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药论坛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药论坛杂志
医药论坛杂志

乔国祥

月刊

1672-3422

yylt@371.net

0371-65937776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医药论坛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edical Forum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具有“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周期短、发表快”特点,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捉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PITX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葛新王文东
    1905-1910,1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垂体同源框配对同源域转录因子1(paired-like homolog 1,PITX1)基因在乳腺癌中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关系。方法 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PITX1的mRNA在正常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获得区分乳腺癌与正常乳腺组织的PITX1最佳截断值。获取人类蛋白组图谱(the human protein atlas,THPA)数据库PITX1蛋白表达情况,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检索PITX1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利用肿瘤免疫浸润TIMER数据库评估肿瘤免疫浸润细胞与PITX1之间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PITX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癌组织中PITX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ITX1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及无复发生存期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表明,PITX1区分乳腺癌与正常组织的AUC值为0。918(95%CI:0。899~0。936)。PITX1结合10种蛋白,功能富集分析其在基因转录调控中起到多种作用。PITX1表达与T细胞(r=0。084,P<0。01)、B细胞(r=0。080,P<0。01)及巨噬细胞(r=0。083,P<0。01)的浸润丰度具有正相关性,与T辅助细胞(r=-0。111,P<0。001)浸润丰度具有负相关性。结论 PITX1与乳腺癌预后及免疫浸润关系密切,可成为乳腺癌预后生物标志物及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垂体同源框配对同源域转录因子1生物标志物乳腺癌免疫浸润细胞

    晚期肺癌炎症指数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表型及预后中的意义

    王志银宋琛戴许阳汤友静...
    1911-1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晚期肺癌炎症指数(advanced lung cancer inflammation index,ALI)与免疫表型的相关性及其在患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MM患者126例,统计其流式检测结果中的CD56、CD117、CD200免疫表型,并根据其临床资料和相关生化检验结果计算其ALI指标。根据患者化疗结果将其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比较两组ALI差异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获取API最佳截断值,而后将患者分为高ALI组(n=56)和低ALI组(n=70),比较不同组间临床特征参数和免疫表型、生存期差异,Cox回归分析ALI是否为MM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因素。结果 缓解组ALI显著高于未缓解组(t=3。766,P<0。001);ALI最佳截断值为36。5。ALI较低组(≤36。5)患者髓外受累比例、ISS分期Ⅲ期比例、β2-微球蛋白、LDH及浆细胞比例显著高于ALI较高组(P<0。05);低ALI组的CD56阳性比例显著低于高ALI组(P<0。05),其他免疫表型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低ALI组的PFS及OS均显著低于高ALI组(分别x2=9。668,P<0。001;x2=12。689,P<0。001),较高ALI是PFS及OS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MM患者ALI与其髓外受累等临床特征和CD56免疫表型密切相关,且高ALI是患者预后生存期的独立保护因素。

    多发性骨髓瘤晚期肺癌炎症指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免疫表型预后

    铜绿假单胞菌甘露糖敏感血凝素对深Ⅱ度烧伤模型大鼠皮肤修复作用的研究

    王军杰王静许天人娄艳红...
    1917-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铜绿假单胞菌甘露糖敏感血凝素(pseudomonas aeruginosa mannose-sensitive hemagglutinin,PA-MSHA)对深Ⅱ度烧伤模型大鼠皮肤的修复作用,通过对不同剂量PA-MSHA的应用,观察其对烧伤创面愈合速度以及组织病理学变化,以期为烧伤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 采用控温烫伤仪构建深Ⅱ度烧伤模型大鼠,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湿润烧伤膏组、PA-MSHA 8 × 108/mL组、20 × 108/mL组、50 × 108/mL组、125 × 108/mL组,每组10只。各给药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每天上、下午给药2次,持续给药至伤口愈合,观察各组大鼠烧伤创面愈合情况和烧伤皮肤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PA-MSHA 125 × 108/mL组在第7天、第14天可见烧伤面积的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湿润烧伤膏组烧伤面积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治疗后期,生理盐水和PA-MSHA药物治疗组的烧伤面积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湿润烧伤膏组和PA-MSHA各剂量组皮肤组织可见较厚的新生表皮层,真皮层中结缔组织和新生血管均明显增多。结论 PA-MSHA可修复深Ⅱ度烧伤模型大鼠皮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烧伤创面炎症反应,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铜绿假单胞菌甘露糖敏感血凝素深Ⅱ度烧伤愈合

    COPD稳定期患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李田净亢彩霞欧阳松云
    1921-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分析模型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早期预测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8月-2023年8月在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372例,按照收治时间将其分为模型组(n=279)和验证组(n=93),根据6个月内是否出现急性加重又将模型组分为加重组(n=121)和非加重组(n=158),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OPD稳定期患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检测,Hosmer-Lemeshow检验对模型的拟合度予以评估,验证组进行模型验证。结果 模型组和验证组临床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重组体质量指数、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低于非加重组,近一年内急性加重的次数、近一年内急性加重的持续时间、吸烟史比例、CAT评分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均高于非加重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COPD稳定期患者急性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体质量指数、FEV1降低、近一年内急性加重的次数及CRP增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模型预测概率P=1/{1+e[80。903-4。644×(体质量指数)+4。925×(近一年内急性加重的次数)-2。433×(FEV1)+2。647×(CRP)]};ROC 曲线检验模型效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53,敏感度为80。17%,特异度为89。87%(P<0。0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x2=7。966,P=0。437。利用验证组数据进行验证,验证组AUC为0。846,敏感度为81。72%,特异度为81。00%(P<0。05)。结论 体质量指数、FEV,、近一年内急性加重的次数及CRP均为影响COPD稳定期患者急性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上述危险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有效预测COPD稳定期患者急性加重,并可通过该风险预测模型进行有效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急性加重危险因素预测模型

    子宫内膜癌复发症状和预后临床研究

    王利敏
    1928-1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复发模式和临床特征,以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相应建议。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13年3月-2017年11月在安阳市妇幼保健院行手术治疗的EC患者271例。通过随访追踪,搜集到237例患者及生存资料,失访34例。被随访患者中,复发患者46例作为复发组,未复发患者191例作为未复发组,对患者各项资料进行比较,归纳EC复发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EC复发患者不接受治疗的影响因素,对EC复发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相较于未复发患者,复发患者的年龄更大,高血压发病率高,子宫内膜样癌、浆液性癌及透明细胞癌比例较高,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阳性比例高,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阴性率高、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阴性率高、P53蛋白阴性率高、肌层浸润>1/2率高、临床分期Ⅲ与Ⅳ期比例高;EC复发患者共46例,EC复发患者的复发时间为3~19个月,中位时间13个月,41。30%的EC复发患者表现出复发后的临床症状。15。22%的EC复发患者在复发后不愿意接受治疗;手术年龄大、有复发症状以及人均家庭月收入较低是EC患者复发后不愿意接受进一步治疗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有症状复发患者的术后复发时间为:24(12,36)个月,无症状复发患者的术后复发时间为22(14,3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复发患者的手术后5年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84。21%(16/19),无症状复发患者的手术后5年OS为81。48%(22/27),Logrank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复发患者的手术后5年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63。16%(12/19),无症状复发患者的手术后5年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2。96%(17/27),Logrank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EC患者复发后是有症状的,疼痛是最常见的复发症状。存在复发症状患者复发后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无复发症状患者,这可能与部分复发症状患者不愿意接受复发后的治疗有关。

    子宫内膜癌复发临床

    入院时心率水平对急性肺栓塞预后的影响研究

    陈景行李娟张洋邢夏...
    1934-1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入院时心率水平和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30 d全因死亡率和30 d APE相关特异性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3年7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的APE患者296例,根据患者入院时心率将其分为六组:组1为心率<80次/min;组2为80<100次/min;组3为100<110次/min;组4为110<120次/min;组5为120<140次/min;组6为≥140次/min。对比分析六组患者的临床结局。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心率和APE患者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 296例APE患者的30 d全因死亡率5。74%;30 d APE特异死亡率2。36%。以30 d全因死亡为因变量,和组2(参比)比较,组1是显著的保护因素,组3、组4、组5、组6是显著的危险因素。六组对应的心率水平的影响OR值分别为:0。605、1。000、1。615、1。707、2。011、2。447,除参比外P均<0。05。以30 d特异死亡为因变量,和组2(参比)比较,组1是显著的保护因素,组3、组4、组5、组6是显著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437、1。000、1。683、2。005、2。382、2。822,除参比外P均<0。05。将心动过速定义为心率≥100次/min时,简化急性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simplified pulmonary embolism severity index,sPESI)对低危 APE患者预测的灵敏度从94。52%提高到95。99%;将心动过速定义为心率≥80次/min的时候,sPESI对低危APE患者预测的灵敏度进一步提高到98。01%。结论 入院时心率高会增加APE患者死亡率。心率截断值的修改提高了sPESI对低危人群的预测灵敏度。

    心率肺栓塞预后

    基于机器学习的郑州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预测

    殷璐董其娟孙晓菲杨雪...
    1939-1942,1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骨折风险因子筛选,将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预测,以实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的早期发现及早期干预。方法 使用FRAX和糖尿病所涉及骨折风险因子对郑州人民医院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收录的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795例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进行风险预测,构建不同机器学习模型并获得不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 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对特征变量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得到特征重要性排序。三种机器学习模型对骨折风险预测均具有一定效果,其中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模型效果最佳,准确度分别为0。94和0。93,而精确度分别为0。97和0。95;反向传播算法(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次之,准确度和精确度分别为0。89和0。91。结论 对特征变量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发现糖皮质激素应用、吸烟饮酒、家族史占据前列,血糖控制水平凸显其重要性,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对骨折风险占较大权重。三种模型的预测效果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机器学习2型糖尿病骨折风险郑州地区

    24 h乳酸清除率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及简化急性生理评分Ⅱ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徐大千黄智冯敏杨宏富...
    1943-1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简化急性生理评分Ⅱ(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ical score-Ⅱ,SAPS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及24 h乳酸清除率(24 h lactate clearance,LCR)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ICU诊治的96例脓毒症患者,依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71例及死亡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血钙、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等水平,24 h LCR、SAPS Ⅱ评分及 SOFA 评分,logistic 分析 24 h LCR、SOFA评分及SAPS Ⅱ评分对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估24 h LCR、SOFA评分及SAPS Ⅱ评分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生存组血钙指标(2。03±0。21)mmol/L高于死亡组(1。65±0。12)mmol/L,PCT、LDH指标分别是(3。25±0。16)μg/L及(4。93±1。26)mmol/L,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24 h LCR(30。21±6。73)%高于死亡组(22。16±5。92)%,SAPS Ⅱ评分及SOFA评分分别是(37。29±7。15)分和(5。86±1。47)分,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数据表明,24 h LCR、SOFA评分及SAPS Ⅱ评分是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24 h LCR预测患者预后曲线下面积为0。753,灵敏度为74。2%、特异度为73。4%;SOFA评分预测患者预后曲线下面积为0。775,灵敏度为82。9%、特异度为74。8%;SAPS Ⅱ评分预测患者预后曲线下面积为0。772,灵敏度为85。6%、特异度为72。5%;三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曲线下面积为0。802,灵敏度为86。4%、特异度为81。9%。结论 SOFA及SAPS Ⅱ评分、24 h LCR联合血钙、PCT对患者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可作为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24h乳酸清除率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简化急性生理评分Ⅱ血钙降钙素原脓毒性休克预后

    组配式半关节假体治疗儿童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的疗效分析

    王振刘继军王蕾
    1948-1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组配式半关节假体治疗儿童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骨科行保肢手术并获得随访的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并规范完成术前化疗。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确定截骨长度,使用组配式半关节假体联合LARS韧带重建骨缺损及髌韧带、前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结果 共2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0~60个月,平均(41±1。2)个月。24例中骨肉瘤患者19例,尤文肉瘤患者5例,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9~13岁,平均(12。4±0。7)岁,病变位于股骨16例,胫骨8例;截骨长度为13。3 cm,平均(9~21 cm)。3例(12。4%)死亡,2例(8。33%)术后出现了肺部转移,5例(20。83%)出现假体半脱位,在辅助支具固定下不影响正常行走;1例(4。17%)出现术后感染给予清创后愈合。术后3年,使用美国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协会评分(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平均(18。3±1。2)分,表明患肢功能良好。结论 对于骨骺尚未闭合的青少年儿童,组配式半关节假体可以保留对侧骨骺,待骨骺闭合后二期手术直接组合成标准肿瘤型膝关节,最大程度降低肢体不等长的并发症。

    恶性骨肿瘤半关节假体保肢手术

    2019-2023年河南省放射卫生监督行政处罚情况分析

    刘小茹刘士源刘四海林宝...
    1952-1956,1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9-2023年河南省放射卫生监督行政处罚现状,为进一步做好放射卫生监督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汇总河南省近5年来放射卫生监督行政处罚资料,从基本情况、案件种类、处罚机构、案件来源、违法情形、违反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近5年来河南省放射卫生行政处罚案件共1 622起,处罚金额达739。12万元,平均案值0。46万元。2019-2023年放射卫生行政处罚案件数量的比例各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有下降趋势(P<0。001),一般程序案件数最多,占74。04%。案件来源主要以"在卫生健康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为主,共1 557件,占96%。行政处罚案件数量及金额均以一级或未定级医疗机构为主,占总罚款户次的58。69%。处罚案由主要是放射诊疗许可不符合有关规定(583条)。违反法律法规情况中,违反《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占比最高,达88。15%。结论 河南省放射卫生监督行政处罚存在问题主要是处罚数量少、处罚金额不高、案件来源单一,基层卫生监督员人员能力及水平有待于提高。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培训,重视多种渠道的行政处罚案件来源,不断探索发现新案由,完善放射相关法律法规修订。

    放射卫生卫生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