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刘济远

双月刊

1674-831X

yishixuebao@126.com

0731-88228163

410205

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1015号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师范性为办刊宗旨,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学前儿童影视审美赏析内容的甄选

    朱熠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身处"读图"时代,影视媒介影响着学前儿童思维的训练和养成.学前儿童影视审美甄选经典精品和蕴含自然、社会基本常识的赏析内容,主要包括名人名著、著名童话和民间故事的改编,赏析内容注重自然和社会基本常识.甄选儿童本位视角与其他视角之间张力设计适宜的赏析内容应该以优选儿童视角为主,同时增加其他认知视角.甄选基于儿童层次特性的叙事动力设计和规则习得设置的赏析内容,应遵循马斯洛理论下的叙事动力适龄原则和认知层级的规则习得适龄原则.

    影视审美学前儿童心理发育

    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路径探析

    刘於清赵芳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的历程中,建构了全新的英雄文化观念谱系,实现了对英雄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将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大学生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巩固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营造崇尚英雄的社会风尚.在多元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背景下,推动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强基础、接地气、重宣传、优途径、重辅助的实践路径,引导大学生树立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大学生思政课教学

    价值·困境·进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立体考察

    赵浚毕琳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教育理念,是新时代高校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良性发展的主要发力点.课程思政的实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举措,是构建"三全育人"目标体系的积极回应,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具体实践中,目前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处于配套机制仍未健全、课程资源开发不力、多元主体协同不足等多重现实困境之中.课程思政的建设有其内在理论基础,但也需要回应现实诉求,回归问题本身探寻实践进路,从而全面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

    高校课程思政价值困境进路

    《交友论》在华翻译传播中的文化适应策略研究

    王佳娣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友论》是"西儒"利玛窦在华正式出版的第一部中文著译作品,将西方关于友谊的格言编译成册,首次向中国人传播西方的友谊观.在该书的编译传播过程中,利玛窦一方面从中国古代儒学经典中寻求与西方友谊观的契合之处,另一方面顺应明末儒学发展的新趋势,提高友伦在传统伦理中的地位.该书在明末中国士人阶层中产生了共鸣,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交友论》翻译传播中采用的文化适应策略,对当代中西文明沟通与交流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交友论》文化适应利玛窦翻译传播

    认知诗学视角下《沁园春·雪》革命意象英译实践研究

    张昀霓陈清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知诗学主张在体验认知的基础上识解诗中的心理意象和整体意境,强调阅读认知的体验性、突显性和整体性.就《沁园春·雪》的革命意象英译而言,体验性有助于从诗人的革命生活和译语读者的文化生活定位译语表达的革命基调;突显性有助于通过认知焦点寻根溯源识解语词蕴含的革命意蕴;整体性有助于立足革命情志理解、赏析,甚至架构多意象的整体意境,找到准确的译语表达,提升译文质量.

    革命意象英译认知诗学

    电影与小说的融通——论罗伯-格里耶的电影小说

    彭婷婷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法国"新小说"流派的奠基人,罗伯-格里耶(Alain Robbe-Grillet)在小说领域完成了近十年的反叛性创作后,开始将目光转向更具实验性的电影小说.电影小说因其极度物化、客观的叙事手法,以及大量台词对白与电影拍摄术语的融入,使得学界对其文学属性提出了质疑.本文将结合罗伯-格里耶前、中、后期创作的四部电影小说,分析其电影小说创作理论的演变过程,探究作者是如何将"新浪潮"电影与"新小说"文本有机融合,创作出兼具"电影性"与"文学性"的电影小说.

    罗伯-格里耶新小说电影小说剧本文学性

    论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电影化叙事

    彭文忠姚乐旗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福克纳突出贡献之一就在于他对小说叙事实验的探索.而长期以来,学界都鲜有关注到《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明显的电影化叙事特征.福克纳通过时空自由切换的蒙太奇叙事法、富于"镜头感"的影像修辞、别具一格的视觉造型展开电影化的小说叙事实验,但他并没有局限于形式技巧的玩弄,而是将它们作为有效的叙事手段,服务于主题和风格表达.

    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电影化叙事

    羞怯对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

    黄月胜陈丹谢诺阳瑞芝...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小学儿童羞怯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对770名4—7年级学生进行测查,探讨羞怯对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影响及父母教养方式、学业成绩在其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羞怯通过父母关爱的中介作用影响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问题;(2)学业成绩在"羞怯-父母关爱-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影响路径中起"风险增强"的保护作用,羞怯水平较高时,学业成绩对父母关爱的保护作用消失.

    羞怯父母教养方式学业成绩情绪与行为问题风险增强

    国家认同对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影响

    王玉龙苏慧娟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尊的发展对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国家认同是个体自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考察青少年自尊的发展及国家认同在个体自我发展中的作用,采用国家认同感问卷和自尊量表对882名初一的青少年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追踪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青少年自尊在整个初中阶段呈现显著下降趋势.(2)国家认同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自尊的初始水平,国家认同的发展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自尊在初中阶段的发展.

    初中生自尊国家认同追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