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廖小平

双月刊

1673-9272

sk2003009@163.com

0731-85658527 85623369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面向高等院校师生、社会科学理论界及其他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者。开办栏目有生态文明研究、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生态旅游、农林经济管理、法学论坛(环境法学)、公共(行政)管理、金融与财务、国际贸易、语言文学、历史研究、新闻出版、图书馆管理、高教研究、学术争鸣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态正义的两重困境、基本原则与实现路径

    孙全胜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正义是社会正义向生态环境的延伸,是人们合理利用自然,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也是人们在生态资源上有同等的使用权利,承担同等的保护义务.首先,生态正义实质是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保障人的生态权利和生态义务的对等,实现生产正义和分配正义.其次,生态正义具有历史和地理的维度,其实践困境也呈现为历史维度和地理维度的两重困境,有着代际不公、区域失衡等问题.再次,生态正义需要从历史维度和地理维度坚持可持续发展、生态权责对等、生态主体协作、生态补偿等原则.最后,生态问题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需要从历史维度上采取可持续的实践方式,协调代内和代际的生态利益,在地理维度上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进生态治理的国际协作,在全球实行生态经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正义实践困境绿色经济实现路径

    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生态法律制度及其启示

    蒋云飞任文鑫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法律制度.传统儒、道、墨等诸子百家以及古代文人的思想主张中均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内核,体现为天人合一、物吾共生的整体观,天地有节、取用有度的节用观,兼爱万物、生生不息的博爱观.在生态法律制度建设层面,西周以降的历朝历代大多注重通过专设环境保护机构、拓宽环境保护要素、实施严刑峻法等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当下,中国古代生态治理文化精髓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即坚持整体性治理思维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落实节用爱物观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贯彻最严法治观以筑牢生态治理的法治基础.

    生态智慧法律制度生态治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空气污染情境下环境风险感知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彭莎国锐严飞
    1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气污染控制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除了需要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公众的行动选择也至关重要.将公众大气风险感知有效转化为亲环境行为,实现环境改善的"知行合一",首先需明确亲环境行为的发生机制.以在校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心理变量,结合空气质量数据,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验证环境风险感知、自然联结、PM2.5 暴露值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环境风险感知正向预测亲环境行为;自然联结在影响路径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影响路径具有城乡差异,即来自城市个体的大气风险感知对直接亲环境行为敏感,对自然联结变化迟钝;影响路径受到个体所暴露的PM2.5 浓度的调节,即PM2.5 暴露值越高,中介效应越强.上述结果明晰了环境风险感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路径,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亲环境行为和推动大学生环境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亲环境行为环境风险感知自然联结中介作用城乡差异

    ESG表现、绿色创新与企业市场价值

    强群莉王彤汪益玲
    3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理念下,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已迫在眉睫.企业ESG表现关乎可持续性发展和环境保护,而绿色创新是实现绿色转型、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探究ESG表现、绿色创新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机制,对鼓励企业践行绿色理念有着重要意义.选取2012-2022 年沪深主板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华证ESG评级得分对上市公司的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表现进行衡量,并据此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ESG表现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ESG表现有助于提升企业市场价值;ESG表现通过推动企业绿色创新来促进企业市场价值的提升,且绿色创新在影响ESG表现提升企业市场价值的过程中还具有门槛效应;良好的ESG表现对企业市场价值的提升效应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公司治理维度在ESG整体表现对企业市场价值的提升效应中发挥的作用最大.

    ESG表现企业市场价值绿色创新门槛效应产权性质

    绿色信贷与区域碳排放——兼论城镇化、信息化的调节作用

    赵海华刘祥慧
    4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已列入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厘清绿色信贷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以及城镇化和信息化在此机制中起到的作用,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基于 2003-2021 年中国 31个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绿色信贷对碳排放的影响,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究作用渠道和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绿色信贷的投放能够显著抑制碳排放,且该结论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仍能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立,能够增强绿色信贷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相比于能源大省,非能源大省的绿色信贷抑制碳排放的作用更显著;绿色信贷可以通过降低能源强度的途径抑制碳排放,暂时不能通过优化能源结构的途径来抑制碳排放;城镇化水平在绿色信贷抑制碳排放机制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而信息化水平在绿色信贷抑制碳排放机制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支持力度、坚持重点区域先行先试、大力发展洁煤技术、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的建议.

    绿色信贷区域碳排放能源强度城镇化信息化

    基于三阶段Super-SBM模型的农业生态效率评价——以山东省为例

    强凤娇许宇轩罗文春
    5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对农业生态效率做出客观评价,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屏障,还可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决策依据,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基于山东 16 市 2012-2021 年面板数据,使用三阶段Super-SBM模型对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GML指数分析其时空差异和动态特征.研究发现: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农业生态效率的总体差异呈"先升后降"趋势,地区内差异大体表现为鲁西南>鲁东>鲁中>鲁西北;地区间差异趋于同一水平.GML指数均值总体呈现"先降后升"趋势,2018 年以前,GML指数变化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此后,技术效率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逐渐显现;鲁东、鲁西南地区农业生态效率提升是技术效率优化和技术创新协同驱动的结果,鲁西北、鲁中地区在技术效率优化方面还存在短板.研究结论对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和绿色转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并可为其他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农业生态效率Dagum基尼系数GML指数水足迹灰水足迹

    碳中和愿景下林业碳汇经济价值评估及效率测算

    张亚连张启航梁旭文
    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业碳汇作为成本最低的碳吸收手段,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基于 2008-2021 年 31 个省级行政区的数据,估算了林业碳汇的经济价值,并将其纳入当前的林业经济核算体系中,构建了以林业碳汇价值为正外部性产出的DEA-Malmquist效率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林业碳汇的经济价值较高,但区域间差异较大;2008-2018 年,四大林区林业碳汇经济价值的排序为西南林区>东北林区>南方林区>北方林区,但在2021年南方林区反超东北林区,位居第二;林业碳汇效率呈现上升趋势,年增长速度达到31.9%,增速较高,在近三年来尤为突出;四大林区的林业碳汇效率的排序为南方林区>北方林区>西南林区>东北林区,技术进步效率为林业碳汇效率作出了巨大贡献,分时期来看,四大林区的Malmquist指数均呈现"U"型变动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固碳增汇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碳中和林业碳汇经济价值碳汇效率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政府补助与涉农企业创新

    王闽胡伟
    8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2011-2021 年我国A股涉农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涉农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及政府补助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正向激励涉农企业创新投入.异质性检验表明,这种激励作用在政府补助额度高、SA指数高、国有产权性质、南方地区、中部地区的涉农企业中更明显.政府补助负向调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涉农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异质性检验表明,这种调节效应在政府补助额度高、SA指数低、非国有产权性质、南方地区、东部地区涉农企业中尤为显著,但对政府补助额度低的涉农企业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研究结论可为政府适度调整经济政策以激励创新、适度减少政府补助以降低补助政策负外部性提供现实佐证.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政府补助涉农企业创新投入

    长三角城市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演化与空间效应研究

    王兆峰邱梦真
    9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研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异规律和动态演化特征,对推进入境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识别 2005-2020 年长三角城市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异及其动态演化规律,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析入境旅游流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入境旅游流整体呈缓慢增长态势,变异系数和相对基尼系数呈小幅度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研究区入境旅游流相对差异总体较为平稳.空间上呈显著集聚特征,但高低集聚区渐趋缩小,入境旅游流分布日益空间均衡化;入境旅游流重心轨迹呈"东南—西北"移动趋势,西部地区入境旅游流增长速度较快;标准差椭圆主要位于长三角中部偏东地区,椭圆面积样本末期大于样本初期,东部是入境旅游发展的主要区域,入境旅游流发展的溢出效应逐渐增强.入境旅游流存在显著的"状态锁定"和"俱乐部趋同"现象,整体有序向高水平方向跃迁,与高值区为邻自身向上转移的概率将增大.入境旅游流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旅游基础设施是推动本地及邻地入境旅游流增长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禀赋、区位交通条件显著促进本地入境旅游流增长,对邻地的溢出影响则显著为负.

    入境旅游流时空演变空间溢出长三角城市群

    一部突出问题导向与富有新意的著作——《中国城市环境邻避风险的包容性治理研究》评介

    陈石明
    109-1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