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混凝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混凝土
混凝土

戴显明

月刊

1002-3550

hntbjb@vip.163.com

024-62123865

110006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

混凝土/Journal Concret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混凝土》杂志是国内唯一公开发行的混凝土行业专业期刊,其内容已涵盖了国内外混凝土行业的各个方面:一、政策信息、市场动态、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二、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三、生产管理、工程实践、检验标准及性能测试、专利技术等。  --集指导性、信息性、技术性、实用性于一体,在混凝土行业中起到了宣传政策、交流经验、传播知识、沟通信息、为行业科学发展服务的作用。《混凝土》杂志主要读者对象是混凝土行业内生产、施工、科研、设计单位的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和混凝土设备、原材料生产企业产品研发及营销人员,建设单位和基建部门的有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预拌混凝土生产中智能感知技术的探索研究

    陈均侨水中和王雷冲高旭...
    156-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原材料质量波动大、影响因素多,现有原材料和混合物料的质量检测/监测手段存在过程迟缓、检测结果严重滞后等问题,无法根据生产过程中物料变化进行及时干预或修正,难以保障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因此,建立以原材料和混合料主要性质参数快速感知、在线监测和即时反馈的混凝土智能感知和调控体系势在必行.

    混凝土智能制造智能感知颗粒级配含水率

    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研究

    邓友生李文杰孟丽青张克钦...
    160-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桥梁工程中桥面板材料轻质高强的市场需求,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掺入粒径不大于 8 mm的粗骨料,制成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具有力学性能佳、材料自重轻、早期收缩小和造价较低等特点.首先阐述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原理及各掺合料对其性能的影响,其次分析其力学性能、疲劳性能和高温性能,最后展示了其在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的工程应用状态,并提出了其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工程应用

    透水混凝土路面清堵养护试验研究

    蒋程伊丁洁孟博雯张炯...
    164-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清堵养护手段来恢复透水路面渗透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发挥其透水优势具有必要性.制备了 3 种目标孔隙率(15%、20%、25%)的透水混凝土试件,并用全级配砂粒模拟堵塞物.分析了清理方法,高压水冲洗压力、冲洗角度以及试件孔隙率对堵塞透水混凝土试件清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水混凝土孔隙率越大,使用真空抽吸实现的渗透系数恢复率越高.相比同时使用高压水冲洗和真空抽吸,分两步应用可提升恢复率.高压水冲洗的清理效果优于真空抽吸,高压水冲洗的压力值无需调节过高,应根据透水路面孔隙率设定不同的冲洗压力,孔隙率较大的透水混凝土需较大的压力冲洗.高压水冲洗时,冲洗角度为 45°对于大多透水路面来说都可获得较好的恢复效果.

    透水混凝土堵塞清理渗透系数恢复率

    粗骨料特性对新拌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能的影响

    葛智高天明王思琪盛丽艳...
    169-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粗骨料特性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和流变性的影响,首先采用骨料成像系统AIMS通过棱角、纹理、球度、棱角纹理等参数定量表征了 4种粗骨料(碎石、鹅卵石、雨花石、玻璃珠)的颗粒形状及纹理特性;然后制备了 4 种不同粗骨料类型的自密实混凝土并测试了扩展度、T500、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最后定量分析了新拌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及流变参数与粗骨料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粗骨料特性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和流变性影响显著,制备的 4种自密实混凝土的扩展度介于 596~688 mm、T500介于 5.8~9.1 s、屈服应力介于66~261 Pa、塑性黏度介于 45~105 Pa·s;降低粗骨料的棱角和纹理,或者提高其球度,有利于提高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并降低其流变参数;CAAT综合量化了粗骨料的几何形状和表面纹理,与自密实混凝土扩展度、T500、静态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流变性粗骨料特性纹理

    超高性能水泥基自流平砂浆的试验研究

    秦华陈煊
    174-177,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改善传统混凝土面层找平应用砂浆带来施工效率低、自流平效果差、流动性低的缺陷,试验研究超高性能水泥基自流平砂浆.通过水胶比试验确定最优水胶比;外加剂单因素试验研究对砂浆流动度、强度、黏度等影响;多元胶凝材料体系研究对砂浆性能综合影响,并确定最佳配合体系.试验结果表明:(1)适宜水胶比能够使浆体稳定性提高,最佳水胶比 0.25,初始流动度146 mm,28 d抗折强度6.64 MPa,28 d抗压强度 26.97 MPa.(2)保水增稠剂改善砂浆泌水及提高均匀度,最佳掺量 0.65 g时,砂浆黏度值为 1 275 mPa·s;乳胶粉决定拉伸黏结强度,最佳掺量 4.5 g时,拉伸黏结强度值达到 1.56 MPa.(3)最佳胶凝材料体系为水泥∶矿渣粉∶粉煤灰∶石膏=340 g∶30 g∶30 g∶30 g,流动度更高,强度不减弱,综合性能指标更优.

    超高性能水泥基自流平砂浆水胶比外加剂胶凝材料体系

    新型装配式型钢混凝土组合节点非线性分析

    路殿成樊明驰陈诗颖吴成龙...
    17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ABAQUS平台对新型装配式钢混组合节点试件进行有限元建模,基于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并分析了节点盖板厚度和方钢管宽厚比对节点滞回性能、能量耗散及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新型节点具有良好的整体承载力及耗能能力;当增大节点盖板厚度时,试件的承载力、耗能及初始刚度均逐步增大,其峰值弯矩增幅约为 17.6%,延性系数呈先增大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方钢管宽度一定时,节点承载力随着方钢管厚度的增大而增加,最大增幅约 15.6%,但方钢管厚度对节点延性影响较小;当方钢管厚度一定时,节点的承载力变化较小,但其延性随着方钢管宽度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增幅约为24.2%;同时,方钢管宽厚比对新型节点强度和刚度退化性能的影响较为稳定.

    装配式梁柱节点组合结构非线性分析

    装配式独立基础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敖斌叶钊于飞朱东...
    186-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变电站装配式独立基础的抗弯性能,两块由"抗剪键-预应力筋"进行拼装的基础在模拟均布荷载下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对比了有、无黏结预应力筋基础的受力性能,分析了拼缝环氧树脂胶涂抹不均匀、预应力筋灌浆不密实的拼装缺陷对基础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无黏结预应力筋基础,有黏结预应力筋基础的抗弯刚度和承载力得到大幅提升;拼缝环氧树脂胶涂抹不均匀主要影响试件开裂后的抗弯刚度,对破坏时的刚度和承载力影响不大;预应力筋灌浆不密实会导致预应力筋和混凝土之间出现黏结滑移,降低试件开裂后的抗弯刚度.

    变电站装配式独立基础预应力拼接试验研究力学性能

    泡沫混凝土-混凝土双层叠合墙板受弯性能研究

    刘桂萍陈俊张继旺黄敬耕...
    190-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泡沫混凝土-混凝土双层叠合墙板具有轻质、保温隔热和强度高等优点,主要应用于建筑物的墙体结构.浇筑了 3组12 块桁架钢筋结构叠合板,考虑筋材直径和不同类型混凝土受荷面等因素进行抗弯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钢筋直径的增大,泡沫混凝土-混凝土双层叠合板的抗弯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但受荷面为混凝土层的叠合墙板抗弯能力较弱,裂缝出现稍早且加载后期挠度较大,设计时应以泡沫混凝土面为受力面并控制裂缝的开展.对叠合墙板极限弯矩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发现:实测弯矩值远高于理论计算值,现有的规范计算方法不适用于混凝土叠合墙板,但泡沫混凝土板基本能满足工程的需要,可作为轻型承重构件.

    泡沫混凝土叠合墙板受弯性能弯矩

    CFRP-钢箱混凝土变截面新型跨座式轨道梁设计优化

    申彦利韩建棒杜鹏
    195-198,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新型跨座式单轨系统需求,提出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钢箱混凝土组合轨道梁形式.通过数值模拟试验,探究钢箱上室混凝土厚度对荷载作用下的钢箱混凝土轨道梁跨中顶面、底面、上室混凝土最大应力及竖向挠度的影响,得出钢箱上室混凝土的适宜厚度;在此基础上考虑运行维护阶段轨道梁抗弯性能需求,通过梁底粘贴预应力CFRP提高其抗弯性能,经分析得出钢箱混凝土变截面组合轨道梁跨中竖向挠度随梁底粘贴CFRP长度的变化趋势并给出CFRP-钢箱混凝土轨道梁的设计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该CFRP-钢箱混凝土变截面新型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抗弯性能良好,可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跨座式单轨轨道梁钢箱混凝土CFRP体外预应力

    低掺量矿物掺合料对喷射混凝土抗渗性的影响

    陈俊松王伟曾鲁平乔敏...
    199-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不同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矿渣粉、硅灰)在低掺量条件下(5%~10%)单掺和复掺对喷射混凝土抗渗性的改善效果,同时考虑其对掺速凝剂净浆凝结时间和喷射混凝土早后期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和矿渣粉对掺速凝剂净浆凝结时间影响较小,硅灰可以明显缩短凝结时间;不同矿物掺合料在低掺量条件下单掺或复掺均会一定程度上降低喷射混凝土的 1 d抗压强度,但影响较小,矿渣粉和硅灰后期通过火山灰效应和微集料效应明显提高了 28 d抗压强度;通过渗水高度、吸水率、电通量、氯离子扩散系数分别表征喷射混凝土的抗水渗透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其中硅灰无论单掺还是与粉煤灰或矿渣粉复掺均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而粉煤灰或矿渣粉单掺效果一般.研究成果可为矿物掺合料在喷射混凝土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喷射混凝土矿物掺合料耐久性抗水渗透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