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8 年1 月至2022 年9 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且术后病理确诊的13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 周是否形成血栓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35 例(血栓组),未发生静脉血栓栓塞98 例(非血栓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形成率为26.3%.单因素分析提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患者年龄、是否有合并症、病理类型、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847,P<0.001;t=11.107,P=0.004;t=18.015,P<0.001;t=7.668,P=0.006;t=9.381,P=0.025;t=8.764,P=0.003;t=4.879,P<0.001;t=3.094,P=0.004).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是否有合并症、CRP、NLR是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χ2=7.371,P=0.007;χ2=4.090,P=0.043;χ2=17.579,P<0.001;χ2=16.257,P<0.001).术后血栓预测模型为Logit(P)=-9.099+0.800X1+0.026X2+0.127X3+1.696X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87,敏感性 74.3%,特异性 94.8%,模型拟合优度检验提示预测能力良好(χ2=10.336,P=0.242).结论 年龄、是否有合并症、NLR、CRP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可有效评估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形成的风险,临床中需要对该类患者给予相应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