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关方霞

双月刊

1004-437X

yxyj2006@yahoo.com.cn

0371-65952931,6595291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河南医学研究/Journal Hena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C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郑春兰王文文何政霞张婵丽...
    57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在子宫内膜癌(UCE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潜在的生物学功能的关系.方法 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PCNA mRNA在UCEC中的表达数据及相关病理参数.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通过术后病理确诊的UCEC组织标本20例和正常内膜组织标本20例.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CNA蛋白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CNA基因在UCE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利用TIMER数据库分析PCNA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预测PCNA表达的相关通路.利用STRING在线分析以PCNA为中心相关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PCNA基因mRNA和编码蛋白在UCEC组织中表达水平上调(P<0.001),且具有诊断价值.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CNA蛋白在UCEC细胞核中高表达.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临床分期、主要治疗结果、病理分级、残留组织、组织学分级、肿瘤侵袭度、放射治疗可作为UCEC潜在的预后因素.PCNA表达水平与免疫浸润细胞的丰度相关.GSEA预测结果显示PCNA高表达富集于细胞周期、同源重组、DNA修复等通路.结论 PCNA基因可能是UCEC潜在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

    增殖细胞核抗原子宫内膜癌基因集富集分析免疫细胞浸润

    食管癌患者术后乳糜胸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李悦华贾佳吴倩邹其云...
    582-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寻可能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乳糜胸的因素,旨在降低临床食管癌患者术后乳糜胸发生风险.方法 纳入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30例食管癌患者,依据患者术后有无发生乳糜胸进行分组.对比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基线资料,探寻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乳糜胸的影响因素.结果 830例食管癌患者中,术后发生乳糜胸30例,占比3.61%(30/830),将其纳入发生组;术后未发生乳糜胸800例,占比96.39%(800/830),将其纳入未发生组;发生组肿瘤直径(≥5 cm)、肿瘤病灶位置(中上段)、纵膈淋巴结肿大(是)、肿瘤分期(≥ Ⅲ期)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肿瘤病灶位置、纵膈淋巴结肿大及肿瘤分期均是食管癌术后发生乳糜胸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肿瘤直径≥5 cm、肿瘤病灶位置处于中上段、纵膈淋巴结肿大及肿瘤分期≥Ⅲ期均是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乳糜胸发生的因素,针对合并上述危险因素患者,临床可制定针对性干预手段,以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乳糜胸发生风险.

    食管癌乳糜胸影响因素

    鸡血藤纤维样物质药用价值的研究与评价

    吴国学武天坤李小霞杨书婷...
    586-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鸡血藤饮片粉碎后未过筛网的纤维样物质是否具有回收利用价值.方法 鸡血藤样品粉碎过筛分为细粉与纤维样物质,分别经过不同的药典筛得不同孔径的细粉与纤维样物质,编号后依次经50%甲醇超声提取得提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所得样品中儿茶素的含量,以确定鸡血藤中纤维样物质的回收利用价值.色谱条件为Agilent C18色谱柱(4.6 mm × 100 mm,2.6 μm),流动相为乙腈(A)-0.2%磷酸水溶液,等度洗脱,体积比为10∶90,流速1.3 mL·min-1,检测波长278 nm.结果 鸡血藤中含有较多的纤维样物质,约占药材总重的15%.纤维样物质浸出物含量均>8%,但与过6号筛的粉末比较,含量较低.纤维样物质中儿茶素含量较少,约为粉末中含量的50%.结论 鸡血藤中纤维样物质的粉碎过筛过程较为繁琐,在制剂过程中影响剂型外观和患者口服感受,在临床使用中可直接抛弃,节约时间与制作成本.

    鸡血藤高效液相色谱儿茶素醇浸出物纤维样物质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联合声学造影对卵圆孔未闭患者介入封堵术的评估效果

    高沙沙高万里
    591-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试验联合声学造影对卵圆孔未闭患者介入封堵术的评估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采集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超声科就诊时确定为高度疑似卵圆孔未闭的124例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经食管超声心电图(TEE)、TCD发泡试验、声学造影检查,因目前无明确的卵圆孔未闭诊断金标准,结合核心文献及既往研究,以TEE作为诊断卵圆孔未闭的可行对照.对确诊为卵圆孔未闭且符合介入封堵术标准的患者实施介入封堵术,并通过TCD发泡试验联合声学造影检查评估介入封堵术的疗效,记录患者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124例患者中,115例经TEE明确诊断为卵圆孔未闭,检出率为92.74%.以TEE为对照,TCD发泡试验联合声学造影诊断卵圆孔未闭的灵敏度为98.26%(113/115),特异度为77.78%(7/9),准确率为96.77%(120/124);联合检查诊断与TEE的一致性K值为0.760,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115例患者中有113例符合介入封堵术适应证,均顺利完成治疗,经联合检查评估有109例患者手术有效,有效率为96.46%;113例患者均完成术后随访,随访期间无病死,有2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77%.结论 TCD发泡试验联合声学造影检查诊断卵圆孔未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通过准确评估介入封堵术的手术效果,可减少因错误判断手术效果导致的术后复发,保证了介入封堵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声学造影

    早期胃癌组织MCM4表达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疾病复发的关系

    王玉玉常廷民杨芳姬娟娟...
    594-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MCM4)在早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疾病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在医院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273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同期选取在医院接受胃镜下胃黏膜活检正常的200例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CM4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不同病理特征早期胃癌患者胃黏膜癌组织MCM4表达.根据早期胃癌患者术后3 a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早期胃癌组织MCM4不同表达患者术后复发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胃黏膜癌组织MCM4高表达率高于对照组胃黏膜正常组织(P<0.05);黏膜下层浸润、低/未分化早期胃癌患者胃癌组织MCM4高表达占比分别高于黏膜内层浸润、高/中分化患者(P<0.05);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3 a复发率为11.36%(31/273),Kaplan-Meier曲线显示,胃癌组织MCM4高表达患者术后3 a复发率高于低表达患者(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最大直径>3 cm、黏膜下层浸润、低/未分化及胃癌组织MCM4高表达均是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早期胃癌组织MCM4呈高表达,与浸润程度、分化程度有关,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胃癌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复发

    基于核磁共振和鳞状细胞癌抗原预测早期宫颈鳞癌辅助放疗的模型

    李锦巍付秀虹王冲翟静静...
    599-6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个基于核磁共振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模型,预测早期宫颈鳞癌是否需要术后辅助放疗.方法 收集2018-2021年医院收治的67例早期宫颈鳞癌(Ⅰ B1、Ⅰ B2、ⅡA1)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病灶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年龄、SCCA、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与术后辅助放疗的关系.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术后辅助放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求得独立危险因素的截断值,进一步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后发现,病灶大小(P<0.001)、浸润深度(P=0.001)、组织分化程度(P=0.002)、SCCA(P<0.001)、ADC值(P<0.001)影响术后辅助放疗,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后发现,病灶大小(OR=1.201,P=0.021)、SCCA(OR=1.608,P=0.033)、ADC 值(OR=0.013,P=0.043)是影响辅助放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OC求得截断值分别为:SCCA=4.84 μg·L-1,病灶=27 mm,ADC=0.907 × 10-3 mm2·s-1.当同时满足任意2个指标时,术后辅助放疗的比率达94.7%以上.结论 肿瘤≥27 mm、ADC值≤0.907 × 10-3 mm2·s-1、SCCA≥4.84μg·L-1可以作为判断辅助放疗的指标,若同时满足任意2个指标,辅助放疗的可能性明显增加,此时应慎重考虑治疗方式,尽量避免根治性手术及辅助放疗双重治疗模式带来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宫颈鳞癌辅助放疗核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鳞状细胞癌抗原

    mNGS在非HIV感染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发耶氏肺孢子菌肺炎中的诊断价值

    任亚茹王维秀李玉叶王秋义...
    603-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在慢性肾脏病(CKD)并发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9年9月10日至2022年8月21日天津大学天津医院肾内科收治的疑似并发PJP的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10例CKD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评价mNGS在CKD并发PJP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该报告共包括10例拟诊PJP的CKD病例,其中7例收取的是痰标本,余下3例为肺泡灌洗液标本.经mNGS检测,10例标本中均检测到耶氏肺孢子菌,其中9例最终确诊为PJP.9例患者均有发热、咳嗽咳痰、胸闷等肺炎相关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白细胞计数升高(70%)、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100%)、C反应蛋白升高(100%)、淋巴细胞计数降低(100%)、HIV检测均阴性、白蛋白计数降低(100%)、肌酐值升高(100%)、G试验阳性(70%)、氧合指数≤300(70%)及乳酸脱氢酶升高(100%),肺部CT均表现为肺部感染征象,以上结果均提示继发性免疫缺陷伴感染,但推测病原菌结果不具有特异性.9例患者中有6例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其余3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mNGS可用于继发性免疫缺陷疾病并发PJP的早期病原学诊断,为临床针对耶氏肺孢子菌进行及时、有效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病原学证据,同时也突出了该基因检测技术在快速诊断病原体方面的巨大潜力.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快速诊断早期诊断

    河南省发热门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

    郭现平刘秋霞孟金霞马捷...
    608-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套科学、敏感、具有可操作性和代表性的发热门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护理管理者进行发热门诊护理质量评价与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分析初步筛选发热门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2022年10-12月,运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发热门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结果 构建的发热门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包含3个一级指标,传染性专科护士占比、护理人员专科培训合格率、空气消毒设施设备完好率、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等19个二级指标.2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0.91%和100.00%,权威系数为0.78、0.79,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03~0.715(P<0.01).变异系数为0.08~0.22.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发热门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发热门诊护理特色,实用性强,能够科学、全面敏感衡量发热门诊护理工作质量,能够更好地指导发热门诊护理质量控制工作.

    发热门诊德尔菲技术质量敏感指标医院感染传染病管理

    基于医院卫生技术评估的5种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情况

    张俊珂王晓娟鲁憬莉张瑞...
    614-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医院卫生技术评估(HB-HTA)对5种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进行评估,为医疗机构药品的遴选、临床的合理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HB-HTA,依照百分制评分体系,参考药品说明书、临床指南和文献,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型、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等方面分别对5种DPP-4i进行评估.结果 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得分分别为85.0、75.0、77.0、80.0、78.5分.评分差异主要在安全性、经济性、适宜性和可及性方面.西格列汀综合得分最高.结论 HB-HTA评估DPP-4i结果比较合理,为医院药品遴选、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医院卫生技术评估药品遴选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药品安全性药品有效性

    乳腺X线特征在不同Luminal型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夏燕娜谭红娜徐红卫
    620-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X线特征与不同Luminal型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71例Luminal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及乳腺X线特征,根据Luminal型乳腺癌的分型标准,将患者分成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两组.分析两组患者中的临床病理、乳腺X线特征的差异,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Luminal B型乳腺癌的独立影响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371例乳腺癌患者中73例(19.7%)Luminal A型,298例(80.3%)Luminal B型;病理SBR分级高、合并脉管侵犯者多出现在Luminal B型乳腺癌中(P<0.05).征象类别、腋窝淋巴结肿大在不同Luminal型乳腺癌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块、钙化及肿块合并钙化的病灶多出现在Luminal B型乳腺中(P=0.028、0.034、0.007),结构扭曲的病灶多出现在Luminal A型乳腺癌中(P=0.005).logistic回归表明病理SBR 2级、SBR 3级、伴钙化及腋窝淋巴结肿大是Luminal B型乳腺癌的独立影响因素(OR=3.912、31.687、2.498、4.210),而结构扭曲征象则是Luminal B型乳腺癌的保护因素(OR=0.155);临床病理特征、乳腺X线征象及两者联合预测Luminal B型乳腺癌的AUC为0.661、0.691和0.758.结论 不同Luminal型乳腺癌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X线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Luminal型乳腺癌的分型诊断.

    乳腺肿瘤分子分型Luminal型乳腺癌乳腺X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