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花生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花生学报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花生学报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段淑芬

季刊

1002-4093

hsxb@163169.net

0532-87632131

266100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浮山路126号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花生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eanut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主办的我国花生学科唯一的专业学术刊物,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花生遗传育种、栽培生理、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贮藏加工及分析测试等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及简报、技术与方法以及专题综述等。读者对象主要是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等部门的各级领导干部、科技人员、院校师生及花生产业领域的广大工作者。《花生学报》作为首批全国农业核心期刊入编国家电子出版物《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本刊分别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刊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栽培花生籽仁面积和周长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钟文胡晓辉杨国群王素雯...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籽仁面积和周长是影响花生籽仁大小和外观的重要性状.本研究以'鲁花11号'×'06B16'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为试验材料,对花生籽仁面积和籽仁周长在4个环境进行性状考察及QTL定位分析.基于表型数据和高密度遗传图谱信息,在A04和B06染色体上定位到15个与籽仁面积和籽仁周长性状相关的QTL,其中8个与籽仁面积相关,7个与籽仁周长相关.控制籽仁面积和周长的主效位点qSAB06.1d和qSPB06a在多个不同环境均能检测到,表型贡献率为9.52%~33.78%,其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鲁花11号,共定位在B06染色体138.53~140.76 Mb区域内.对主效位点qSAB06.1d/qSPB06a进行功能注释,鉴定到3个编码转运蛋白、1个编码ABA受体PYL和1个编码钙调磷酸酶的基因,它们可能是调控花生籽仁面积和周长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将为花生产量和外观性状的精细定位和遗传改良奠定理论基础.

    花生籽仁面积籽仁周长QTL定位

    花生RIL群体出仁率的遗传特性分析

    薛云云张蕙琪张鑫田跃霞...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出仁率是花生的产量性状之一,是籽仁产量的重要影响因子.本研究以花育44×DF12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试验材料,出仁率作为表型数据,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3个环境下的出仁率进行遗传特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环境下的出仁率的最适遗传模型均为4MG-AI,即4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调控,3个环境下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1.93%,90.60%,96.85%.本研究结果为出仁率遗传机制挖掘奠定了重要理论依据.

    花生RIL群体出仁率主基因+多基因模型

    基于BSA-seq技术定位花生种皮颜色基因

    王恩琪殷祥贞甄萍萍姜骁...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生种皮颜色是花生重要性状,同时种皮颜色和黄酮类化合物例如花青素的含量有着密切关联.定位与种皮颜色相关的基因对培育和开发新品种,提高花生营养成分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紫色种皮花生'T371'和粉色种皮花生'T34'为亲本进行杂交并构建F2分离群体.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亲本和分离群体中获得了 312.96 G高质量的Clean Reads数据,采用BSA-seq方法定位到1个SNPs和InDels关联区域交集,区间长度为7.61 Mb,位于12号染色体上,区间内有675个基因,其中非同义突变基因14个,移码突变基因3个.根据基因注释结果推测arahy.AFLD8J、arahy.26781N、arahy.YQ76T0、arahy.1KM4NQ、arahy.X3FWT9 可能是调控种皮颜色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为挖掘花生种皮颜色遗传相关基因和开发新品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花生BSA-seq种皮颜色基因定位

    不同花生轮作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张广彩李菁梁兆君杨力剑...
    21-2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探究不同花生轮作模式对耕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作物生产效率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水田和旱地两种起始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设小麦—花生和油菜—花生两种轮作模式,以花生连作为对照,开展3年定位试验,探究不同轮作模式对0~20 cm和20~40 cm 土层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起始田块及种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均有极显著影响.在旱地起始田下,与花生连作相比,油菜—花生轮作模式提高了 0~20 cm 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6.5%)和脲酶(4.7%)活性;在水田起始田,小麦—花生轮作模式土壤碱性磷酸酶敏感性最低(-17.2%~-6.6%),与花生连作和小麦—花生轮作相比,油菜—花生轮作提高了 0~20 cm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4.7%~4.8%);相同种植模式相同土层深度下,四种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水田高于旱地,而同一起始田相同种植模式,土壤酶活性表现为0~20 cm 土层高于20~40 cm土层,且以水田起始田,花生连作下碱性磷酸酶活性的表现最为明显(129.6%);除0~20 cm 土层过氧化氢酶活性外,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花生连作>油菜—花生轮作>小麦—花生轮作.综上,起始田块类型和种植模式均可显著改变土壤酶活性,花生连作更有利于土壤酶活性的提高,这可能与其休闲期较高的杂草生物量和多样性有关.

    轮作花生土壤酶活性水田旱地

    盐胁迫时期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兰文斐丁红徐扬郭庆...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时期盐胁迫对花生农艺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以不同耐盐性品种花育25、8130和豫花15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0、1.5‰、2.5‰和3.5‰4个盐浓度,分别于花针期、结荚期、饱果期进行盐胁迫处理,盐胁迫12 d后测定其植株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等.结果表明:花生主茎高、第一对侧枝长均随盐胁迫浓度的升高显著降低;3个品种的叶绿素含量随盐胁迫浓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盐胁迫浓度为1.5‰~2.5‰达到最高;与对照相比,花生的根系活力均随盐胁迫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耐盐品种花育25的降低幅度最小,平均为42.31%.单株荚果产量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3个品种在花针期盐胁迫时产量降幅达到最大,盐胁迫浓度为3.5‰下平均降低幅度分别为54.92%、69.43%、76.64%,耐盐品种花育25在盐胁迫下单株产量降低幅度最小.由此表明,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保持较强的根系活力是盐胁迫下耐盐品种花育25产量下降幅度较小的响应机制.

    盐胁迫花生农艺性状产量

    NaCl胁迫下8个花生品种萌发期及苗期耐盐特性及评价

    姚庆崔宏亮苗昊翠李强...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近年来在新疆表现较好且具有增产潜力的8个花生品种为材料,采用多个萌发指标综合评价其耐盐特性,分析其在不同NaCl浓度胁迫下的耐盐特性.采用浓度梯度为0,0.1%,0.3%,0.5%,0.7%,1.0%的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条件,通过测定其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盐害率以及苗期的干鲜质量比、根茎比等指标,结合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法对8个花生品种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递增,参试花生品种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在各品种、各处理间表现差异显著(P<0.05).②NaCl胁迫下花生种子的相对发芽势在各品种、各处理间表现差异显著(P<0.05),低浓度NaCl胁迫下,花生种子相对发芽势所受到的影响较小,中花16号、晋花10号及山花7号品种相对发芽势出现小幅度上升,但随着NaCl浓度的递增,其整体相对发芽势所受到的影响逐渐增大.③8个花生品种的种子胚轴、胚根、干鲜质量比值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递增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在处理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④各品种间干鲜质量结果显示,0.3%和0.5%NaCl胁迫处理有利于这8个花生品种幼苗干物质积累,但是不同品种对NaCl浓度的耐受性不同.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出8个花生品种的抗盐能力为:天府18号>晋花10号>花育33号>花育25号>晋花7号>中花16号>山花7号>山花9号.

    花生盐胁迫萌发指标品种评价

    东北地区耐荫花生品种苗期筛选及评价

    徐爽王美文宋海玲李想...
    42-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快速筛选评价花生品种耐荫性,选用53个适宜东北地区种植的花生品种,设置正常光照和60%遮荫两种光照环境,考察了花生苗期的13个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遮荫后参试花生材料的各农艺性状与对照相比呈不同趋势和幅度的变化,各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苗期13个单项指标转化为互相独立的5个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71.73%;利用隶属函数法及系统聚类法,将53个花生品种按照苗期耐荫性的强弱分为强耐荫、较耐荫、中耐荫、弱耐荫和不耐荫5种类型;通过逐步回归法建立了花生耐荫性最优评价模型,并筛选出花生株高、主茎节数、下胚轴长、茎干质量、叶干质量、叶面积、叶绿素a含量的耐荫系数作为评价花生苗期耐荫性的主要指标.本试验结论可为花生耐荫品种早期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花生耐荫性品种筛选多元分析综合评价

    不同夏花生品种苗期发育规律研究

    张俊陶群张朋磊张曼...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油酸花生品种豫花37号(YH37)和普通油酸花生宛花2号(WH2)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调查不同品种苗期形态发育规律、叶片功能、激素含量等的变化,为制定精准科学的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两个品种苗期发育规律不同,豫花37号苗期以地下部生长为主,至出苗后28 d,豫花37号地下部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含量分别为宛花2号的1.06、1.22和1.09倍;根长、根尖数、地下部干质量、根冠比分别较宛花2号高75.51%、95.03%、10.64%和29.84%.宛花2号苗期以地上部生长为主,至出苗后28 d,主茎高、侧枝长、叶片数、分枝数、地上部干质量分别较豫花37号高12.41%、65.00%、6.12%、7.69%和17.47%.与宛花2号相比,豫花37号叶片光转化能力由低到高逐渐升高,phi2值由97.47%升高到100.93%,且在整个生育期内豫花37号叶片的光保护能力更强,受光损伤的程度更小.基于此,在苗期豫花37号应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以保证其地上地下部协调生长;宛花2号应减少叶面肥和促进茎叶生长的调理剂用量,从而达到壮苗的目的.

    夏花生苗期植株性状叶片功能内源激素

    基于BLUP值的黄淮麦套大果花生的综合分析

    于沐杨海棠石彦召胡延岭...
    60-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2017年河南省联合体麦套两组花生多点区试数据,利用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处理产量及其相关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以BLUP值为基础进行遗传力和遗传变异、相关性、通径、主成分分析,解析剔除环境效应后不同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为快速准确选育高产麦套花生品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主成分综合评价,筛选适合黄淮麦套的高产大果花生品种.遗传力分析表明,百仁质量、百果质量的遗传力较高,结果枝数、单株生产力、饱果率的遗传力较低;遗传变异分析显示,变异系数范围出仁率最小,单株果数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百果质量、百仁质量、饱果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主茎高、侧枝长、结果枝数和单株果数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通径分析显示,主茎高与产量直接通径系数最大,为1.183,其次是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分别为0.499、0.453;主成分分析显示,11个性状可提取出3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与产量、株型、单株果数相关,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2.26%、26.03%、11.12%,累计达79.41%.黄淮麦套大果花生选育时,可在早期世代选择百仁质量、百果质量,高世代选择结果枝数、单株生产力和饱果率;注重百果质量、百仁质量、饱果率性状选择可提高选育效率.濮学花0815、开农86、商花21号、开农79和郑农花18号具有较好的株型、产量和单株果数因子,适宜在黄淮麦套花生生产区种植推广.

    麦套花生BLUP值遗传力性状选择品种选育

    基于隶属函数法对大粒高油花生品种品质的综合评价

    韩艳红杨海棠胡延岭刘软枝...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宜河南地区花生主产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综合品质较优的花生新品种,本研究以2018-2020年河南省花生联合体品种试验中的11个大粒高油花生为研究对象,选取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及油亚比等5个重要品质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大粒高油花生品种中粗脂肪含量变化范围为55.1%~57.4%,粗蛋白含量变化范围为20.5%~22.0%,油酸含量变化范围为37.5%~67.3%;亚油酸含量变化范围为13.6%~38.4%;油亚比变化范围为0.98~4.95.11个大粒高油花生品种品质的综合隶属函数值在0.20~0.64之间,不低于对照豫花9326综合隶属函数值的品种有4个,分别是商花26号、郑花6号、豫花94号、豫花109号,其综合品质较好,适宜在河南地区花生主产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其中,商花26号粗脂肪含量(57.4%)、油酸含量(67.3%)、油亚比(4.95)最高,可以作为优质加工型油用花生品种;郑花6号、豫花94号不仅粗脂肪含量高,粗蛋白含量也相对较高,具有较好的营养品质,可作为优质鲜食花生品种;豫花109号粗脂肪含量(57.3%)仅次于商花26号,可作为油用型专用花生品种.

    高油品种大粒花生品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