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程民生

季刊

1672-7606

xbyxb@henu.edu.cn

0378-2860394

475001

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系列研究、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病案报道、特稿综述、消息、研究快讯、医药卫生管理等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研究进展

    徐新宇彭煜朱文静
    391-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确诊时多属晚期并伴发转移,严重威胁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内分泌治疗的目的在于降低雄激素水平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是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即便在去势抵抗阶段,使用内分泌药物对抗雄激素仍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综述了前列腺癌内分泌药物治疗的进展,从不同分类阐述内分泌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其与手术、放疗、化疗和中医药治疗联合使用的疗效和优势,并提出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为临床选择内分泌药物提供一些参考.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化疗中医药

    口腔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娄红艳马呈源李红
    396-400,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检索动物模型、口腔癌、口腔癌动物模型、口腔癌研究等关键词,总结了口腔癌临床发病特点,并分析了用于口腔癌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研究的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模型的优点和缺点.分析表明,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创建出更贴近人类口腔癌发病机制的动物模型;免疫缺陷动物对于研究口腔癌的免疫治疗和肿瘤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化学诱导法可以很好地模拟人类口腔癌的发生过程;移植瘤口腔癌模型的造模周期短,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肿瘤生长的数据,有利于高通量药物筛选和药物评价.但是上述造模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性,为了模拟人类口腔癌的复杂性,研究者开始尝试联合使用多种建模策略,联合建模策略能够创建出更加逼真、功能更加全面的口腔癌动物模型.

    口腔癌联合建模策略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IL-15细胞因子影响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进展的机制

    王婷
    401-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IL-15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进展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在细胞模型上,使用IL-15细胞因子处理小鼠脾脏来源的淋巴细胞,将处理后的淋巴细胞和膀胱癌肿瘤细胞MB49、T24共培,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评价IL-15处理后的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在动物肿瘤模型上,使用硝酸银腐蚀小鼠膀胱,注射小鼠膀胱癌细胞MB49建立小鼠膀胱癌原位模型,分为空白组、IL-15组、IL-15和BCG联用组,治疗3周后比较不同组别的肿瘤重量,通过Q-PCR检测IL-15处理后脾脏淋巴细胞MHC Ⅰ、MHC Ⅱ、TNF-α和IFN-γ的mRNA表达情况,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不同治疗方案肿瘤组织中CD8阳性T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IL-15处理后,IL15浓度为100 ng/mL时,对照组细胞存活率(97.05±0.15)%,T24细胞存活率(36.6±0.40)%,MB49 细胞存活率(35.3±0.7)%(MB49:t=3.627,P=0.036 1;T24:t=3.642,P=0.035 7),脾脏来源的淋巴细胞表现出对膀胱癌肿瘤细胞显著增强的细胞毒性,并且具有更高的MHCⅠ、MHCⅡ、TNF-α和IFN-γ的mRNA表达(MHC Ⅰ:P<0.000 1,t=76.49;MHC Ⅱ:P<0.000 1,t=101.2;TNF α:P<0.000 1,t=70.99;IFN-γ:P<0.000 1,t=116.9);使用 IL-15 或 BCG和IL-15联合治疗,能够显著地抑制肿瘤进展,肿瘤组织中具有更多地CD8阳性T细胞浸润.结论:IL-15细胞因子通过诱导激活CD8阳性T细胞抑制膀胱癌肿瘤进展.

    IL-15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免疫细胞激活

    miR-Let-7b靶向LOX-1减轻子宫内膜纤维化的机制

    秦晓洋戚静宜王芳宋瑞芳...
    407-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检测miR-Let-7b及LOX-1在纤维化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分析miR-Let-7b靶向LOX-1在减轻子宫内膜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构建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株(hESCs)纤维化模型(TGF-β1-hESCs)及小鼠宫腔粘连模型,qRT-PCR法检测miR-Let-7b及LOX-1表达.慢病毒转染法将TGF-β1-hESCs细胞分为NC组、miR-con组、miR-Let-7b mimic 组、miR-Let-7b+pcDNA 组和 miR-Let-7b+pcDNA-LOX-1 组,CCK-8 法、EdU 法及细胞划痕试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宫腔注射miR-Let-7b mimic),HE染色观察子宫内膜病理变化,Masson染色法观察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Western bloting检测各组细胞及子宫内膜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验证miR-Let-7b和LOX-1间的靶向关系.结果:TGF-β1-hESCs细胞及宫腔粘连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miR-Let-7b均呈低表达,而LOX-1呈高表达,差异显著(P<0.001).miR-Let-7b mimic组细胞活力、EdU阳性率、细胞迁移率均低于NC组及miR-co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Let-7b+pcDNA-LOX-1组细胞活力、EdU阳性率、细胞迁移率均高于miR-Let-7b+pcDNA组,细胞内α-SMA、E-cadherin、FN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Let-7b与WT-LOX-1共转染后,miR-Let-7b mimic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低于miR-con组,差异显著(P<0.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子宫内膜腺体数量增多,纤维化面积减少,α-SMA、E-cadherin、FN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miR-Let-7b在纤维化子宫内膜中低表达,而LOX-1呈高表达,miR-Let-7b可靶向LOX-1减轻子宫内膜纤维化,机制可能与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有关.

    miR-Let-7bLOX-1子宫内膜纤维化宫腔粘连

    骨粉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骨缺损的效果及创面愈合情况

    张婧
    416-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慢性牙周炎患者骨缺损治疗中选择骨粉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方案对创面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自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研究主体为慢性牙周炎,取样本数量为80例,随机分配(每组40例)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骨粉治疗,观察组接受骨粉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对创面愈合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牙周指标、炎症状态、临床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情况高于对照组,P值<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周探珍深度(probing depot,PD)、牙周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牙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高度、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迁移率族白3(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metalloproteinase-3 MMP-3)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中选择骨粉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方案可改善牙周指标及牙龈沟炎症因子水平,在提高治疗有效性、安全性方面具有借鉴价值.

    骨粉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慢性牙周炎骨缺损牙周指标

    TERC联合高危型HPV筛查与分流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谢明宇李勇森袁勤子江庆萍...
    421-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染色体端粒酶基因(telomerase RNA component,TERC)检测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技术联合应用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筛查与分流意义.方法:收集184位病例的年龄、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高危型HPV、组织病理学结果等信息.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双盲检测TERC基因扩增状态.整合信息分析TERC与细胞学、高危型HPV和组织病理学之间的联系.结果:在184例宫颈细胞学标本中,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与不能除外高度病变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aquamous cells,cannot exclude HSIL,ASC-H)、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病例之间,以及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与HSIL病例之间的TERC扩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92例宫颈活检标本中,正常/粘膜慢性炎与宫颈上皮内病变 2 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2,CIN 2)、CIN 3 之间,以及 CIN 1 与 CIN 2、CIN 3 之间的TERC扩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危型HPV检测对HSIL的敏感性最高,其次是TERC分析,细胞学敏感性最低,且前两者与后者敏感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然而,细胞学诊断的特异性最高,高危型HPV检测的特异性最低,且三者的特异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ERC对HSIL的阴性预测值最高.在34例ASCUS和40例LSIL分组中,对比单独TERC扩增分析和单独高危型HPV检测,TERC联合高危型HPV的特异性均最高.结论:TERC基因检测技术能够进一步协助临床区分疑难的LSIL和HSIL;同时,面对高危型HPV感染的女性人群,联合应用TERC扩增分析能够辅助筛查与分流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的转归,再进一步分流低风险与高风险人群,做到阴道镜检查的精确转诊和分流,完善个性化筛查.同时,创新性提出一种TERC联合高危型HPV、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以利进一步对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精准分流的临床管理途径,最大最高效率的完成个性化筛查.

    宫颈癌筛查细胞学高危型HPVTERC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IRI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疗效对比与安全性分析

    陈红刘晓明王保全仝晨均...
    429-43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IRI化疗方案(伊立替康、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Fu)与单纯FOLFOXIRI方案相比,在治疗进展期结肠癌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依据治疗方式将86例进展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n=50)和单独用药组(n=36),单独用药组患者行根治术前仅接受FOLFOXIRI化疗方案,联合用药组在FOLFOXIRI方案的基础上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化疗相关指标、药物不良反应及1、2、3年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采用Kaplan-Mer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肿瘤退缩分析(TRG)降级、T级分期降级、N分期降级发生率均优于单独用药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下降、腹泻、肝肾功能损害、神经系统毒性、口腔黏膜炎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2、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 66.1%、15.3%,11.4%和 79.2%,49.7%,28.1%,其 2、3年DFS 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21、P=0.036),两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分别是83.7%、61.0%、15.1%和88.6%、77.2%,38.3%,两组患者的2、3年OS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与单纯FOLFOXIRI化疗方案相比,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IRI方案治疗进展期结肠癌在肿瘤晚期和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不良反应和相关并发症方面未见明显增加,提高总生存时间方面效果明显.

    西妥昔单抗结肠癌联合化疗疗效对比安全性分析

    眼底病专业医师、非眼底病专业医师和AI软件在眼底阅片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薛文文方晓玲陈霞索燕...
    434-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比较眼底病专业医师与非眼底病专业医师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三者眼底读片的一致性.方法:收集523例眼底病患者共750张眼底图像,由眼底病专业医师、非眼底病专业医师和AI辅助软件对其进行阅片诊断,另设专家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眼底图像中左眼、右眼构成为51.54%和48.46%;经金标准阅片,其中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75例、黄斑水肿14例、老年性黄斑变性56例,视网膜静脉阻塞71例,黄斑前膜12例,病理性近视317例,其他147例.评判指标阴性定义为未检出需转诊或诊断的眼底疾病,阳性定义为检出需转诊或其他疾病.多种眼底病的诊断性能结果:眼底病专业医生组的诊断敏感性Se=93.80%(91.62%,95.55%),特异性Sp=55.26%(45.66%,64.58%);非眼底病专业医生组的诊断敏感性Se=86.33%(83.39%,88.92%),特异性 Sp=85.96%(78.21%,91.76%);AI 组的诊断敏感性 Se=83.31%(80.17%,86.13%),特异性Sp=79.24%(70.28%,86.51%).眼底病专业医生组的诊断敏感性高于非眼底病专业医生组和AI组,非眼底病专业组的诊断特异性高于眼底专业组和AI组.AI辅助软件在眼科多病种的总体诊断应用的灵敏度较高、在单组目标值和非眼底医师对照时满足设计要求,但特异度在各指标设计中均未达到设计标准.结论:研究中的眼底病专业医生和非眼底病专业医生的工作年限和门诊量基本相同,参加的临床研究也基本相同,而眼底病专业组医生曾经接受过快速大量的眼底图片读片专门训练,这一点很可能是诊断敏感性高的主要原因.AI软件在多种眼底病总体诊断中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好,可以辅助训练眼底病专业医生的眼底病阅片能力,为培养年轻医生提供新思路.

    人工智能眼底病眼底阅片眼科医师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分隔型硬膜下血肿的疗效

    陈亚杰刘红林吴是非郭双磊...
    440-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某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分隔型CSDH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38),对照组实施钻孔引流术治疗,研究组实施神经内镜辅助钻孔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3个月的血肿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血肿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1 d血肿清除率较对照组高(P<0.05),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两组术后1个月NIHSS评分、CSS评分较术前低(P<0.05),且研究组术后1个月NIHSS评分、C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术后1个月ADL评分较术前高(P<0.05),且研究组术后1个月AD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81%,与研究组的15.79%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个月,对照组有5例患者血肿复发,复发率为11.90%(5/42),研究组有1例患者血肿复发,复发率为2.63%(1/38),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钻孔引流术治疗分隔型CSDH更有利于提升血肿清除率,并促进分隔型CSDH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同时增强其日常生活能力,安全可靠.

    慢性硬膜下血肿血肿清除术钻孔引流术神经内镜技术

    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和贝伐珠单抗治疗子宫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用药方案的探索并附1例病例报告

    田蕊刘惜时李惠新李淑奎...
    445-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ervix carcinoma,NECC)是子宫颈罕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子宫颈恶性肿瘤的1.4%,在NECC中,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最多见,约占80%,其次是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约占12%,其他组织学类型如未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8%.NECC容易发生早期局部扩散和转移,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往往预后差.目前针对NECC主要治疗方式一项包含3538例NECC的荟萃分析显示,NECC最常见的初始治疗手段为根治性手术联合化疗,而且化疗也没有统一的方案,同时应用卡度尼利单抗治疗NECC的方案研究较少.本文分享病例为子宫内膜腺癌术后4年,因"下腹坠痛1月余"发现阴道赘生物,活检后病理诊断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入院后查体盆腔呈"冰冻骨盆",无手术时机,应用化疗、靶向、免疫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效果明显,期待为后续NECC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子宫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免疫治疗卡度尼利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