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程民生

双月刊

1000-5242

xbskb@henu.edu.cn

0378-2860394

475001

河南省开封市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最早的学报之一。以活跃学术思想为宗旨,立足河大,面向社会,报道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弘扬科学精神、展现学者风范,推动科学技术研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灰色的铅块"到"黄澄澄的金锭"——来源文献视域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研究

    嵇让平冯伟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莎士比亚以布鲁克长诗《罗密乌斯与朱丽叶哀史》为蓝本,通过重构与创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老旧故事,将之打造成长盛不衰的爱情经典《罗密欧与朱丽叶》.从素材来源视域对二者进行互文解读,是知《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其所以然的必经之路,也是探究这部经典爱情悲剧传承与创新价值与意义的有效途径.其中,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关键场景书写、对于戏剧细节的创造性改编与十四行诗的嵌入尤其值得关注.

    《罗密乌斯与朱丽叶哀史》《罗密欧与朱丽叶》推陈出新十四行诗

    论《威尼斯商人》中喜剧性"恶"的文化根源

    张松林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喜剧性"恶"是指看似光明正大的手段所象征的邪恶力量,它由规则、习俗、信仰组成.《威尼斯商人》中的喜剧性"恶",表现在负面性格特征的人和抽象的观念束缚上.作者视"恶"为审美对象,在揭示人性缺点的同时达成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解.喜剧通过独白、神态,把人性阴暗面"合法地"暗示出来,喜剧性"恶"不重渲染行为的影响,而重表现对隐含动机的消解,剧本用"捉弄法"使安东尼奥和夏洛克先后"意志受辱",捉弄者的机巧和被捉弄者的迂腐相映成趣.经济观念的矛盾是夏洛克和威尼斯青年之间冲突的根源,夏洛克的吝啬之恶和青年人的挥霍之恶都破坏了威尼斯对自由的信仰.《威尼斯商人》把喜剧背后的悲剧性提升到了形而上的高度,成为喜剧性"恶",从人生观、价值观与文化环境的悖谬角度彰显了喜剧背后的丑恶与鄙俗.

    《威尼斯商人》喜剧恶美学人性经济

    《辛白林》:域属焦虑、联盟形塑与文化民族主义的早期想象

    黄力平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莎士比亚《辛白林》"贞操赌局"的逃亡情节与其来源素材《十日谈》第二日第九个故事以及《简宁的弗雷德里克》之间有微妙的差异.两个来源素材中的女主角是从海上逃亡,而莎士比亚却选择了威尔士的荒野.莎士比亚精心设计的威尔士荒野和密尔福特港,不仅让整部剧情跌宕起伏,也戏剧化地呈现出英格兰人对联盟内部其他地理空间的域属焦虑与融合担忧.然而,尽管早期现代英国在政治构成上有明显分歧,莎士比亚在剧中仍然通过刻画荒野景观、重构传奇历史以及精挑登陆地点来形塑不列颠统一联盟.通过对来源素材的改编,莎士比亚隐含地传达出英国人逐渐形成的国家统一、民族发展的想象共同体.对《辛白林》剧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晚年的莎士比亚在建构国家身份过程中的持久努力与深深忧虑.

    《辛白林》域属焦虑联盟形塑文化民族主义想象的共同体

    从汉普顿宫到环球剧院——《麦克白》中的三重神话及其时代书写

    范文杰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麦克白神话、斯图亚特神话、古典女神赫卡忒构筑了《麦克白》思想流动的节点,展示了王朝迭代之际莎士比亚不断变化的戏剧思考.麦克白神话隐喻了詹姆斯国王危险的政治处境,表达了剧作家对英格兰、苏格兰尖锐民族矛盾的隐微看法.以文艺复兴时期的世界秩序意识与时间意识为基础的斯图亚特神话履行了王室戏剧政治宣传的重要功能,为纾解困扰国王的王权正统性问题提供戏剧方案.在该剧完成宫廷演出继而走向民间剧院的过程中,莎士比亚默许赫卡忒出现在环球剧院的舞台上,准许其取代魔鬼成为三女巫主人的戏剧调整体现了悲剧诗人对时代巨变中普通民众的关注.《麦克白》呈现了时代与政治束缚中冷峻审慎、自由且深刻的诗人灵魂.

    《麦克白》麦克白神话斯图亚特神话环球剧院赫卡忒

    关系、叙述与"标的"人设形象的重建——重评铁凝长篇小说《大浴女》

    王伟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凝力作《大浴女》以诗意的笔触讲述了尹小跳、唐菲、章妩、尹小帆等女性跌宕起伏的命运,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描摹了她们成长的心路历程.尹小跳作为小说人物"关系"坐标系的核心,是作家倾心塑造的道德"标的"人物,但在情节设置中,"标的"人物却存在显在的道德危机.叙述形式的创新有效规避了道德"标的"人设形象损毁的可能,重建了读者心中"道德与智慧代言人"的形象.对于人物关系流变和叙述革新的深度把握显示出作家鲜明的心理书写特征,铁凝的创作是对中国当代心理小说的深化.

    《大浴女》女性关系叙述心理小说

    20世纪前期留学生与中西美学的交流互鉴

    周牧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现代美学的萌芽与发展,与中国留学生关系极大.从20世纪初开始,留学生取代西方传教士成为传播域外美学、推动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主体:通过译介,推动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等多种美学在中国传播;借鉴域外美学理论,挖掘、整理中国传统美学的宝库;埋头研究,坚韧译著,弘扬中华美学;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发生、发展,促进中国现代美学体系的建构.留学生传播域外美学理念,不仅催生并发展了中国现代美学,探索并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本土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不同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中西不同文明在美学领域的互鉴,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自主知识体系的当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留学生中国现代美学域外美学思想交流互鉴20世纪前期

    孔门后学的离散与楚国儒学的演进

    胡霖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孔子卒后,七十子及其后学的离散,对于推动儒学南传具有关键作用.七十子阶段,游居楚国的大儒虽仅有子张、澹台子羽数人,但其弟子众多,在私学领域的影响不容小觑;七十子后学阶段,楚国儒风渐盛,名儒辈出,影响力由私学领域扩大到政治领域,逐渐演变为"世之显学".楚国儒学之所以能够兴盛,不仅得益于鲁、魏儒学文化圈的辐射影响及其"为王者师"传统的光大,更离不开吴起变法所引起的楚国士风、学风的转向.吴起入楚在楚国儒学发展史上起着关键性的转捩作用.

    楚国儒学七十子七十子后学吴起

    TPACK下国际中文教师数字教学能力内在逻辑、问题审视与提升路径

    刘婷婷李洪修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国际中文教师数字教学能力是应对教育与技术变革,推进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行动.TPACK的"意识观""设计观""协作观"和"境脉观"成为探寻国际中文教师数字教学能力的理论支撑.TPACK的整合性思维是国际中文教师数字教学能力的逻辑起点;设计化理路是国际中文教师数字教学能力的实践诉求;共同体主张是国际中文教师数字教学能力的技术回应;情境化表达是国际中文教师数字教学能力的本质归宿.当前,在观念与意识上,国际中文教师对数字教学能力的理解存在偏差;实践与设计上,技术与学科存在"两张皮"样态;共享与协作中,资源联结欠缺,协作空间狭窄;情境与发展上,中文学习者个性化数字支持不足.基于此,需要整合出发,重构国际中文教师数字教学理念体系;设计"知识",变革国际中文教学课堂"微生态";跨越边界,构建国际中文教师数字教学能力发展共同体;反思实践,赋能学习者数字中文个性化学习.

    国际中文教师数字教学能力TPACK

    学科交叉融合视阈下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研究

    乔玉雪赵成新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科交叉融合是我国新时期学科发展趋势,国际中文教育具备交叉学科的属性已成为学界共识.在学科交叉融合视阈下,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存在以下困境:硕博阶段学科专业归属与具体培养单位性质存在着背离现象,各培养阶段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达成存在差距,教学实践环节薄弱,毕业生就业情况堪忧,对新技术的应用相对滞后,博士研究生每年招生名额较少等.破除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困境的可行性方案包括:成为学科专业目录里的交叉学科;发挥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强化实习实践教学以提高毕业生职业胜任能力;提升新技术应用素养;增加学科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交叉学科融合人才培养

    百年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写在《我在河大读中文》出版之际

    武新军
    113-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在河大读中文"栏目先后推出近两百篇回忆文章,其以个人记忆为基础,在建构集体记忆方面发挥作用.这些具有教育口述史性质的文章,是研究近百年文学教育变革的重要史料.这些活态史料,分别从学术传承与知识创新,人才培养与学风建设,完善文学教育机制,课程、教材建设与教学艺术等四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河南大学百年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在以史为鉴的经验启示中,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使命,通过坚持学术引领,激发求知热情,加强师生交流,继承教学艺术传统,建立起献身文学事业的理想,推动了河大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河南大学中文教育的历史变革关联着中国百年中文教育的整体状况,可以为推动当下的文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照.

    中文教育口述史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