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华侨大学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华侨大学

张禹东

季刊

1006-1398

hdxbzsb@hqu.edu.cn

0595-22692431

362021

福建省泉州市华侨大学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aqiao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华侨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坚持办好传统的特色栏目,增加新栏目,使学报的质量和档次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党代会与中共党史记忆之场的建构——以中共七大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许冲
    5-1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代会是记忆党的历史的重要契机,也是存储党的历史记忆的核心机制.中共七大得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关键在于能通过系统记忆中共党史来建构党的政治认同和擘画抗战建国议题.整体考量中共七大记忆实践,借助系统回答"谁来记忆""为何记忆""怎么记忆""记忆什么""记忆何用"等基本问题,中共成功将党代会建构成为最具组织权威性的党史"记忆之场".如此场域创设与记忆实践,既因应党的记忆政治的根本诉求,也揭示出党的政治文化"新传统"创制的基本轨迹与规律,彰显出藉由权力话语建构而成的中共党史记忆形塑20 世纪中国政党政治的可能及价值.

    中国共产党中共七大中共党史记忆记忆之场

    疾病与社会:马克思文本中的医学隐喻

    谭兴林刘若澜
    1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学隐喻既是贯穿马克思思想史的独特阐述方式,也是表征马克思思想本义的关键载体.立足医学隐喻传统及社会有机体认知,马克思构塑了完备的医学隐喻体系,运用"瘟疫""寒热病"等疾病类词汇喻指普鲁士社会制度、德国观念论、英国政治经济学等社会理论与现实问题,运用"金鸡霜""解剖刀"等药物类、治疗工具类词汇喻指对社会问题或意识形态式的、或暂时的、或彻底的解决方案,藉此,马克思对封建制度、资本主义社会、人类历史等进行了深入反思.通过政治经济学研究,马克思笔下的医学隐喻从一种隐晦表达的思想修辞"进化"为成熟的社会医学观,基于工人阶级疾病问题分析,马克思以医学领域之面映射资本主义社会之体,为无产阶级指明解放道路,强调通过开展阶级斗争彻底消灭私有制,不仅在社会医学方面能够改善"工人病"产生的恶劣环境,更为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健康的身心条件.

    马克思医学隐喻社会问题社会医学观

    华人移民网络对中国出境旅游的影响

    宋昌耀顾嘉倩厉新建
    2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规模庞大的海外华人移民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互动的重要经济社会现象,华人移民形成的社会网络对于促进国际贸易、跨国投资乃至重塑全球经济地理都有着深远影响.基于华人移民网络对出境旅游的文化距离缩减效应、旅游成本节省效应和旅游服务便利效应,采用面板数据验证华人移民网络与中国出境旅游的关系.研究认为,华人移民网络对中国出境旅游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华人移民网络有助于缩减与目的地经济体的文化距离、节省出境旅游成本、增强旅游服务便利化水平,从而促进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华人移民网络均对中国出境旅游有正向影响,比较而言,中国居民前往发展中经济体的出境旅游更依赖华人移民网络.文化关联对发达经济体华人移民网络的中国出境旅游效应具有调节效应,中国居民向非儒家发达经济体的出境旅游更依赖于华人移民网络.

    出境旅游华人移民网络跨国移民文化关联

    华侨华人网络质量:量表开发及对跨国经营绩效影响

    黄健陈初昇衣长军
    41-5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社会网络视角将华侨华人内外部网络特征作为研究出发点,基于扎根理论方法,首先从成长性、融入性、联通性、传承性四个维度构念华侨华人网络质量,通过对 225 名华侨华人和当地族裔发放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初步验证了华侨华人网络质量的构念效度;然后发放 379 份问卷,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来验证华侨华人网络质量的结构维度、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研究结果显示,华侨华人网络质量在四维度构念最优;最后,通过对155 家中国海外子公司发放问卷,进一步研究验证华侨华人网络质量对中国海外子公司绩效的正向影响,以及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检验了量表的预测有效性.

    华侨华人网络质量扎根理论量表开发动态能力海外子公司绩效

    CEO股价崩盘经历与企业创新

    林春培曾志盛朱晓艳余传鹏...
    5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风险规避假说和感觉适应定律,分析了CEO股价崩盘经历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外部环境(融资约束)和内部资源(组织冗余)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利用2007-2017 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得到以下研究结论:CEO股价崩盘经历抑制了企业创新;在外部环境融资约束程度越高的企业中,CEO股价崩盘经历对企业创新的负向作用越强;在组织内部冗余资源越充裕的企业中,CEO股价崩盘经历对企业创新的负向作用越强.且在进行相关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研究结论对于上市公司制定科学合理CEO聘任制度、加强公司治理及推动CEO发起并实施企业创新具有重要参考与启示意义.

    CEO股价崩盘经历企业创新融资约束组织冗余

    考虑羊群效应的低碳创新网络搭便车行为演化——基于Moran过程的随机博弈分析

    汪熠杰吕宛青张一
    7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碳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动力与路径,由众多创新主体组成的低碳创新网络则是我国低碳创新的主要力量.然而,合作网络中的搭便车行为,却严重制约了我国低碳创新网络的稳定发展与深度创新.为此,在相关研究基础上考虑羊群效应理论,并引入Moran过程构建随机博弈模型,对低碳创新网络中搭便车行为的形成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首先,当不考虑羊群效应或羊群效应较低时,低碳创新网络仅存在唯一稳定状态.而当羊群效应作用较强时,创新网络中将存在多重稳定状态;其次,低碳创新网络中搭便车行为羊群效应大小受合作创新成本与收益、制度惩罚实施力度与概率、双重外部性、专利政策及创新成功率等因素影响;最后,根据博弈结果和数值模拟,对我国低碳创新网络中搭便车行为的防治提供政策建议与理论支持.

    低碳创新碳中和羊群效应稳定性随机博弈

    全球治理视角下"双碳"人才培养机制——基于能源环境类国际组织职员的数据

    赵源潘天一张健
    93-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亟须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发挥引领作用.在全球治理背景下思考这一问题,需要聚焦能源、环境类国际组织,对其职员的素质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双碳"类国际组织对于较低级别职员的发展有较高的期望,体现在选拔、绩效考核和晋升等多个环节.基于此,在"双碳"人才培养方面,需要统筹协调机制、完善科研体系、建设交叉学科专业、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实现高校、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的协同联动,才能推进"双碳"人才高质量发展.

    国际组织职员"双碳"全球治理人才培养

    公共风险谣言的行政治理——以实质法治为视角

    黄城
    10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冠疫情期间,各种相关谣言不断出现.实际上,这类公共风险谣言反映的是公民言论自由权和公共秩序之间的冲突,但从倒逼真相与公民监督的角度看,公民言论自由权和公共利益间又存在某种竞合.以一种权利本位思维出发,实质法治要求的是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既合法又合理,而"前见理论"要求的政府公信力也需要公权力部门采取一种更为柔和的方式来进行谣言治理.在治理公共风险谣言的过程中,政府要更偏向于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对公共秩序做更多的限制性解释.在此,政府可以从两个路径对公共风险谣言进行治理:一是以事后治理方式审慎认定与处罚公共风险谣言行为;二是基于人民主权及其衍生的公民知情权加大政府的信息公开以消解公共风险谣言.

    公共风险谣言权利本位政府公信力实质法治政府信息公开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数据交易及其法律制度构建

    莫琳
    117-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的商品化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生产要素.不是所有数据都能够成为数据交易标的,数据交易的促成需要数据处理者对数据资源形成有效控制.数据交易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兴产物,在数据权属界定、行为监管、制度规范等方面存在困难.数据权属边界划分并非能够一蹴而就,不适宜在原有权利体系中使用绝对权予以保护.在场内场外数据交易行为频繁的现实需求下,现阶段宜尽快明确数据交易制度中的具体规则,规范数据交易行为.第一,在数据分类分级保护机制的基础之上明晰数据交易范围,包括核心数据的绝对禁止和重要数据、个人数据等数据类型的相对禁止.第二,构建可信数据交易制度,完善数据交易合同中的安全保障条款设计,提高数据交易的法律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第三,通过确定数据权益,从源头上激励数据产品化,进一步推动数据交易统一市场的建设.

    数字经济数据交易数据权属数据合同个人数据交易

    性别地理:论美国加勒比裔小说中的跨国家园

    陈天然
    128-136,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美国加勒比裔小说中,"家"的空间表征体现为一种非同质性的跨国家园制作过程,它挑战了传统意义上的空间划分与性别划分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跨国移民的家园概念发生在祖籍国和东道国之间的社会场,并不断模糊化;另一方面,性别和地理的跨国缠绕催生了性别模式的变异,女性移民关于遗忘和记忆的家园叙事呈现出驳色的文本意义:其美国家园绘制彰显了开放性和前进性色调,却在有意无意间保留了加勒比家园底色;男性的家园怀旧叙事则关联家庭私域,呈现出封闭性和降维趋势,表达了主体性退隐或丧失的危机.由此,加勒比裔作家颠覆了男性/公共域和女性/私人域之间的齐整对立,动摇了传统的性别权力结构,再现了跨国空间中新的性别运作模式.

    美国加勒比裔小说跨国家园性别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