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程民生

双月刊

1003-4978

xbzrb@henu.edu.cn

0378-2860394

475001

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历经沧桑之变,停刊复创,几易刊名,始终以活跃学术思想为宗旨,立足河大,面向社会,报道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弘扬科学精神、展现学者风范,推动科学技术研究,为社会精神文明和经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镇域工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格局及影响因素——基于30 006个乡镇的工业企业数

    张鹏博丁志伟李志远张希阳...
    127-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工业企业数指标,搜集2020年30 006个镇域单元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空间分类及空间分析等方法探索中国镇域工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情况,并通过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从等级划分看,高、较高值区主要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呈条带状分布,并在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一带集聚分布;中、较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中部、东部靠近内陆的区域,空间上主要围绕高、较高值区分布,部分呈散乱分布特征;低值区大面积分布于西部以及东北地区,集聚现象明显.②从空间关联格局看,显著LL区多分布于西部、东北地区,显著HH区在东部沿海地区连绵分布,显著LH区则紧邻显著HH区分布,显著HL区零星分布于显著LL区之中.③从尺度对比看,省域、市域及县域尺度下的空间分异格局与镇域尺度类似,随着研究尺度细化,低值区不断向东部延伸,高值区数量有所减少且分布区域更加集中;在空间关联格局上,西部显著LL区的面积不断扩大,东部沿海地区的显著HH区和显著LH区的聚集态势更加明显.④从内部差异程度看,依次为东部>西部>中部>东北;省域层次呈现出广东、黑龙江和重庆3个省市最大,新疆、西藏和青海3省次之,中部和东部沿海省份差异最小;市域层次表现为西部、东北地区大于中部和东部沿海地区;县域层次与市域层次分布特征类似,但有更多的高值区零散分布于中东部地区.⑤从GWR模型看,回归系数绝对值由大到小为乡村城镇化>乡村工业化>镇区商业活力>镇区人口活力>镇区发展进程>乡镇发展基础>区域工业环境>地理环境条件,但在空间上具有不同的解释关系.

    工业发展水平工业企业数空间分布差异影响因素镇域中国

    分级诊疗制度下洛阳市医疗服务空间可达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杨珍王伟陈准陈太政...
    142-15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分级诊疗的视角下,基于最优供需分配模型、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成首诊、转诊两阶段研究洛阳市域在步行和驾车两种交通出行方式下的就医可达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洛阳市基层医院就医可达性呈多中心-碎片化连片区分布,各居民点医疗服务可达性以居民点附近的基层医院为中心向周围递减;上层医疗设施可达性呈现由核心地区医院群向城市外围地区辐射能力衰减的特征,分级诊疗制度下的就医可达性显著高于未实行分级诊疗制度的就医可达性.②在首诊阶段市区有超过50%的居民能步行15 min到达医疗设施点,而县域居民在30 min内能到达医疗设施点的人数仅占10%.③在转诊阶段,步行出行方式就医可达性较低,市区和县域人数占比大约在20%,驾车出行方式是居民进行转诊时较优的交通方式,上层医疗资源的集中分布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④洛阳市乡镇尺度下基层医疗设施可达性的空间格局受医疗点密度和坡度两个因素的显著影响,而人均GDP对基层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作用较小.

    最优供需分配分级诊疗制度可达性地理探测器洛阳市

    山东省城市可持续水平的时空分异与障碍因素

    于汶生于伟
    157-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城市和人类住区建设目标,在阐明可持续城市内涵构成的基础上,构建融合韧性、安全、可持续和包容4个维度的评价函数,采用熵权-TOPSIS、核密度估计和障碍度模型等方法研究山东省城市可持续水平的时空分异与障碍因素.研究发现,2011-2020年,山东省城市可持续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城市之间的差距在缩小,空间格局呈现东部高、西部低,北部高、南部低的特征.从准则层来看,包容性和安全性是制约山东省城市可持续水平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且包容性对可持续水平的阻碍作用有所减弱,安全性的阻碍作用有所增强.从指标层来看,排在前5位的障碍因素依次是火灾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每万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每万人在校中等职业学生数、交通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和家庭集中供热面积.

    SDGs可持续城市时空分异山东省

    南街村方便面抖音带货主播的类型、销售模式与空间分异研究

    于佳甜张改素李晗郑红梅...
    168-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南街村方便面抖音带货主播数量,运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引力模型、实地调研方法对南街村方便面卖家数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从关联话题和带货模式来看,关联话题以南街村食品产业最为突出,其中南街村方便面具有较高的品牌效应和网络关注度;带货模式主要以网红主播、带货达人的视频推广和直播带货为主,其中主播的粉丝量、直播次数与方便面的销售量密切相关.另外,通过蓝V认证的河南主播更易取得高销量.②从空间分布来看,带货主播数量呈现出"河南地区最多且集聚分布,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紧随其后,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分布格局.③实体卖家呈现出以城关镇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连片分布格局,且城关镇对周边乡镇的吸引力在空间上表现出衰减态势.④从驱动力看,高水平区MCN(Multi-Channel Network)机构的专业化运作、北方吃货达人的宣传、河南地域特色的品牌效应、发达地区主播的电商经营意识驱动、文化记忆驱动和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的支撑是主要影响因素.

    南街村方便面带货主播空间分布影响因素抖音

    沿黄九省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其交通可进入性评价

    石伟英梁留科王伟彭东慧...
    181-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是旅游系统功能组织方式在空间上的投影,其分布特征、交通可进入性评价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态势.以沿黄九省区3A级及以上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和加权网络维数等方法,对九省区旅游资源进行空间结构分析.构建了旅游吸引力系数模型,建成完整的交通栅格成本数据集,并运用成本距离分析工具对其交通可进入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①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东密西疏的空间集聚特征,而且在人口和经济偏好地区集聚显著,主要以省会城市为主.②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总体呈现以山东省为顶点,南北向分散的分布模式,其总体形态大致是近似轴对称分布的,形成"一核引领,两团支撑,两中心协同"的空间结构.③旅游资源的总体交通可进入性较好,高交通可进入性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沿黄九省区上中游省份的省会及周边城市,形成了以其低值为核心向外可进入性逐渐减弱的核心-外围结构.④旅游资源的交通可进入性存在明显的等级与类型差别,随着景区等级的升高,可进入性也越好,人文类普遍优于自然类旅游资源.

    沿黄九省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交通可进入性

    冬季郑州市两次典型雾霾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金丽媛蔡澳萌乔飞扬王维思...
    193-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于2021年1月10日至31日在河南省郑州市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对颗粒物PM2.5组分和气象数据进行监测,探讨观测期间郑州市两次典型雾霾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污染事件1(PE1)中PM2.5质量浓度均值为(68.8±39.0)μg·m-3、污染事件 2(PE2)中 PM2.5质量浓度均值为(130.3±76.1)μg·m-3.在 PE1 和 PE2 中,水溶性离子对PM2.5质量浓度均值贡献率分别为36.8%和74.9%;其中SO42-、NO3-和NH4+对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的贡献率之和在PE1和PE2中分别为77.5%和93.9%.通过富集因子分析得出,Se、Cd、Sb、Sn、Ag及Si等元素可能来自人类活动,污染时期PE2的80%以上元素EF值偏高,说明PE2时期受人为活动影响更大.PMF源解析模型分析发现,PE1污染时期PM2.5的主要污染源为土壤尘(35.50%)、二次形成(26.91%)以及燃煤+生物质燃烧(25.29%),说明污染形成主要是由建筑、道路扬尘以及冬季采暖期燃煤量等造成.PE2污染时期PM2.5主要来自二次形成(80.05%),大量的二次形成(138.26 μg·m-3)造成了空气污染.健康风险评价显示,As、Cd、Co、Cr、Ni和Pb的致癌风险暴露总和超过1×10-6,可能存在致癌风险,PE1和PE2时期Mn的HQ大于1,存在非致癌风险.PE1时期主要受到来自西北长距离远程输送和气象条件的影响,PE2时期与PE1时期均有外部输送,不同的是更多受短距离的东北方向输送和周边工业城市的人为源排放影响.

    郑州市雾霾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后向轨迹

    PV/T集热器冷却技术的研究进展

    杨曼莹关欣姚发达文楚琳...
    204-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由光伏与光热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光伏面板能够提供各领域所需电能.由于光伏温度的升高会影响光伏组件的电效率及电池寿命,所以在光伏系统中加入光热部分,将多余的热量转移并加以利用,进而提高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效率.以液体和空气作为传热介质的太阳能光伏光热(PV/T)系统是通过对流的方式将光伏进行冷却,为了提高工作流体的均温性及系统在高电池温度峰值下的稳定性,可在水基PV/T中增加纳米颗粒.为了提高纳米流体的稳定性及热导率,可以使用混合纳米流体或者在单一纳米流体中加入相变材料(PCM).通过PCM进行冷却的PV/T系统是通过传导的方式将光伏进行冷却,可通过调整PCM的厚度实现控制温度的下降速率,或者在PCM内填充纳米颗粒增大组件的导热系数,以提高PV/T系统的热/电效率.通过总结目前相关的研究可知,PV/T集热器冷却技术还需深入研究的方面包括:混合纳米流体颗粒的浓度和工作温度对其热导率的影响、两相流传热理论及粒子间相互作用对纳米流体稳定性的影响、外界影响因素的波动对PV/T系统影响的动态理论研究、PCM自身特性对充放热速率和循环使用的影响、考虑经济性的热管数量对PV/T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适用于太阳能PV/T热泵系统的动态预测.

    PV/T收集器热/电效率纳米流体相变材料冷却通道

    高效准二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陈林涛
    215-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有机-无机钙钛矿材料具有载流子迁移率大、载流子寿命长和扩散长度大等优点,目前三维(3D)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已达到26.2%,可以与硅基太阳能电池相媲美.但是,3D钙钛矿电池的不稳定性成为其工业化的一个障碍.采用二维(2D)钙钛矿代替3D钙钛矿制备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准2D钙钛矿电池的转换效率远低于3D钙钛矿电池,因此,提高准2D钙钛矿电池的效率是当务之急.本文围绕提高准2D钙钛矿电池效率的主要途径展开讨论,分析了制备高效准2D钙钛矿电池的主要方法,包括:选取合适的间隔阳离子、添加剂工程、优化钙钛矿制备工艺以及组分工程等,为进一步提高准2D钙钛矿电池的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

    高效准2D钙钛矿研究进展转换效率

    盾构穿越富水砂卵石地层河道施工参数研究

    孔德志陈橹守原华方光磊...
    221-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水砂卵石地层具有大粒径卵石含量高、渗透性大、含水量高和地层稳定性较差等特点.结合洛阳地铁二号线博物馆站-九都西路站区间工程,分析穿越河道富水砂卵石地层的施工难点,提出控制要求.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注浆压力和土仓压力对盾构掘进过程中地表变形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可知,注浆压力主要影响盾尾后方沉降,随着注浆压力的增大,盾尾后方沉降逐渐减小,对刀盘前方变形影响较小;土仓压力对刀盘前方地层变形影响较大,随着土仓压力的增大,刀盘前方地层逐渐从沉降变为隆起,同时土仓压力对盾尾沉降也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及控制要求,提出注浆压力和土仓压力的合理取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千斤顶总推力和掘进速度的建议,在工程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盾构隧道富水砂卵石地层注浆压力土仓压力掘进速度

    黄河特细砂3D打印砂浆的配制

    贺东青李春萌张国政李志友...
    229-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3D打印混凝土在工程中应用的扩大,为缓解天然中粗砂资源短缺,使用黄河特细砂替代部分中粗砂制备3D打印砂浆,设计了 3因素(黄河特细砂掺量、水胶比、减水剂)三水平的正交试验,通过测定砂浆的可打印性,确定其配合比,并测定了 3D打印砂浆3个方向的抗压强度.结果表明:当黄河特细砂掺量20%、水胶比0.34、减水剂0.12%时满足3D打印砂浆的可打印性,其抗压强度存在着各向异性,沿X轴向(打印方向)最大,7 d抗压强度为22 MPa,且小于同期浇筑试件.

    3D打印砂浆黄河特细砂可打印性能抗压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