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杨朝宽

双月刊

1008-9276

hnzyxb@163.com hnzyxb@371.net

0371-65585453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8号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Medical College for Staff and Workers
查看更多>>本刊自1999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为公开发行刊物以来,一直执行既定的办刊宗旨:严格遵守出版物发行管理规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遵循党的新闻出版事业的方针政策,以“双百”方针为基础,提倡创新、务实、精品意识和普及相结合,推动学术交流,为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和教师提供一个时效性强的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强度肌电生物反馈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

    王霞陈星月陈辉
    236-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强度肌电生物反馈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舌骨喉复合体运动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 98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强化组,各 49 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强度肌电生物反馈强化训练,每次 30 min,每日 1 次,每周 5 d训练+2 d休息,强化组给予超强度肌电生物反馈强化训练,每次 30 min,每日 2 次,上午、下午各 1 次,每周 5 d训练+2 d休息,4 周后,比较 2 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舌骨喉复合体运动、呼吸功能改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 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GU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舌骨前移、上移距离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用力肺活量(FVC)、第 1 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强度肌电生物反馈强化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相比肌电生物反馈强化训练,超强度肌电生物反馈强化训练能够更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舌骨喉复合体运动及呼吸功能,安全性较高.

    脑卒中吞咽障碍肌电生物反馈吞咽功能呼吸功能并发症

    郑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王亚娟朱晓红张燕王中立...
    240-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郑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旨在为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保留更多献血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地区 48 779 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统计分析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继续献血的情况、献血不良反应种类以及影响因素,并把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组与未发生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有 95 例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0.19%;献血不良反应人群中有 29 例初次献血者,后续有 12 例继续参加献血;其中重复献血者为 66 例,后续有42 例继续参加献血;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献血者流失率为 43%,高于未发生不良反应组.在献血者身高、体质量等指标上,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组和未发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60 岁年龄段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其他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献血者发生率高于男性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 95 例献血不良反应中,B类献血不良反应占比最高,高于 A 类和 C 类.结论 郑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B类献血不良反应最常见,献血不良反应与年龄、性别有关,提高献血服务管理水平,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及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有利于预防献血不良反应.

    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献血者影响因素

    基于症状动态模型理论的阶梯式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的影响

    潘佳胡婷婷张瑜林瑞...
    243-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症状动态模型理论的阶梯式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依从性、营养状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 8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接受基于症状动态模型理论的阶梯式护理干预,比较 2 组患者的依从性、营养状态、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饮食、定期复查、康复锻炼、遵医嘱治疗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较,2 组干预后的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胃癌患者提供基于症状动态模型理论的阶梯式护理干预,可提高依从性,改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

    胃癌症状动态模型理论阶梯式护理依从性营养状态并发症

    浅析按病种分值付费对病案首页填写质量的影响

    严建阳姚丽
    247-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的逐步推开,医疗机构病案首页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医保管理部门对病案首页的填写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采用态势分析法(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WOT),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探讨 DIP 对病案首页填写质量的影响,并据此向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提出相应建议.分析提示加快病案信息化建设、开展病案首页填写质量培训、加强沟通合作和完善医保监管体系等可促进病案首页填写质量的提高,并助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向纵深推进.

    病案首页按病种分值付费SWOT分析

    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应急能力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蔡丛青史文欣
    250-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淮安地区为例,了解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 1 900 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得分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 1 859 份.1 859 名医务人员应急能力总分为(118.71±10.73)分,知识储备维度得分为(10.62±1.43)分,应急态度(16.12±3.75)分,应对技能(91.97±8.45)分,知识储备相对不足,应对技能也有待提高.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岗位、是否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是否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是否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活动是影响医务人员应急能力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淮安地区医务人员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还应进一步注重医务人员应急能力培养,有针对性地、系统化地开展应急培训和救援训练,加强应急体系建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卫生应急需求.

    公共卫生事件医务人员应急能力

    项目化教学法在医学高专《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杨喜冬
    254-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高校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进行大量有益探索,取得不少开拓性成果,但仍面临一些问题.为缓解《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困境,尝试探索项目化教学法,从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项目内容、开展计划周详的项目实施、构建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等三方面入手,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为进一步保障项目化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要注意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设计更为精细的项目任务、挖掘更为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增强实践教学实效.

    项目化教学法医学高专《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

    宫颈脱落细胞学培训模式探讨

    智艳芳李雅班振英张威...
    259-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一种高效的基层医疗机构学员宫颈细胞学培训模式.方法 选取学习宫颈脱落细胞学的基层医疗机构学员共 310 人,根据入班测试成绩、教育背景、是否有细胞学/组织学基础等因素分为 3 组:1 周培训组189 人、6 周培训组 63 人、12 周培训组 58 人,3 组学员分别按预设方案进行教学,培训期满进行结业考核及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结果 3 种培训方案组内比较:3 组学员结业考核的理论成绩均高于入班时,阅片能力结业考核成绩高于入班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组间比较:结业考核理论成绩 6 周培训组与 12 周培训组均高于 1 周培训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间阅片能力结业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周培训组和 12 周培训组阅片能力结业考核的成绩均高于 1 周培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6 周培训组与12 周培训组阅片能力结业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细胞学/组织学基础的学员结业考核理论成绩的提升分数均高于无细胞学/组织学基础的学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细胞学/组织学基础学员结业考核的阅片成绩提升分数高于无细胞学/组织学基础的学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培训的各项满意度,6 周培训组和 12 周培训组均高于 1 周培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6 周培训组对培训的各项满意度与 12 周培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所探索的宫颈细胞学 6 周培训模式可行且高效,值得推广应用.

    宫颈脱落细胞学培训高效

    "1+X"证书制度下医学营养专业书证融通实践

    王保伟刘欢欢樊明睿郜晓琳...
    263-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健康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医学营养专业就业也日趋多元化,行业企业对用得上用得好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为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X"证书制度的实施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该文分析了医学营养专业"1+X"证书制度下书证融通的背景,并通过优化医学营养专业课程体系、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和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式多元化等措施的实践,提高了医学营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近 2 年学生证书通过率达 100%.

    "1+X"证书制度医学营养书证融通

    "三全育人"背景下医学职业院校"三进一融"育人实践模式研究

    方艳蕊
    267-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医学职业院校面临着重塑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的压力.本研究力求结合医学职业院校教育特点,针对"三全育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建设河南省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教育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为契机,构建"三进一融"育人模式.以"进"为切入点,组建三支导师队伍;以"融"为重点,搭建学生全方位育人平台.激活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将学校"育人"与"育才"相统一,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真正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医学职业院校三进一融育人实践模式

    混合现实技术在医学智慧教室中的应用

    文帅罗敏聂森常珞...
    271-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技术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结合,为高校医学教育提供更真实的学习环境和更加直观的教学体验.学生可以模拟真实的医学场景并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本文将探讨基于 MR智慧教室应用及其优势、面临的挑战和应用前景.总之,MR 技术在医学智慧教室中应用前景广阔,有待不断的探索、创新以满足医学教育中的需求.

    混合现实技术智慧教室医学教育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