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河南城建学院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河南城建学院

杨留栓

双月刊

1674-7046

pdsit@163.com;xuebao@hncj.edu.cn

0375-2089362

467036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查看更多>>《河南城建学院学报》是1992年创刊,1998年8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河南城建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城建类学术理论刊物。 学报自创刊至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学术交流,繁荣学术研究,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城乡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装配式浅圆仓折板仓顶结构受力性能数值模拟分析

    庞瑞卫聪聪郭呈周黄彬...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装配式浅圆仓仓顶结构模具成本高、存储运输不便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装配式浅圆仓折板仓顶结构.采用分层壳单元数值模拟方法,深入研究该结构在竖向均布荷载下的结构变形与板缝传力性能.与现有单曲率仓顶结构进行对比,分析不同倾角对折板仓顶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确定倾角为 25°时结构的承载性能最优.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浅圆仓折板仓顶结构满足承载力规范要求,板缝连接设计有效实现了内力传递,展现出良好的受力性能.此外,该结构还具有建造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为装配式浅圆仓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

    装配式浅圆仓折板仓顶结构分层壳单元受力性能竖向荷载

    游离氧化铁对花岗岩残积土崩解和抗剪强度的影响

    马高峰邹伟林马亚鑫王志兵...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游离氧化铁对花岗岩残积土的力学性质的影响,以桂东南地区花岗岩残积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连二亚硫酸钠-柠檬酸钠-碳酸氢钠(DCB法)溶液去除花岗岩残积土中的游离氧化铁,并制备了不同游离氧化铁含量的重塑土样.研究表明:游离氧化铁含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剪强度,同时显著降低了其水稳定性和抗崩解性能.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游离氧化铁含量与崩解特性及抗剪强度之间的拟合关系,有效反映了土体性质随游离氧化铁含量的变化趋势.

    花岗岩残积土游离氧化铁崩解特性抗剪强度SEMDCB法

    废玻璃砂混凝土力学性能与应力-应变关系研究

    鲍一捷殷晓三赵毅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解决河砂短缺与废玻璃回收再利用问题,将废玻璃制品研磨成砂,取代混凝土中的河砂,制备废玻璃砂混凝土.对废玻璃砂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测试、弹性模量测试与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测试,分析不同的废玻璃砂取代率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分段式本构模型描述废玻璃砂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废玻璃砂混凝土的受压力学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取代率的提高,废玻璃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先增强后减弱,当取代率为 15%时废玻璃砂混凝土的性能最佳;掺入废玻璃砂对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形态无明显影响;有限元模型能够清晰地反映各试件受压过程中内部损伤的演化规律.

    废玻璃砂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有限元模拟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尺寸效应研究

    姚韦靖江慧庞建勇肖宇辰...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强度指标间的尺寸效应,测试了不同尺寸及不同聚丙烯纤维掺量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弯曲抗折强度及断裂能,结果显示,随着聚丙烯纤维掺量的增加,各尺寸混凝土试件的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及断裂能均显著提高,但抗压强度有所下降;分析了混凝土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试件破坏形态、拉压比及折压比,发现掺入1.5 kg/m3 聚丙烯纤维后,抗压强度最大应变量提高了 250%,拉压比由 1/11.2 提高至1/7.3,说明掺入聚丙烯纤维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受力特性,使材料由脆性转变为韧性;讨论了各强度指标间的关系和尺寸效应,建立了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及抗折强度间的换算关系,为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结构设计与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强度指标尺寸效应

    相变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储热能力试验及分析

    张经双缪鹏秦瑞汉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硅藻土相变混凝土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变储能骨料的封装方式试验和相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保温性能试验,得到不同封装方式下相变储能骨料的质量损失率、不同相变储能骨料掺量下相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储热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用水泥净浆封装相变储能骨料,操作简便且封装效果好,相变储能骨料在50 次高低温循环后,质量损失率仅为1.97%;当相变储能骨料的掺量为20%时,抗压强度和保温性能综合效果最优,抗压强度达到31.48 MPa,温度阻尼率达到0.538 5.

    相变混凝土相变储能骨料封装方式抗压强度保温性能

    基于XGBoost算法的沥青路面横向裂缝预测模型

    丁壮王长柏肖伟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横向裂缝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形式,其预测精度直接关系到路面结构设计的可靠性.为准确预测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横向裂缝的破坏情况,基于XGBoost算法构建了沥青路面横向裂缝预测模型.利用TPE-BO方法优化模型的超参数能提升模型性能.相较于RF和CatBoost模型,提出的模型预测精度更高.此外,通过相关性分析和SHAP方法对特征重要性进行评估,当模型输入变量数量减少 4 个时,模型效果达到最佳,降低了收集数据的成本和难度,对提高公路养护的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XGBoost横向裂缝预测TPE-BOSHAP

    基于优化WOA-BP策略的土体冻胀率因素敏感性定量分析

    姚兆明孔宏水王洵齐健...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体冻胀是寒区工程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对其进行准确预测和敏感性分析,对于保障工程安全与稳定、预防结构变形与破坏至关重要.针对东北某矿区三种土样,在不同冷端温度、含水率和干密度条件下,实施了单向冻结且不补水的冻胀实验.基于实验数据,分析了影响冻胀率的关键因素,构建了以干密度、含水率、冷端温度、比重及结冰温度为输入变量的WOA-BP预测模型,引入Chebyshev混沌映射与自适应权重调整策略,优化得到Chebyshev混沌映射自适应权重的WOA-BP神经网络.经验证,该模型预测误差小,可以较好地预测土体的冻胀率.结合Garson算法、扰动法及蒙特卡洛模拟等三种方法,对土体冻胀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所得结果一致.该矿区土样的冻胀率对干密度、比重、含水率、冷端温度、结冰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依次降低.

    土体冻胀率因素敏感性WOA-BP神经网络Chebyshev混沌映射Garson算法蒙特卡洛模拟

    计算长度反推法在钢压杆整体稳定试验中的应用

    熊晓莉李璐管欣旺李飞平...
    58-6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压杆的整体稳定承载力与构件的初始几何缺陷、残余应力、钢材弹塑性以及端部的约束情况密切相关.试验观测表明,实际测得的压杆稳定极限承载力高于按压杆几何长度确定的屈曲荷载.这主要是由于压杆两端支座实际上很难达到理想的铰接状态,较强的支座约束情况引起构件计算长度取值变小,钢压杆的稳定极限承载力随之提高.根据传统的构件稳定理论,利用了压杆整体稳定承载力试验弹性阶段的荷载-位移关系,提出了一种反推计算长度的方法.借助可靠的有限元模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将此方法应用于实际的钢压杆整体稳定承载力试验数据分析,不仅合理解释了试验现象与结果,还消除了不同支座形式对钢压杆整体稳定承载力大小的影响.相关结论可为钢压杆整体稳定承载力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计算长度反推法钢压杆整体稳定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新建铁路隧道下穿对既有公路隧道的变形影响研究

    易俊余尚军吴晓攀肖隆晨...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新建铁路隧道下穿开挖对邻近既有公路隧道的变形影响,以新建金玉顶隧道工程为依托,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析开挖扰动作用下地表沉降、既有隧道结构变形、新建隧道支护结构和围岩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隧道下穿开挖可能引起既有隧道以沉降为主的附加变形,最大沉降量发生在隧道底部,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吻合度较高.随着开挖的逐步推进,既有隧道墙腰水平线上的垂直应力始终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槽型分布形式,越接近隧道壁其垂直应力越高.隧道正上方地表纵向沉降呈现从"勺形"到"漏斗形"的变化规律,并最终趋于稳定.基于下穿开挖隧道支护结构和掌子面挤出变形分析结果,结合围岩变形、塑性区发展和应力分布规律,论证了隧道断面设计和支护开挖方式的合理性.

    隧道下穿变形控制既有隧道数值模拟全过程分析

    平动模式下墙后有限黏性填土破坏模型试验研究

    王润北吴能森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挡土墙背和临近建筑物间的有限黏性填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透明土的模型试验以及PIVlab的图像分析,研究平动模式下墙后土体变形特征及破坏规律.结果显示:在挡土墙背离填土平动的过程中,剪切滑动面逐渐形成,并产生二次滑动,最终演变为一条由墙踵贯穿至填土表面的二次曲线形滑动面,与水平方向夹角为57°,填土有限与半无限的界限为b/h=0.7;有限宽度下填土的破坏形式与半无限工况不同,滑动面在临近建筑物墙面产生交点,与水平方向夹角约为55°,未出现砂土"反射"多道的现象.

    平动模式有限黏性填土土体破坏模式滑动面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