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程民生

双月刊

1000-5242

xbskb@henu.edu.cn

0378-2860394

475001

河南省开封市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最早的学报之一。以活跃学术思想为宗旨,立足河大,面向社会,报道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弘扬科学精神、展现学者风范,推动科学技术研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先秦两汉闵子骞德行形象构建论考——兼论先秦儒家恕道思想

    张静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语》"孝哉闵子骞"章的语境实为闵子骞齐家故事.先秦两汉人正是在此语境下构建闵子骞的孝子形象.对先秦儒家而言,有德行就是能在实际生活中践履恕道.恕道是孝子形象与德行形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闵子骞不但能在家庭成员间践行恕道,而且在社会政治伦理关系,特别是君臣、师生关系中,也能践行恕道,成为德行的出众者.闵子骞在孔门德行科,名副其实.

    《论语》闵子骞德行恕道

    马克思恩格斯心目中的文学与哲学

    高旭东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是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制约着竖立其上的"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与"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意识形态,侧重点是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解剖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社会历史理论,因而分析文学与哲学关系的反不如分析文学与经济学关系的多,倒是在从青年黑格尔派向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分析文学与哲学关系的反而较多.马克思关于文学与哲学分析的深刻之处,在于消除异化劳动而将人类在审美中求得身心的愉悦作为普遍性.恩格斯在青年时代的文学批评中分析过很多当代作家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后来也曾将文学与哲学混而为一地相提并论.

    马克思恩格斯文学哲学跨学科

    从《怎么办》到《地下室手记》——对话理论中的"跨文本对话"与语言修辞

    刘德飞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作为跨学科、跨专业的阐释话语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广泛确证.但是,作为阐释话语的对话理论对语言符号社会性价值的强调易造成其与小说独立审美价值之间的紧张关系.事实上,小说文本中语言符号的社会和历史声音,不仅受到语言修辞的干扰,以致于作者无法将自己对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彻底地灌注到小说的修辞体系之中,而且在小说修辞的涂抹和修饰下,作者原有的社会价值立场甚至发生了形变和意义增殖.

    修辞体系作者立场对话

    尼采式悲剧精神的反式书写——以《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为例

    郭方云郭艳雯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艾略特《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哀歌式形而上书写揭开了英美现代诗歌的大幕,但其表征程式及深刻寓意极少为英美学界关注.以艾略特熟知的尼采名作《悲剧的诞生》作为逻辑推演的背景知识框架,探究《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尼采式悲剧精神的反式书写,对于艾略特研究而言具有重要的思想溯源及艺术表征意义.研究发现,诗内的意志瘫痪和自我分裂两大悲剧性表征与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二元对立冲动形成反面意指.此种尼采式悲剧精神的降格式诗歌演绎不仅揭示了西方早期现代文明的矛盾性特征,而且以精神悖论的方式凸显了现代文明嬗变过程中剧烈的思想冲突,最终赋予英美现代诗歌新的悲剧精神洞见.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尼采悲剧精神反式书写

    "靖康之难"的文学表达与文化记忆——以南宋汴京诗为中心

    白金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扬·阿斯曼的"文化记忆"观点,将人类的文化记忆分为四十年、八十年两个边界值.南宋不同时期诗人对北宋故都汴京的文学书写演变轨迹也与此吻合.徽宗、南渡文人等"靖康之难"亲历者,以亲历或记忆中的汴京城为抒情对象,表达了对故都的深刻思念;而成长于南宋的诗人,则更多以想象的方式描绘故都,抒发恢复之志;南宋中后期,随着时间的延伸,复国理想破灭,对故都汴京的文化记忆消退,一些诗人笔下的汴京诗也逐渐走出了"靖康之难"的传统主题,呈现出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

    南宋诗歌文化记忆汴京

    晚清闽台诗人疫灾书写的多重向度与叙事演进

    吴留营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诗歌为载体反映灾难以及寄托对罹难者的哀思,是历代文人叙写的重要主题.由于疫灾的突发性和扩散性导致的急遽危害往往持续叠加,此类述哀诗的抒情饱和度超出寻常,叙事进路亦显曲折而盘桓,是灾难书写中较突出的一脉.晚清闽台地区疫灾多发,是特殊的气候因素与战乱频仍共同作用的结果.借由郑孝胥述哀组诗及其时空叙事,林豪《逐疫行》的寓言叙事与社会隐喻,许梦青《苦疫行》、洪(繻)《检疫叹》等以乐府形制直切现实,在持守与新变、曲直与隐显的消长中,可见晚清时局下诗歌书写疫灾、介入公共社会的多重向度.无论是叙事模式多样化中呈现出的结构性演进,还是《叩阍辞》直斥当道流露出的抗争精神,都彰显着近代光芒.

    疫灾书写闽台诗人时空叙事社会隐喻

    文以致治与符号建构:近代诗中的黄河书写

    谢丽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诗中的黄河书写呈现出不同于古代书写的新事物、新理念、新精神,从审美取向来看,一扫前朝的纤弱之态,表现出高瞻豪健的美学旨趣,展示了一代士人自作主宰的创造意识;面对近代黄河灾难频发和清王朝治河制度的弱化,文化精英们揭示现实问题、探究治理策略,将政治感受、变革理念融入黄河书写中,表现出文以致治的创作精神;基于西风东渐和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他们借助黄河书写救国之志、爱国热忱以及中华自信,推进黄河作为文化符号的建构,彰显了黄河文明的精神价值.近代黄河诗篇有力拓宽了文学的题材内容,折射出晚清民初时局下黄河书写对政治的介入和对文化的建构,表达了近代语境下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引领、精神取向与审美选择.

    黄河书写审美取向创作精神符号建构

    "首级"的内部结构分析——兼论"名+量"式复合词的认定标准

    丁喜霞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名十量"式复合词是汉语词汇系统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复合词,学界对此类复合词的性质、范围、内部结构、认定标准等问题的认识一直存在较大分歧,对于"首级"是不是"名+量"式复合词也存在不少争议.考察汉语史上"级"的词义和词性的发展演变、量词的虚化等级和量词"级"的特点、"首级"的词义和句法特点,"首级"应是"名+名"式复合词,而非"名+量"式复合词,学界关于"名十量"式复合词的认定标准应作补正."名+量"式复合词应该满足句法形式、语义、句法功能三个方面的条件,不能仅凭"级"可以单用作量词就认定"首级"是"名+量"式复合词.

    首级结构"名+量"式复合词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学研究"栏目入选中宣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

    姬建敏
    111页

    东南亚行业中文教育现状、特点及发展策略研究

    曾小燕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业中文教育在服务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东南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区域,该地区的行业中文教育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东南亚行业中文教育的显著特点表现为培养机构呈现校际、校企、政校企三种联动模式,中方协助推动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具有国别差异性特点,授课内容与方式紧贴社会需求;然而,该区域行业中文教育存在校企联动模式落实困难、双师型师资欠缺、教学资源不能满足行业需求等问题.中方应协同东南亚各国打通政府、学校、企业之间的合作渠道,构建行业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联动模式;拓宽行业中文双师型师资来源渠道,协同制定双师型师资专业能力标准;共建共享行业中文教育资源,应用人工智能助力行业中文数字教学资源的研发;制定行业中文课程参考标准.

    东南亚行业中文教育"中文+"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