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球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球中医药
环球中医药

王永炎(名誉),张伯礼(总编辑)

月刊

1674-1749

hqzyy@126.com,hqzhyy@163.com

010-65269860

100711

北京东四西大街46号597室

环球中医药/Journal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环球中医药》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期刊,2010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打造科学性、思想性、可读性俱佳的中医学术期刊”为编辑方针,以国内外中医药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及时关注我国中医药最新学术热点,积极推介中医药最新学术成果、致力于深化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王永炎院士任名誉总编辑,张伯礼院士任总编辑。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理论探讨、临床经验、学术论坛、争鸣、海外中医、中医文化、名医心鉴、中医病案析评、综述、中医药热点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滋肾丸对KKay小鼠肝脏胰岛素抵抗以及PI3K-Akt-FOXO1通路的影响

    陈源吴悠吴丽丽秦灵灵...
    377-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滋肾丸水提物对于糖尿病小鼠降糖效果及该药对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 21只KK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滋肾丸高剂量组和滋肾丸低剂量组,每组7只;7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连续灌胃给药6周,滋肾丸高剂量组予2.8 g/(kg·d),滋肾丸低剂量组予1.4 g/(kg·d),模型组、正常组予等体积蒸馏水.观察每周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最后一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的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qPCR 法检测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磷脂酰肌醇 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 B(protein kinase B,PKB/Akt)、叉头框蛋白 1(forkhead box O1,FOXO1)、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PEPCK)、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G6pase)、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CK)基因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和糖原过碘酸雪夫染色(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ing,PAS)观察肝脏病理情况和糖原分布.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滋肾丸高剂量组和滋肾丸低剂量组小鼠FBG、HOMA-IR、OGTT曲线下面积明显下降,肝脏形态学改变部分减少,脂滴减少,糖原分布增加,FOXO1、PEPCK、G6pase基因表达均明显下降,滋肾丸高剂量组GCK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滋肾丸对于KKay小鼠降糖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肝脏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是降低FOXO1、PEPCK、G6pase的转录水平,提高GCK的转录水平,从而抑制糖异生,促进糖原合成有关.

    滋肾丸小鼠肝胰岛素抵抗磷脂酰肌醇3-激酶通路糖代谢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究针灸抑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肠道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

    邱宇驰韩红伟张家玮付伊萌...
    384-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识别结肠组织的代谢模式,探讨针灸抑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IBS-D)模型大鼠肠道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45只SD大鼠分为3组,即对照组、模型组、针灸组.模型组与针灸组采用急、慢性应激相结合方法制备IBS-D模型大鼠.针灸组在造模同时给予针灸"足三里""关元""内关"治疗,每日1次,共28日.通过观察稀便率、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血清和结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 含量及测定结肠转运功能评价肠道功能.利用TM广靶代谢组学技术对三组大鼠的结肠组织样品进行代谢轮廓分析,利用PCA和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并结合数据库筛选差异代谢物,利用KEGG找到富集代谢通路.结果 造模后,模型组稀便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灸组稀便率降低(P<0.01).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NF-α、JL-6、IL-1β含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TNF-α、IL-6、IL-1β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结肠黏膜TNF-α、IL-1β含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结肠黏膜IL-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与模型组比较,结肠黏膜TNF-α、IL-6、IL-1β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玻璃小球排出时间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灸组玻璃小球排出时间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可见明显粘膜层厚度变薄,较多腺体消失,局部可见明显腺体损伤,同时可见较多细胞核固缩胞体消失,空洞明显;针灸组大鼠有较多炎症细胞浸润于粘膜层顶端,少量腺体损伤.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代谢物肉碱C13:0上调,肉碱C7:DC水平下调,L-苯丙氨酸-L-亮氨酸水平上调,环(酪氨酸—亮氨酸)水平上调,甘油2-磷酸水平下调;与模型组比较,针灸组代谢物肉碱C13:0水平下调,肉碱C7:DC水平上调,L-苯丙氨酸-L-亮氨酸水平下调,环(酪氨酸-亮氨酸)水平下调,甘油2-磷酸水平上调.模型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代谢途径有2条,分别是色氨酸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针灸组与模型组对比差异代谢通路有1条,是卟啉与叶绿素代谢.结论 从结肠组织代谢组学的角度,针灸可能是通过调节代谢物肉碱C13:0、肉碱C7:DC、L-苯丙氨酸-L-亮氨酸、环(酪氨酸—亮氨酸)、甘油2-磷酸的水平,调节卟啉与叶绿素代谢通路,发挥抑制肠易激综合征肠道炎症反应的作用.

    针灸肠易激综合征结肠代谢组学

    乌梅丸及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炎症因子和神经肽表达的影响

    许宗颖张冬梅张雪丽王文雅...
    393-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机制及配伍特点.方法 83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其中空白对照组、全方组、酸味组、苦味组、辛味组、甘味组、阳性药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各10只,模型组13只.采用4%乙酸灌肠法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造模24小时后给药,全方组大鼠每日给药量为900 mg/kg,酸味组270 mg/kg,苦味组235 mg/kg,辛味组340 mg/kg,甘味组110 mg/kg,阳性药组300 mg/kg,以10 mL/kg大鼠体质量的容量灌胃给药,每日2次,连续7天.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灌以等量生理盐水.通过疾病损伤指数(disease damage inde,DAI)对疾病模型进行评分,黏膜病理损伤通过结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结肠组织神经肽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胃饥饿素、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P 物质(substance P,SP)、神经肽 Y(neuropeptide 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Y)水平.结果 (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DAI评分升高(P<0.05);结肠病理损伤明显,可见水肿、充血、炎性浸润,与周围组织粘黏;血清IL-6、IL-8、TNF-α(P<0.05)升高;结肠组织VIP、SP、胃饥饿素、5-HT、NPY水平显著增加,CGRY水平显著降低(P<0.05);(2)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各拆方组及阳性药组DAI评分降低(P<0.05),溃病性结肠炎大鼠的病理损伤得到不同程度的减轻.全方组、各拆方组及阳性药组均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IL-6、IL-8、TNF-α水平(P<0.05).全方组、苦味组、阳性药组大鼠结肠组织VIP、SP、胃饥饿素、5-HT、NPY水平显著降低,CGRY水平显著升高(P<0.05).酸味组大鼠结肠组织VIP、SP、胃饥饿素、5-HT、NPY降低(P<0.05).辛味组大鼠结肠组织VIP、胃饥饿素、5-HT降低,SP、CGRY水平显著升高(P<0.05).甘味组大鼠结肠组织VIP、SP、胃饥饿素、NPY降低,CGRY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乌梅丸及其拆方可能通过调节神经肽和细胞因子这一机制来干预溃疡性结肠炎,全方对神经肽的作用范围更为广泛,其余各拆方组对部分神经肽具有调节作用,各拆方组能够通过协同作用发挥抗炎作用.

    乌梅丸溃疡性结肠炎神经肽炎症因子拆方五味理论

    "三法三穴"推拿手法干预早期对Minor CC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IL-17A/RA、C/EBPβ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

    陈金平刘志凤于天源王厚融...
    401-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三法三穴"推拿手法干预早期对轻度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Minor chronic compression injury of sciatic nerve,Minor CC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中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白介素-17A 受体(interleukin-17A receptor,IL-17RA)、转录因子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 β(transcription factor 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β,C/EBPβ)表达的影响,明确推拿对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eripherally neuropathic pain,pNP)的即刻镇痛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推拿组,8只/组,模型组、推拿组复制Minor CCI模型.使用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模拟点法、拨法、揉法,对推拿组大鼠患侧殷门、承山、阳陵泉进行定时、定性、定量干预1次,通过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mechanical withdraw threshold,PMWT)与冷敏阈值(cold sensitivity threshold,CST)评价干预后即刻对大鼠机械痛觉、温度觉敏化情况变化;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WB)检测脊髓背角中IL-17A、C/EBPβ表达;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脊髓背角中 IL-17A、IL-17RA、C/EBPβ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模型组相比,推拿干预1次后可提高Minor CCI模型大鼠PMWT与CST(P<0.01);WB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推拿可降低IL-17A、C/EBPβ在脊髓背角中蛋白的表达(P<0.05);RT-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推拿可降低IL-17A、IL-17RA、C/EBPβ在脊髓背角中mRNA的表达(P<0.05).结论 推拿干预1次后,可通过抑制脊髓背角中IL-17A、IL-17RA、C/EBPβ信号通路的表达,改善机械痛觉及冷刺激敏化情况,从而实现即刻镇痛的作用.

    推拿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脊髓背角白介素-17A白介素-17A受体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

    调脾安肠方对裸鼠结肠癌肝转移灶miR-34a-5p、Notch1/NF-KB表达的影响

    王玉坤孙适然张津铖程志强...
    407-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调脾安肠方对裸鼠结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is,CLM)灶组织中 MicroRNA-34a-5p(miR-34a-5p)及其靶基因 Notch1/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30只雄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每组10只.脾脏原位注射HCT-116人结肠癌细胞(细胞数约为1×107个/mL)法构建CLM模型.中药组在CLM造模完成2周后开始调脾安肠方(2 g/mL,每日0.2 mL)灌胃2周,空白组和模型组同期予等体积0.9%生理盐水灌胃.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肝转移灶病理组织形态;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肝转移灶Notch1、NF-κB p65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肝转移灶miR-34a-5p及Notch1、NF-κB p65 mRNA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裸鼠镜下病理转移灶面积明显减小,核分裂像减少,提示调脾安肠方抑制了结直肠癌细胞在肝脏的定植和迁移.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肝转移灶中 miR-34a-5p 含量显著降低(P<0.01),Notch1、NF-κB p65 蛋白表达升高(均 P<0.05),Notch1、NF-κB p65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Notch1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5),NF-κB p65 的 mRNA 表达显著降低(P<0.01).miR-34a-5p 与 Notch1 mRNA 在结肠癌肝转移灶组织中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2=0.8845,P<0.05),Notch1与NF-κB p65在结肠癌肝转移灶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2=0.9291,P<0.01).结论 中药复方调脾安肠方能抑制裸鼠结肠癌肝转移灶形成,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癌基因miR-34a-5p靶向负性调节Notch1/NF-KB通路表达有关.

    结肠癌肝转移中药复方调脾安肠方miR-34aNotch1核转录因子-κBp65药理机制

    益气化瘀解毒方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肺损伤及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的作用研究

    邹乔李雁陈瑜孔煜荣...
    414-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方及拆方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益气清热组、益气化瘀组、益气逐饮组及中药全方组,每组6只.益气清热组、益气化瘀组、益气逐饮组、中药全方组给予对应中药浸膏12.2 g/(kg·d)连续灌胃7天,其余组均以等量蒸馏水灌胃.尾静脉注射LPS建立ARDS大鼠模型,造模后16小时麻醉处死各组动物进行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法检测肺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Rap1b、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euk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1,LFA-1)、巨噬细胞表面抗原-1(macrophage surface antigen-1,MAC-1)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Rap1b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Rap1b、LFA-1及MAC-1蛋白表达均有所上调.与模型组相比,益气化瘀解毒方及拆方可明显减轻ARDS模型大鼠肺损伤,显著下调肺泡灌洗液中Rap1b、MAC-1及肺匀浆中LFA-1蛋白表达.结论 益气化瘀解毒方对LPS诱导的ARDS模型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少Rap1b、LFA-1和MAC-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中性粒细胞粘附活性有关.

    益气化瘀解毒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ap1b中性粒细胞粘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巨噬细胞表面抗原-1

    《千金要方》宋校本与新雕本针灸文献异文探析

    王林云潘锋李宝金曾凤...
    420-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针灸专篇为重点,对《千金要方》宋校本与新雕本针灸文献进行逐字对勘,发现两版本在篇次篇题、条文编次,腧穴顺序、穴名及定位等方面多有异同;宋校本增补大量针灸文献.比对结果的分析显示,宋校本篇次排列更为严密,篇题确立更为准确,治方、腧穴及其主治归类更为有序合理,穴名及定位更为规范统一,病种、主治病症、针灸禁忌等方面的内容更为丰富,增强了《千金要方》针灸文献学术框架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强化了该书的临床实用性.另一方面,宋校本存在若干失误及大量径改原书、所据文献不明之处.结合以儒臣主导校书工作的特殊性,宋校本针灸文献的不确定性值得重视.有必要对宋人整理《千金要方》针灸文献的理念、原则、参考文献、方法程式及具体内容进行全面系统考察,辨章学术,以便有效利用其文本资料,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千金要方新雕本宋校本针灸异文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

    王惠敏王欢欢冯梅高源...
    426-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从益气活血的角度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从中医"同治异病"的角度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DPN、RA的作用机制.结果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DPN、RA都采用了益气温经、和血通痹的治疗方法,证实了 DPN、RA在其证候特点的相同点,也推出了两者"异病同治"的客观存在性.黄芪桂枝五物汤对DPN和RA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整体调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GEs,RAGE)信号通路实现的,但对不同病变有不同的侧重点.DPN的治疗主要通过抑制神经元凋亡和刺激突触再生来保护神经.RA的治疗往往依赖于对肿瘤坏死因子(transforming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信号通路、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信号通路等炎症相关通路的调节,以减少炎性因子,调节免疫.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可通过相同途径和不同途径治疗DPN、RA,两者虽有相通之处和内在联系,但也有不同之处,故应着眼于不同的方向,为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黄芪桂枝五物汤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异病同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

    肾病综合征诊断,当明确病理;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长补短

    赵进喜张守琳邓跃毅刘宝利...
    439-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病综合征是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明确诊断病理类型对于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学认为本病的中心病位总在肾,但与肺、脾、三焦等多脏有关,常表现为本虚标实.本病在治疗方面以健脾补肾、行气利水为主,或兼以宣肺调肝,也常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湿、疏利三焦等治法.临床中应重视风邪在本病发病中的作用,同时强调标本同治、分期论治.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对本病治疗有效,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减毒增效,有利于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肾病综合征分期论治标本同治中西医结合临床经验

    《血证论》从脏腑辨治淋证探析

    王萌萌董艳丽迟敬孙雪英...
    44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淋证的论治历代多注重湿热蕴结下焦,病位限于肾与膀胱.而清代医家唐宗海论治淋证放眼于上中下三焦,区分各个脏腑以施治.本文通过梳理《血证论》及历代医家论述淋证的相关条文,对淋证的源流及辨治角度进行探究,总结唐宗海治疗淋证的特色.《血证论》首次提出从脏腑辨治淋证的理论,先从肺、心与小肠、脾、肝、肾与膀胱定淋证病位,再以"阴阳水火气血"理论为基础辨其病性,具体从津枯肺燥、心经火旺、脾土不化、肝经湿热、肾不化气论治,根据不同脏腑分别予以滋补肺阴、清心利水、健脾利湿、泻肝经湿热、平衡肾之阴阳.这种先定病位后分病性的方法对淋证的辨治更为精细,而且脏腑辨治与辨淋证病性(包括热淋、气淋、石淋、膏淋、劳淋、血淋等)的辨治方法互为补充,使淋证的治疗更为系统和完善,也为中医临床辨治提供新的视角.

    唐宗海《血证论》淋证脏腑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