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外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于明达

双月刊

1007-8991

hnwkxzz@126.com

0371-63620587

450014

河南省郑州市经八路2号(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

河南外科学杂志/Journal Henan Journal of Surger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分类及其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赵永丹卡哈尔·艾肯木全杉努尔买买提·黑加力...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问题,提早评估患者是否有复发的风险有助于术前优化手术方案,降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复发的概率。方法 本文提出基于机器学习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脊柱内镜手术后是否复发预测模型,对收集的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的患者现实数据使用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Adaboost和XGboost 4 种机器学习方法,求得接收器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准确度、F1-score等评价指标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此外,使用Shap、XGboost模型得到影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脊柱内镜手术后复发重要特征因素。结果 基于逻辑回归的准确率和F1-score分别为 0。875 和 0。918,高于Adaboost、SVM和XGboost模型。通过XGboost模型分析得出BMI、腰部疼痛时长、年龄、椎间盘高度是影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脊柱内镜手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利用Shap来解释XGboost模型,分析得出腰部疼痛时长、术后活动量、椎间盘高度、年龄是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逻辑回归在测试集上的结果优于其他3 种模型。机器学习模型能够帮助外科医生在进行手术之前再次评估患者情况,以降低LDH患者手术后复发的风险。

    腰椎间盘突出症机器学习脊柱内镜手术ShapXGboost

    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近10年患病率变化趋势分析

    李萍王英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IFRS)近 10 年患病率的变化趋势,拟找出IFRS发病规律的预测因素,为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鼻科 2012-03-2022-03 收治的 80 例IFR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13~45岁组(10 例)、45~60 岁组(32 例)、>60 岁组(38 例)。回顾性分析IFRS 患病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IFRS 患者近 10年的患病率总体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且与年龄有相关性。其中伴有高血压史(30 例)、糖尿病史(27 例)、严重免疫系统疾病史(21例)、放化疗史(10 例)、血液系统疾病史(9 例)、鼻窦术后史(9 例)。结论 近 10 年来IFRS的患病率总体呈逐年增加趋势,而且与年龄、高危因素有相关性。除已确定糖尿病、严重免疫系统疾病史等是IFRS的高危因素外,本研究发现高血压可能为IFRS的又一独立危险因素。

    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发病率变化趋势

    高血压性脑出血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曾红扈俊华王凤仙南琼...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06-2022-12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治疗的 62 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再出血5 例(再出血组),术后未出血57 例(未出血组)。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HICH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 组患者的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部位、血肿量、术后回病房的即刻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3h、丘脑出血、血肿量≥30 mL,以及术后回病房即刻 SBP≥140 mmHg、DBP≥90 mmHg是HICH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HICH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与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部位、血肿量,以及术后回病房即刻SBP、DBP有关,发病至手术时间<3h、丘脑出血、血肿量≥30 mL,以及术后回病房即刻SBP≥140 mmHg、DBP≥90 mmHg是HICH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

    高血压性脑出血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再出血

    口腔正畸术并发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端木青雨余炜伟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正畸术并发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1-2022-03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行口腔正畸治疗的204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 92 例,女 112 例;年龄(40。86±21。53)岁(范围:10~70 岁)。根据临床表现和X线片呈现的髁突形态评估是否并发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并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安氏分类、颌间牵引、口腔行为习惯等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4 例患者中29 例(14。22%)并发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其中男7 例,女22 例。单因素结果显示,2 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安氏分类、颌间牵引,以及口腔行为习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0~30 岁、女性、安氏分类Ⅱ类、行颌间牵引,以及有不良口腔咬合行为习惯,是口腔正畸术并发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是口腔正畸术常见的并发症,10~30 岁、女性、安氏分类Ⅱ类、行颌间牵引,以及有不良口腔咬合行为习惯,均是口腔正畸术并发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相关因素。明确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有利于提升口腔正畸术的效果。

    口腔正畸颞下颌关节病影响因素

    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宋继东谷晓华宋静淑叶瑛...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01-2023-07 在新乡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 80 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照组)和ERAS组,每组40 例。比较2 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和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镇痛和住院时间。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检测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ERAS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和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PCIA镇痛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 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和COR、E、NE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2 组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干预前,COR、E、NE的水平高于干预前,其中ERAS组SAS、SDS改善程度更优,对COR、E、NE水平影响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围术期ERAS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疼痛程度,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结肠癌根治术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

    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效果分析

    王付亮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ETOVA)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宏力医院甲乳血管外科2022-03-2023-05 收治的90 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ETOVA组和颈前入路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TOT)组,各45 例。比较2 组患者的手术资料、术后疼痛程度和对美容的满意度,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ETOVA组的手术时间长于TOT组,但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以及术后引流量、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容满意度评分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传统TO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PTMC患者,虽然ETOVA的时间较颈前入路TOT延长,但其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以及术后引流量、VAS评分、美容满意度评分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手术传统开放手术疼痛程度并发症

    直肠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中重建盆底腹膜放置腹膜外引流管和肛管预防吻合口漏的效果

    郭志朋黄天臣王雁军白东晓...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直肠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Dixon)中重建盆底腹膜放置腹膜外引流管和肛管预防吻合口漏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01-2023-10 于河南科技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外四科行腹腔镜Dixon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吻合后的处理方法分为2 组。观察组采用倒刺线连续缝合重建盆底腹膜,经腹膜外置入双腔管于吻合口旁,并经肛门留置肛管。对照组不重建盆底腹膜,仅在骶前吻合口旁放置引流管。记录2 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吻合口漏情况等。结果 共纳入 201 例患者,其中观察组98 例,对照组 103 例。2 组患者基线资料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建盆底腹膜并放置腹膜外双腔引流管及肛管,可有效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而且有利于吻合口漏的早期发现和促进漏口愈合。

    吻合口漏重建盆底腹膜腹膜外引流冲洗管

    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近期疗效和肝功能对比研究

    杜杰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的近期效果和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10-2023-02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七病区收治的 80 例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ERCP联合EST组(EST组)与LCBDE组,各 40例。比较2 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患者的术中情况和术后临床指标。检测术前和术后第3 天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肝功能指标水平。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ST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第2 天的VAS评分和住院时间均短(少)于LCBD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 天时,2 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 2 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 LCBDE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 联合 EST与 LCBDE 治疗CBDS患者均有良好的近期效果。但ERCP联合EST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快速恢复方面优于LCBDE。

    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括约肌切开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罗哌卡因联合氢吗啡酮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的镇痛效果

    高心晋梦彦张露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罗哌卡因联合氢吗啡酮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手术患者82 例,年龄 19~64 岁,ASA分级Ⅰ~Ⅱ级,BMI 18。23~25。76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联合氢吗啡酮组(R+H组),各41 例。气管插管后行椎旁神经阻滞,R组注射0。3%罗哌卡因20 mL,R+H组注射0。3%罗哌卡因+0。5 mg氢吗啡酮混合液20 mL。记录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依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评价患者术后 1 h(T1)、6 h(T2)、12 h(T3)、24 h(T4)时的疼痛和镇静程度。于术前(T0)和T2、T3、T4 时检测患者的前列腺素 E2(PGE2)、高迁移率簇蛋白 1(HMGB1)疼痛介质指标水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R+H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R组,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少于R组;T1~T3 时点的VAS、Ramasy评分均低于R组;T2~T4 时点的PGE2、HMGB1 水平均低于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联合氢吗啡酮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胸腔镜手术,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增强镇静、镇痛效果,抑制疼痛介质分泌,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罗哌卡因氢吗啡酮胸腔镜手术镇痛疼痛介质

    MIS-TLIF单侧固定治疗单一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效果分析

    林松陈钱陈洪柱吴强...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MIS-TLIF)单侧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1-2021-10 河南洛阳正骨医院脊柱外科行MIS-TLIF单侧固定的 29 例单节段LDH患者的临床资料。男 16 例,女 13 例;年龄(55。61±10。06)岁。病程(10。96±4。73)个月。病变间隙:L4~514 例,L5~S112 例,L3~43 例。患者均伴有腰痛和下肢痛,伴或不伴下肢麻木和间隙性跛行。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采用ODI评分和JOA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术后症状改善效果。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0。03±13。57)min、切口长度(2。78±0。57)cm、术中出血量(140。55±44。82)mL、术后 24h 引流量(60。65±15。69)mL、住院时间(6。94±0。82)d。术后随访(10。12±2。36)个月,末次随访ODI评分、JOA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硬脊膜撕裂等并发症。结论 MIS-TLIF单侧固定治疗单节段LDH,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腰椎功能,且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引流量少、安全性高等优势,符合现代微创外科理念。

    MIS-TLIF腰椎间盘突出症固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