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林强

月刊

1674-5310

hsxbwk@163.com

0898-65883414

571158

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99号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7年,2004年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自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期刊。本刊以现当代文学研究为主打栏目,开放办刊,特色明显,依托省级重点学科,广泛联系国内外现当代语言学研究界的有生力量,建立了稳固的作者队伍,发表了一大批有影响的论文,为学界广泛瞩目,被誉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南方重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芬兰中文教育发展历程、现状及策略研究

    钱丽吉
    8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芬兰中文教育历经传统汉学、新汉学、新汉学与中文教学双轨并行发展三个阶段.双边关系、经贸合作、语言政策、华人人口数量是影响芬兰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芬兰中文教育发展呈现教学机构数量逐年增多,学历教育层次多样化趋势.面临基础教育阶段、高中阶段教学机构体量较小、学校分布不平衡;高等教育阶段中文课程以选修课为主,中文类专业课程相对较少;华文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华校发展不足;本土化教学资源不足,本土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提出以需求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树立良好的舆论导向,培养高层次本土中文人才;发展虚拟空间中文教育;加速本土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加强高校中文学科建设,建立学科辐射中心等策略.

    芬兰国际中文教育教材汉学中文传播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2019-2023)

    郭晶廖许莹
    9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2019-2023年在中文核心期刊和专业普刊上发表的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已基本形成,发文机构以高校为主,但相互间的合作较少;研究热点聚焦孔子学院发展、国际中文教学、华文教育和国际中文教师教育四类;未来研究将持续关注国际中文教学模式、区域国别中文教育、国际中文教学资源、"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建设.

    国际中文教育学术期刊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孔子学院

    实境教学在线上国际中文思政教育中的效应研究

    步延新孙红娟
    10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技术赋能、模式创新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基于情境学习和实境学习理论的实境教学成为线上国际中文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际中文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式,而实境教学模式可以通过镜头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在学习者面前,引发学习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其对中文学习的渴望,将思政教育融合在线上国际中文教学之中.这在《四合院》一课的实境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实境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广泛性、融合性、扩展性可以充分将语言知识和各种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融入语言教学中,且教学效果显著,受到海外中文学习者的欢迎.由此可见,实境教学是对海外中文学习者进行思政教育,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的有效途径.

    国际中文教育实境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

    70年来海南地方史研究的回顾

    张兴吉
    11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海南地方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海南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海南地方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几个阶段,即1950年前、1950到1966年、海南建省前、海南建省后到2000年、进入新世纪后的海南地方史研究等五个部分,主要是论说、总结70年来海南地方史研究的发展过程.文章对上述各个时期有关海南地方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成果的学术价值给予全面的、客观的评价,进而概括性地分析70年来不同时期海南地方史研究的主要特点,对目前海南地方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问题提出看法.

    海南地方史历史研究

    中华文化建设视角下的海口传统歌谣研究

    张继焦张禹
    121-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文化建设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海口传统歌谣作为一种传统口头文化,记录着海口、海南及中国特殊时期的印记,恰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被更多地关注.但现阶段,一方面,社会中愈发多元的文化形态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冲击着传统歌谣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关于海口传统歌谣的保护与研究还九牛一毛,因此海口传统歌谣研究工作急需跟进.文章提出研究歌谣的"三结构"框架,即以"全国歌谣—地方歌谣—区域歌谣"为视角,觇其在中华文化符号不同体系中的位置.最后结合新海口传统歌谣发展的态势,从自生层面探讨海口传统歌谣在中华文化大背景下承载的更多意义,以使海口传统歌谣这一文化符号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海口传统歌谣文化建设系统论新古典"结构-功能论"

    明代海南知识女性的日常生活

    刘正刚李海宁
    132-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海南文化发展进入古代高峰期,知识女性明显增多,著名仕宦丘濬、海瑞等自幼皆受教于寡母.这些具有知识的女性在丈夫去世后,矢志守节,身兼父道、母道、师道于一身.海南知识女性的出现与宋元以降王朝尤其是士人在岭南推行教化分不开,明初海南州县、卫所均建立不同层次的学校,普及推广教育,女性通过不同渠道接受教育.至少自15世纪开始海南已有女性教子读书、创作诗文,表达女性自己的人生体验,明显早于17世纪江南知识女性群体的崛起.

    明代海南知识女性教子诗作

    人物介绍

    封2页

    编辑部启事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