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花生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花生学报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花生学报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段淑芬

季刊

1002-4093

hsxb@163169.net

0532-87632131

266100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浮山路126号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花生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eanut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主办的我国花生学科唯一的专业学术刊物,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花生遗传育种、栽培生理、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贮藏加工及分析测试等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及简报、技术与方法以及专题综述等。读者对象主要是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等部门的各级领导干部、科技人员、院校师生及花生产业领域的广大工作者。《花生学报》作为首批全国农业核心期刊入编国家电子出版物《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本刊分别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刊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32份花生种质资源荚果和籽仁相关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严鑫姚四龙卢选康陶宇...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利用荚果及籽仁相关性状调查数据对232份花生种质资源组成的自然群体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变异系数分析、遗传参数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籍此为花生品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花生荚果和籽仁相关的9个分级性状和13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分别为0.44~1.34和1.81~2.10,均值分别为0.95和2.03.13个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在8.02%~36.78%之间,均值为18.55%,达到中等程度变异,说明该群体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总体来看,13个农艺性状的广义遗传率差异较大,变幅为31.24%~85.54%,其中荚果长、宽、厚的广义遗传率都在80%以上.百果质量和百仁质量的相对遗传进度分别为35.94%和39.27%,可获得的遗传增量分别为56.958和21.84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之间互相影响、相互制约,荚果长、荚果宽、荚果厚、果腰、籽仁长、籽仁宽、单株产量、百果质量、百仁质量这9个农艺性状之间彼此显著正相关.系统聚类分析在平方Euclidean距离为12时将232份花生种质资源划分为三类,不同类群间多数性状差异较大;同时筛选到10份优良的大果大粒型花生种质资源.综上说明232份花生种质资源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性状改良空间大.

    花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广义遗传率遗传进度

    227个花生品种主要油脂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陶宇卢选康严鑫唐康...
    11-1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了解花生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分的遗传特性,给花生品质育种和油脂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227份花生资源(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组成自然群体为试材,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花生9个主要油脂性状(油脂含量及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山嵛酸、木质素酸含量、油亚比)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以揭示油脂性状之间的关联,明确提升油脂品质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油亚比变异系数最大,为73.66%,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的变异系数较大,指标值分别为22.06%、20.86%和20.77%,品种间存在丰富的变异类型;其他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96%~14.83%,遗传特性相对稳定.亚油酸与棕榈酸、花生酸与硬脂酸、油酸与油亚比、山嵛酸与木质素酸呈极显著正相关,油酸与棕榈酸、油酸与亚油酸、棕榈酸与油亚比、亚油酸与油亚比呈极显著负相关.9个油脂性状可综合成3个主成分因子,即高油酸因子、饱和脂肪酸因子和粗脂肪因子,这三个因子包含了种质86.25%的信息.227份种质可聚类为3大类群:第一类的油酸、木质素酸含量和油亚比在三个类群中最高,第二类的山嵛酸和棕榈酸含量较高,第三类的花生酸和硬脂酸含量较高.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间差异明显,遗传多样性丰富.

    花生种质资源油脂脂肪酸遗传多样性

    基于R语言的GGE双标图在花生高产稳产和适应性分析中的应用——以我国北方片小粒花生新品种安花3号为例

    王芳沈希华邢晓宁王海莉...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科学准确地评价花生品种的丰产稳产性和广适性,提高品种选育和推广效率,本研究采用基于R语言的GGE双标图,分析了 2018-2019年国家(北方片)花生新品种多点试验小粒组中安花3号等参试品种的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安花3号在两年品种试验中的丰产性突出,稳产性优良;在两年试验的综合性排名双标图中,距理想品种中心点最近,高产稳产性综合表现均排名第一;在参试品种中适应性最广,适宜种植区涵盖我国北方河南、山东、河北、辽宁及山西等省份;与对照品种花育20号比较,安花3号在我国北方小粒组大部分区域有明显种植优势.综上,安花3号是具有丰产性、稳产性和广适性的优良品种.本研究为安花3号的育种利用和生产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

    花生品种评价丰产性稳产性品种适应性

    种衣剂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陈小姝邹晓霞李美君司彤...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生播种期易受低温胁迫,为明确种衣剂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常温(25 ℃)处理为对照(CK),设8 ℃和10 ℃两个低温胁迫处理,各温度下设种衣剂包衣和清水浸润对照两种处理方式,研究种衣剂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活力、幼苗干物质积累、根系形态特征和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常温处理,8 ℃低温胁迫处理显著降低了花生种子发芽势(5.9%)、发芽率(7.7%)、发芽指数(11.0%)、种子活力指数(6.9%)和幼苗叶片SPAD值(11.4%),同时对幼苗根系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其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较25 ℃常温和10 ℃低温胁迫处理分别显著降低50.0%~50.2%、44.9%~48.1%、48.2%~48.5%,但8 ℃低温胁迫处理对花生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最大光化学效率及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等光合参数均无显著影响;种衣剂处理显著提高了 8 ℃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的发芽势(8.2%)、活力指数(10.9%)和花生幼苗根长(45.1%)及根表面积(38.4%),但对10 ℃低温胁迫和常温处理均无显著影响,同时,种衣剂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常温处理下花生幼苗干物质积累、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功能叶片光合特性以及10 ℃低温下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最大光化学效率,但对8 ℃低温胁迫无显著作用.综上,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系生长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更加显著,而种衣剂处理可以通过改善上述指标缓解低温胁迫,改善轻度低温胁迫和常温处理下花生幼苗生长的干物质积累和光合生理.

    低温胁迫种子萌发花生幼苗根系形态光合生理

    低温胁迫下裂殖壶菌藻粕对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梁燕孙学书王若钰马媛媛...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和油料作物,倒春寒等低温冷害严重影响我国北方春花生产区的花生发芽和出苗率.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sp.)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商业化生产的代表性菌种之一,为使裂殖壶菌提取DHA后的废弃物藻粕能够被利用,本研究以青花11号花生品种为供试材料,两种不同浓度的裂殖壶菌藻粕稀释液施用为处理,分别在恒定4 ℃和昼夜交替(19 ℃/4 ℃)的低温环境下,测定花生种子萌发和生理相关指标.结果发现:与正常温度条件相比,低温胁迫降低了花生下胚轴长、根长、苗长和干物质积累量.在两种低温处理下,施用了藻粕液的花生种子露白率和出苗率均显著增加15%以上,干物质量、根长、苗长及下胚轴长度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4 ℃持续低温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的丙二醛(MDA)含量不断增加,藻粕液处理的花生胚芽中MDA含量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有上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下降后上升,且三种酶活性都显著高于对照.本研究表明,施用裂殖壶菌藻粕对花生种子在冷害发生时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将为花生种子缓解倒春寒胁迫及裂殖壶菌藻粕的资源高效再利用提供解决方案,也为开发新一代的花生种子包衣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花生裂殖壶菌藻粕低温胁迫种子萌发

    杀菌剂和根瘤菌剂拌种对花生根际微生物及荚果产量的影响

    高晴杨智翔刘光华杨龙兴...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能替代化学药剂的生物杀菌剂,促进花生绿色生产,本试验以湖南主栽品种湘花2008为试材,开展化学杀菌剂(甲基硫菌灵)、生物杀菌剂(哈茨木霉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及与根瘤菌剂复配拌种大田试验,在花生苗期至结荚期测定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收获时测定荚果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①甲基硫菌灵单拌能显著促进细菌生长;甲基硫菌灵单拌、根瘤菌剂单拌及3种复配拌种处理在抑制真菌、促进根瘤菌方面表现较好;哈茨木霉单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对放线菌的促生效果更明显;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及其复配显著抑制黄曲霉生长增殖.②从微生物群落结构来看,甲基硫菌灵单拌能够在全生育期提高细菌/真菌、放线菌/真菌比值,哈茨木霉单拌、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二者在苗期和结荚期均能提高放线菌/真菌比值.③除哈茨木霉单拌及其复配外,各拌种处理均能够增加花生产量,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增产最大,增幅为49.39%;根瘤菌剂单拌增产40.24%,解淀粉芽孢杆菌复配增产32.78%.结论归纳为:甲基硫菌灵单拌、哈茨木霉菌与根瘤菌剂复配、解淀粉芽孢杆菌与根瘤菌剂复配在微生物方面综合表现更好,更适宜改善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及复配、根瘤菌剂拌种在荚果产量上增幅较大.因此,推荐解淀粉芽孢杆菌单拌及复配、根瘤菌剂拌种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花生杀菌剂根瘤菌剂拌种根际微生物产量

    膜下滴灌对麦茬夏花生土壤理化性状及肥料农学效率的影响

    常维刘颖彭振英王建国...
    52-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夏花生出苗和高产高效,本研究采用漫灌和膜下滴灌两种灌溉方式,系统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夏花生田土壤理化性状、植株养分积累、肥料利用率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各土层地温在昼间7:00、9:00、11:30及14:30均高于漫灌,但滴灌处理土壤容重在0~15 cm 土层显著低于漫灌.滴灌处理显著增加了 0~30 cm 土壤含水量,且提高了各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和花生茎、叶、果壳中氮和磷含量,显著提高了花生荚果氮含量及积累量和花生茎、叶中磷和钾的积累量.与漫灌相比,滴灌处理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分别提高33.0%、33.9%、36.4%;夏花生产量显著提高,达17.8%.综合分析表明,膜下滴灌提高了花生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增强了作物对土壤养分与水分的有效利用.

    夏花生膜下滴灌土壤理化性状产量肥料利用效率

    黑控肥对花生植株性状、产量及肥料利用的影响

    范燕赵雪飞陈琳么田...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花生减量增效施肥技术,明确新型花生专用肥的施用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不施肥(CK1)和普通复合肥常规用量(CK2)为对照,设置黑控肥用量梯度,分别为750 kg/hm2(T1)、675 kg/hm2(T2)、600 kg/hm2(T3)、450 kg/hm2(T4),研究不同处理对花生生长发育及肥料利用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黑控肥处理对降低株高和侧枝长,提高主茎绿叶数和饱果数,其中T2、T1处理的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出米率和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4个黑控肥处理的综合农学利用率均高于CK2,其中T2处理的肥料贡献率和农学利用率均显著高于CK2;T2、T1处理的花生收益均较CK2增加.经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675 kg/hm2黑控肥(T2)处理效果最好.

    花生黑控肥产量肥料农学利用率

    不同氮和钙肥用量对黑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厉广辉徐勤青孙伟李长生...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花生因富含花青素而深受消费者青睐.为了探索黑花生高产优质的适宜氮肥和钙肥用量,本研究以黑花生品种济花黑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施氮量和施钙量处理,分析比较不同处理下农艺性状、荚果成熟饱满度、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120~360 kg/hm2和施钙300~600 kg/hm2,花生荚果产量分别较不施氮和不施钙对照增产5.95%~15.56%和5.40%~10.39%,N240和Ca450处理产量最高.氮和钙促进了花生营养生长,提高了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饱果率、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和出米率.N120和N240处理的荚果产量和成熟饱满度差异较小,且均显著高于对照;Ca450处理的荚果产量和成熟饱满度显著高于对照,在钙处理中表现最优;最优用量之后继续增施氮肥和钙肥不利于荚果发育和产量形成.施氮和施钙提高了花生籽仁蛋白质、脂肪、总氨基酸、精氨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增加了油酸含量和O/L比值,降低了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和棕榈酸)含量,提高了黑花生的营养品质和保健价值.施氮120 kg/hm2和施钙450 kg/hm2是黑花生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优选施肥方案.研究结果为黑花生氮肥和钙肥合理应用提供了依据.

    黑花生施氮量施钙量产量品质

    解淀粉芽孢杆菌B235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张丽芳曹阳张兰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功能微生物防治花生根腐病是一种环境友好、绿色高效的防控措施.本研究进行了盆栽及田间小区试验,观察花生根腐病的发病情况及解淀粉芽孢杆菌B235对镰孢菌的防治效果.病原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镰孢菌的花生种子出苗慢、主侧根短小、发病率高,出苗率最差的为混合F1和F2两株菌的处理,出苗率仅为28.2%.盆栽生防试验结果表明:与接种病原菌的处理组相比,接种生防菌B235后能显著提升花生的发芽率和出苗率,发芽率和出苗率均在60%以上,最高可分别达到68.5%和65.3%;根腐病病情指数显著降低,防治效果均达60%以上,最高可分别达69.5%和65.5%.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处理组,生防菌处理组表现为出苗率高、根系发达;在开花期,发病率为4.5%,显著低于常规处理的6.7%和对照处理的10.5%;在成熟期,各处理组发病率差异明显,对照组花生镰孢菌根腐病发病严重,发生率达19.8%,生防菌B235处理组根腐病发生较轻,为5.0%,显著低于常规处理的7.3%,且增产显著;同时发现接种菌株B235对花生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也产生积极的影响.综上所述,生防菌B235能够显著降低根腐病的发生、促进花生生长和产量提升,且有利于保持土壤微生态,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前景.

    解淀粉芽孢杆菌花生根腐病镰孢菌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