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药论坛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药论坛杂志
医药论坛杂志

乔国祥

月刊

1672-3422

yylt@371.net

0371-65937776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医药论坛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edical Forum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具有“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周期短、发表快”特点,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捉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Dagum基尼系数与Kernel密度的河南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均衡性研究

    封华吴梦凡王慧慧
    1567-1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河南省卫生人力配置情况的均衡性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政策建议。方法 提取2018-2022年河南省卫生人力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核密度(Kernel密度)分析河南省卫生人力的均衡性及动态变化过程。结果 2018-2022年河南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差距呈缩小趋势,每千人口卫生人员基尼系数从0。072下降至0。047,每平方公里卫生人员基尼系数从0。319下降至0。314。总体差距主要由地区间差距引起,豫东、豫西地区卫生人力资源增速快、差距逐年缩小,豫南地区增速快、差距逐年增大,豫中地区增速慢、差距较大,豫北地区增速慢、差距增大。结论 河南省卫生人员总体呈均衡趋势,应重视地区间卫生人力不均衡问题,重视地区内卫生人力均衡指数升高问题,建立实时监控体系。

    卫生人力均衡性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

    ABOi肾移植O型受者围术期血型抗体变化分析

    靳慧芳孔永奎刘欣王书亚...
    1572-1577,1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ABO血型不相合肾移植(ABOi-KT)O型受者的围术期资料,探讨ABOi-KT受者血型抗体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3年9月32例首次肾移植、血型O型受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供者血型不同,分为A供O组(n=17)和B供O组(n=15)。分析比较血浆置换对术前两组受者血型抗体的清除效果、术后两组血型抗体反弹和肾功能[术后第1、3、7、14天的尿素氮、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的差异。结果 术前血浆置换对受者抗A-IgG抗体的清除率低于抗B-IgG抗体(Z=-2。238,P=0。025),而IgM抗体的清除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11,P=0。056);A供O组术后更易出现血型抗体滴度反弹(P=0。018),但术后第1天、3天、7天、14天两组肾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B供O组相比,A供O组ABOi-KT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围术期内抗A-IgG抗体清除相对困难且术后更易发生血型抗体滴度反弹。

    ABO血型不相合肾移植血浆置换抗体滴度围术期

    子宫内膜癌MKI67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

    颜舜轩黄涛黄佳佳胡婴丝...
    1578-1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MKI67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22例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M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使用Kaplan-Meier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MKI67表达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癌MKI67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MKI67表达和p53水平呈正相关,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水平呈负相关。Cox回归表明MKI67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HR=4。27,95%CI:1。17~15。59);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相较于MKI67高表达患者,MKI67低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 MKI67表达与p53、ER、PR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MKI67的表达水平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相关,MKI67高表达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较低。

    MIK67子宫内膜癌总生存无复发生存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继发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分析

    杜冉李文娟温丽君冯方...
    1586-1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继发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econdary shunt dependent hydrocephalus,SDHC)的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纳入2022 年 1 月至2022 年 12 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5例aSAH患者,其中SDHC组40例,对照组85例。进行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计算AUC值。结果 SDHC组患者较大年龄、入院时低GCS评分、更高的改良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脑室积血、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继发性颅内感染、更高的白细胞水平、更高的血糖、更高的D二聚体水平与SDHC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室积血(OR=92。335,95%CI:6。304~1 352。366)、症状性血管痉挛(OR=15。388,95%CI:1。188~199。323)及血糖升高(OR=1。411,95%CI:1。018~1。956)是发生 SDCH 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显示脑室积血AUC=0。834(95%CI:0。747~0。921,P<0。001),敏感度为75%;症状性血管痉挛 AUC=0。657(95%CI:0。546~0。768,P=0。005),敏感度为 35%;血糖升高 AUC=0。788,95%CI:0。704~0。873,P<0。001),敏感度为70%。结论 脑室积血、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及血糖升高是患者发生SDHC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室积血的敏感度更高。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分流有依赖性脑积水脑室积血症状性血管痉挛血糖

    基于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发生谵妄的预测模型构建

    牛明慧孙晓柯岳爱华牛琪惠...
    1591-1594,1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术前获知的患者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innesota multiple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结果,预测冠状动脉术术后谵妄发生的可能性,以备提前干预。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193例,以是否出现术后谵妄分为两组,利用Bayes判别分析方法建立判别方程,并采用自身验证回代法对函数式进行检验。结果 根据MMPI各维度建立判别函数:Y1(发生术后谵妄)=-29。589+0。190 ×抑郁-0。042 ×精神衰弱+0。554 ×精神分裂+0。186 ×轻躁狂;Y2(未发生术后谵妄)=-21。626+0。161 ×抑郁+0。069×精神衰弱+0。482 ×精神分裂+0。048 ×轻躁狂。用回代法验证该方程式的准确率达81。3%,模型的分类性能良好。结论 建立的Bayes判别函数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谵妄预测分类能力较强,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和术前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冠状动脉搭桥术冠心病术后谵妄预测模型

    肺癌根治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吴光玲马红霞钟巍周俊辉...
    1595-1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式,深入分析肺癌根治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syndrome,CPSP)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及对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具体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择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2 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8~65岁,且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至Ⅲ级。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职业状态、术前手术部位的疼痛情况、并存疾病、手术类型、手术时间以及麻醉方式等信息,并在术后2天内记录患者的最高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在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以了解CPSP的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CPSP,将患者分为CPSP组和非CPSP组,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识别CPSP的危险因素,同时评估两组患者的QoL。结果 在2 118例患者中,所有人均完成了住院期间的调查。有248例患者在术后12个月的随访中失访,失访率为11。7%。最终,1 870例患者成功完成了术后12个月的随访,随访成功率为88。3%。结果 显示,CPSP的总发生率为33。3%,其中术后病程在3至6个月内的患者占32。5%,6至12个月的占20。7%,而病程超过12个月的占46。8%。进一步分析发现,女性、术前焦虑及抑郁评分高、术前手术部位疼痛、未合并糖尿病、开胸手术、未联合使用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analgesia,PCIA)+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镇痛方案以及术后14天内最高NRS评分高是CPS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非CPSP组相比,CPSP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镇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和总体健康等方面的QoL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肺癌根治术患者CPSP不仅发生率较高,且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QoL。其中,女性、术前焦虑及抑郁评分高、术前手术部位疼痛、未合并糖尿病、选择开胸手术、未联合使用PCIA+TPVB镇痛方案以及术后早期高疼痛评分是CPSP的独立危险因素。

    疼痛胸外科手术危险因素生活质量

    HER2低表达的T1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朱峥艳杨会杰
    1601-1605,1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2,HER2)低表达T1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濮阳油田总医院的274例T1期乳腺癌患者,根据HER2的表达情况分为HER2阴性组、HER2低表达组及HER2阳性组,总体比较及两两之间比较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HER2不同的表达水平在年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状态、Ki-67的表达水平及淋巴结转移、分子分型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HER2阴性组相比,HER2低表达组在发病年龄、ER表达状态、淋巴结转移及分子分型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阳性组相比,HER2低表达组在Ki-67低表达的ER阳性T1期乳腺癌患者中更具优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淋巴结转移,T1期乳腺癌患者的多因素分析未发现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显示,HER2低表达、阴性表达、阳性表达的三组T1期乳腺癌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其N分期与HER2低表达有关,T分期与HER2表达无关。HER2低表达是ER阳性T1期乳腺癌优势因素,提示对与这些因素有关的患者,在治疗方案的制定上应当获得更多的内分泌治疗方面的关注。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乳腺癌雌激素受体淋巴结转移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张丽娟高聪聪付超楠郑朝晖...
    1606-1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其中78例活动期SLE合并PAH患者为合并组,50例单纯活动期SLE患者为未合并组,50例单纯非活动期SLE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入组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病程、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及实验室指标等。对比未合并组与合并组各项实验室指标,并比较不同疾病活动度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以Pearson法分析SLE合并PAH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并以logistic回归法分析SLE合并PAH的影响因素。结果 合并组CD4+、CD4+/CD8+水平分别为(28。99±7。54)及(0。75±0。24),均低于未合并组,合并组CD8+水平(38。84±6。89),高于未合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合并组CD4+/CD8+水平(0。97±0。38)低于对照组(1。33±0。56),合并组CD8+水平(33。59±7。41)高于对照组(28。66±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D4+、CD4+/CD8+与SLE合并PAH呈负相关,CD8+与SLE合并PAH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分析显示,高水平CD4+、CD4+/CD8+是SLE合并PAH的保护因素,高水平CD8+则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活动期或非活动期SLE患者,SLE合并PAH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异常表达,可通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预测SLE合并PAH的风险,以指导临床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T淋巴细胞亚群肺动脉高压

    急性期脱水状态与脑出血90天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位亚敏赵亚楠牛瑞娜邓文静...
    1611-1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期脱水状态与脑出血90天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月211名基底节区脑出血住院患者的数据。计算发病后第7天血尿素氮肌酐(blood u-rea nitrogen/creatinine on day 7,7dBUN/Cr)比值作为急性期水合状态的指标。根据90天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90天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描绘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比较各因素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根据7dBUN/Cr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脱水组和非脱水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脱水对脑出血功能结局的影响。结果 预后不良组初始血肿体积、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7dBUN/Cr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高血压史、高渗药物史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血肿体积、7dBUN/Cr比值是脑出血后90天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ROC曲线下,7dBUN/Cr比值(area under the curve,AUC=0。753,95%CI:0。685~0。817)与血肿体积(AUC=0。784,95%CI:0。718~0。844)预测预后能力相当(P=0。507)。7dBUN/Cr比值定义脱水的最佳截断值为20。5(敏感性77。1%,特异性71。5%)。单因素分析显示初始血肿体积、入院NIHSS评分、90天mRS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高渗药物史在脱水组和非脱水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90天mRS评分与脱水独立相关。与非脱水组患者比较,脱水组患者表现出向更差功能结局转变(OR为6。14,95%CI:3。60~10。48,P<0。001)。结论 急性期脱水状态与脑出血患者90天不良预后有关。预防脑出血急性期脱水和针对脱水的补液治疗是否可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还需进一步前瞻性研究证实。

    脱水脑出血血尿素氮肌酐预后

    无创产前DNA检测技术在筛查妊娠双胎染色体异常中的应用研究

    郭凤莲王娜胡云霞
    1616-1620,1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并分析无创产前DNA检测技术在筛查妊娠双胎染色体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在周口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无创产前DNA检测技术筛查的双胎妊娠孕妇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抽取研究对象外周血液样本并进行前瞻性研究,对研究对象的无创产前DNA检测检测结果提示为低风险的197例妊娠双胎孕妇进行随访,记录年龄、孕周以及绒毛膜性、妊娠方式及无创产前DNA检测结果、临床核型、分娩方式、妊娠结局、检测结果、T21高风险病例及不适用人群。结果 ①无创产前DNA检测结果显示妊娠双胎染色体异常的有3例,21-三体高风险(T21)、18-三体高风险(T18)和微缺失各1例,且3例阳性检出者均接受了羊水穿刺,穿刺结果显示有1例为真阳性,染色体异常类型为微缺失,其余2例为假阳性。研究后,无创产前DNA检测筛查妊娠双胎染色体异常的联合阳性预测值(PPV)为33。33%(1/3)。②在无创产前DNA检测筛查中,微缺失的联合阳性预测值为100%(1/1)。③随访结果分析:显示双胎妊娠染色体异常阳性的孕妇选择减胎手术,另2例经证实为假阳性的孕妇未做其他干预,足月妊娠后分娩,且娩出的新生儿表型均无异常。对无创产前DNA检测结果提示为低风险的197例妊娠双胎孕妇进行随访。结果 显示:分娩正常表型双胞胎的足月妊娠孕妇189例,占比95。94%(189/197);不良妊娠结局:2例早产,2例低体重儿,1例脐疝,1例多囊肾,共6例,占比3。05%(6/197),但未有智力障碍、染色体异常容貌等不良妊娠结局;另2例流产,占比1。02%(2/197)。④分析无创产前DNA检测假阳性结果的原因:相关研究表明,导致此技术在妊娠双胎染色体异常筛查时出现假阳性的主要原因包括母体肿瘤、染色体拷贝数变异以及限制性胎盘嵌合等。⑤21-三体高风险(T21)、18-三体高风险(T18)和13-三体高风险各1例,通过染色体核型检查过后显示双胎之一为T21;剩余197例孕妇检测结果呈低风险,且染色体核型均未发生异常表现,经无创产前DNA检测结果分析:ART阳性率为3。16,假阳性率为1。05,其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9%,检出率100%;血清学筛查(1∶1000~1∶270)阳性率为1。10%,敏感度、特异度、检出率均为100%;年龄≥35岁阳性率为7。69,敏感度、特异度、检出率均为100%。无漏诊病例,T18、T13暂未出现阳性病例,T21均正确识别检测。因此,若无创产前DNA检测的筛查结果与羊水穿刺结果不一致时,还需要医务工作者对孕妇及家属做好安抚和解释工作,还应结合其他检测结果合理引导染色体异常高风险孕妇进行羊水穿刺检验,以便进一步明确有无异常。结论 作为一种筛查技术,无创产前DNA检测在妊娠双胎染色体异常时的阳性预测值有限,筛查的效果不够理想,在妊娠双胎染色体异常筛查中还需慎重选择此技术。

    无创产前DNA检测技术妊娠双胎染色体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