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关方霞

双月刊

1004-437X

yxyj2006@yahoo.com.cn

0371-65952931,6595291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河南医学研究/Journal Hena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Versica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王佳佳徐小艳徐宪伟王军...
    2305-2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Versica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收集郑州人民医院接受食管癌根治手术治疗的47例患者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及原位杂交法检测Versica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Versican蛋白及Versican 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Versican蛋白及Versican 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癌组织的浸润深度达外膜或周围组织、淋巴结有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均有关(P<0.05);Versican蛋白与Versican 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r=0.530,P<0.05).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Versican的表达与浸润、转移相关,可能促进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食管鳞状细胞癌Versican病理特征

    DBP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关系

    耿莹李克虎
    2309-2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ACI)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拟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77例ACI患者为疾病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65例为对照组,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DBP基因多态性,采用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两组基因型分布,比较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治疗3个月后根据预后情况将疾病组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影响ACI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因素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疾病组DBP-rs4588位点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DBP-rs4588位点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高血压占比及发病距治疗时间、入院时C反应蛋白水平、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DBP-rs4588位点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高血压、发病距治疗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皆是影响ACI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 ACI不同预后患者DBP-rs4588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存在差异,DBP-rs4588位点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是ACI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基因多态性

    外周血细胞计数比值及淋巴细胞亚群在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张璐李慧芳马海军
    2313-2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细胞计数比值及淋巴细胞亚群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及合并间质性肺病(ILD)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12月50例住院RA患者的一般资料、外周血细胞计数比值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按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 28)分为高疾病活动度组(DAS 28>5.1分)及中低疾病活动度组(DAS 28≤5.1分).另根据是否合并ILD,分为未合并ILD(RA-non-ILD)与合并ILD(RA-ILD)组.对比不同分组外周血细胞计数比值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外周血细胞计数比值及淋巴细胞亚群对RA的诊断评估价值.结果 与中低疾病活动度组相比,RA高疾病活动度组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较高,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总T淋巴细胞比率、总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8+T细胞及CD4+T细胞绝对计数低于中低疾病活动度组(P<0.05).PLR评估RA病情活动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2,95%CI为0.579~0.865.RA-non-ILD组与RA-ILD组外周血细胞计数比值及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ROC曲线的AUC也均低于0.7.结论 PLR对于RA疾病活动度的区分可能具有一定价值,其他各指标无论对于区分RA疾病活动度还是区分是否合并ILD都没有表现出明显潜力.

    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病外周血细胞计数比值淋巴细胞亚群

    血清氯离子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的相关性

    吴雷魏小云曾庆春
    2318-2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入院时血清氯离子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1 098例,根据入院时血清氯离子水平以三分位法分为 70~103 mmol·L-1 组(低分位组,390 例),103~105 mmol·L-1 组(中分位组,321 例),105~125 mmol·L-1 组(高分位组,387例).主要终点事件为住院死亡.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入院时血清氯离子水平与住院死亡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氯离子水平较低的心力衰竭患者(<103 mmol·L-1组)倾向于有较高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谷丙转氨酶、肌酐及利尿剂使用量(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低分位组,中分位组与高分位组与心力衰竭住院死亡风险降低相关[OR(95%CI)为 0.40(0.14~0.90),P=0.020;OR(95%CI)为 0.36(0.10~0.82),P<0.001].相较于低分位组,高分位组与心力衰竭再住院风险降低相关[OR(95%CI)为0.50(0.29~0.86),P=0.013].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分位组患者的血清氯离子水平与心力衰竭住院死亡风险降低相关[OR(95%CI)为0.10(0.01~0.98),P=0.049];中分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中血清氯离子与心力衰竭再住院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剂量反应曲线显示血清氯离子在105~110 mmol·L-1情况下住院死亡风险最低.结论 入院时较高的血清氯离子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率降低相关.

    心力衰竭血清氯离子住院死亡风险

    不同抗神经细胞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分析

    张建龙关肖霄赵帅葛晓敏...
    2323-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不同抗神经细胞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2例不同抗神经细胞抗体阳性AE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抗体检测及治疗,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预后进行评价.结果 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18~72岁,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R)抗体脑炎3例,抗接触蛋白关联蛋白2(CASPR2)抗体脑炎2例,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GI1)抗体脑炎5例,抗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抗体脑炎1例,1例为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BR)抗体阳性的抗NMDAR脑炎,同时合并抗Hu抗体IgG阳性.7例表现为癫痫发作,3例为精神症状,2例为面臂肌张力障碍,1例表现为头痛、记忆力下降,1例为腹部抽动.9例影像学头颅MRI异常,累及双侧海马、杏仁体、基底节、大脑半球、脑膜.10例血清及脑脊液AE抗体一致、1例不一致、1例仅脑脊液抗体阳性.12例经免疫治疗均好转,其中1例甲泼尼龙冲击、足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差,给予二线免疫药物利妥昔单抗治疗,症状无改善,给予升级免疫药物托珠单抗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1例停药后复发.12例患者预后均较好(mRS≤2分).结论 AE的抗体分类多,临床表现以癫痫发作较常见,影像学以海马受累为主,早期诊断,尽早启动免疫治疗,预后好.

    自身免疫性脑炎改良Rankin量表N-甲基-D-天冬氨酸抗接触蛋白关联蛋白2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

    再生障碍性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继发性植入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

    范金鹏李丽边志磊张素平...
    2328-2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发生继发性植入功能不良(sPGF)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接受Allo-HSCT的后存活超过28 d的213例AA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非首次移植、植入失败及移植排斥的患者,共185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将纳入患者分为sPGF组和植入功能良好(GGF)组,采用x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对可能影响sPGF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185例行Allo-HSCT的AA患者中,共有29例发生sPGF.危险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12 d中性粒细胞未植入、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病史、移植后EB病毒(EBV)血症病史是sPGF发生的危险因素(OR=3.747,P=0.023;OR=5.545,P=0.003;OR=3.314,P=0.026).生存分析显示 sPGF组3a生存率低于 GGF组(P<0.001).结论 AA移植后发生sPGF预后差,对+12d中性粒细胞未植入、Ⅱ~Ⅳ度aGVHD病史、移植后EBV血症病史高危患者应加强监测、早期诊断并干预,从而提高AA患者移植疗效.

    贫血再生障碍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继发性植入功能不良危险因素

    喉癌患者低温等离子刀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风险因素与Nomogram预测模型

    高长辉王乐尚伟
    2333-2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喉癌患者低温等离子刀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低温等离子刀射频消融术的483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2∶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建模集(322例)和验证集(161例).统计术后复发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模集喉癌患者低温等离子刀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采用R软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一致性指数、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实用性.结果 483例喉癌患者低温等离子刀射频消融术后随访时间为24~66个月,复发率为15.32%(74/483),建模集和验证集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1b~T2期、低分化、肿瘤侵犯前联合、肿瘤侵犯声门下均是喉癌患者低温等离子刀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Bootstrap内部验证结果显示,Nomogram预测模型在建模集和验证集中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 0.812(95%CI:0.797~0.838)、0.805(95%CI:0.788~0.830);ROC 曲线显示,Nomogram预测模型在建模集和验证集中预测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5(95%CI:0.728~0.852)、0.781(95%CI:0.713~0.839),说明该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Nomogram预测模型在建模集和验证集中的预测术后复发概率与实际术后复发概率拟合良好.决策曲线显示,在建模集和验证集中,当阈概率分别在2%~99%、9%~90%时,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净受益.结论 T1b~T2期、低分化、肿瘤侵犯前联合、肿瘤侵犯声门下均是喉癌患者低温等离子刀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 4项危险因素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实用性.

    喉癌低温等离子刀射频消融术复发风险因素预测模型

    内镜诊疗时机对急诊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陈正彦刘君颖张然蒋举峰...
    2339-2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诊疗时机对急诊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3年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高危急诊肝硬化EGVB患者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根据内镜诊疗时机不同分为A组(35例,入院后0~6 h内行内镜诊疗)、B组(29例,入院后6~12 h内行内镜诊疗)和C组(32例,入院后12~24 h内行内镜诊疗),比较3组治疗情况(出血部位检出率、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死亡率)、输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86例)和死亡组(1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危急诊肝硬化EGVB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A组和B组出血部位检出率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止血成功率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输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腹水征、血钠、ALT、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水征、血钠降低是影响高危急诊肝硬化EGVB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危急诊肝硬化EGVB患者于入院后6~12 h内行内镜诊疗可提高患者救治效果,但入院后0~6 h内行内镜诊疗需更多临床循证证据,且腹水征、血钠降低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急诊高危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诊疗时机救治效果预后

    改良经腹食管裂孔入路行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的经验总结

    杨根荣胡宝利韦海涛
    2343-2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经腹食管裂孔入路实施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的创新性和优势,总结此改良术式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接受改良经腹食管裂孔入路的手术方式治疗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12例病例资料.结果 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应用切割闭合器打开部分左侧膈肌,联合左侧胸腔辅助操作孔完成下纵膈淋巴结清扫及消化道重建,手术时间(209.0±38.3)min,下纵膈淋巴结清扫数(7.1±2.7)枚,食管切除长度(7.7±0.8)cm,术中出血(168.2±83.1)mL,术后住院时间(11.6±1.8)d.结论 改良经腹食管裂孔入路的手术方式治疗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安全可行,此术式下纵隔淋巴结清扫及消化道重建的难度显著降低,保证足够的食管切缘长度,适合在临床广泛开展.

    改良经腹食管裂孔入路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Orvil管形吻合经验

    吸烟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RCC1和RRM1表达的影响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宋开放刘谷一孙江涛
    2347-2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吸烟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1例ⅢB期、Ⅳ期的NSCLC患者.依据有无吸烟史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非吸烟组64例,吸烟组67例,检测各组ERCC1和RRM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吸烟组ERCC1高表达患者占比多于非吸烟组(P<0.05);两组ERCC1和RRM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无关(P>0.05);吸烟指数≥400的患者ERCC1表达较高(P=0.018);两组ERCC1和RRM1低表达的患者化疗有效率均高于高表达患者(x2=6.194,P=0.013;x2=5.012,P=0.025);与吸烟组比较,非吸烟组化疗有效率高(P=0.045),1a复发率低(P=0.001),无进展生存期(P=0.008)和总生存期长(P=0.005).结论 吸烟影响ERCC1的表达,且吸烟指数越高的患者ERCC1表达越高;而RRM1的表达与吸烟无关.吸烟患者化疗有效率、1a复发率低于非吸烟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生存期均短于非吸烟患者.

    非小细胞肺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吸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