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肿瘤基础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肿瘤基础与临床
肿瘤基础与临床

王留兴

双月刊

1673-5412

hnzl@zzu.edu.cn

0371-66658178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40号河南医科大学

肿瘤基础与临床/Journal Journal of Basic and Clinical Oncology
查看更多>>主要介绍肿瘤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方法;肿瘤临床科研成果、工作经验;有关肿瘤防治的调查统计;抗癌新药研究成果;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研究成果、经验交流;肿瘤研究最新进展的综述、讲座等。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已被多家专业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年早期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郭峰杰孙爱英宋瑞娟
    544-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早期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 2023 年 3 月至 2024 年3 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37 例老年早期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统计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围手术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在137 例患者中,36 例(26.28%)出现并发症,纳入并发症组;101 例(73.72%)未出现并发症,纳入无并发症组.2 组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年龄、吸烟史、冠心病发生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45,P<0.001;χ2=7.956,P=0.005;χ2=7.499,P=0.006;t=2.477,P=0.015).年龄、吸烟史、冠心病为老年早期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95%CI:1.234~4.358,P=0.009;95%CI:1.105~7.030,P=0.030;95%CI:1.029~6.614,P=0.044).结论 年龄、吸烟史及冠心病为老年早期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对患者围手术期进行严格管理,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以减少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肺癌并发症危险因素围手术期

    膀胱穿刺局部麻醉在预防膀胱侧壁肿瘤电切术中闭孔神经反射中的应用及其对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王伟侯慧洁李安超
    547-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膀胱穿刺局部麻醉在预防膀胱侧壁肿瘤电切术中闭孔神经反射中的应用及其对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 年12 月至2023 年12 月在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行膀胱侧壁肿瘤电切术患者104 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 组,每组52 例,研究组52 例采取硬膜外麻醉+膀胱穿刺局部麻醉,对照组52 例采取硬膜外麻醉.比较2 组手术情况、并发症、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膀胱穿孔率、闭孔神经反射率均低于对照组(t=18.198,P<0.001;t=8.384,P<0.001;χ2=5.253,P=0.022;χ2=5.960,P=0.015;χ2=22.061,P<0.001).研究组拔管后即刻控尿率 38.46%高于对照组 17.31%(χ2=5.786,P=0.016).结论 膀胱穿刺局部麻醉应用于膀胱侧壁肿瘤电切术中具有较好安全性,可降低闭孔神经反射率、中转开腹率与膀胱穿孔率,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膀胱侧壁肿瘤电切术膀胱穿刺局部麻醉闭孔神经反射膀胱功能恢复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泛素偶联酶2C、CXC趋化因子配体10水平的影响

    张鹏王龙赵家鹏王玉峰...
    550-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泛素偶联酶2C(UBE2C)、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 年1 月至2023 年2 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45 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 组,对照组22 例接受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 23 例接受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比较2 组疗效、术后1a生存率、术前及术后6 个月神经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免疫细胞[辅助性T细胞(Th)1、Th2、Th17]、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以及血清UBE2C、CXCL10、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IL-17)、IL-2、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72.73%;χ2=5.070,P=0.024);观察组术后 1 a 生存率(86.96%)高于对照组(54.55%;χ2=5.750,P=0.017).术后6 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BI评分高于对照组(t=6.728,P<0.001;t=5.339,P<0.001);观察组Th1 高于对照组,而Th2、Th17 均低于对照组(t=3.793,P<0.001;t=4.691,P<0.001;t=5.293,P<0.001);观察组血清 UBE2C、CXCL10、TNF-α、IL-17、IL-2、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8.778,P<0.001;t=3.543,P=0.001;t=9.831,P<0.001;t=11.148,P<0.001;t=11.516,P<0.001;t=10.954,P<0.001).结论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免疫功能、生活能力,抑制炎症细胞因子、UBE2C、CXCL10 表达,延长患者生存.

    脑胶质瘤立体定向手术开颅手术生存泛素偶联酶2CCXC趋化因子配体10

    河南某医院2013-2023年恶性肿瘤患者医保住院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学才吴恺李璐吴文典...
    55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2023 年恶性肿瘤患者医保住院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为减轻恶性肿瘤患者住院经济负担提出建议.方法 选取2013 年1 月至 2023 年 12 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3 280 例恶性肿瘤患者医保住院病历,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医保住院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次均住院费用逐年上升,药品费和治疗费是住院费用的主要构成部分.影响恶性肿瘤患者医保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是住院天数,两者呈正相关(r=0.591,P=0.006).单因素分析恶性肿瘤分类、年龄、手术情况、输血情况、医保付费方式、疗效等对恶性肿瘤患者医保住院费用均有影响(F=9.436,P<0.001;F=85.666,P<0.001;t=3.193,P=0.001;t=12.228,P<0.001;F=82.825,P<0.001;F=21.287,P<0.001).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恶性肿瘤患者医保住院费用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住院天数、是否输血、是否手术、疗效、恶性肿瘤分类、医保付费方式(OR=6.190,P=0.002;OR=5.818,P=0.006;OR=5.557,P=0.013;OR=5.436,P=0.011;OR=4.721,P=0.009;OR=4.509,P=0.002).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医疗费用上涨趋势不可避免,但通过强化医务人员医保意识,规范诊疗方案,建立更完善的医保付费标准,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进而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恶性肿瘤患者医保住院费用影响因素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的运动指导在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高月乔冯娅婷
    559-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式的运动指导在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 年1 月至2023 年12 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80 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 组,每组40 例.对照组40 例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40 例实施基于FMEA模式的运动指导.比较分析2 组患者血糖水平、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试验组干预12 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3.552,P=0.001;t=4.027,P<0.001).试验组干预 12 周后平衡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t=3.105,P=0.003).试验组干预12 周后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得分、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均低于对照组(Z=3.452,P=0.001;t=3.816,P<0.001;t=4.850,P<0.001).结论 将基于FMEA模式的运动指导应用于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可以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平衡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恶性肿瘤糖尿病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运动指导

    贝伐珠单抗对Ⅱb~Ⅲc期宫颈癌患者临床控制效果及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张子毅郭静超
    563-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对Ⅱb~Ⅲc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控制效果及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于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19 例Ⅱb~Ⅲc期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对照组59 例患者予以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调强适形放疗,观察组60 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贝伐珠单抗治疗.治疗3 个周期后,对比 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相关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随访1a 后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6.67%)和疾病控制率(88.33%)高于对照组(37.29%、72.88%)(χ2=4.484,P=0.034;χ2=4.555,P=0.03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人鳞状细胞癌抗原和癌胚抗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7.546,P<0.001;t=14.300,P<0.001;t=6.367,P<0.001).2 组患者Ⅲ、Ⅳ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68,P=0.794;χ2=0.215,P=0.643).随访1a,观察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91.67%(55/60)]和总生存率[93.33%(56/60)]均高于对照组[(77.97%(46/59)、81.36%(48/59)](χ2=4.349,P=0.037;χ2=3.874,P=0.049).结论 贝伐珠单抗可通过影响Ⅱb~Ⅲc期宫颈癌患者血管生成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延缓生存,且安全性高.

    贝伐珠单抗宫颈癌化疗血管生成血清肿瘤标志物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疼痛的影响

    杨岩田鹏超范瑞
    56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 年1 月至12 月漯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2 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常规麻醉,n=46)和观察组(常规麻醉+超声引导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n=46).比较 2 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情况、疼痛相关血清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毕HR和MAP均高于对照组(t=5.113,P<0.001;t=14.440,P<0.001).观察组术后 24 h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Ramsay 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t=14.392,P<0.001;t=12.016,P<0.001).观察组术后24h血清NPY、PGE2、S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7.355,P<0.001;t=34.353,P<0.001;t=7.510,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0.894,P<0.001).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可起到增强镇静镇痛的作用,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安全性较高.

    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血流动力学疼痛

    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在肝脏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应用

    王影霞赵丹蕾高中秋
    569-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肝脏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 年2 月至2023 年2 月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10 例经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证实存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明确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行多b值DWI序列扫描,并分析多b值DWI序列在肝脏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结果显示,110 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恶性肝脏占位性病变 13 例、良性肝脏占位性病变 97 例.恶性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 ADC3b值、ADC10b值、ADChigh值均低于良性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而ADCperf值高于良性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t=10.157,P<0.001;t=17.680,P<0.001;t=6.772,P<0.001;t=8.797,P<0.001).ADC3b、ADC10b、ADChigh、ADCperf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AUC分别为0.943、0.947、0.843、0.869.结论 将多b值DWI序列用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可通过ADC3b值、ADC10b值、ADChigh值准确进行良恶性判断.

    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序列肝脏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表观扩散系数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术后应激及术后谵妄的影响

    李艳程宗原王潇
    572-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术后应激及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 年1 月至2024 年1 月长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 例接受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对照组2 组,每组40 例.试验组接受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复合麻醉处理,对照组仅使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2 组患者CD3+、CD4+、CD8+、CD4+/CD8+、血清皮质醇(Cor)、血糖水平及术后谵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3d患者CD3+、CD4+、CD8+、CD4+/CD8+水平均低于同组术前(试验组:t=3.341,P=0.001;t=6.625,P<0.001;t=1.884,P=0.063;t=2.303,P=0.024;对照组:t=5.819,P<0.001;t=12.520,P<0.001,t=2.842,P=0.006;t=5.463,P<0.001);术后3d,试验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2.005,P=0.048;t=7.015,P=0.001;t=2.010,P=0.048;t=4.038,P=0.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0 min患者血清Cor、血糖水平均高于同组术前(试验组:t=7.515,P<0.001;t=2.446,P=0.017;对照组:t=12.290,P<0.001;t=12.000,P<0.001);术后 10 min,试验组患者 Cor、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4.805,P<0.001;t=12.320,P<0.001).试验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t=2.376,P<0.001).结论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且能够有效减轻手术应激反应,显著降低术后瞻妄的发生风险.

    肺癌瑞芬太尼丙泊酚肺癌根治术免疫功能术后应激术后谵妄

    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与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应用于周围型肺癌诊断的比较观察

    刘玉龙张永高巩青松
    575-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与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 年5 月至2021 年5 月宁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86 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均接受HRCT和MSCT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统计通过 MSCT 和 HRCT 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结果,对比MSCT和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效能、检查影像学征象的检出率,并分析周围型肺癌病灶的强化方式与程度.结果 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在86 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中,检出恶性(周围型肺癌)者67 例.MSCT检查共检出恶性者61 例,良性者25 例;HRCT检查共检出恶性者66 例,良性者 20 例.HRCT对短毛刺征、分叶征、棘突征、胸膜凹陷征、细支气管气相、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等征象的检出率均高于MSCT(χ2=4.273,P=0.039;χ2=5.814,P=0.016;χ2=4.161,P=0.041;χ2=5.059,P=0.025;χ2=5.019,P=0.025;χ2=4.273,P=0.039;χ2=4.710,P=0.030).67 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中,52 例(77.61%)强化均匀,63 例(94.03%)CT值增加>20 HU,45 例(67.16%)CT值增加>30 HU,7 例(10.45%)于静脉期在结节或边缘点出现高密度条状影.结论 HRCT和MSCT诊断周围型肺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敏感性,HRCT在影像学征象检查方面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周围型肺癌诊断效能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学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