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杨朝宽

双月刊

1008-9276

hnzyxb@163.com hnzyxb@371.net

0371-65585453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8号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Medical College for Staff and Workers
查看更多>>本刊自1999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为公开发行刊物以来,一直执行既定的办刊宗旨:严格遵守出版物发行管理规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遵循党的新闻出版事业的方针政策,以“双百”方针为基础,提倡创新、务实、精品意识和普及相结合,推动学术交流,为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和教师提供一个时效性强的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椎间盘丸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

    陈璐璐李洋吕文娟张迪...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椎间盘丸(zhuijianpan pill,ZJPW)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主要活性成分和分子机制.方法 从TCMSP 数据库获得 ZJPW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从 GeneCards数据库、TTD 数据库、OMIM 数据库及 GEO 数据库筛选腰椎间盘退变的靶点.使用 Cytoscape 3.9.1 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并对疾病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of genesand genome,KEGG)富集分析.通过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出腰椎间盘退变的主要致病基因,并使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药物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的相互作用.最后使用 CIBERSORT 工具进行免疫浸润分析.结果 共得到 ZJPW的活性成分 233 个,主要的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汉黄芩素等.ZJPW 的作用靶点共 1283 个,其中与腰椎间盘退变密切相关的靶点 23 个,这些靶点基因主要富集在 PI3K-Akt信号通路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信号通路.通过 PPI 网络筛选出腰椎间盘退变的主要致病靶点为 PTGS2、HIF1A、VEGFA、FN1和 CAV1.分子对接模拟发现 ZJPW的主要活性成分可以与这些腰椎间盘退变的主要致病靶点以较低的结合能结合.免疫浸润分析发现,HIF1A与 NK细胞激活显著正相关.结论 ZJPW的活性成分可能是通过 PTGS2、HIF1A、VEGFA、FN1 和 CAV1 调控 PI3K-Akt信号通路,在腰椎间盘退变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其中 HIF1A/NK 细胞轴可能是 ZJPW抑制椎间盘退变的重要环节之一.

    腰椎间盘退变椎间盘丸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免疫浸润

    NLR、PLR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转归和生存期限的关系

    刘晴王芳田盼盼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免疫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转归和生存期限的关系.方法 选取 102 例行免疫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免疫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 1 年的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45 例)和死亡组(57 例).比较 2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免疫治疗前 NLR、PLR指标,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选取最佳截断值将患者进行分组,并比较患者生存情况的差异,采用 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2 组患者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病理分期、NLR、PLR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最佳截断值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分组,低 NLR组患者 1 年累积生存率为 58.47%,高 NLR组患者 1 年累积生存率为 31.75%,低 NLR 组患者的1 年累积生存率高于高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PLR组患者 1 年累积生存率为 60.82%,高PLR组患者 1 年累积生存率为 34.26%,低 PLR组患者的 1 年累积生存率高于高 PLR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 岁、病理分期Ⅳ期、NLR≥3.57、PLR≥168.42 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免疫治疗前 NLR、PLR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转归和生存期限具有一定相关性,NLR、PLR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生存期限越短.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预后

    放疗对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的影响

    姜清芳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放疗对卵巢癌顺铂(cisplatin,CDDP)耐药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取对数期卵巢癌 SKOV3 细胞株、SKOV3/CDDP 耐药细胞株,二甲基噻唑(dimethythiazole,MTT)法检测 SKOV3、SKOV3/CDDP 对 CDDP 敏感性,以及放疗对 SKOV3/CDDP 的杀伤作用;取对数期 SKOV3/CDDP 耐药细胞株,采用 0.5 Gy×4 次低剂量分割放疗干预,设为低剂量分割放疗组,取不处理 SKOV3/CDDP 耐药细胞株为空白组,平板克隆实验测定 2 组的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凋亡率;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测定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cellular-myelocytomatosis viral oucogene,c-myc)、β-链蛋白(β-catenin)、p-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 CDDP 对 SKOV3、SKOV3/CDDP 细胞的半数抑制剂量(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 2.41、6.15 mg·L-1,SKOV3/CDDP 对CDDP 的耐药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为 2.55倍;不放疗、0.5 Gy、0.5 Gy×4 次、2 Gy时,CDDP 对 SKOV3/CDDP 细胞的IC50 分别为 6.15、5.17、3.92、4.31 mg·L-1,0.5 Gy、0.5 Gy×4 次、2 Gy时耐药逆转倍数(reversal fold,RF)分别为 1.19 倍、1.57 倍、1.43 倍;低剂量分割放疗组克隆形成率,S、G2/M 占比,cyclin-D1、c-myc蛋白相对表达量,p-β-catenin/β-catenin 低于空白组,凋亡率、G0/G1占比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分割放疗可抑制卵巢癌 CDDP 耐药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具有化疗增敏作用,推测与抑制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卵巢癌放疗顺铂耐药耐药性

    胰腺癌根治术后应用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

    何晓文张蕾卢帅伟李开妍...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胰腺癌根治术后应用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化疗的作用,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98 例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9 例.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比较 2 组患者肿瘤控制效果,评估生活质量,并观察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9-9(CA19-9)、甲胎蛋白(AFP)]水平、1 年和 2 年存活率以及药物对各器官的毒害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肿瘤缓解率(48.98%)、疾病控制率(85.71%),高于对照组的 28.57%、67.3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1 年和 2 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EA水平、CA19-9 水平和AFP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和神经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应用于胰腺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的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且安全性高.

    胰腺癌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化疗疗效

    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对缺血性烟雾病儿童预后的影响

    邵冰水王国文靳腾龙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对缺血性烟雾病儿童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 60例缺血性烟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 32 例和对照组 28 例,观察组患儿采取 EDAS 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保守治疗,比较 2 组患儿的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 3 个月后,2 组患儿改良 Rankin 量表(m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 ASITN/SIR 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ASITN/SIR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儿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达峰时间(rTTP)、相对平均时间(rMTT)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儿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分支血管血流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随访(30.21±9.85)个月,随访终点 mRS>2 分者 4 例,再卒中 2 例,死亡 1 例,对照组平均随访(31.07±9.02)个月,随访终点 mRS>2 分者 11 例,再卒中 7 例,死亡 2 例,观察组随访终点 mRS>2、再卒中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DAS治疗缺血性烟雾病儿童可有效改善脑血供,恢复神经功能,预防卒中复发,预后优于保守治疗.

    缺血性烟雾病儿童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血流动力学再卒中

    右心功能监测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评估价值

    刘东惠陈庭萱王威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右心功能监测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 112 例 ARDS新生儿,均行常规机械通气和基础药物治疗,根据 28 d 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新生儿血常规及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浆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新生儿心功能指标[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右心室做功指数(right ventricular work index,RV-Tei)、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收集新生儿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新生儿 ARDS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右心功能监测对新生儿 ARDS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12 例 ARDS新生儿中 81 例预后良好,31 例预后不良.预后良好组胎龄、住院时间氧合指数(OI)、球蛋白、白蛋白、PCT含量高于预后不良组,PS 使用次数≥3 的比例及机械通气时间、CRP、RV-Tei、NT-proBNP、RVEF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V-Tei(P = 0.011、OR=3.836、95%CI:1.363~10.797)、NT-proBNP(P=0.001、OR=2.322、95%CI:1.411~3.820)是影响新生儿 ARD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经 ROC曲线分析,RV-Tei 联合 NT-proBNP 对新生儿 ARDS 预后的敏感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92.60%、91.54%、0.822.结论 RV-Tei、NT-proBNP 与新生儿 ARDS 预后相关,二者联合评估 ARDS新生儿的预后价值较高.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右心功能预后评估价值

    不同入路脊柱内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龙代益博孙英杰胥世凡...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内镜手术的LDH患者 77 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A组(35 例)和B组(32 例).A组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术治疗,B组采用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手术.观察 2 组患者临床手术疗效、围术期各项指标,并根据预后情况进行分组,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A 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腰椎功能评分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低于 B组,术中定位错误发生情况少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疗效优良率高于 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疗效分组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纤维环破裂、症状类型、IDO评分是导致疗效可和差的主要可疑因素,进一步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纤维环破裂、症状腰痛合并下肢痛、ODI评分是临床疗效可和差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LDH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术治疗临床疗效更佳.有纤维环破裂、症状腰痛合并下肢痛、ODI 评分是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入路脊柱内镜手术影响因素

    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的影响

    李斌方静静杜美美户会霞...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呼吸肌生理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 97 例老年 COPD 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49 例和对照组 48 例,对照组给予气道廓清技术治疗和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4 周后,比较 2 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呼吸肌肌力、膈肌功能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压(MEP)、最大吸气压(MIP)、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膈肌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老年 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肌肌力,增强膈肌功能,促进肺功能恢复.

    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膈肌功能肺功能气道廓清技术

    早期不同频次高压氧配合亚低温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脑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丁洁刘伟刘素彬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不同频次高压氧配合亚低温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脑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 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频组和低频组,各 40 例.对所有患者均给予不同频次的高压氧配合亚低温治疗,高频组患者每日进行亚低温高压氧治疗 2 次,低频组患者每日进行亚低温高压氧治疗 1 次,持续 30 d.比较 2 组患者治疗期间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发生率;治疗前后 2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简易调查表(MMSE)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治疗期间 2 组患者氧中毒、减压病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 组患者 MMSE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提升,血清 NSE、S100β、TNF-α及 IL-6 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 MMSE量表分数高于低频组,血清 NSE、S100β、TNF-α及 IL-6 水平低于低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高频组 DEACMP 发生率略低于低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次高压氧配合亚低温疗法应用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早期治疗疗效良好,可降低 DEACMP 发生风险,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安全性较高.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高压氧亚低温

    唑来膦酸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临床观察

    徐增瑞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唑来膦酸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 选取骨质疏松患者 98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9 例.对照组单独使用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采用唑来膦酸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治疗 6 个月.比较 2 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骨代谢、骨密度指标、骨转换标志物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89.90%,高于对照组的 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代谢及骨密度指标骨钙素(OC)、L1-4 骨密度、左骨颈密度增加明显,而血清 I型胶原交联 C 端肽(CTX)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尿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08%,对照组为 2.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效果较好.

    骨质疏松唑来膦酸仙灵骨葆胶囊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