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球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球中医药
环球中医药

王永炎(名誉),张伯礼(总编辑)

月刊

1674-1749

hqzyy@126.com,hqzhyy@163.com

010-65269860

100711

北京东四西大街46号597室

环球中医药/Journal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环球中医药》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期刊,2010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打造科学性、思想性、可读性俱佳的中医学术期刊”为编辑方针,以国内外中医药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及时关注我国中医药最新学术热点,积极推介中医药最新学术成果、致力于深化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王永炎院士任名誉总编辑,张伯礼院士任总编辑。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理论探讨、临床经验、学术论坛、争鸣、海外中医、中医文化、名医心鉴、中医病案析评、综述、中医药热点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JAK2/STAT3通路探讨颐脑解郁复方对体外氧糖剥夺/再复氧损伤型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王敏曲淼丁海月刁华琼...
    769-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Janus激酶(Janus kinase 2,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信号通路探讨颐脑解郁复方对氧糖剥夺/再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新生大鼠海马制成细胞悬液,原代培养海马NSCs,建立OGD/R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OGD/R模型组、颐脑解郁复方组、抑制剂组、颐脑解郁复方+抑制剂组.增殖的细胞正常组和OGD/R模型组海马NSCs无血清培养基培养,颐脑解郁复方组用NSCs含药血清培养基培养,抑制剂组用JAK2/STAT3通路抑制剂S31-201培养,颐脑解郁复方+抑制剂组用NSCs含药血清培养基和S31-201培养.分化的细胞正常组和OGD/R模型组用NSCs诱导分化培养基培养,颐脑解郁复方组用NSCs诱导分化培养基和含药血清培养,抑制剂组用NSCs诱导分化培养基和S31-201培养,颐脑解郁复方+抑制剂组用诱导分化培养基及含药血清和S31-201培养.各组细胞培养48小时后采用CCK-8法筛选颐脑解郁复方最佳浓度及检测各组海马NSCs的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海马NSCs的分化情况,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JAK2、STAT3基因和p-JAK2、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 (1)各组细胞培养48小时后细胞增殖情况:与正常组相比,OGD/R模型组细胞增殖数量明显降低(P<0.01);与OGD/R模型组相比,颐脑解郁复方组、抑制剂组、颐脑解郁复方+抑制剂组海马NSCs增殖的数量明显增多(P<0.01)o(2)各海马NSCs经诱导分化培养48小时后,与正常组相比,OGD/R模型组分化后的细胞明显减少,海马NSCs向神经元分化减少,细胞排列稀疏.与OGD/R模型组相比,颐脑解郁复方组、抑制剂组、颐脑解郁复方+抑制剂组分化后的细胞明显增多,海马NSCs向神经元分化增多,细胞密度增大,突起增多.(3)各组细胞JAK2/STAT3通路相关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情况:与正常组相比,OGD/R模型组海马NSCs的JAK2、STAT3基因及p-JAK2、p-STAT3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5,P<0.01);与OGD/R模型组相比,颐脑解郁复方组、抑制剂组、颐脑解郁复方+抑制剂组海马NSCs的JAK2、STAT3基因及p-JAK2、p-STAT3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P<0.01).结论 颐脑解郁复方可以促进OGD/R损伤的海马NSCs的增殖与分化,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JAK2/STAT3信号通路,降低JAK2、STAT3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颐脑解郁复方海马神经干细胞Janus激酶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细胞增殖细胞分化

    电针预处理丰隆穴对脑血栓大鼠神经生长因子、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吴雯昱郭孟玮赵雅芳任秀君...
    778-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预处理丰隆穴(ST40)对三氯化铁(FeCl3)诱导的远端大脑中动脉血栓(dist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 thrombus,dMCAT)模型大鼠行为学、脑梗死体积及梗死侧海马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缺血区皮层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阿司匹林组,假手术组10只,其余每组14只.对电针组予电针双侧丰隆穴(2/100 Hz,1~3 mA),每天1次,每次30分钟,对阿司匹林组予阿司匹林50 mg/(kg·d)灌胃,均持续7天.第8天,模型组、电针组、阿司匹林组以50%FeCl3溶液贴敷左侧大脑中动脉,建立dMCAT模型.术后24小时和7天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价(Longa评分、网屏实验、平衡木实验);术后24小时以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术后24小时和7天取大鼠梗死侧脑组织,以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NGF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缺血区皮层NO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24小时,模型组大鼠Longa评分、网屏实验评分、平衡木实验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术后24小时,电针组大鼠Longa评分降低(P<0.05),电针组和阿司匹林组网屏实验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P<0.05,P<0.01),平衡木实验评分降低(P<0.05).术后7天电针组与阿司匹林组海马NGF表达水平升高(P<0.01,P<0.05).各组皮层NO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电针和阿司匹林预处理均能一定程度减轻脑血栓大鼠早期脑损伤,改善运动功能,并提高术后7天梗死侧海马NGF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利于后期的神经恢复.

    脑缺血电针预处理行为学神经生长因子一氧化氮

    川芎提取液制备工艺的优化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热依塞·努尔买买提李一芃王梓旭Subin Bak...
    785-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川芎提取液的制备工艺,研究川芎提取液对小鼠的安全性和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活性.方法 首先,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阿魏酸和川芎多糖的转移率为考察指标,对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加水量等3个因素进行考察,优化川芎的提取工艺.进一步,将川芎提取液浓缩并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浓缩,一部分浓缩后醇沉,合并浓缩液与醇沉物,以外观性状和口感为指标,比较确定川芎浓缩液和醇沉液的比例,制备川芎提取液.随后,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小鼠免疫抑制模型,灌胃给予小鼠川芎提取液低、中、高剂量,其浓度分别为190.0、380.0、570.0 mg/kg,连续灌胃32天后取材,测定小鼠脏器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 鼠免疫球蛋白 G(immunoglobin G,IgG)、免疫球蛋白 M(immunoglobin M,IgM)、补体 C3(complement 3,C3)、补体 C4(complement 4,C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变化;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的转化率;LDH法测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活性.结果 阿魏酸和川芎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2次,第一次提取液料比为10∶1,提取时间为4小时;第二次提取液料比为5∶1,提取时间为2小时.川芎水提浓缩液与65%水提醇沉物配比为3∶2时,制备的川芎提取液溶液澄清度高、口感好.与模型组比较,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显著上升(P<0.01,P<0.001),川芎提取液各剂量组IgG、IgM、C3、C4含量均显著升高(P<0.001,P<0.01,P<0.05),川芎高剂量组IL-6、IL-8、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01,P<0.01,P<0.05),川芎中剂量组IL-6、IL-8含量均显著降低(P<0.001),川芎低剂量组IL-8含量显著降低(P<0.01),川芎提取液各剂量组均可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动物NK细胞活性和脾淋巴细胞转化率(P<0.001,P<0.01,P<0.05).结论 优化的川芎提取液制备工艺可行、简便、稳定、澄清度高、口感好、安全性高,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川芎正交试验法免疫调节细胞因子环磷酰胺

    基于RNA测序技术研究推拿改善运动性疲劳大鼠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宋红志王泽中钮妍付国兵...
    794-8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RNA测序技术探讨推拿改善运动性疲劳大鼠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入对照组、模型组和推拿组,每组8只.对照组常规喂养,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每日力竭运动后于笼中休息;推拿组每日力竭运动后予推拿干预15分钟,各组共干预21天.取材后,运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的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及TUNEL检测观察大鼠肝脏细胞凋亡情况;提取各组大鼠肝脏组织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确定其生物学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大鼠均出现了轻度肝损伤的病理改变,且模型组大鼠的肝脏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推拿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改变均明显改善,肝窦微狭窄,小叶间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肝脏细胞趋于正常,且推拿组大鼠肝脏细胞凋亡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经转录组学分析,对照组与模型组共筛选出差异基因491个,其中上调基因244个,下调基因247个,模型组和推拿组共筛选出差异基因513个,其中上调基因257个,下调基因256个,两组共有的差异显著基因筛选出 5个,分别为Ppargc1a、Fbp2、Gadd45g、Atp1b2和Myh7.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推拿改善运动性疲劳大鼠肝脏损伤主要涉及信号传递、对刺激的反应以及核酸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等;KEGG通路分析结果主要包括FoxO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和cGMP-PKG信号通路等.结论 推拿改善了运动性疲劳引起的大鼠肝脏组织的炎性损伤及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pargc1a、Fbp2、Gadd45g、Atp1b2和Myh7基因高度相关.

    推拿运动性疲劳转录组学肝脏损伤细胞凋亡信号通路

    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肺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铁死亡的影响

    武玉琳王翠菡崔亚萌周钧...
    801-8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清瘟败毒饮对肓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脓毒症肺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 取75只SD健康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清瘟败毒饮低、中、高剂量组,共5组.假手术组只切开腹壁并缝合,不进行CLP,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其余各组运用CLP建立脓毒症肺损伤大鼠模型.检测治疗后各组大鼠生存率、肺组织的湿干重比、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总蛋白含量、BALF总细胞数、肺组织脂质过氧化水平及肺组织HE染色,研究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肺损伤的治疗作用.运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铁蛋白重链(ferritin heavy chain,FTH)、铁蛋白轻链(ferritin light chain,FTL)、转铁蛋白(transferrin)、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蛋白表达情况,探讨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肺损伤大鼠模型中铁死亡相关因子的影响,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 模型组生存率为40.00%,清瘟败毒饮低、中、高剂量组生存率分别为53.33%、60.00%、73.33%;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能明显增加脓毒症肺损伤大鼠肺湿干重比(W/D)(P<0.01),模型组BALF上清液总蛋白含量显著增多(P<0.01),总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同模型组相比,清瘟败毒饮中、高剂量组能减少脓毒症肺损伤大鼠肺W/D(P<0.05,P<0.01),清瘟败毒饮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减少BALF上清液总蛋白含量(P<0.05,P<0.01),减少总细胞数(P<0.05);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 β(interleukin-1 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4-羟基壬烯醛(4-hydroxide,4-HNE)、总谷胱甘肽(total-glutathione,T-GSH)、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和二价铁离子(Fe2+)水平显著升高(P<0.01).同模型组相比,清瘟败毒饮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大鼠IL-6、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清瘟败毒饮高剂量组大鼠MDA和4-HNE水平显著降低(P<0.01);清瘟败毒饮各剂量组均能降低GSSG和Fe2+水平,尤其以清瘟败毒饮高剂量组更为显著(P<0.01).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中T-GSH、GSH水平和GSH/GSSG比值明显降低,清瘟败毒饮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T-GSH、GSH水平和GSH/GSSG比值(P<0.01),模型组大鼠FTH、FTL、Transferrin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GPX4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同模型组相比,经各剂量清瘟败毒饮干预后FTH、FTL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而中、高剂量清瘟败毒饮干预同样可以降低Transferrin的蛋白表达量(P<0.01);此外,清瘟败毒饮各剂量组可明显升高GPX4蛋白表达(P<0.01).结论 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肺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明确,其治疗机制可能同抑制铁死亡相关.

    脓毒症肺损伤铁死亡清瘟败毒饮铁蛋白重链铁蛋白轻链转铁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

    《金匮要略》成书新考——兼论宋以前整理者对张仲景原文的增改

    包伯航刘辰鑫
    809-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考察唐以前史志目录及医学文献中有关张仲景著作的记载,发现今本《金匮要略》在北宋校正医书局开始校正之前,便已经过历代整理者的更名、增删和校改,成书过程极为复杂.提出关于今本《金匮要略》成书过程及成书年代的正确表述应为:北宋王洙发现的《金匮玉函要略方》是一部以张仲景著述为主体,经宋以前历代整理者增、删、校、改,成书于唐以后的医学著作;《金匮要略方》是北宋校正医书局在《金匮玉函要略方》的基础上重新整理、校订而来的,初刊于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其成书年代为北宋.

    金匮要略金匮玉函伤寒杂病论张仲景王洙北宋校正医书局

    肝肾综合征疑难危重;临证方略当防治结合

    赵进喜姜学连王宪波杜宏波...
    819-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肾综合征是严重肝病发生的同时伴有全身循环功能障碍引起的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表现的严重并发症,其预后差,存活率低.现代医学治疗主要包括缩血管药物、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肾脏替代治疗、肝移植等.中医认为本病核心病机为肝脾肾虚衰,气滞血瘀水停,浊毒阻滞气机升降出人,肝脾肾同治、行气利水活血、化浊解毒为其基本治法.该病属于疑难危重症,应积极接受中西结合治疗,以尽力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同时更应注重预防,早期积极控制或治疗原发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治结合,寓防于治,具有重要意义.

    肝肾综合征浊毒中西医结合预防治疗

    基于脉胀理论从营卫探讨无症状高血压病的辨治

    李明昊侯承志艾克热木·艾尔肯李红萍...
    824-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脉胀"首见于《灵枢·胀论》,本文根据其论述的病理特征,结合《内经》疾病逐层传变的理论认为其可对应于现代高血压病早期无症状阶段.《内经》理论中营气主血而行脉内上下,内注脏腑,外络皮毛;卫气循脉外,散布全身,温分肉,肥腠理,共同承担输布代谢等功能.营卫和畅,血脉流通,是脏腑肢体官窍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对应着现代医学正常血压的生理基础.笔者认为营卫失和,血脉壅胀是无症状高血压病的核心病机,厥气阻碍脉外卫气的正常运转或因卫气本身逆乱,以致脉外之卫气失其运行之常路,僭越逆行人血脉中,与营血不和,致气血壅塞而生脉胀.故临床当以调和营卫,通畅气血为治疗总则,并从营卫血脉之阴阳、气血和脾胃化生之源三个层面分层论治,以桂枝汤法配以风药宣畅阳郁,行阴散壅;以丹参饮加减理气行血,散壅消胀;以升阳益胃汤为主体加减,升清降浊,和中消胀.本文针对高血压病无症状阶段不便由症状进行辨证论治的情况和当前高血压病脏腑辨证为主的辨治思路做出了补充,以完善高血压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系统诊治.

    脉胀营卫无症状高血压病桂枝汤丹参饮风药升阳益胃汤

    从"瘀毒郁互结,双心失调"探讨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病机与证治

    赵小森周倩郭亚鑫龚淑娴...
    827-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形神、双心理论,探讨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病机特点与治则治法.焦虑抑郁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积极地识别、干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降低冠心病不良事件发生有着重要意义.冠心病在传统医学中称为"胸痹",焦虑抑郁属"郁病"范畴,胸痹与郁病并存,构成"形体之心"与"神明之心"共病的双心疾患.本病病机责之于瘀毒郁互结,双心失调,形神俱伤.形体之心因瘀毒所阻,神明之心因郁所伤,两者生理相依,病理互损.瘀、毒、郁常相兼为患,互为因果.其中"瘀"贯穿冠心病的始终,为病情转变的始动环节,"毒"为病情转变和恶化的关键,"郁"为冠心病发病及其病情转折的促进因素.该病以瘀、毒、郁为病理因素,故而确立活血解毒以治形,解郁安神以调神的治疗原则.本文将从中医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认识、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主要病机和治则治法进行阐述,旨在为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冠心病双心形神焦虑抑郁

    新安医家对李杲脾胃学说的发挥

    张凌宇张梦云李净胡建鹏...
    831-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析新安医家对李杲脾胃学说的发展与继承情况.提炼李杲《脾胃论》一书中脾胃学说的主要学术思想,并研究新安地区代表性新安医家相关的学术思想,探明各代表性新安医家脾胃学说的理论源流,探析新安各家对李杲脾胃学说的继承与发展.新安医家受李杲脾胃学说影响深远,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挥与创新,如汪机受其影响首创"固本培元"学说,孙一奎结合医易之理,创"命门动气说",罗周彦首"将元气分元阴、元阳",创培补元阴元阳四方;吴澄著《不居集》,首倡"理脾阴"一说;新安医家形成了临床以调理脾胃为基本的治法,近现代新安医家王仲奇、程雁宾也在前人之基础上有所发挥.

    李杲脾胃学说新安医家各家学说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