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地质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地质与工程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
石油地质与工程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

邱荣华

双月刊

1673-8217

hnshy@sohu.net syhn@chinajournal.net.cn

0377-63830612

473132

河南省南阳市油田中山路

石油地质与工程/Journal 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7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主要栏目有石油地质勘探、油田开发、石油工程、炼油化工、石油企业经营管理,读者范围为石油天然气和地矿行业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石油企业管理人员。《河南石油》为全国双百期刊,曾获得过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多次获得河南省优秀期刊一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北部湾盆地涠洲WX油田流一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刘薇黄开展严恒邹明生...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WX油田流沙港组一段储层物性较差且差异大的问题,利用常规孔渗、全岩X射线衍射(XRD)、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及压汞等实验方法,对流一段储层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沉积和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最终根据储层岩性和物性建立WX油田储层分级评价标准.研究表明,流一段发育滑塌浊积扇沉积,储层岩性以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为主,发育细砂岩和粉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间溶孔、长石溶孔及晶间微孔,孔喉结构为细孔喉,储层为中孔中-低渗型.4d/5d井区流一段为优质储层发育区,其主要成因是发育辫状沟道优势沉积微相,纵向上受控于压实作用,储层埋深越浅物性越好.

    WX油田流一段储层特征储层分级评价标准主控因素

    真三轴条件下延安蟠龙地区致密砂岩力学特性试验

    任颖惠韩进
    8-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不同荷载作用下延安蟠龙地区致密砂岩的强度及变形特征,对致密砂岩开展真三轴试验,研究常规三轴应力下抗压强度与围压的关系,以及真三轴应力下σ3 和σ2 对致密砂岩强度和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真三轴应力下,σ3 和σ2 对致密砂岩的强度都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得岩石的承载能力增强;随着σ3 和σ2 的增大,岩样的弹性模量和峰值强度均不断增大,峰值应变逐渐减小.σ1-ε1 峰值前后曲线陡升陡降,说明研究区致密砂岩具有明显的脆性特征,表明研究区在压裂过程中容易形成压裂缝,有利于非常规油气的开采.该研究对致密砂岩油气开采具有借鉴意义.

    真三轴试验非常规油气致密砂岩强度变形

    合水地区Z183区块长72致密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及其主控因素

    郑若楠魏钦廉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合水地区Z183 区块长72 储层岩心、薄片、压汞等资料,从层内、层间、平面三个方面开展宏观非均质性特征描述.结果表明,区内发育砂质碎屑流、浊流、滑塌三类深水重力流沉积与泥质夹层、钙质夹层两类层内夹层,其中泥质夹层在沉积物中出现频率较高;区内砂体叠置关系可分为四类,对层间非均质性控制程度由弱到强,依次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研究区储层可分为四类,对平面非均质性控制程度由弱到强.半深湖-深湖背景下的砂质碎屑流沉积有利于形成相对高孔高渗的储层,压实作用是储层物性变差、非均质性变强的主控因素.

    合水地区长72储层深水重力流致密砂岩宏观非均质性

    Q油田Z区块长2储层特征及敏感性研究

    马钰凯李杰宁波
    22-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Q油田Z区块的开发效果,掌握储层基本特征,弥补储层敏感性分析的空白,强化储层保护工作,针对长2 低渗储层,开展了岩石学、孔隙结构、物性特征以及储层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长 2 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孔隙度为5.8%~19.8%,平均为 15.9%,主要分布区间为 15%~19%,占样品总数的 66.8%;储层渗透率为0.038×10-3~319.56×10-3 μm2,平均为24.63×10-3 μm2,主要分布区间为 1×10-3~100×10-3 μm2,占样品总数的 86.6%;属于中孔低渗透储层.储层敏感性分析认为具有弱速敏、中等偏强-强水敏、强盐敏、中等偏弱-无酸敏、中等偏弱-弱碱敏.该研究结果为Z区块的储层保护及制定科学合理的油藏开发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长2油层组低渗储层储层特征储层敏感性

    定边地区长4+5致密储层特征及成因

    姬长拴郭峰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定边地区长4+5 储层物性特征不明确的问题,以岩心观察和取样为基础,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及测井等技术手段,对长4+5 段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定边地区长4+5 层位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储层岩性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孔隙度为3.4%~15.5%,平均为 12.2%,渗透率为0.05×10-3~3.7×10-3 μm2,平均为0.57×10-3 μm2,属于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影响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压实作用,其次是胶结作用.由压实作用导致孔隙度损失为22.4%,损失率约为55.7%;由胶结作用造成的孔隙度损失为 8.27%,损失率约为20.6%;溶蚀作用可以改善储层物性,有利于保存原始孔隙,对孔隙度贡献率为2.93%.

    鄂尔多斯盆地长4+5致密储层储层特征

    莱州湾凹陷馆陶组辫状河储层沉积特征

    吕世聪张汶蔡越钎周连德...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近系馆陶组辫状河沉积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是莱州湾凹陷重要的油气储层.国内外学者对于典型的辫状河沉积模式和储层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针对砂泥岩不等厚互层的非典型辫状河沉积特征研究较少.文中针对渤海湾盆地南部莱州湾凹陷A油田馆陶组辫状河沉积特征及储层展布,开展了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分析、压汞测试等研究,并在沉积模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技术手段对辫状河心滩砂体的平面展布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①研究区馆陶组发育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②储层类型主要包括心滩和辫流河道2 种类型,其中心滩储层为优质储层,粒度粗,厚度大,物性好,具有高电阻率、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含油饱和度高、低泥质含量的"四高一低"特点;③结合地震属性研究,心滩储层平面展布范围广,是研究区开发的优势区域.该研究成果可为远源砂质辫状河储层评价及开发井位部署、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辫状河沉积心滩辫流河道沉积模式储层评价

    渤海LD油田砂砾岩沉积特征及储层展布规律

    刘洪洲黄琴李俊飞李振鹏...
    40-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渤海LD油田砂砾岩油藏开发方案实施后证实,南侧井区未成藏,北侧井区成藏,地质油藏模式发生较大变化.为探究其原因,利用岩心、薄片、钻测井、三维地震及开发动态等资料开展沉积储层研究,结果表明:沙二段为陡坡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物源供给受控于南北两侧沟谷,平面上发育两套沉积体;利用测井相识别出辫流坝、分支河道、河口坝、席状砂体等4 类微相砂体,其中,辫流坝和分支河道沉积水动力强、砾石含量高,孔隙、微裂缝发育,储层物性好,为优势储层相;优势储层受控于沉积水流方向和古地貌,北侧砂体的展布与油气充注方向匹配较好,油气充满度高,是油田调整挖潜的主要目标,而南侧砂体未成藏.

    渤海油田扇三角洲前缘砂砾岩沉积相储层展布

    基于地震方差体属性改善断面成像的技术应用——以西江主洼西次洼北部陡坡带为例

    史运华杨建锋张晓钊徐云霞...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断面成像质量提升是解决断裂系统复杂、地质异常体发育、信噪比较低、断裂成像不清晰、断面交切关系难以识别等地质问题的关键.西江主洼西次洼北部陡坡带具备源-断-脊优势油气运移模式,储层内幕以复杂断裂构造为主,部分地区受火山岩影响,为解决断裂体系成像模糊、断裂交切关系不明、地震信息多解性强等问题,开展了基于地震方差体属性改善断面成像的技术研究及应用.其基本思路为利用方差体属性分析方法对断裂系统相干追踪的优势,将方差体属性中的相干性对成像体进行相干加权处理,从而提升断面成像效果.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叠后成像数据品质的改善,既保持了层位的连续性又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断点成像的特征,且使洼陷内部地震资料成果品质得以提升,断面成像及基底形态与断裂成像更加清晰,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绕射波成像断裂系统成像地震方差体属性叠后断面成像提升

    安塞油田延安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贾晓琴符洋冯楠
    53-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塞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较为典型的油气富集带,浅层延安组油藏埋深浅,采出程度低,开发效果不佳.结合测井资料解释与岩心物性对延安组浅层油藏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深化储层特征认识,进行有利区评价.结果表明:分流河道是延安组的有利储集相带;延安组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 14%~18%,渗透率约 10.0×10-3~80.0×10-3 μm2.延安组油水分布复杂,沉积环境、成岩作用与储层物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构造和沉积相共同控制砂体空间展布特征,研究结果可为浅层延安组储层勘探开发提供合理建议.

    安塞油田延安组油藏评价有利区

    合水地区长63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研究

    车雨恒魏钦廉陈曦田伟...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水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近年来原油勘探的重点区块,在系统分析沉积构造、岩石学特征、结构粒度特征等沉积相识别标志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开展了合水地区长63 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63 油层亚组为湖泊-重力流沉积体系,发育半深湖-深湖沉积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浊流沉积、砂质碎屑流、滑塌沉积三种重力流沉积类型;其中砂质碎屑流及浊流为主要控砂微相,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南部区域,为区内有利储集相带.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3油层亚组重力流沉积砂质碎屑流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