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吴家庆

双月刊

1000-2529

scasci@126.com

0731-88872209 88872471

410081

湖南师范大学期刊社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家与社会:清末民初议院监督权与政府行政权之调适主张

    肖高华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对国家权力优先抑或社会权利优先认识上的差异,清末民初时期议院监督与政府行政之间的权力交锋十分激烈.如何合理划分两者之间的权力行使边界,实现合法制衡,既能发挥议院对政府的监督作用又避免政府过度受制于议院而影响行政效率,政学两界人士先后提出了诸多议院监督权与政府行政权调适之思想主张.虽然因受各种条件的制约,这些制度主张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但它们无疑是衔接国家政权与社会力量的有益思考,对现代国家治理中"强国家"与"强社会"的良性互动有某些历史启迪.

    议院监督政府行政权力调适清末民初

    儒家君子人格理念涵养时代新人培育的三重理路

    王刚李爽
    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儒家君子人格理念古老而鲜活,历久而弥新.君子是仁、智、勇的统一,具有"君子不器"的重要品质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时代新人是党和国家立足新时代方位所确立的中华民族当代理想人格,涵盖有道德、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品质特征,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价值理想.儒家君子人格理念与时代新人培育有着理念、目标、内容上的高度契合.从"何以、以何、如何"三重理路对儒家君子人格理念涵养时代新人培育进行研究,既是新时代活化儒家君子人格理念的必然要求、传统文化育人领域重要的创新性命题,也是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立足于时代使命要求、打造君子化时代新人的现实选择.

    儒家君子人格时代新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君子化时代新人

    传统文化资源版权化中的公共利益保护

    陈笑春邓肯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版权化是传统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途径.私权性质的版权权利与文化资源的公共利益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所有者"与"所有的人"的利益冲突、"无形"资源与保护"有形"制度的矛盾,以及"公共利益"学说与操作性规定之间的冲突.具有"公共政策"属性的知识产权制度应该和其它相关政策一起为文化传承和安全设计路径.在具体做法上,首先要明确公共职责主体作为"所有的人"的代理;其次通过数字化与数据化,实现文化资源的"可见"和使用的"有序";最后要借道既有的地理标志制度对文化资源数据从操作性路径上实现"正源",为未来的版权性流转中文化资源的归属和受益进行具体的制度准备.

    传统文化资源版权化公共利益数字化地理标志

    农业文化遗产:地方性知识的生成与演变

    吴灿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因地方性知识在流动与发展过程中发生转变而产生的,它生成于"情境"中,带有明显经验性特征的初级知识,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向原理化、权威化的知识形态转换.这种转换既是地方性知识本身为适应社会发展与观念变革进行的调试,也是权威化的农业文化遗产观念被建构的过程.从知识流动过程与发展逻辑对农业文化遗产观念进行观照与反思,将为深入认识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合理进行遗产保护实践提供助益.

    农业文化遗产地方性知识文化观念

    物业公司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模式——以"情境"为分析框架

    徐晓军成君琦
    4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基层社区治理的"情境"出发,立足于城市社区治理的"二重性"特征,可归纳出"公共危机型""业主自治型""行政动员型""仪式互动型"四种社区治理的情境类型,由此构建起一个物业公司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境"分析框架.通过对S小区治理实践过程的考察发现,物业公司在不同的治理情境中,分别通过"行政协同""策略协商""协同共治""共建共享"模式加以回应.物业公司的行动是基于对具体情境中各种资源、关系的主观定义而做出的,情境的变动意味着治理场域中资源、权力、关系的相应流动.物业公司在追求自身"市场性"利益的同时,也需要依据情境来选择获取自身合法性的"公共性"回应,这种回应有利于促进和改善基层社区治理境况和社会福祉,也为构建多元治理格局提供了可能的思路.

    社区治理物业公司情境行动模式

    情感治理层次模型的生成逻辑与实现形式研究——基于H社区的个案观察

    陈云凡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找回情感"日益上升为社会治理场域的普遍共识,但情感治理的层次结构及其生成逻辑与实现形式尚未得到系统区分与归纳.情感治理层次模型从内容上讲包括个体、群体与社会三个相互联系的层次;从维度上,区分了消极与积极的两种状态;从形式上,分为不合作型、零散型、模糊型、依附型和共同体型五种基本类型.结合案例分析社区组合类型演变,重点分析如何运用情感治理机制促进社区从不合作型社区向共同体型社区转变,并归纳社区情感向共同体型发展的实现形式,即通过"由低及高"追求效应最大化来提升个人情感,通过"由远及近"追求最大公约数来激活群体情感,通过"由内至外"追求最小公倍数来延续社会情感.

    情感治理层次模型生成逻辑实现形式

    时间的伦理性蠡测

    于树贵张全洁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间具有伦理性,主要表现在人们对客观事物运动变化节奏的把握,对自然秩序、社会秩序的建构,承载人类社会价值等方面.所谓时间伦理,就是主体在行为选择过程中基于对时间性的观照所建构出的价值.其核心理念就是"当下"的权衡取舍不仅是在包括"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个时间链条中思考,而且作为价值的承载者,"过去"与"未来"为主体的行为选择提供了价值上的"应当".时间与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具有同生共长的关系,然而近代以来时间的绝对化、工具化,使人们忽略了时间与伦理的本原性.在反思启蒙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重新思考时间的伦理性问题,与此同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也必须重新思考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时间伦理问题.

    时间秩序伦理

    视觉化社会的形成、主体异化及治理路向

    冯庆想许创强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灵哲学与认知科学的发展,奠定了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信息技术、数字资本和算法能力聚合的软硬件系统,将视觉化社会从可能转化为现实.随着强制进步逻辑嵌入数字居民日常生活中主体性建构的实践,生命实体数据化的主体极易发生异化,表征为时间感知加速和空间知觉膨胀、虚拟存在化身分裂和机能组织代理强制、注意力损耗和休眠模式间断.基于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通过视觉技术理性的辩证否定、平台资本支配数字劳动的权力关系倒置以及主体数字性和社会性统一基础的修复,虚拟社会生态或会更有利于人类主体的生存和发展.

    视觉化社会技术资本数字主体异化

    以"理"统驭"力"与"利"——梁漱溟新礼俗建设的实质

    张金铭赵昆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梁漱溟的新礼俗建设是一次立意高远的独创性试验.其理论基础是梁漱溟的礼俗观,意欲在机械的"力"、算计的"利"以及温情的"理"之间做出价值选择.新礼俗建设的实质,是以梁漱溟的礼俗观为指导,以"理"统驭"利"与"力",即重塑以理性为精神内核的礼治秩序和心灵秩序.梁漱溟的新礼俗建设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新时代乡村建设要立意于提升生命的内在价值,重视道德心理对社会秩序的奠基作用,实现儒家良好礼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梁漱溟新礼俗"理""力""利"

    金融集聚能有效提升县域经济韧性吗?——基于湖南省88个县(市)的空间效应分析

    谭燕芝海霞
    8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日趋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新旧动能转换的冲击,县域经济韧性的提升已成为实现城乡融合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运用熵值法从抵抗力和恢复力两个方面测算了 2011-2020年湖南88个县(市)的经济韧性,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县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县域金融资源的空间集聚对本地区的经济韧性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对周边地区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大于直接效应;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更加明显,存在显著的"效益依赖性";金融集聚通过增加创业、激发创新提升县域经济韧性.县域金融发展应该突破区域限制,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县设立区域性金融中心,集聚金融资源提高整体配置效率.

    县域经济韧性金融集聚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