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关方霞

双月刊

1004-437X

yxyj2006@yahoo.com.cn

0371-65952931,6595291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河南医学研究/Journal Hena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河南省全科医师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

    王慧慧封华刘贝贝崔志军...
    822-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河南省2018-2022年全科医师配置的状况及公平性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政策建议,以促进河南省全科医师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对河南省全科医师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分析,利用泰尔指数分析河南省全科医师的均衡性.结果 河南省2022年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为3.08.2018-2022年全科医师泰尔指数分别为0.051 8、0.047 6、0.035 3、0.036 4、0.029 5.2022年组间差异贡献率达69.83%.结论 河南省全科医师泰尔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整体趋于公平.但组间差异贡献率高,地区间全科医师发展不均衡,应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培养机制、建立帮扶制度、优化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升薄弱地区的全科医师配置水平.

    全科医师均衡性泰尔指数

    某三级甲等医院专利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段小星关克磊任清华陈成群...
    825-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2022年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发现专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对策.方法 统计医院2013-2022年专利数据,对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授权专利类型分布、专利技术领域、有效率和转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22年医院共申请专利5 145件,获授权专利3 385件.2013-2016年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上升,2016-2019年迅猛增长,并在2020年达到顶峰,随后申请量和授权量均下降;发明授权权利占比较低,实用新型授权专利占比较高;无效专利占授权专利总数的31.99%,且专利转化率低.结论 医院专利申请量较大,但高质量专利申请占比较低,整体趋势并不乐观.建议建立完善的专利管理体系,加大经费扶持力度,完善专利奖励制度,加强专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体系,健全专利转化平台建设.

    知识产权保护专利有效率转化率

    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张雅男王晓亮张梦瑶余江涛...
    828-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旁亢)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郑州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142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于入院时接受相关检查评估患者是否合并甲旁亢,并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且治疗出院后接受为期1 a的随访,记录1 a内MACE发生情况,分析合并甲旁亢对AMI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MACE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收录AMI介入治疗患者142例,2例患者随访期间失访,1例患者试验过程中依从性较差,1例患者主动要求退出研究,最终138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32例患者发生肌少症,发生率为23.19%.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基础疾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PLT)、QT间期、Tp-Te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Ⅰ、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和合并甲旁亢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使用点二列相关性检验,合并甲旁亢与AMI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MACE呈正相关(P<0.05).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数据显示合并甲旁亢、肌钙蛋白Ⅰ、NT-proBNP和血清PTH均可增加AMI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MACE风险(P<0.05).结论 合并甲旁亢是AMI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当AMI患者介入治疗后合并甲旁亢时,患者术后并发MACE的风险明显增加.

    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及模型预测

    刘卫莉郝黎婷王慧慧封全灵...
    83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EP)宫腔镜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及模型预测.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宫腔镜切除术治疗的150例EP患者,并以术后1 a作为观察终点,将出现复发的30例患者作为复发组,余120例患者纳入未复发组.收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EP宫腔镜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复发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获益(DCA)曲线,评价该模型区分度、一致性及临床获益.结果 复发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流产次数、息肉数目、子宫内膜炎占比、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占比、宫腔镜电切术占比及子宫内膜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MMP-9/TIMP-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mRNA表达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流产次数、息肉数目、子宫内膜炎、PCOS、宫腔镜电切术及子宫内膜组织MMP-9/TIMP-1、HIF-1α、PDGF均为EP患者宫腔镜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EP患者宫腔镜切除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8(95%CI:0.846~0.990),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7.682,P=0.315,预测术后复发的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且DCA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明显的正向净收益.结论 BMI、流产次数、息肉数目、子宫内膜炎、PCOS、宫腔镜电切术、MMP-9/TIMP-1、HIF-1α、PDGF均为EP患者宫腔镜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列线预测模型,其预测EP宫腔镜切除术后复发风险的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用.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复发风险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

    针刺结合Stroop范式用于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

    张宏洁刘雪娇石宝珠范爱勤...
    837-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针刺结合Stroop范式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认知功能、面部痉挛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河南省老干部康复医院的9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及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45例)接受Stroop范式认知任务训练,研究组(45例)接受针刺联合Stroop范式认知任务训练,共训练2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面部痉挛情况、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认知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训练2周后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训练2周后面部痉挛等级轻于对照组,总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训练2周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法(SSA)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训练2周后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比对照组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以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Stroop范式用于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中,能有效提升患者吞咽功能以及认知功能,改善面部痉挛情况以及脑神经损伤.

    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针刺Stroop范式认知任务训练吞咽功能

    脑电波定量指数、MRS影像学DLPFC代谢物指标与抑郁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抑郁症疗效的预测价值

    张艳徐玉平高咏莉
    842-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电波定量指数C3、T3、FP1、F3、F7各频段的(δ+θ)/(α+β)值及磁共振波谱(MRS)影像学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代谢物指标的胆碱(Cho)/肌酸(Cr)、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Cr、肌醇(MI)/Cr比值与抑郁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抑郁症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36例抑郁症患者作为抑郁症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抑郁,另选同期2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进行定量脑电图检查与MRS检查,比较两组脑电波定量指数C3、T3、FP1、F3、F7各频段的(δ+θ)/(α+β)值及MRS-DLPFC代谢物Cho/Cr、NAA/Cr、MI/Cr比值,分析各指标与抑郁症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各指标联合检测对抑郁症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抑郁症组各频段(δ+θ)/(α+β)值均高于对照组,轻度抑郁患者各频段(δ+θ)/(α+β)值<中度抑郁<重度抑郁(P<0.05);抑郁症组双侧DLPFC代谢物NAA/Cr低于对照组,Cho/Cr高于对照组,轻度抑郁患者NAA/Cr>中度抑郁>重度抑郁,轻度抑郁患者Cho/Cr<中度抑郁<重度抑郁(P<0.05);抑郁症严重程度与各频段(δ+θ)/(α+β)值、双侧Cho/Cr呈正相关,与双侧NAA/Cr呈负相关(P<0.05);有效抑郁症患者各频段(δ+θ)/(α+β)值、双侧Cho/Cr均小于无效患者,双侧NAA/Cr大于无效患者(P<0.05);脑电波定量指数各频段(δ+θ)/(α+β)值及MRS-DLPFC代谢物Cho/Cr、NAA/Cr联合检测预测抑郁症患者疗效的AUC为0.900.结论 脑电波定量指数各频段(δ+θ)/(α+β)值及MRS-DLPFC代谢物Cho/Cr、NAA/Cr均与抑郁症患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联合检测对抑郁症疗效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抑郁症磁共振波谱脑电波定量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

    石淼张松雨李燕
    846-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制定预防性干预措施,降低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行PCI术治疗的350例老年ACS患者.PCI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将350例老年ACS患者分为无心衰组和心衰组.收集并比较无心衰组和心衰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结果 PCI术治疗6个月后,350例老年ACS患者中发生心力衰竭73例,心力衰竭发生率为20.86%.两组年龄、心功能分级、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病变支数、合并心律失常、血清N末端前脑利钠肽(NT-proBNP)、D-二聚体(D-D)、血尿酸(SUA)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心功能分级≥Ⅲ级、冠脉重度狭窄、冠脉多支病变支数、合并心律失常、血清NT-proBNP、D-D、SUA水平升高、LVEF下降是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应针对上述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性干预措施,以降低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改善老年ACS患者的预后.

    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力衰竭影响因素

    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效果

    陈春冉王万骥黄润堂李春广...
    851-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南阳市中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接受常规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B组接受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A组(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B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A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LKS)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均高于A组(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 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同时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髌上入路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

    股骨头中心到大转子顶点测量法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陈胜伟赵罡李军
    855-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股骨头中心到大转子顶点测量法在股骨颈骨折(FNF)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周口骨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00例FN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0例.常规对照组术中接受双侧髌骨平齐法平衡双下肢长度.研究组术中接受股骨头中心到大转子顶点测量法平衡双下肢长度.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双下肢相对长度差值、双下肢不等长(LLD)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I指数).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与常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双下肢相对长度差值和LL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改良BI指数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术中用股骨头中心到大转子顶点测量法平衡双下肢长度,可减少术后LLD发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提高术后日常生活能力.

    全髋关节置换术双下肢不等长股骨颈骨折股骨头中心到大转子顶点测量法双侧髌骨平齐法

    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田建民陈胜阳李晓芳刘国泽...
    859-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计划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全麻下LC的20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68例.A组接受小剂量的瑞马唑仑(0.2 mg·kg-1)复合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B组接受大剂量的瑞马唑仑(0.3 mg·kg-1)复合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C组接受丙泊酚(2.0 mg·kg-1)复合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诱导完成后,3组均以静脉恒速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间歇性注射罗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观察3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及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手术时间、麻醉药物用量、麻醉诱导后/术中药物追加率;对比3组患者停药后的麻醉恢复时间(包括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精神状态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插管前即刻与插管后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AP)低于诱导前(P<0.05),插管后即刻的MAP均高于插管前即刻(P<0.05);3组插管前即刻的心率(HR)均低于诱导前(P<0.05),3组插管后即刻的HR均高于插管前即刻(P<0.05),C组插管后即刻的HR低于诱导前(P<0.05);A组任意时刻的MAP、HR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插管前即刻与插管后即刻的MAP、HR均高于C组(P<0.05).3组手术时间、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丙泊酚用量均少于A组(P<0.05),B组丙泊酚用量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药物追加率均低于A组(P<0.05),B组药物追加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长于A组、B组(P<0.05).3组患者术后24、72 h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均低于入手术室前(P<0.05),术后72 h的MMSE评分均高于术后24 h(P<0.05),但A组、B组、C组间在术后24、72 h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B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且A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 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全麻下LC中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术后恢复与认知功能、安全性的影响相近,但相较于0.2 mg·kg-1瑞马唑仑,使用0.3 mg·kg-1瑞马唑仑能够减少追加麻醉药物,镇静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瑞马唑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舒芬太尼全身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