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彭晓

季刊

1671-1181

hgbjb@hnie.edu.cn hgbjs@163.com

0732-8683633

411104

湖南省湘潭市福星东路88号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湖南工程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以繁荣人文社会科学,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和培养人才,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办刊宗旨。本刊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和管理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经学影响看《文选》赋的排序

    刘娟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选》对文体的分类以及选录标准历来饱受争议.其中,序文所称的大致选录标准与赋作排序之间存在分歧,但目前很少有人关注这个问题.《文选》选赋排序,虽明确表示不录"经",可是,从理论角度来看,以赋源于《诗》开篇,具有浓厚的"宗经"意味;从功能角度上来看,以赋用"讽谏"为旨归将其列序;更在题材角度上,"众星而拱北辰",以赋写礼制统领赋的排序.由此,《文选》中赋的排序具有受到经学潜在影响的可能,而梁武时期形成的"经学之风",或许成了隋唐礼制的先声.

    经学《文选》排序

    金元时期辞赋中隐逸情怀的书写

    胡欣
    85-90,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元时期战争频发,社会动荡不安,隐逸情怀的书写成为重要的表现题材.这些隐逸赋作具有多种隐逸类型,隐逸内容大多体现为因气节而隐逸、因失志而隐逸和因追求自适而隐逸.作品中表现的思想较为丰富,蕴含着"祖骚宗汉"的复古意识,儒道的隐逸思想和尊崇理学、思辨述理的思想.此外,隐逸赋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其题材上的多样性,为赋作增添了色彩.辞赋作品中运用夸张想象、典故等艺术手法,起到修饰润色的效果,同时赋家在辞赋中塑造个性鲜明的隐士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金元辞赋隐逸思想思想体现艺术价值

    "新文科、大外语"背景下公共日语课程教学改革

    陈红罗明辉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高考日语生人数迅速增长,给高校公共日语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调查研究湖南省高校公共日语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公共日语选修课、必修课和任选课的优点和不足,提出增加课时、引进师资、分级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改革措施以提高公共日语课程教学效果,指出高校公共日语课程改革需要根据具体学情对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做出相应调整,从而培养更加优秀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新文科大外语公共日语教学改革

    指向"素养"的美术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以"二维构成"课程为例

    李琼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心素养"与"师范专业认证"时代,综合性大学美术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需顺应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新变化.从"核心素养"内涵与专业认证要求出发,明确美术学师范生之必备"素养",教学各环节紧扣"素养"发展,强化师范专业特性;教学内容兼容多学科与多专业知识,重视野、审美与文化底蕴提升;实训项目与生活应用紧密联结,真题实作;教学方式重师生互动,适度应用翻转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考核评价既关注成绩,又重视学习态度、过程与能力,以此夯实"美术学科素养"基础,又推动"教师素养"与"综合素养"同步提升.

    美术学师范实践教学素养发展二维构成教学探索

    高校公共外语"多语种+"课程教学——基于湖南25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张赟
    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全国各高校陆续开始探索公共外语"多语种+"课程教学改革,但相关实践调研还仅局限于专业类外语院校、双一流高校和边境及沿海地区高校,缺乏一个涵盖各层级各类别高校的普适性调查.因此,通过对各类高校的公共外语多语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数据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教育改革的可行方案,成为亟待推进的工作.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湖南25所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调研.参与调研高校层次涵盖"双一流"高校、非"双一流"公办本科高校、民办本科院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类别包括综合类大学及工科类大学、医农林等专业类大学.最后,通过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和阐述,总结各高校现行多语教育实践的经验和不足,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我国高校公共外语"多语种+"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路径.

    多语教育多语种+超语教育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大学外语多语教学

    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机制与路径

    伍喆杨子瑶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立德树人是其教育的根本任务.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原理、PDCA循环理论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促进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落实的"二分论""三路径"和"四机制",由此构建了一个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三维模型,拓展了研究生导师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框架.

    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三维模型机制与路径

    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张轶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事关社会主义国家精神力量建设的根本问题,常态化体现为日常性、明确性和可持续性,制度化体现为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推广性,常态化和制度化辩证统一,相辅相成.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阐释和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主体性引领的动态塑造、灵活稳健的制度建设,以及多元协同的社会参与是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路径.

    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