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牛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牛业科学
中国牛业科学

陈宏

双月刊

1001-9111

huangn2002813@yahoo.com.cn

029-87091423

712100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农校区动物科技学院内

中国牛业科学/Journal China Cattle Scienc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5年,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黄牛育种委员会主办。双月刊。本刊是全国畜牧类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科学试验、调查研究、综述与专论、科技讲座、经验交流、高新技术、产品加工、专业户园地、牛病防治、国外动态、品种简介。可供大专院校、科技人员、农村养牛专业户、肉牛和奶牛饲养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干部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德南牛全基因组变异解析和功能基因挖掘

    赵家豪刘贤张子敬赵昭...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德南牛的群体遗传结构和解析影响其重要性状的关键基因。[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群体进化树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等方法,研究德南牛的遗传结构和与其他品种的亲缘关系;同时,利用全基因组SNP数据,计算德南牛与德国黄牛、南阳牛群体固定指数(Fst)和核苷酸多样性比值(π ratio)、复合似然比(CLR)、XP-EHH等多种选择信号指标,以筛选出德南牛基因组上受到选择的信号,鉴定出重要的候选基因。[结果]德南牛具有欧洲普通牛(0。789)、东亚牛(0。176)、中国瘤牛(0。035)的混合血统。在θπ和CLR方法中鉴定出93 个共有基因,使用FST和XP-EHH方法鉴定出 17 个共有基因。进行富集以及基因功能注释后,发现这些基因可能与生殖性能(TUBB3、NSD2、GRM1、ERBB4)、生长性状(RFX3、FGFR3、GABRB1、PDE4D)、环境适应性(PGR、GRIA4)和免疫系统反应(P2RY12、P2RY13、GPR87、P2RY14、GPR171)有关。[结论]本项研究发现德南牛血统受德国黄牛影响较多,且挖掘了德南牛基因组内可能具有经济意义的性状相关的选择特征,为德南牛种群的选育提高提供理论支撑。

    德南牛选择信号遗传结构分析候选基因

    上海水牛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和分析

    薛云周瑾杨显超刘珂...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上海水牛生理生化指标含量,选取精神良好、健康的上海水牛犊牛(1 岁内)、青年牛(1-2 岁)、成年牛(3 岁以上),测定了生理指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含量。结果显示,上海水牛的体重随月龄的增加显著增加(P<0。05),而呼吸频率、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检测的22 项血液生理指标含量中,有10 项指标(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O))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余12 项指标(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IC)、网织红细胞(RETIC)、白细胞(WBC)、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中性粒细胞(NEU)、嗜酸性粒细胞(EOS)、嗜碱性粒细胞(BASO)、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检测的 18 项血液生化指标含量中,有 9项指标(血糖(GLU)、肌酐(CREA)、磷离子(PHOS)、钙离子(Ca)、总蛋白(TP)、球蛋白(GLOB)、丙氨酸转氨酶(ALT)、胆固醇(CHOL)、胰淀粉酶(AMYL))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余9 项指标(尿素(UREA)、血尿素氮/肌酐比(BUN/CREA)、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比(ALB/GLOB)、碱性磷酸酶(ALKP)、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RIG)、脂肪酶(LIP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该研究可为上海水牛的选种选育、生长发育评估、营养状况评估、疾病诊断等提供参考。

    上海水牛生理指标血液生理指标血液生化指标

    不同季节不同生产因素对荷斯坦奶牛性控冻精人工输精受胎率的影响

    杨伟刚李晓燕王建军王桃...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季节、不同胎次、不同发情方式及不同泌乳天数等因素对奶牛单个情期受胎率的影响,选取2169 头奶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奶牛秋冬季配种受胎率较春夏季高,冬季情期受胎率显著高于春、夏两季(P<0。05),初产奶牛情期受胎率高于经产奶牛(P<0。01),自然发情情期受胎率极显著高于同期发情药物处理奶牛(P<0。01),不同泌乳阶段对受胎率影响不大(P>0。05)。

    奶牛情期受胎率胎次自然发情季节

    农区半放牧半舍饲模式下肉用母牛同期优化方案的研究

    苏政董帝呈蒋烈戈刘贤侠...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与优化不同同期发情方案对肉用母牛繁殖受胎率的影响。本研究在半放牧半舍饲模式下分别应用Ovsynch法、二次PG法、CIDR+PG法、CIDR+PG+GnRH法同期发情方案对夏洛莱牛、新疆褐牛、西门塔尔牛及相关杂交牛进行处理,在AI后通过直肠触诊和超声检查对牛进行妊娠诊断。结合PG剂量与BCS对受胎率统计分析得出,Ovsynch组、二次PG组分别与CIDR+PG组、CIDR+PG+GnRH组受胎率差异显著(P<0。05),在应用CIDR进行同期处理的牛群中,BCS<3 组与其他三组受胎率差异显著(P<0。05);BCS≥8组与其他三组受胎率差异显著(P<0。05)。这些结果表明,不同同期发情方案对牛受胎率有显著影响,而BCS对受胎率也有一定影响。本研究为半放牧半舍饲模式下肉用母牛同期发情方案的选择与优化提供了参考。

    半放牧半舍饲肉牛同期发情受胎率

    不同公母比例下威宁牛原位保种群体遗传漂变的计算机模拟

    鲁立刚鲁绍雄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威宁牛原位保种群在假定实行随机留种、随机交配、世代不重叠、群体间个体无迁移、整个保种过程中基因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50 个世代中不同公母比例对群体内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公母比例越大(1∶99、1∶49),由于世代间随机遗传漂变而导致的等位基因A1 的频率达到极大值(A1=1。0000)被固定的世代就越早出现、基因型A1 A1、A1 A2、A2 A2 的频率达到极值(1 或 0)的世代数也越早,保种效果较差;公母比例越小(1∶4、1∶9、1∶19),等位基因A1 被固定、3 种基因型频率达到极值(1 或0)的风险就越低,保种效果也越好。

    公母比例威宁牛原位保种遗传漂变计算机模拟

    两种氨基酸对公牛精液冷冻效果研究

    李雯杨强权约海李贵有...
    30-3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试验研究L—半胱氨酸、精氨酸对牛精液冷冻效果。[方法]基础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L—半胱氨酸、精氨酸进行试验,再用L9(34)正交表优化最佳配比,获得不同的稀释液配方,然后再进行对比试验,优选出使用效果最好的牛精液冷冻稀释液。[结果]牛精液冷冻稀释液添加0。125%、0。25%、0。375%的半胱氨酸;牛精液冷冻稀释液添加0。5%、0。75%精氨酸,牛冷冻精液解冻活力均得到提高。[结论]结果表明,半胱氨酸、精氨酸可用于牛精液冷冻保存,能改善牛精液冷冻保存效果,对提高牛冷冻精液质量效果明显。

    公牛冷冻精液稀释液精氨酸半光氨酸试验设计

    美仁牦牛肉不同部位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和脂肪酸测定分析

    李红梅包永清张红霞马登录...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放牧条件下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甘南成年美仁公牦牛 6 头、母牦牛 4 头进行屠宰,采取美仁牦牛肉的肩甲、背最长肌、股二头肌三个部位的分割肉。测定不同部位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结果显示:不同部位美仁牦牛肉的蛋白质含量为 22。97%~23。07%,其中股二头肌蛋白质含量最低,背最长肌最高;脂肪含量为1。27%~2。49%,股二头肌脂肪脂肪含量较低,不足 1。27%。氨基酸含量丰富,脂肪酸总量依次为肩甲、背最长肌、股二头肌上脑肉。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部位美仁牦牛肉中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等含量存在差异。

    美仁牦牛肉不同部位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对比分析

    酿酒酵母培养物对奶牛血清指标、免疫因子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白延琴李锋军刘超王文盼...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探讨酿酒酵母培养物对泌乳牛血清指标、免疫因子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子配对试验设计方法。[结果]试验组血清白蛋白含量(40。68)显著高于对照组(40。07,P<0。05),添加酿酒酵母培养物(sc)血清白蛋白含量,谷丙转氨酶、总蛋白、β-羟基丁酸平均值(29。92、74。10、0。32)显著低于对照组(30。60、77。47、0。37,P<0。05),降低了奶中体细胞的数量,提高机体免疫力;试验组瘤胃液中的菌群多样性逐渐增加(P<0。05)奶牛瘤胃菌群的相对丰度发生了变化,降低了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的比例,增加了拟杆菌门的比例;[结论]日粮中添加 SC 增加了血清白蛋白含量,降低了谷丙转氨酶、总蛋白、β-羟基丁酸值,提高了机体免疫力、增强了肝细胞保护力,降低了奶中体细胞数量;降低了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的比例,增加了拟杆菌门的比例。

    酵母培养物奶牛血清指标免疫因子瘤胃微生物

    两组同期发情方案及定时输精技术提高牦牛受胎率效果观察

    王文飙马登录马桂琳刘汉丽...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研究牦牛发情不集中、受胎率低的问题,利用二组同期发情方案使牦牛在繁殖季节集中表现发情后定时输精,准确把握输精时机,提高牦牛受胎率。本试验选择在同一草场常年放牧、健康、膘情均达中等以上,年龄3~10 岁母牦牛进行同期处理并严格控制处理和配种的时间,观察发情、受胎效果。结果显示,通过二组同期发情方案对牦牛同期发情处理,发情率、受胎率分别为 67%、76%、56%、64%,差异显著(P<0。05),同期组2 不论同期发情率还是受胎率明显高于同期组1,应加以示范推广。

    牦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受胎率效果

    甘南高寒地区施用有机肥对燕麦草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敏逸晖马俊清宫玉霞徐海...
    44-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有机肥对高寒地区燕麦草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本试验共设置 5 个不同的施肥处理,生育期 120 d后测定了燕麦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并分析了土壤的理化性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有机肥对高寒地区燕麦草产量影响较大,燕麦鲜草产量结合播种施 1 号燕麦专用有机肥作基肥,在分蘖期追施 2 号燕麦专用有机肥处理组最高,为 82 000 kg/hm2,本试验生产的有机肥处理组次之。此外,经土壤化学性质检测,各处理组有机质含量均较施肥前有所增加,本试验生产的有机肥处理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最高,说明以牛羊粪为原料通过益生菌发酵自制的有机肥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高寒地区燕麦有机肥草产量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