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杨春明

双月刊

1000-2537

xbz@hunnu.edu.cn

0731-88872473

410081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湖南师范大学内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业科学、资源与环境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理科教师及研究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省际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互动关系

    王凯赵燕甘畅胡鸣镝...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也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撑.首先,利用改进后的熵值法分别测算 30 个省份 2011-2020 年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其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Kernel密度估计法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状态;最后,借助PVAR模型探究二者的互动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增幅较大且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倒"N"型波动交替演化特征,且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2)在研究期内,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在时序上稳步提升,从期初的中度失调转为期末的基本协调状态,且存在"俱乐部收敛"发展趋向;在空间上由大到小呈东部、西部、东北部、中部的空间分布格局.(3)中国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存在良性互动关系,短期内二者的交互效应较大;从长期影响来看,二者受自身发展的影响较大.

    数字经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Kernel密度估计法PVAR模型

    长江中游城市群环境规制对旅游生态安全的影响效应研究

    杨友宝王梦瑶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审视环境规制对旅游生态安全的影响效应是实现区域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案例区域,基于DPSIR模型框架构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继而采用熵值法、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面板回归模型,对环境规制与旅游生态安全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作用关系进行刻画分析,研究发现:(1)在时间维度上,长江中游城市群环境规制整体呈"振荡起伏"式上升态势,且阶段分异特征鲜明,旅游生态安全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综合水平偏低,大致呈"稳定增长"到"陡坡式增长"的演替特征;(2)在空间维度上,长江中游城市群环境规制与旅游生态安全水平空间非平衡性特征突出,前者呈"核心成片状,局部成点状"空间发展态势,后者则表现为由中心城市不断向周边区域辐射,逐步形成中、高水平连片分布的空间格局.(3)长江中游城市群环境规制对旅游生态安全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但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且形成"环鄱阳湖城市群高于环长株潭城市群,高于武汉都市圈"的分异格局.(4)除环境规制外,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生态安全时空变迁与其他控制变量均呈正相关关系,所有研究变量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产业结构高级化、环境规制、城镇化水平、科技创新和人口素质.

    环境规制旅游生态安全DPSIR模型面板回归模型长江中游城市群

    武陵山片区旅游城镇化模式对比分析

    沈娅唐健雄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旅游城镇化成为不少经济欠发达但旅游资源优质多样地区的首要选择.本文以武陵山片区为例,以驱力理论为基础,对旅游城镇化发展的演变路径和模式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武陵山片区旅游城镇化典型模式包括资源驱力模式、资本—市场双驱力模式和综合驱力模式 3 种.(2)通过对比发现,资源驱力模式主要是在当地政府及企业利用优质旅游资源对外进行营销宣传吸引外部资本及客源市场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而双驱力模式和综合驱力模式是凭借自身资源、市场或资本几方综合作用,在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参与下自行发展的.(3)综合驱力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优于资源驱力模式和双驱力模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模式,随着资源、市场和资本的不断发展,各模式最终演变为高水平的综合驱力模式.在此基础之上,从内外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武陵山片区旅游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参考.

    旅游城镇化驱力理论模式对比高质量发展武陵山片区

    基于组合赋权的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评价模型及实证分析

    邵娜张斯华梁宝怡文宝仪...
    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围绕红色旅游活力、红色旅游精神价值和红色旅游竞争力构建红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指标体系,基于主、客观级差最大化组合权重赋权的视角,同时运用三角隶属函数构建评价模型,以广东省肇庆市为例,实证检验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同时评价肇庆市红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肇庆市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处于一般水平,其存在以下问题:(1)红色旅游景点观光频率较低、红色产品的消费意愿较低;(2)社会情感价值输出效果较差;(3)服务人员素质较好,但解说效果、游客满意度一般;(4)交通条件、费用适宜度、生态环境条件和影响效果一般,住宿餐饭质量较差.

    红色文化旅游指标体系级差最大化组合赋权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模型

    喀斯特地区农业就业可达性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黄平县为例

    陈维妮杨柳史琼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准衡量喀斯特地区农业就业供需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是实现区域就地就近就业的重要保障.以黄平县为例,运用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依托实际交通路网,基于供需匹配,从行政村尺度,根据地块可供给就业岗位数量和居民点就业需求人数测算农业就业可达性,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基尼系数探究可达性空间分异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探测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黄平县各行政村农业就业的供需比差异大,供需不匹配显著;农业就业可达性呈现中部高可达集中,西北部一般可达围绕较高可达分布,东南部较低可达与低可达集中的特点;(2)黄平县农业就业可达性空间分异现象明显,分布呈现正相关性,居民点农业就业可达性均表现出差距较大或差距悬殊,内部不均衡性强;(3)耕地破碎程度对农业就业可达性空间分异影响力较大,同时经济发展、人口状况、地形地貌、耕地破碎程度和交通情况的交互作用对黄平县农业就业可达性空间分异影响较大.

    农业就业可达性空间格局供需匹配喀斯特地区

    人群感知视角下的城市沿街绿道选线方法研究

    尹向红金瑞万义良周楷淳...
    5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沿街绿道建设对于城市高密度环境改善与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当前,城市沿街绿道多以道路与居住区、公共绿地之间空间关系等因素为基准开展选线,缺乏对街道空间品质、居民感知等多维度因素的系统化考虑.本研究从城市感知视角出发,利用街景图像分割技术、空间分析方法等,选取居民对路网的多维感知特征以及道路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位置关系特征,构建沿街绿道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沿街绿道选线方法.本研究以长沙市主城区为实证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长沙市绿道潜力在城市边缘区域呈现高值集聚,核心区域呈现低值集聚特征;(2)结合绿道潜力和连通性,选取出 19 条新增绿道,构建市域—社区 2 级连续型城市沿街绿道网络体系,以改善现有绿道的公平性以及与城市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城市沿街绿道绿道选线街景图像人群感知长沙市主城区

    基于CiteSpace分析的中国黑土地保护利用研究热点与趋势

    杜奕璇赵哲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黑土地保护利用已经成为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科学议题.本研究基于CiteSpace软件对中国黑土地保护利用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梳理,重点围绕研究主题、热点和前沿开展图谱分析,系统归纳并提炼了相关研究的演进脉络、研究侧重点与发展趋势.结果显示,2015 年后黑土地保护利用领域发文数量增长较为迅速,但学者间合作紧密程度不高,缺乏跨单位、跨学科的交叉合作,且有基金资助的研究所占比重不足 25%.从研究热点变动来看,黑土地保护利用领域的研究经历了从关注黑土区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问题,到聚焦黑土地保护利用关键技术研发、集成、推广、应用以及关键机制凝练,再到现阶段将黑土地保护利用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抓手的发展历程.

    黑土地保护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基于气候因子的淮河流域桑拿天日数变化特征及区划

    袁征张志高邓童瑶郭可欣...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揭示桑拿天的时空演变规律,可为应对极端气候事件提供依据.基于 1960-2020 年淮河流域 40 个气象站逐日最高气温和相对湿度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orlet小波分析、EOF和REOF分解等方法,统计分析了淮河流域桑拿天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20 年淮河流域桑拿天总日数为 32 906 d,桑拿天日数最多(19 730 d,59.96%),极端桑拿天日数最少(2 021 d,6.14%);1960-2020 年淮河流域桑拿天总日数、桑拿天和强桑拿天日数分别以-24.63 d/10a、-13.38 d/10a和-12.94 d/10a的倾向率呈减少趋势,极端桑拿天则以 1.69 d/10a的倾向率波动增加,21 世纪以来桑拿天和强桑拿天日数持续减少,21 世纪 10 年代极端桑拿天日数显著增加;61 年来淮河流域桑拿天主周期变化为 28 a,次周期为 17 a、8 a和 4 a;EOF分析表明,第 1 模态为决定性模态,反映了淮河流域桑拿天变化趋势的整体一致性;REOF展开表明可将淮河流域桑拿天划分为5个气候分区,各分区桑拿天变化差异明显.

    桑拿天高温热浪REOF时空演变淮河流域

    影响湖南省空气质量指数的主要气象因子分析

    陈冬素李巧媛阎丽夏卫生...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落实《湖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对空气质量预报精细化的要求,本研究基于湖南省主要城市 2015-2022 年间的空气质量数据和气象要素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法(PCA)等方法,分析了湖南省空气质量指数(AQI)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提取了影响湖南省不同等级AQI的主要气象因子,并分析了不同等级污染天气的主要气象影响因子.结果显示:(1)在研究期内,湖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污染天数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部分城市没有出现过严重污染天气.(2)多个气象要素组合构成的气象因子共同对AQI产生影响,影响湖南省AQI的主要气象因子包括气温、水汽与日照组合、平均风速以及降水量;除严重污染天气外,气温因子是影响湖南AQI的首要因子.(3)单个气象要素与AQI之间的相关性较弱.(4)地形的影响使气象条件分布更复杂,而且主要影响AQI的气象因子存在区域差异,增加了AQI精细化预报的难度.

    湖南省空气质量指数主要气象影响因子主成分分析法

    机器学习在土壤污染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傅嘉辉陈云王丽娜石佳奇...
    8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机器学习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机器学习方法可从大量复杂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在处理土壤污染识别问题上表现出明显优势.为了解机器学习在土壤污染识别中的研究进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7-2022 年间相关领域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相关领域研究论文发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此外,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和联系强度分析发现,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预测模型已成为农业土壤污染识别、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健康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热点.已有研究中,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包括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等.然而当前机器学习在土壤污染识别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需要加强数据质量的提升和预测模型的优化,以进一步提升机器学习在该领域的应用效果.

    机器学习土壤污染重金属风险评估文献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