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林强

月刊

1674-5310

hsxbwk@163.com

0898-65883414

571158

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99号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7年,2004年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自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期刊。本刊以现当代文学研究为主打栏目,开放办刊,特色明显,依托省级重点学科,广泛联系国内外现当代语言学研究界的有生力量,建立了稳固的作者队伍,发表了一大批有影响的论文,为学界广泛瞩目,被誉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南方重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学界眼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

    韩庆祥虞海波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即指:21世纪前后,就中国而言是改革开放以来,反映并聚焦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相关、引起专家学者关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焦点、热点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问题:在总性上的"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立德树人"和"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问题;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中国道路和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上的若干前沿问题等.

    马克思主义当代理论前沿问题

    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三重向度解析

    孙海英国兴艳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总结,是指导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科学方法论,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是解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三重向度.从价值论层面上,明确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立场,即价值目标、价值要求、价值旨归,才能站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坚定立场;从认识论层面上,以总体历史视野透视习近平文化思想观照的中华文化发展问题,弄清"我是谁,从何处来,到何处去"这个文化发展的历史性问题,才能明晰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出的深邃的历史观点,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扬弃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西方文明观,发展中华文化并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让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活力;从方法论层面上,以辩证思维体察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从系统观念出发谋篇布局的工作方法,才能掌握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辩证思维方法,做到上下统筹、点面融合、体用贯通.

    习近平文化思想立场观点方法

    中国共产党"坚持自信自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刘瑀琦徐晓风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坚持自信自立"蕴含着丰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首先,唯物辩证法为中国共产党"坚持自信自立"提供方法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坚持自信自立"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体现出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内含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其次,唯物史观为中国共产党"坚持自信自立"奠定了哲学基础,中国共产党"坚持自信自立"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一般规律,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符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最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自信自立"的实践指南,中国共产党坚持自信自立经历了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是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践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中国共产党自信自立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持人语

    曾攀
    24页

    编辑出版、理论批评与文艺思潮的发生——关于"新南方写作"

    曾攀
    25-3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南方写作"及其中所包孕的当代中国的文学地方性思潮,是近年来最为引人瞩目的文艺现象之一.这个概念从理论评论杂志、文学期刊到大学学报,实现了从诞生、成型,到发展、衍变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与编辑出版无疑是密不可分的,通过理论与创作的出版平台倡导生发的文艺新思潮,往往能够在很大限度上达成相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就是说,"新南方写作"等文学地方性概念的生发,是一个由学术期刊和编辑出版直接推动的重要范例,由是也延续了现代中国期刊和编辑在学术史,尤其是在文学史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形成了关于当代前沿文化的理论创新、概念孵化及文艺创作的新范型.

    新南方写作编辑出版理论批评文艺思潮

    批评话语的建构与边缘文化的崛起——论"新南方写作"的地方路径

    汪荣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世纪的当代文坛,"新南方写作"是和"新东北作家群"一样备受瞩目的文学现象.作为新的批评概念,"新南方写作"的提出不仅是对新南方地区的地方书写的总结,还是作家、评论家和学术期刊编辑共同参与的话语建构活动.基于地方路径,"新南方写作"的风格可以被归纳为三个方面:地方性与风土的再现、方言的转化与非透明性的语言、"巫魅美学"的凸显."新南方写作"用新的观察视角打开了新的文学讨论和学术研究的空间,以"边缘的崛起"的文化想象重构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地理版图.

    新南方写作批评话语边缘文化地方路径

    "新南方写作"的边疆跨境叙事——以范稳的长篇小说《碧色寨》为例

    马峰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南方写作"的叙事类型中,边疆跨境叙事是深化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文化交流的重要连通方式.范稳的长篇小说《碧色寨》立足云南、连通越南,重新挖掘西南边疆通道的历史资源,拓展了边疆跨境叙事的文学新范式.小说围绕百余年前法国铁路公司滇越铁路的跨国开通运营,聚焦于碧色寨火车站的历史兴衰,呈现出边疆风情、人事纠葛与文化碰撞的多元图景.在边疆跨境视维下,作者通过地理叙事勾勒出欧洲人的地理想象与地理适应,借助历史叙事重构了滇越铁路的修筑史与抗争史,又在文化叙事中彰显出彝族原生文化与欧洲外来文化的融汇冲突.

    "新南方写作"范稳《碧色寨》滇越铁路边疆跨境叙事

    离心者的安放与命名——由林森的创作探析"新南方写作"的生成路径

    叶奕杉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南方写作"概念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但关于其形成的历史过程则鲜有讨论.林森作品包蕴的离心美学,影响其对总括、切片式的文学批评话语所持的修正态度.无论是早年从"80后文学"的"逃逸",还是发掘边地前沿性的尝试,林森写作中的抵抗性意旨都与批评话语交互辩证,而始终依违徘徊."新南方写作"涵纳的"世界文学"视野,对代际批评的失效以及"城-乡""中心-边地"二元对立的有效化解,切中了林森关于批评的反思及其作品气质的塑造.这一概念在赋予作家书写自由、召唤其海洋性美学特征的同时,也因为其妥善的收编而使作家调整了写作意趣,转而"向心"地走向整全与宏远.对林森创作进路的分析,有助于反思文学批评话语的宽窄去取,从而为有效地展开和作品的真诚对话,为"新南方写作"的良善发展提供镜鉴.

    "新南方写作"林森离心批评话语地方性

    李子柒文化短视频评论情感分析对国际中文教学的启示

    梁宇周沐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短视频已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媒介.其中李子柒文化短视频是较为典型的个案,因其独特的文化表现力深受外国受众青睐,其丰富的评论内容能够直接反映受众的情感态度和认知评价.通过对Bilibili平台李子柒账号下播放量前20位短视频的111 433条评论进行分析,发现其总体情感倾向趋于中性略偏积极,且存在一定情感差异;通过对视频《螺蛳粉》的情感词语分析,发现李子柒短视频在文化真实性、臻美感、感染力等方面的正向特征,以及对话交流内容欠缺、深层文化解读不足等负向特征.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到文化短视频助力国际中文和中华文化教学的有益启示.

    李子柒文化短视频视频评论情感分析国际中文教育中文和中华文化教学

    格鲁吉亚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研究

    靳帅虎范慧琴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格鲁吉亚鼓励多元外语教育,中文教育已被纳入其国民教育体系,但本土化程度仍较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文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进程较慢,在教学规模、教学模式、中文师资、教学资源等方面,本土化程度均较低;高等教育阶段的中文教育本土化程度较高,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资源的本土化水平快速提升,但学科独立性较差;职业教育阶段的中文教育尚未开始.政府机关、学术机构、公司企业在本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上成果显著,中文培训行业刚刚起步.未来格鲁吉亚应进一步凸显中文教育在外语教育竞争中的特色与优势;完善中文教育体系,明确不同教育阶段的工作重点;构建系统性、多渠道的本土师资培养体系;加强格中合作,开发标准化、多元化本土教学资源.

    格鲁吉亚中文教育语言教育政策本土化特征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