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关方霞

双月刊

1004-437X

yxyj2006@yahoo.com.cn

0371-65952931,6595291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河南医学研究/Journal Hena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Xpert MTB/RIF联合T-SPOT.TB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邝红萍李健康贾要丽袁彦丽...
    2351-2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Xpert MTB/RIF)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就诊的疑似结核性脑膜炎患者90例,经确诊分为脑膜炎组(46例)和非脑膜炎组(44例).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脑脊液抗酸杆菌涂片、脑脊液Xpert MTB/RIF和外周血T-SPOT.TB检测,比较各单一检测方法和联合检测的诊断阳性率、阴性率和准确率,采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各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TSPOT.TB和Xpert MTB/RIF单一检测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9.57%和60.87%)均高于涂片抗酸染色(19.57%),TSPOT.TB与Xpert MTB/RIF并联检测诊断阳性率(89.13%)高于串联检测(60.87%)和所有单一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联检测诊断准确率(90.00%)高于串联检测(78.89%)和Xpert MTB/RIF检测(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联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达到89.13%和88.89%,均高于串联检测和单一检测方法;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和91.11%,与串联检测和单一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线下面积最高,达到0.900(95%CI:0.828~0.972).结论 TSPOT.TB与Xpert MTB/RIF检测用于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相比较传统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采取并联检测方式能够显著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效能,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结核性脑膜炎联合检测早期诊断

    经前列腺小囊破壁入路精囊镜手术治疗精囊炎的效果

    廉靖吕秋晨张天标杨帆...
    2354-2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前列腺小囊破壁入路精囊镜手术治疗精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精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5例,经前列腺小囊破壁入路精囊镜手术)和对照组(34例,经射精管开口入路精囊镜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精囊体积、红细胞数量、尿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精浆生化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随访6个月时患者复发情况.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术后1个月,对照组精囊体积、红细胞数量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1个月时,两组PVR水平均低于术前,Qmax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时,两组精浆果糖、唾液酸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时,对照组精囊炎患者复发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经前列腺小囊破壁入路精囊镜手术治疗精囊炎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红细胞数量、精囊体积和术后复发率,改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和精浆生化指标,且不会增加并发症.

    精囊镜精囊炎复发前列腺小囊

    心肌酶及sTREM-1、HMGB1在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王云鹏王跃玲吕旭方张新蔚...
    2358-2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心肌酶及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脓毒症心肌损伤(SIMD)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123例SIMD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38例)与存活组(85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sTREM-1、HMGB1等,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死亡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AST、CK、CK-MB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但两组LD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sTREM-1、HMGB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CK-MB、sTREM-1以及HMGB1与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 心肌酶联合sTREM-1、HMGB1具有评估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的价值.

    脓毒症心肌损伤心肌酶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高迁移率族蛋白1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对血管性痴呆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夏俊博
    2362-2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对血管性痴呆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河南省职工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拟接受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的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之间的关系,使用点二列相关性检验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与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对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结果 治疗3个月后显效10例,有效43例,均纳入有效组,占比53.00%(53/100),另47例无效,纳入无效组,占比47.00%(47/100).两组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治疗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检验显示,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r=0.477,P<0.001).经点二列相关性检验显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r>0,P<0.05);ROC曲线显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对血管性痴呆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结论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对血管性痴呆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

    血管性痴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盐酸多奈哌齐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困难信念影响因素及其与疾病不确定感、疾病感知的相关性

    李小静曹娜娜
    2366-2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困难信念影响因素及其与疾病不确定感、疾病感知的相关性.方法 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76例COPD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使用呼吸困难信念问卷(BBQ)评估患者呼吸困难信念水平,使用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估患者呼吸困难程度,使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估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使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评估患者疾病感知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COPD患者呼吸困难信念水平的相关因素;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COPD患者BBQ评分与MUIS、BIPQ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病程、居住地、人均月收入、疾病分期、2 a内因COPD入院次数、呼吸困难程度的COPD患者BBQ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OPD患者BBQ评分与MUIS、BIPQ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病程、居住地、人均月收入、疾病分期、2 a内因COPD入院次数、呼吸困难程度是COPD患者呼吸困难信念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且COPD患者呼吸困难信念与其疾病不确定感、疾病感知均亦存在一定关系,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减轻COPD患者呼吸困难信念水平有积极帮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困难信念影响因素疾病不确定感疾病感知

    间歇性禁食对纠正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肝功能及体重的效果

    韩世琳李洲韩宇
    2370-2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间歇性禁食对纠正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经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及体检确定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间歇性禁食方法12周,对照组正常进食.12周后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血脂、肝功能及体重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血脂、肝功能及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体重、体重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7例出现了心慌.结论 间歇性禁食对纠正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脂、肝功能及体重有明显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非酒精性脂肪肝间歇性禁食血脂肝功能体重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术后谵妄发生情况

    方园孔德华李安超
    2373-2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在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102例行单侧腰硬膜联合的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A组、观察B组和观察C组,各34例,分别给予2.5、5.0、7.5 g·L-1的盐酸罗哌卡因麻醉,比较各组手术时间及麻醉效果,麻醉前(T0)、麻醉15 min后(T1)、麻醉30 min后(T2)及手术结束时(T3)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前、术后1 h、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72 h的谵妄量表分析系统(CAM-CR)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较:观察A组>观察B组>观察C组(P<0.05).3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比较:观察A组<观察B组<观察C组(P<0.05).在 T1、T2、T3 时点,两组HR、MAP较T0时点均降低(P<0.05).3组HR、MAP比较:观察A组>观察B组>观察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 h观察A组、观察B组CAM-CR评分较术前均升高(P<0.05),术后1、6、24 h观察C组CAM-CR评分较术前均升高(P<0.05),术后1、6、24 h观察A组、观察B组CAM-CR评分低于观察C组(P<0.05),术后72 h 3组CAM-C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 g·L-1的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应用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快,更有利于稳定生命体征,术后谵妄程度轻,且安全性高.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生命体征运动阻滞

    血清脂联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李惠
    2378-2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前及术后7、30 d检测患者血清APN水平.术后随访12个月,统计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将患者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7、30 d的血清APN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PN对ACS患者PCI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完成随访工作共238例.238例ACS患者PCI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共31例,占比13.03%.发生组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占比高于未发生组(P<0.05).发生组术前及术后7、30 d血清APN水平逐渐降低,且发生组上述各时点血清APN水平均低于未发生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PN低是ACS患者PCI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影响因素(OR<1,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前及术后7、30 d血清APN预测ACS患者PCI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 血清APN水平低是ACS患者PCI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早期检测血清APN可以预测患者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急性冠脉综合征脂联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良心血管事件预测

    肺癌患者血清CA724、CA153、SCC水平与病理特征及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

    卢华伟郭庆伟毛国璋
    2381-2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LC)患者血清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53(CA153)、鳞癌抗原(SCC)水平与病理特征及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LC患者,根据其2 a后是否存在复发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和未复发转移组,比较两组术前血清CA724、CA153和SCC水平及病理特征,分析影响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结果 随访后,102例患者中有65例发生复发转移,发生率为63.73%;复发转移组CA724、CA153和SCC水平均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腺癌组CA724水平高于小细胞肺癌组和鳞癌组(P<0.05),3组CA15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组SCC水平高于小细胞肺癌组和腺癌组(P<0.05).Ⅱ期和Ⅲ期CA724、CA153和SCC水平高于Ⅰ期(P<0.05).复发转移组和未复发转移组TNM分期和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高水平CA724、CA153、SCC和分化程度是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期和高水平的CA724、CA153和SCC均为影响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C患者血清CA724、CA153、SCC表达水平与LC病理特征和术后复发转移关系密切,临床可通过检测血清CA724、CA153、SCC水平来评估术后复发转移情况.

    糖类抗原724糖类抗原153鳞癌抗原肺癌病理复发转移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现状及对精神症状的影响

    赵永丽李丹魏静
    2385-2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发生情况以及述情障碍对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述情障碍与精神症状,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述情障碍发生现状,采用点二列相关性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与精神症状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7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发生述情障碍47例,占比67.14%.70例患者TAS-20评分为(57.39±7.02)分,处于中等障碍水平.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在居住地、独生子女、家庭支持、抑郁、焦虑和精神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与精神症状呈正相关关系(r>0,P<0.05).结论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发生风险较高,且述情障碍处于中等水平,患者述情障碍情况越严重,精神症状越差.

    精神分裂症老年述情障碍精神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