祭典文化的多元化传播,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创新扩散理论分析确立清平竹马的视觉内涵,根据内涵、形态及色彩等基本要素创新传播策略,并结合数字化的设计流程及逻辑,进一步统筹非遗与交互之间的情感化体验.采用文化+的跨学科发展模式,助推妈祖文化的创新转型发展,使非遗快速优化再生,从而达到非遗多元化传播的目的,以期为未来这一领域的开发研究提供设计思路.

    数字经济妈祖创新扩散交互

    基于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的信息可视化研究——以"故宫文物医院"为例

    潘炫辰刘芳
    168-170,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社会处于数字技术的大背景下,文物的展示方式日趋多元化.文章根据信息可视化的呈现规律和方式,对"故宫文物医院"信息设计进行案例分析.该作品制作了简单易懂的图表,将庞大和繁复的文物信息进行了缕析,以信息图解的方式呈现给受众.设计采用了插图、统计表、图表相结合并手绘还原了整个文物修复过程,方便读者快速理解文物修复相关知识,使人充分感受文物修复在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审美、文化和社会价值,有效地促进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受众对文物的关注和喜爱.

    信息可视化设计信息图形设计文物修复设计方法

    基于感性工学的浏阳夏布文创设计

    邱元彦胡嫔
    17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非遗价值的现代性转化,让浏阳夏布在当下的语境中更好地守正创新,引入感性工学的理念与方法对浏阳夏布文创产品进行分析,通过网络问卷设计和SPSS分析,在质性分析和量化研究的模式下探索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感性特征,对用户的感性需求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并确定构成文创产品要素的风格特征及其包含的感性信息,为浏阳夏布的文创设计提出了建议和方案,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

    感性工学浏阳夏布因子分析创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