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林强

月刊

1674-5310

hsxbwk@163.com

0898-65883414

571158

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99号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7年,2004年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自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期刊。本刊以现当代文学研究为主打栏目,开放办刊,特色明显,依托省级重点学科,广泛联系国内外现当代语言学研究界的有生力量,建立了稳固的作者队伍,发表了一大批有影响的论文,为学界广泛瞩目,被誉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南方重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印度中文教学资源现状、现实挑战及发展路径

    张德江钱丽吉李晓露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印度中文教学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虽然起步早,但中文教学资源发展却相对滞后,制约了印度中文教育的快速发展.文章梳理了印度基础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以及其他教学机构的纸质和数字中文教学资源使用情况和建设情况.研究发现,当前印度中文教学资源发展主要面临三大问题:中文教学标准缺失、本土中文教学资源研发动力不足、数字化教学资源短缺.对此,应制定科学规范的中文教学大纲或标准,为印度本土化中文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开展中印教育合作,高质量推动印度本土中文教学资源建设;科技赋能中文教学资源发展,实现印度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跨越式发展.

    印度中文教学资源教材国际中文教育

    论数字时代学术书籍出版的范式变革

    甘莅豪
    8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出版技术和数字开源文化的共同推动下,学术书籍出版的观念和实践正经历深刻的范式变革.以作者为中心的数字出版新模式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以出版社为中心的纸质出版方式,不仅重塑了学术书籍的出版流程,更在学者群体中引发了深刻的认知转变,逐渐打破了原有的观念误区.在这一转换中,生产主体、书籍形式、出版流程、传播渠道和阅读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具体而言,作者的角色已经从传统的主体撰写者转变为社群组织者;学术书籍的形式从静态固定转向了动态流动;出版流程从层层环节链式推进转向了媒介体系循环流转;书籍质量的保证方式从先审再发转变为先发再审;读者的阅读方式从整体性阅读转向了碎片化阅读.借力以作者为中心的数字学术书籍出版,学术界可以更加开放、多元和包容,为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会.这种范式转换对于学术界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有助于学术界最大可能地摆脱权力和资本的影响,还能够促进学术自由和学术繁荣.

    数字时代数字出版学术书籍开放存取范式革命

    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叙事策略研究——以近20年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为例

    齐永光张晁源
    93-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形象在当前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逐步通过形象宣传片传播和塑造真实、全面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不仅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建立积极形象的关键工具,也是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近20年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文本分析和案例分析发现,进入21世纪后,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从主题导向、成就推介到全景综述,逐步实现叙事类型跃迁;从叙事策略、符号编码到新媒体技术变单一为多元,在全球范围内传递国家价值观、文化特质和发展成就,展示国家软实力和影响国内外公众观念,成为塑造国际社会对我国认知和评价的重要载体.近20年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发展历程对于今后我国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效果和构建积极国家形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国家形象国家形象宣传片跨文化传播叙事学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文人山水精神析论

    肖献军
    10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与自然山水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文人在创作文学作品时,或把自身情感投射到山水之上,使山水带有个人情感;或以山水为情感的触发点,借助江山风景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隐逸文人陶渊明较早从宇宙空间的角度去观览自然的变化,他试图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摆脱现实生活的痛苦,这对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具有一定启发意义.入世文人则试图从万物的生长中汲取精神力量,他们更善于发现身边自然山水之美,以柳宗元《永州八记》为代表的游记散文揭示了身处困境中的文人是如何借助山水来消遣忧愁及摆脱痛苦的.宋代理学流行,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既能享受俗世的欢乐,又能神游物外、进入精神绝对自由境界.苏轼解决了千百年来入世文人难以解决的精神问题,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可以效仿的范例.

    人与自然山水文学陶渊明柳宗元苏轼

    现代音乐视域下苏轼词二度创作艺术范式研究——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

    蔡建东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音乐范畴中,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二度创作具有新颖的艺术特征,既是中国艺术歌曲范式充分的个性表达与丰富的多元呈现,也是中国流行音乐范式即时的流行时效与历时的经典积淀.以江文也、陆在易、朱良镇、周家声等作曲家为代表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对欧洲艺术歌曲技法的中国化应用;以韩夏、王志信、汝艺等作曲家为代表的作品,则更多致力于中国艺术歌曲民族化路径的探索.邓丽君演唱的《但愿人长久》在流行音乐领域大放异彩,其后翻唱、致敬及传承创新的活动蔚然成风,逐步推动了传统文化、流行音乐与现代科技的整体发展.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现代音乐二度创作中国艺术歌曲范式中国流行音乐范式

    由"器"向"魂"——《社会研究方法》若干问题榷议

    刘军侯玟冰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外多数《社会研究方法》类著作和教材都将"方法"视为工具,缺失了方法的思想性,文章以知名教材《社会研究方法》(以下简称《方法》)为例加以辨析,指出《方法》中的某些表述仅体现了方法的工具性,也预设了经验-思辨、事实-价值的二分,这种二分本身在现实世界中并不成立.并且,《方法》所说社会研究的困难多数也不是困难.文章认为,社会研究的难点在于突破知性思维局限,进入概念思辨.在不深思"反映论"的情况下,该教材预设了语言图像说,而它早已被维特根斯坦所批判.实际上,方法本身和内容不可分,"方法"并非"工具",而是关乎天道的"灵魂".认识到这一点会增进方法类教学和研究的思想性.

    方法二分法反映论概念思维

    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社区照顾实践策略研究——以T市5类代表性社区为例

    叶民英李慧艳
    125-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年人社区照顾将机构照顾和家庭照顾的最佳结合点归并于社区,其糅合二者优点且规避不足之处,既破解了机构照顾亲情缺位的难题,又弥合了传统家庭照顾的短板.文章以生态系统理论为研究视角,从社会工作理念入手分析了T市5类代表性社区的老年人共性需求特点,以微观、中观及宏观为具体维度,归纳了老年人社区照顾的困境,并针对困境梳理出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社区照顾的实践策略.

    社会工作老年人社区照顾生态系统理论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总目次

    134-140页

    编辑部启事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封3页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