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科技
河南科技

宋先锋

月刊

1003-5168

nhkjzzs@126.com

0371-65528536

450003

郑州市金水区政六街3号

河南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权威性科技期刊。系统、全面、深入地宣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思想与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科技方针政策,报道科技动态,传递科技信息,荟萃科技精华,促进成果转化,追踪科技热点,讴歌科技英才,为深入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发挥舆论宣传和导向作用,已成为河南科技界一个重要的科技宣传阵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砂岩地区地基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研究

    焦秋霞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和优化砂岩地质环境中的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采用对比分析和现场试验等手段,深入研究砂岩地层的特性.[结果]应用创新的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能更精确地评估砂岩地基的承压能力和稳定性,为工程设计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结论]本研究对于提升砂岩地基处理的科学性及工程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可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实践经验,有效应对更复杂的砂岩地基工程挑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固的技术保障.

    勘察技术砂岩地基工程地质条件

    高含量Zn对Al-Mg-Si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

    陈玉祥许雪红邓运来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可热处理强化Al-Mg-Si合金由于高的比强度、良好的成形性、优异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焊接性能,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是车辆轻量化的首选材料之一.然而,高含量Zn对合金组织和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方法]采用室温拉伸和晶间腐蚀试验,结合SEM/EDS、EBSD和TEM表征,分析Zn元素对Al-Mg-Si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添加Zn合金的晶粒尺寸比不添加Zn合金的大.室温拉伸性能表明,添加Zn合金的强度明显高于不添加Zn合金,但添加Zn合金的断后伸长率降低.晶间腐蚀结果表明,添加Zn合金的最大晶间腐蚀深度大于不添加Zn合金.[结论]添加Zn元素有利于减少第二相颗粒的数量,减弱对晶界的钉扎作用,增大合金的晶粒尺寸.添加Zn元素增加细小β"相的数量密度,同时促进少量的η'相析出,提高合金的强度.添加质量分数为4%的Zn能够促进晶界析出相由β相向富Zn相转变,减小晶界析出相的间距,增大PFZ的宽度,降低合金的抗晶间腐蚀性能.

    Al-Mg-Si合金Zn元素力学性能腐蚀性能

    城市污泥腐殖酸和多糖回收及吸附性能研究

    郭超史佳宁丁璐瑶李雨豪...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碱-低热预处理方式对城市污泥释放腐殖酸和多糖的影响,测定腐殖酸和多糖吸附性能.[方法]采用碱-低热法预处理剩余污泥,从上清液中提取腐殖酸和多糖等碳材料,并以甲基橙染料为例,探讨碳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结果表明:最佳碱-低热法预处理条件为pH=12、反应温度T=90℃、反应时间t=60 mi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方程更适合描述腐殖酸和多糖吸附甲基橙染料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吸附过程为放热反应,物理扩散与化学吸附并存且自发易于进行.[结论]该预处理方法碳材料释放效果好、易操作,回收的腐殖酸和多糖吸附性能较好,可以为实现污泥资源化提供技术支撑.

    城市污泥腐殖酸多糖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

    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董国平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深入分析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为不同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提供借鉴经验.[方法]通过搜索相关文献并结合技术经验,对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的研究进行归纳整理,综述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结果]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能够改善金属表面分子结构和内部结构,增强其耐磨、耐腐蚀、强度与硬度等性能.在加热、冷却工序中能够进一步优化金属材料制品的性能.[结论]金属材料应用较为广泛,其处理技术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智能、环保、高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采煤沉陷区坡向对耕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朱希望夏自卿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地形因素(坡位和坡向)对土壤性质具有深刻的影响,但针对采煤沉陷形成的微地形条件,尤其是坡向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较少,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方法]以焦作九里山矿典型平原型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区,以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沉陷区坡向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与阳坡相比,采煤沉陷区阴坡土壤含水量、电导率、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和钠吸附比均相对较高,而土壤pH相对较低;土壤含水量、pH、电导率和全磷含量在不同坡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上述指标与坡向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坡向对土壤化学指标的影响效应要强于坡位,坡向与坡位对土壤全磷含量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探明沉陷区土壤空间异质性的成因及土地的精准复垦提供参考.

    采煤沉陷区理化性质地形条件坡向

    基于3DMine的矿体三维建模技术在某石墨矿勘查中的应用

    刘凯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常规的二维平面制图软件受制于技术特性无法满足三维地质建模需求,本研究以非洲坦桑尼亚境内某石墨矿勘查项目为研究对象,以地质工程师的专业解译为指导,基于3DMine软件进行矿体三维建模,验证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固体矿产资源勘查方面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首先,依据原始地质资料建立勘查工程数据库.其次,采用剖面法、实体法等建模方法,构建矿体实体三维模型,系统介绍了三维环境下的地质建模全流程和关键环节.[结果]实现了可视化条件下将地质解译转化为对复杂矿体的精准模拟与表达.[结论]应用实践表明,3DMine软件操作简便、算法先进、模型可靠,能够直观、高效、精确地将地质认知与判断进行三维几何图形数字化模拟.在地质勘查项目中应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有助于充分挖掘勘查数据的利用价值,提升勘查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3DMine地质解译三维地质建模勘查工程数据库实体模型

    驻马店灾害性大风特征及其影响系统分析

    徐凤英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提高驻马店本地灾害性大风预报准确率及预警的提前量.[方法]利用2015-2022年驻马店市国家站的观测数据,统计分析驻马店灾害性大风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EC模式预报的误差偏差规律.[结果]驻马店灾害性大风呈现夏季多发且预报偏差较大的特征,占全年61%,以对流性大风为主.[结论]通过诊断分析夏半年灾害性大风天气的影响系统、中尺度特征,结合天气学原理的知识,归纳总结出预报偏差大的两个典型的灾害性大风天气概念模型,为大风预报提供参考.

    驻马店灾害性大风特征预报偏差影响系统

    2015-2022年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韩莹崔琴田晓静陈晓燕...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时间变化特征,为兰州地区空气污染预报预警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5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空气质量逐小时数据,统计分析兰州市空气质量和空气质量等级日数的年际变化、月变化及日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①2015-2022年兰州市AQI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优良天数呈增加趋势,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天数呈减少趋势;兰州空气质量以优、良和轻度污染为主.②兰州市1-12月AQI指数呈"冬春高夏低"特征,优良天数整体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天数呈倒"U"形,12月的污染天数为最多,次峰值则出现在3月.③兰州市逐小时AQI指数呈典型的双峰特征,白天峰值出现在9时至12时,夜间峰值出现在20时至23时.[结论]研究结论可为兰州地区空气污染预报预警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空气质量时间变化特征兰州市

    反垄断视角下数字音乐版权市场的治理困境与出路

    陈祎祎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音乐版权关系着市场竞争格局与发展状况.在后独家时代背景下,厘清独家授权模式与平台垄断的关联、取消该模式的后果以及数字音乐版权市场的现实困境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方法]以反垄断为视角,从数字音乐平台垄断性成因入手,梳理数字音乐版权市场的治理困境,从制度、业务、技术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结果]数字音乐版权市场仍存在因转授权不彻底形成变相垄断、"寡头垄断"的影响尚未消解、新型音乐侵权频发的治理困境,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规制,从而促进数字音乐版权市场的良性竞争.[结论]分别从制度策略、业务策略、技术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多种法律共同规制、多元化业务拓展、运用技术对抗侵权现象等治理措施.

    数字音乐版权市场数字音乐平台独家授权模式

    算法技术下网络服务提供者版权注意义务的重构

    朱开颜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整现有"避风港"规则下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注意义务,以适应算法技术发展,平衡各方主体利益.[方法]通过比较研究、法经济学研究等方法,对现有注意义务进行分析.[结果]算法技术影响了注意义务成立的三要件,现有注意义务规则已难以满足利益平衡原则.[结论]引入有限的事前过滤义务改变被动责任模式,能有效化解互联网版权侵权难题,平衡版权人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利益.在具体设置上,可依据综合指标,严格限制责任主体范围.评定标准可由营业额、注册用户、对数据的接触、控制水平等构成;建立分级过滤方式,采取完全过滤和流量限制两种过滤行为.

    网络服务提供者注意义务"避风港"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