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肿瘤基础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肿瘤基础与临床
肿瘤基础与临床

王留兴

双月刊

1673-5412

hnzl@zzu.edu.cn

0371-66658178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40号河南医科大学

肿瘤基础与临床/Journal Journal of Basic and Clinical Oncology
查看更多>>主要介绍肿瘤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方法;肿瘤临床科研成果、工作经验;有关肿瘤防治的调查统计;抗癌新药研究成果;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研究成果、经验交流;肿瘤研究最新进展的综述、讲座等。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已被多家专业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RNA干扰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基因表达对肾透明细胞癌生物活性的影响

    周丽君刘云龙张道秀
    249-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 1(RIPK1)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生物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通过RNA干扰技术降低RIPK1 在ccRCC中的表达后,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情况,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发生凋亡、坏死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和RIPK3 表达变化.结果 小干扰RNA(siRNA)干扰48 h后,RIPK1-siRNA组细胞增殖吸光度值(0.563±0.042)低于NC-siRNA组(0.944±0.039;t=11.550,P=0.003);siRNA干扰72h后,RIPK1-siRNA组吸光度值(0.408±0.019)低于NC-siRNA组(1.717±0.108;t=20.620,P<0.001).与NC-siRNA组(72.000±12.120)比较,RIPK1-siRNA组(31.660±10.020)ccRCC细胞的迁移数量明显减少(t=4.442,P=0.011).与NC-siRNA组(0.360±0.090、0.510±0.060、0.880±0.070)比较,RIPK1-siRNA组ccRCC细胞内cleaved caspase3、MLKL、RIPK3 表达明显增加(0.780±0.070、1.490±0.100、1.680±0.130;t=6.380,P=0.003;t=8.656,P=0.001;t=14.150,P=0.001).结论 RIPK1 是ccRCC内调控细胞增殖、死亡及迁移能力的重要基因,抑制RIPK1 能够促进ccRCC发生凋亡及坏死性凋亡.

    肾透明细胞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坏死性凋亡

    骨巨细胞瘤H3.3G34W蛋白表达与H3F3A基因突变对比研究

    赵雪琰李盼李振乾王蓓蓓...
    252-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H3.3G34W蛋白和H3F3A基因突变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和H3.3G34W在其他富含破骨样巨细胞肿瘤中的表达,为H3.3G34W作为骨巨细胞瘤诊断和鉴别诊断工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 2021年7 月至2024 年3 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骨巨细胞瘤患者72 例、其他富含破骨样巨细胞肿瘤148 例,采用免疫组化评估骨巨细胞瘤和非骨巨细胞瘤肿瘤中H3.3G34W的表达,Sanger DNA测序分析检测骨巨细胞瘤中H3F3A突变类型,分析并比较H3.3G34W表达和H3F3A基因突变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72 例骨巨细胞瘤中H3.3G34W阳性率88.89%(64/72),72 例骨巨细胞瘤基因测序均检测出突变,8 例H3.3G34W阴性患者中,1 例H3F3A检出G34W突变,7 例检出少见类型突变(包括G34V、G34L和G34R).148 例非骨巨细胞瘤肿瘤中H3.3G34W均为阴性.结论 骨巨细胞瘤中H3F3A基因突变最常见的位点是G34W,与H3.3G34W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表达一致.DNA测序分析能检测到H3F3A的罕见突变类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3.3G34W蛋白的表达在诊断骨巨细胞瘤与其他富含破骨样巨细胞的肿瘤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骨巨细胞瘤H3F3AH3.3G34W鉴别诊断

    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全转录组表达谱的分析与验证

    许星月郭依琳王璐李瑞...
    256-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高通量测序及生信分析,挖掘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调控机制.方法 收集 3 例淋巴结转移、3 例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颈癌组织,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筛选差异表达信使RNA(mRNA)、微小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og2 FC|≥1、P<0.05),构建竞争内源性RNA(ceRNA)网络,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集转移相关mRNA与ceRNA网络中mRNA取交集,检测交集mRNA表达情况.结果 高通量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的118 个mRNA(47 个上调,71 个下调)、5 个miRNA(1 个上调,4 个下调)和64 个lncRNA(35 个上调,29 个下调),构建22 个mRNA、5 个miRNA、13 个lncRNA的ceRNA网络.GO分析发现22 个mRNA主要富集在趋化因子调节、tRNA甲基转移酶活性等;KEGG通路分析发现22 个mRNA主要富集于Wnt、Rap1、MAPK、TNF等信号通路.TCGA数据集筛选出1 404 个转移相关的mRNA,与22 个mRNA取交集后得到TRMT9B、FRAS1、BEND7、SLC35G1,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相比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子宫颈癌患者BEND7(Z=3.628,P<0.001)、FRAS1(Z=2.570,P=0.010)和TRMT9B(Z=3.024,P=0.002)mRNA相对表达量更低,SLC35G1(Z=1.965,P=0.049)mRNA相对表达量更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END7 表达与国际妇产科联合会分期、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17.500,P<0.001;χ2=4.351,P=0.037;χ2=17.500,P<0.001).结论 本研究描绘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表达谱,构建ceRNA网络,筛选并验证4 个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分子,为深入研究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分子机制提供了思路.

    子宫颈癌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淋巴结转移竞争内源性RNA表达谱

    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超低表达情况分析

    董芳莉代宁涛申敬伟
    262-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HER2 免疫组化染色(IHC)检测结果为0 乳腺癌中HER2 超低表达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安阳市肿瘤医院确诊为HER2 IHC检测结果为0 乳腺癌样本107 例,通过IHC检测HER2 蛋白表达情况,根据HER2 超低表达判断标准对结果判读.结果 107 例既往HER2 IHC检测判读为0 的病例中,本次检测有7 例被判读为1+,其中根治术样本6 例、穿刺样本1 例,IHC检测结果为0 的样本100 例.100例HER2 IHC检测结果为0 样本中,HER2 超低表达56 例,阴性表达44 例.HER2 IHC检测结果为0 样本中,根治术样本超低表达率 55.17%(48/87),穿刺术样本超低表达率 61.54%(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6,P=0.667).HER2 IHC检测结果为0 样本中,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样本超低表达率48.00%(12/25),无淋巴结转移样本超低表达率58.67%(44/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6,P=0.352).结论 乳腺癌中HER2 的超低表达在HER2 IHC检测判读为0 的样本中发生率较高,且与手术方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

    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超低表达

    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预测可视化模型构建及效能验证

    李静
    265-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预测可视化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390 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7:3 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273 例)和验证集(117 例).统计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应用R 3.5.3 构建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并以一致性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验证模型的效能.结果 390 例三阴性乳腺癌术后随访42~78 个月,复发转移率为23.85%.T3 期(OR=2.291,95%CI:1.344~3.904,P=0.002)、N1~3 期(OR=3.053,95%CI:1.380~6.753,P=0.006)、有脉管癌栓(OR=2.147,95%CI:1.165~3.957,P=0.015)、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较高(OR=1.189,95%CI:1.057~1.337,P=0.004)、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阳性表达(OR=1.716,95%CI:1.128~2.610,P=0.011)均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以上5 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61(95%CI:0.819~0.903)、0.807(95%CI:0.746~0.87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49(95%CI:0.804~0.892)、0.796(95%CI:0.732~0.858);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在训练集、验证集中预测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校准曲线均与理想曲线走向一致且贴合;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在0.00%~90.20%阈概率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净获益.结论 基于T分期、N分期、脉管癌栓、NLR、Ki-67 表达构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该模型经验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预测能力.

    三阴性乳腺癌复发转移风险预测模型

    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多模态超声特征分析

    何养妙冯健一朱慧敏国晓雯...
    271-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瘤(TMGCT)的多模态超声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 选取2013 年6 月至2023 年12 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44 例TMGCT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声像图资料,包括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结果 44 例患者年龄(24.65±9.59)岁,肿瘤最大径(50.77±23.31)mm;灰阶超声显示,34 例(77.27%)超声表现为囊实性混合回声,7 例(15.91%)为实行不均质低回声,1 例(2.27%)为实性均匀低回声,1 例(2.27%)实性不均质高回声,1 例(2.27%)实性不均质中等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12 例(27.27%)为Ⅰ级血流信号,20 例(45.46%)为Ⅱ级血流信号,12 例(27.27%)为Ⅲ级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显示,3 例患者总体表现均为"快进快退";弹性成像显示,2 例病灶压力应变式弹性评分分别为 3分、4 分.结论 多模态超声诊断TMGCT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但总体较为复杂,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及临床资料,可明显提高TMGCT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效果.

    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多模态超声成像

    33例睾丸旁腺瘤样瘤的超声特征分析

    宋新浩张涛陈争光
    275-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睾丸旁腺瘤样瘤的超声特征及临床资料,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 年3 月至2021 年11 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3 例患者34 处经病理确诊的睾丸旁腺瘤样瘤的超声特征及临床资料.结果 33 例患者的34 处睾丸旁腺瘤样瘤病灶中,位于附睾30 处(29 例)、睾丸网3 处、白膜1 处,左右侧各17 处.31 例患者超声检查术前明确诊断仅1 例,描述性诊断17 例,漏诊1 例,误诊12 例.33 例患者中28 例行局部肿物切除术,2 例行睾丸去势术,3 例行睾丸附睾切除术.33 例患者术后随访无一例复发,1 例患者术后 5a发现术侧附睾管扩张.结论 附睾尾部腺瘤样瘤超声多表现为高回声肿块,其余部位则回声不一,附睾头部腺瘤样瘤多位于睾丸与附睾头之间,结合体格检查有助于减少漏诊,明确诊断.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典型睾丸旁腺瘤样瘤超声图像患者,可考虑定期复查保守治疗或生育后再行手术治疗.

    超声腺瘤样瘤睾丸旁附睾

    晚期肺癌患者血栓预防的临床分析

    穆艳艳张敬伟袁小笋徐赟...
    278-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患者血栓预防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晚期肺癌患者80 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9),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检测2 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同时观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LT、D-D和FIB水平分别为(301.10±22.30)×109/L、(271.10±71.02)mg/L 和(3.60±0.32)g/L,均低于对照组的(388.18±26.61)×109/L、(410.02±77.40)mg/L、(4.01±0.40)g/L(t=15.894,P<0.001;t=8.371,P<0.001;t=5.075,P<0.001);观察组PT和APTT水平分别为(11.28±1.01)、(25.03±1.01)s,均高于对照组的(10.28±1.05)、(24.17±0.92)s(t=4.341,P<0.001;t=3.975,P<0.001);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 4.88%,低于对照组的 23.08%(χ2=5.582,P=0.018).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预防晚期肺癌患者血栓的发生,值得临床使用.

    晚期肺癌低分子肝素钙血栓

    意外胆囊癌的临床特征分析

    岳珂珂吴大帅季予江罗红杰...
    282-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胆囊切除术中或术后发现意外胆囊癌的临床特征.方法 在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中检索数据,最终选择了16 篇文章进行荟萃分析,了解意外胆囊癌的发生率、T分期的分布以及根治性手术的比例.结果 最终汇总1 022 例意外胆囊癌患者.在术前诊断为良性胆囊疾病的胆囊切除术中,意外胆囊癌的发生率为0.004(95%CI:0.003~0.004).意外胆囊癌T2 期比例最高,为0.402(95%CI:0.372~0.433),其次T3 期为0.258(95%CI:0.230~0.285).以治愈为目的再次手术的患者比例为 0.411(95%CI:0.303~0.530).在再次手术中无法切除的患者比例为0.089(95%CI:0.042~0.180).结论 大部分的意外胆囊癌处于T2 期和T3期.对于T2 期及以上分期的胆囊癌,进行根治性胆囊癌切除是必要的.

    意外胆囊癌根治性手术腹腔镜手术胆囊切除术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刘洋洋赵倩李改玲
    287-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8 年1 月至2022 年9 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且术后病理确诊的13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 周是否形成血栓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35 例(血栓组),未发生静脉血栓栓塞98 例(非血栓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形成率为26.3%.单因素分析提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患者年龄、是否有合并症、病理类型、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847,P<0.001;t=11.107,P=0.004;t=18.015,P<0.001;t=7.668,P=0.006;t=9.381,P=0.025;t=8.764,P=0.003;t=4.879,P<0.001;t=3.094,P=0.004).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是否有合并症、CRP、NLR是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χ2=7.371,P=0.007;χ2=4.090,P=0.043;χ2=17.579,P<0.001;χ2=16.257,P<0.001).术后血栓预测模型为Logit(P)=-9.099+0.800X1+0.026X2+0.127X3+1.696X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87,敏感性 74.3%,特异性 94.8%,模型拟合优度检验提示预测能力良好(χ2=10.336,P=0.242).结论 年龄、是否有合并症、NLR、CRP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可有效评估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形成的风险,临床中需要对该类患者给予相应的防治措施.

    机器人手术子宫内膜癌静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