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工业企业数指标,搜集2020年30 006个镇域单元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空间分类及空间分析等方法探索中国镇域工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情况,并通过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从等级划分看,高、较高值区主要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呈条带状分布,并在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一带集聚分布;中、较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中部、东部靠近内陆的区域,空间上主要围绕高、较高值区分布,部分呈散乱分布特征;低值区大面积分布于西部以及东北地区,集聚现象明显.②从空间关联格局看,显著LL区多分布于西部、东北地区,显著HH区在东部沿海地区连绵分布,显著LH区则紧邻显著HH区分布,显著HL区零星分布于显著LL区之中.③从尺度对比看,省域、市域及县域尺度下的空间分异格局与镇域尺度类似,随着研究尺度细化,低值区不断向东部延伸,高值区数量有所减少且分布区域更加集中;在空间关联格局上,西部显著LL区的面积不断扩大,东部沿海地区的显著HH区和显著LH区的聚集态势更加明显.④从内部差异程度看,依次为东部>西部>中部>东北;省域层次呈现出广东、黑龙江和重庆3个省市最大,新疆、西藏和青海3省次之,中部和东部沿海省份差异最小;市域层次表现为西部、东北地区大于中部和东部沿海地区;县域层次与市域层次分布特征类似,但有更多的高值区零散分布于中东部地区.⑤从GWR模型看,回归系数绝对值由大到小为乡村城镇化>乡村工业化>镇区商业活力>镇区人口活力>镇区发展进程>乡镇发展基础>区域工业环境>地理环境条件,但在空间上具有不同的解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