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球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球中医药
环球中医药

王永炎(名誉),张伯礼(总编辑)

月刊

1674-1749

hqzyy@126.com,hqzhyy@163.com

010-65269860

100711

北京东四西大街46号597室

环球中医药/Journal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环球中医药》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期刊,2010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打造科学性、思想性、可读性俱佳的中医学术期刊”为编辑方针,以国内外中医药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及时关注我国中医药最新学术热点,积极推介中医药最新学术成果、致力于深化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王永炎院士任名誉总编辑,张伯礼院士任总编辑。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理论探讨、临床经验、学术论坛、争鸣、海外中医、中医文化、名医心鉴、中医病案析评、综述、中医药热点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一体两翼,疏调气机"理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李君秋喻晓潘洁露董梦青...
    300-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体两翼,疏调气机"理论是由国医大师张震所创,是以肝为主体,调护脾肾为两翼,能够条畅气机,调气理血,平衡阴阳.文章基于"一体两翼,疏调气机"理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进行探讨,认识到气机调畅是胃腑功能正常的基础,并依赖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正常和脏腑间相互协调;进一步阐述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与肝失疏泄、脾肾亏虚、气血逆乱有密切关系;在治疗上应予以疏肝解郁、畅达气机,健脾益肾、补虚扶正,化瘀通滞、滋养胃络的治则,并在治疗中关注疾病发展,气血并治.可见,疏调气机理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体两翼,疏调气机气机失调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血并治治疗思路

    心"苦欲补泻"理论在双心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陈韵儒桓娜王承龙
    303-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脏"苦欲补泻"理论最早见于《素问·藏气法时论篇》,心脏"苦欲补泻"理论指出心以缓为苦,以软为欲.心苦缓,是指心脏苦患的病理状态,具体体现在心苦气缓、神缓和血缓;心欲软,是指心脏顺应天地之气的生理特性,具体含义为心火欲软、血脉欲软、神志欲软以及舌面欲软.治疗上当遵循"急食酸以收之""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双心疾病是指心脏和心理共病,其心脏、心理之间相互影响,气与血的失调和情志思维活动的异常同时存在,"气—血—神"的紊乱是其基本病机,而心"苦欲"理论内涵的根本也在于心气、血、神的失常,二者在病机方面相系紧密.双心疾病患者情绪特点分为生命活力低下的抑郁状态以及紧张担心的焦虑状态两类,治疗时在心"补泻"理论指导下,当辨证选择酸味药、咸味药、甘味药纠正偏颇,通过酸收心气、潜摄心神,甘益元气、泻火缓神,咸破血癥、滋水制火,以恢复心脏气血神三者调和的阴平阳秘之态,以期为双心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考.

    苦欲补泻双心疾病气血神焦虑抑郁

    从气血趋向角度论胸痹之阳微阴弦脉象

    迟佳慧纪冬梅牛丽强单敏敏...
    306-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了"阳微阴弦"的说法,阳微阴弦即指胸痹心痛发作时在寸口部位感受到的寸微尺弦的脉象,各医家对此众说纷纭,古代医家多从上焦阳虚,下焦阴邪乘之而论,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各有发微,总结各家之言多从本虚标实而论之,笔者认为阳微阴弦当从气血趋向角度论述,提出阳微阴弦是发生胸痹时气血向内汇聚在脉象上的表现的观点,阳微阴弦是对胸痹发作时气血内聚的动态变化的静态描述,并非贯穿疾病始终,其提示了疾病变化的动态过程,旨在揭示病情变化时气血为扶助内部正气,保护五脏与元神之府而向内聚集的机理,其出现提示病情有向两个方向变化的可能,一是疾病向轻、二是疾病加重,继续发展会表现为脉微,甚者出现脉微欲绝,并由此引申出同一病机下阳微阴弦亦可以见于其他部位及其他疾病.从气血趋向角度论胸痹之阳微阴弦脉象拓展了其理论内涵并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并起抛砖引玉之效,引发医家对于阳微阴弦以及其他传统中医理论的创新与拓展.

    阳微阴弦胸痹心痛气血趋向中医理论金匮要略

    从"营卫相随"探讨桂枝汤类方在产后痹中的应用

    赵淼张柔曼林安周昕妍...
    310-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后痹常因产后妇女多虚多瘀,营卫失和而发病."营卫相随"是指营卫二者如阴、阳可消长平衡,循环无端;如气、血可互根互用,胶结互化.本文围绕"营卫相随"理论,分析产后痹的病机发生衍化的过程,在营卫俱虚的基础上,邪气由浅入深,故将产后痹分为虚损期、表邪期、瘀滞期、变证期.治疗上贯穿桂枝汤补虚之义,虚损期以桂枝新加汤重补营卫荣肌腠,表邪期以黄芪桂枝五物汤益卫和营散表邪,瘀滞期以桂枝茯苓丸合柴胡桂枝汤通营达卫行涩滞,变证期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滋营温卫蠲湿痹,临证时还需细分四期病机、治法之别.

    营卫相随产后痹桂枝汤类方营卫失和调和营卫

    滋阴养血方联合针刺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肾阴虚证41例

    姜文仪余丹于存国
    313-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滋阴养血方联合针刺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肝肾阴虚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9例ITP肝肾阴虚证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41例(脱落3例)患者进行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1例(脱落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滋阴养血方联合针刺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治疗12周的治疗效果;在就诊时(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的第2天(治疗后),对比患者肝肾阴虚证的证候积分变化;记录患者出血、紫癜的消失时间.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白介素 17(interleukin 17,IL-17)、白介素 3(interleukin 3,IL-3)、干扰素 γ(interferon γ,IFN-γ)的水平;选用诺丁汉健康量表(nottinghamhealth profile,NHP)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组患者的紫癜、出血消失时间比对照组少(P<0.05);治疗后,两组的PLT较治疗前增加(P<0.05),MPV、PAIgA、PAIgM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的PLT比对照组高(P<0.05),MPV、PAIgA、PAIgM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IL-17、IFN-γ显著降低(P<0.05),IL-3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的IL-17、IFN-γ低于对照组(P<0.05),IL-3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HP各项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滋阴养血方联合针刺有助于提高ITP肝肾阴虚证的治疗效果,改善血小板功能,促进临床症状改善,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程度.

    滋阴养血方针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肾阴虚证血小板功能炎症反应

    芪黄滋阴益气汤联合调心健脾法针刺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

    李晓蕾赵秀丽董培琳何丽娟...
    317-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芪黄滋阴益气汤联合调心健脾法针刺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1例糖尿病性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47例患者(脱落4例)给予常规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47例患者(脱落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芪黄滋阴益气汤联合调心健脾法针刺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4周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气阴两虚证的主次症评分;对比两组心绞痛病情严重程度;对比两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舒张晚期流速峰值(early diastolic peak velocity/late diastolic peak velocity,E/A)的水平;运用 Gensini 积分评估两组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为82.98%,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次症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主次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发作频率、每次持续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显著减小(P<0.05);治疗组的发作频率、每次持续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比对照组小(P<0.05).治疗后,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高于治疗前(P<0.05),E/A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比对照组高(P<0.05),E/A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Gensini积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芪黄滋阴益气汤联合调心健脾法针刺可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性冠心病气阴两虚证的疗效,进一步减轻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降低冠脉病变程度.

    芪黄滋阴益气汤调心健脾法针刺糖尿病性冠心病气阴两虚证心绞痛症状心功能冠脉病变程度

    附芪抗衰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的疗效观察

    陈艳俏杨翠张成英谢继宏...
    321-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附芪抗衰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55例(脱落5例)进行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56例(脱落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附芪抗衰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12周的临床疗效,使用6分钟步行试验(6 minutes walking test,6MWD)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运用LEE氏心衰评分评估患者的心衰病情,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每次持续时间,对比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D)、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DD)的水平,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中氨基端前脑钠素(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的水平,使用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患者治疗12周,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为81.82%,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6MWD高于治疗前(P<0.05),LEE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6MWD高于对照组.LE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每次持续时间显著减少(P<0.05);研究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每次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比治疗前高(P<0.05),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比治疗前数值降低(P<0.05);研究组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比对照组治疗后高,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比对照组治疗后小(P<0.05).治疗后,两组的NT-proBNP、H-FABP、PAI-1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NT-proBNP、H-FABP、PAI-1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MLHFQ评分比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经附芪抗衰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心绞痛症状和心衰病情进一步减轻,心功能和生存质量获得明显提高.

    附芪抗衰方穴位贴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心绞痛心功能生存质量

    蚕芎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痰瘀阻络证41例

    邵文丽刘志刚尹加亮石峻...
    325-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蚕芎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9例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痰瘀阻络证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脱落4例,剩余41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脱落3例,剩余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蚕芎通痹汤治疗.两组在治疗3个月后统计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肿胀指数和压痛指数.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antibodies against mutant citrulline vimentin,MCV-Ab)、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e peptide antibody,CCP-Ab)、趋化因子 19(chemokine 19,CCL19)的水平.对比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弥散量、呼气峰流量、肺总体积(total lung volume,TLV)、肺动脉直径(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PAD)、周围血管数量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3个月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为73.17%,组间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肿胀指数、压痛指数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关节肿胀指数、压痛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CV-Ab、CCP-Ab、CCL19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活量、弥散量、呼气峰流量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肺活量、弥散量、呼气峰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LV、周围血管数量高于治疗前(P<0.05),PAD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TLV、周围血管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PA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蚕芎通痹汤可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痰瘀阻络证的疗效,进一步减轻关节症状,改善肺功能.

    蚕芎通痹汤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病痰瘀阻络证关节症状肺功能

    芍桂温经通络汤联合解痉法针刺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

    陈钦龙耿猛李爱华
    329-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芍桂温经通络汤联合解痉法针刺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73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剩余35例(1例脱落)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剩余35例(2例脱落)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芍桂温经通络汤,同时联合解痉法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6周的总有效率.使用伯格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assessment,BBA)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使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ugl 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患侧的上下肢的肢体运动功能.使用临床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ticity index,CSI)评估患者肢体的痉挛程度.同时进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T)和10米步行测试(10-meter walk test,10 mWT),比较患者的行走能力.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经6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BBA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下肢的FMA评分比治疗前高(P<0.05),且治疗组上下肢的FMA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CSI各项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CSI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10 mWT高于治疗前(P<0.05),TUGT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10 mWT高于对照组(P<0.05),TUG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芍桂温经通络汤联合解痉法针刺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减轻患肢的痉挛程度,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水平.

    芍桂温经通络汤解痉法针刺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痉挛程度血液流变学

    针刺肺经穴联合中脘穴艾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孔胜建尤阳董宝鑫
    33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针刺肺经穴联合中脘穴艾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 将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5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肺经穴及中脘穴艾灸联合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胃动素(motilin,MTL)及胃泌素(gastrin,GAS)水平;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窦收缩频率、胃半排空时间、胃窦收缩幅度等胃动力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联合组总治疗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便溏、胀满、嗳气、胃脘疼痛以及疲乏无力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SS水平及胃半排空时间低于对照组,且GAS、MTL水平及胃窦收缩频率、胃窦收缩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副作用总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肺经穴联合中脘穴艾灸治疗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肺经穴中脘穴针刺艾灸功能性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