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混凝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混凝土
混凝土

戴显明

月刊

1002-3550

hntbjb@vip.163.com

024-62123865

110006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

混凝土/Journal Concret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混凝土》杂志是国内唯一公开发行的混凝土行业专业期刊,其内容已涵盖了国内外混凝土行业的各个方面:一、政策信息、市场动态、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二、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三、生产管理、工程实践、检验标准及性能测试、专利技术等。  --集指导性、信息性、技术性、实用性于一体,在混凝土行业中起到了宣传政策、交流经验、传播知识、沟通信息、为行业科学发展服务的作用。《混凝土》杂志主要读者对象是混凝土行业内生产、施工、科研、设计单位的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和混凝土设备、原材料生产企业产品研发及营销人员,建设单位和基建部门的有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纳米TiO2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试验研究

    赵燕茹李传华贾宗明张杰...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TiO2以同等质量代替水泥(0、1%、3%、5%)掺入混凝土中,对纳米TiO2混凝土进行抗压试验和碳化试验,研究了纳米TiO2的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碳化深度的影响,建立了考虑纳米TiO2掺量和碳化龄期的混凝土碳化深度模型.结果显示:掺入适量的纳米TiO2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碳化性能的改善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且随着纳米TiO2掺入量的增加对两者的促进作用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纳米TiO2掺量为1%时对混凝土性能促进作用最好.通过引入纳米TiO2对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系数,改进碳化深度模型.模型预测数据和试验数据吻合度较高,可应用于纳米TiO2混凝土碳化深度的预测.

    碳化模型纳米TiO2混凝土碳化性能抗压强度

    钢纤维对粉煤灰-矿渣基地质聚合物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田崇霏王亚洲刘晓海弥杰...
    121-125,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钢纤维长度与掺量对粉煤灰-矿渣基地质聚合物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长度与掺量对地质聚合物的凝结时间影响不大,钢纤维长度及掺量增加,地质聚合物初始流动度下降;钢纤维对地质聚合物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折压比、等效弯曲强度、等效弯曲韧性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且长钢纤维优于短钢纤维.

    钢纤维长度掺量地质聚合物工作性力学性能

    玄武岩纤维泡沫混凝土的高温性能及细观结构研究

    周宏元李秀杰王小娟崔浩儒...
    126-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对泡沫混凝土高温性能的影响,对不同密度的泡沫混凝土(FC)和体积掺量为0.3%的玄武岩纤维泡沫混凝土(BFC)进行了高温试验与准静态压缩试验,分析了高温对FC与BFC的宏观外貌、质量损失率、中心点升温曲线、强度残余率和吸能特性的影响,并对高温前后的试样进行了 CT扫描与三维重构,研究了高温前后细观结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的拉结作用可抑制裂纹并减小高温后的质量损失;掺入玄武岩纤维能够延长升温曲线的平台段,目标温度为600 ℃时,纤维对平台段的延长作用最为显著;高温降低了试块的力学性能和吸能能力,同一密度下,BFC高温后的力学性能与吸能能力均优于FC;在细观层面上,三维重构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的掺入会增大其平均孔径与平均孔壁厚度,从而在高温后表现出更优越的力学及吸能性能.

    泡沫混凝土玄武岩纤维高温性能力学性能CT扫描

    再生粗骨料强化工艺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

    刘凯华陈钿渊邹超英严佳川...
    134-137,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采用级配强化、化学浆液强化和级配-化学浆液复合强化3种工艺对再生粗骨料进行品质提升,考察不同强化工艺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分形维数取2.6时,再生粗骨料的压碎指标最小,级配强化工艺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提升效果较好,但对弹性模量、抗碳化性能和抗冻性能的改善不明显;采用水泥外掺硅灰浆液强化的再生粗骨料可有效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抗冻性能,降低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级配-化学浆液复合强化工艺结合了两种单一强化工艺的特点,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改善效果最佳.

    再生混凝土再生粗骨料强化工艺力学性能耐久性

    冻融循环下硅灰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张鑫鑫黄靓刘文琦赵鹏鹏...
    13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高原地区铁路工程产生的废弃混凝土资源化利用的安全性,采用快冻法,研究冻融循环后RAC力学性能.通过改变再生粗骨料种类、取代率以及硅灰掺量,研究RAC的抗冻性能以及冻融循环后的力学性能.通过冻融循环后RAC质量变化、动弹性模量变化、抗压强度变化以及劈裂抗拉强度变化,得出再生粗骨料的种类、取代率以及硅灰掺量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采用高强再生粗骨料能够提升RAC抗冻性能;再生粗骨料替代率为50%时,抗冻性能最好;硅灰会改善RAC抗冻性能.

    再生混凝土冻融循环试验力学性能硅灰再生粗骨料

    无机盐-络合剂-聚合物复合早强剂对水泥早期水化性能的影响

    郭金波郭妍妍丁向群佟钰...
    14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水泥混凝土的早期力学性能,通过无机盐、络合剂以及聚合物的复合得到早强剂,考察早强剂对硅酸盐水泥l d强度的影响,测试了水泥水化24 h的钙离子浓度及水化热,利用XRD和SEM研究了其微观结构.研究表明:复合早强剂可显著提高水泥的1 d强度.在3.0%掺量下1 d强度最大,随掺量增大强度增长幅度降低趋势;体系中钙离子浓度以及水化热显著升高,在复合早强剂掺量在3.0%时为达到最高;微观结构表征发现水化产物晶体尺寸增大,产物之间结合紧密.

    水泥复合早强剂水化热强度

    肯尼亚天然火山灰水化活性和机理研究

    梁立峰张兵冷发光
    146-150,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肯尼亚缺乏传统矿物掺合料问题,通过掺合料pH值、SEM和XRD分析,研究天然火山灰作为矿物掺合料的活性.结果显示:天然火山灰浆体的pH值变化证明了天然火山灰具有一定的火山灰活性;凝灰岩和火山渣在早期活性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种火山灰均通过火山灰反应和填充作用有效地提升了水泥石的密实性;2#火山灰即火山渣的活性较高,且随着时间推移,火山灰活性增强,并推进水泥水化过程,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

    天然火山灰混凝土掺合料pH值活性

    玄武岩-PVA混杂纤维对混凝土耐久性能影响研究

    王剑
    15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玄武岩纤维(BF)与聚乙烯醇纤维(PVA)复掺混杂纤维在混凝土体系中对混凝土耐久性能影响,通过耐久性试验研究做系统探究.结果表明:(1)玄武岩-PVA混杂纤维掺量0.2%时,干湿交替次数90次混凝土抗压强度耐腐蚀系数、质量损失率分别为75.5%、4.3%,抗硫酸盐等级为KS90.其他掺量抗硫酸盐等级均为KS60.表明玄武岩-PVA混杂纤维会提高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2)冻融循环200次,质量损失率最低降低值0.05%,最高降低值0.12%;相对动弹性模量最低提高值0.5%,最高提高值1.0%.表明玄武岩-PVA混杂纤维有助于提高混凝土抗冻性.(3)玄武岩-PVA混杂纤维掺量增加,混凝土试件电通量先减小后增大,在掺量0.2%时达到最低值1 700 C.表明适宜掺量提高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混杂纤维体积掺量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抗冻性抗氯离子渗透

    锂渣在建筑领域资源化应用的研究进展

    李壮壮杨佳杨春峰赵钧龙...
    155-160,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渣是开采和提炼锂矿资源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其含有大量的SiO2和Al2O3,可作为辅助胶凝材料应用于建筑领域中,能够显著提高材料的各项性能.介绍了锂渣的理化性质及活化方法,包括原状锂渣的特性、不同活化方式对活性的影响.总结了锂渣作为辅助性胶凝材料的研究进展,强调了其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改善作用,以及通过物理活化和化学活化改善锂渣活性的方法.探讨了锂渣与多元固废协同应用的潜力,并介绍了锂渣用于制备骨料的创新研究.最后指出仍需进一步改善锂渣的活化方式,优化与多元固废的协同应用,进行环境评价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锂渣辅助性胶凝材料理化性质活化方式多元固废

    砖混建筑废弃物再生碎砖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王贵美
    161-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砖混建筑废弃物经过破碎筛选可以制成再生碎砖粗骨料,将其与水泥、河砂细骨料等主要原料混合,可以制备再生碎砖混凝土试件.为探究再生碎砖混凝土的耐久性,通过抗氯离子渗透性、干湿循环、冻融循环试验,分析不同水灰比以及再生碎砖粗骨料、粉煤灰、硅粉含量下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氯离子迁移系数以及质量损失率和动弹性模量的变化,并分析了混凝土试件在不同冻融介质中的质量损失率和动弹性模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碎砖粗骨料、粉煤灰、硅粉掺量分别为15%、16%、7%,水灰比为0.4时,再生碎砖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动弹性模量指标最大,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最优,质量损失率最小,耐久性最好;再生碎砖混凝土试件在水介质中的耐久性最大,在4%氯化钠溶液的耐久性最小,在4%硫酸钠溶液的耐久性居中.

    砖混建筑废弃物再生碎砖混凝土耐久性分析抗压强度水灰比冻融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