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黄从新

双月刊

1671-8852

mjwhu@whu.edu.cn

027-68755966

430072

武汉大学出版社大楼前楼6楼东侧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Medic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武汉大学主办的以刊载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前瞻性论文为主、面向广大医学及相关学科科研工作者、介绍医学科研动态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接受校内外优秀医学论文,欢迎广大医务工作者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Dusp6通过调节线粒体分裂促进慢性间歇性缺氧诱导的肺动脉高压

    潘舟何阳张馨月王易轩...
    891-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双特异性磷酸酶6(Dusp6)对间歇性缺氧(IH)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AH)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以及体内模型分析Dusp6的差异表达.随后将1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组)、慢性间歇缺氧组(CIH组,120 s循环,60 s 6%O2,60 s 21%O2,8 h/d,持续 6周)、CIH+Dusp6 抑制组(CIH+AAV1.Dusp6组),CIH处理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右心收缩压以及肺外周小动脉重塑程度.同时,将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RPASMCs)分为正常组、间歇缺氧组(IH组,1h循环,30 min 1%O2,30 min 21%O2,持续24h)、间歇缺氧+Dusp6抑制组(IH+Si-Dusp6组),观察各组RPASMCs增殖、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分裂情况.结果:基因表达数据库以及体内模型显示,与正常组相比,IH组Dusp6表达升高.与正常组相比,CIH组大鼠右心收缩压升高,肺外周小动脉明显重塑;而与CIH组相比,CIH+AAV1.Dusp6组大鼠右心收缩压有所下降,肺外周小动脉重塑程度明显减轻.同时,IH能够诱导RPASMCs的增殖、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和线粒体分裂,而抑制Dusp6能够明显减轻IH诱导的RPASMCs增殖、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和线粒体分裂.另外,Dusp6能够通过调节Drp1/ERK1/2通路而发挥作用.结论:抑制Dusp6表达可能通过Drp1/ERK1/2通路调节线粒体分裂从而抑制CIH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

    双特异性磷酸酶6(Dusp6)慢性间歇性缺氧肺动脉高压线粒体分裂

    抑制牛磺酸上调基因1通过上调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李斐江洪祥张惠凯张新元...
    898-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CIRI大鼠模型,分别转染反义寡核苷酸(ASO)-TUG1及其空白对照ASO-NC,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IRI组、CIRI+ASO-NC组、CIRI+ASO-TUG1组,采用mNSS评估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TTC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PCR检测大鼠脑组织中TUG1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各组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CIRI组大鼠脑组织中TUG 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转染ASO-TUG1可显著降低TUG1的表达水平(P<0.05);CIRI+ASO-TUG1组大鼠的mN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显著低于CIRI组和CIRI+ASO-NC组(P<0.05);CIRI+ASO-TUG1组大鼠脑组织中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CIRI组和CIR1+ASO-NC组(P<0.05).结论:降低TUG1的表达则可显著增加CIRI大鼠脑组织中BDN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

    牛磺酸上调基因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神经功能

    甲状腺癌组织中C-kit、miR-193b-3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谭屾崔爱民柏楠卢帅...
    903-9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癌组织中C-kit、miR-193b-3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1-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甲状腺癌患者术中切除的甲状腺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10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C-kit蛋白表达,采用qRT-PCR法检测miR-193b-3p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C-kit与miR-193b-3p在癌组织中表达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C-kit和miR-193b-3p表达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甲状腺癌组织中的miR-193b-3p的相对表达量及C-kit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且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分化程度不同的甲状腺癌患者的miR-193b-3p、C-kit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癌组织中C-kit和miR-193b-3p表达呈正相关(P<0.05);甲状腺癌组织中miR-193b-3p高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90.57%)高于低表达患者(70.00%);C-kit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93.1%)高于阴性表达患者(75.68%);且C-kit、miR-193b-3p为影响甲状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在甲状腺癌组织中,C-kit、miR-193b-3p表达降低,对甲状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敏感性,可作为诊断标志物应用.

    甲状腺癌miR-193b-3pC-kit临床意义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P57kip2 mRNA水平及与血清sFlt-1、PLGF的关系

    张亚南胡传兵阮芳朱科华...
    908-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P57kip2 mRNA水平及与血清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的关系.方法:选择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2年4月确诊的剖宫产或自然分娩的子痫前期孕妇80例作为子痫前期(PE)组,选择同期在我院分娩的正常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依据临床检查将PE组孕妇分为轻度PE组(n=51例)和重度PE组(n=29例).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测定上述不同分组孕妇胎盘组织中P57kip2 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分娩前孕妇血清sFlt-1、PLGF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57kip2 mRNA表达与sFlt-1 mRNA和PLGF mRNA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预测P57kip2基因表达、sFlt-1 mRNA和PLGF指导PE诊断和严重程度鉴别的效能.结果:PE组P57kip2 mRNA与sFlt-1均高于对照组,PLGF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PE组P57kip2 mRNA与sFlt均高于轻PE度组,PLGF低于轻度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示,PE患者P57kip2与sFlt-1 呈正相关(r=0.478,P<0.05),P57kip2 与 PLGF 呈负相关(r=-0.351,P<0.05);ROC 曲线结果示,P57kip2、sFlt-1和PLGF诊断PE及鉴别轻度与重度PE的效能均较好,其中P57kip2的cut-off值分别为1.07、1.47时诊断PE和鉴别轻度与重度PE的效能最高,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0、0.802,约登指数分别为0.725和0.58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25%、86.25%和72.41%、86.27%.结论:P57kip2 mRNA水平与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中P57kip2 mRNA与sFlt-1水平呈正相关,P57kip2mRNA与PLGF水平呈负相关,且三者中以P57kip2 mRNA诊断PE疾病发展效能最高,其能为临床预测PE的发生与进展提供指导.

    子痫前期P57kip2基因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胎盘生长因子

    炎症标志物评估免疫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价值

    黄镇石薇赵文思陈永顺...
    914-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炎症标志物和临床特征对于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预后价值,并建立预后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炎症标志物的最佳截断值,Wilcoxon检验评估肿瘤最佳疗效和炎症标志物变化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及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结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Ⅱ)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0、251.61、849.23.在部分缓解(PR)组,免疫治疗两周期后患者的NLR(P=0.013)和SⅡ(P=0.022)与基线水平相比呈下降趋势.低NLR患者和高NLR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14.9个月和4.6个月(P<0.001),低NLR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OS)未达到,高NLR患者中位OS为11.8个月(P<0.001);低PLR患者和高PLR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11.7个月和5.8个月(P=0.001),中位OS分别为21.3个月和14.1个月(P=0.003);低SⅡ患者和高SⅡ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2.4个月和5.9个月(P<0.001),中位OS分别为21.3个月和12.9个月(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线和NLR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线、肝转移和NLR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C-index为0.768(95%CI:0.728~0.808),校准预测曲线和理想曲线贴合良好.结论:NLR和SⅡ水平的下降与免疫治疗的短期疗效相关;治疗线、肝转移以及NLR是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

    食管鳞状细胞癌炎症标志物免疫治疗预后列线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体弱的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吴思鹏邱虎张蔡羽天黄镇...
    922-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体弱的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筛选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确诊的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并纳入体弱患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总结该疗法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纳入的33例患者中,胆囊癌13例、肝内胆管癌17例、肝外胆管癌3例;接受一线治疗18例、二线治疗15例.经联合治疗后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6.7%和90.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8.1个月和13.7个月.7例(21.2%)观察到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未观察到4级或5级TRAEs.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胆道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为体弱的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胆道恶性肿瘤体弱病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血管生成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MYCN基因扩增的预测价值及预后评估

    周莹涂宁冯洪燕周欣...
    928-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相关代谢参数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MYCN基因扩增的预测价值及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65例NB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治疗前进行了 18F-FDG PET/CT诊断及经手术病理确诊.记录患儿MYCN基因扩增状态,测量病灶不同的PET代谢参数,包括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代谢肿瘤体积(MTV)及病灶糖酵解总量(TLG),随访内容包括肿瘤进展、复发及死亡并记录时间.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YCN基因扩增与NB进展、复发及死亡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各参数在MYCN基因扩增与未扩增组间差异.使用ROC曲线确定PET代谢参数预测MYCN扩增的最佳临界值.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本组MYCN基因扩增与NB进展、复发相关(x2=8.478,P=0.004;x2=6.326,P=0.012).PET代谢参数SUVmax、SUVmean及 TLG 与 MYCN基因扩增有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预测MYCN基因扩增最佳临界值分别为5.55、4.45及929.10.SUVmax与NB进展显著相关,SUVmax、SUVmean、TLG与复发显著相关,SUVmax与死亡显著相关(均为P<0.05).结论:NB患儿治疗前18F-FDG PET/CT的SUVmax>5.55、SUVmean>4.45及TLG>929.1,极有可能伴有MYCN扩增,可作为NB进展、复发预测指标之一.

    神经母细胞瘤MYCN儿科PET/CT代谢参数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UHRF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曾榆凯王光辉郑昊天项云治...
    933-938,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基于生物信息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以探索泛素样含PHD和环指域1(UHRF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对肺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使用GEPIA数据库探索UHRF1在泛癌中的表达情况.应用UALCAN数据库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UHRF1和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相关性及预后的意义.通过GSEA分析UHRF1的相关功能.在String数据库中分析与UHRF1相互作用的蛋白.运用TCIA数据库分析肺腺癌中UHRF1表达水平和免疫浸润的关系.结果:UHRF1在大部分癌症存在表达差异,肺腺癌组织中UHRF1表达水平和正常组织相比显著升高(P<0.05). UHRF1表达量和肺癌患者的年龄(P<0.05)、性别(P<0.05)、吸烟习惯(P<0.05)、病理分期(P<0.05)显著相关.Kaplan-Meier曲线表明UHRF1高表达和不良预后相关(P<0.05).GSEA、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和免疫浸润分析表明UHRF1可能作为一个潜在的分子生物标志物,通过影响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DNA甲基化和肿瘤免疫浸润,从多个方面促进肺腺癌的发生发展.结论:UHRF1可能作为肺腺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UHRF1肺腺癌Kaplan-Meier分析基因集富集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免疫浸润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DNASE1L3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符赞美蔡伟国龙清云卢伟...
    939-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DNASE1L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其潜在的影响途径.方法:基于TCGA、GSE14520和HPA数据库肝细胞癌数据分析DNASE1L3在正常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探究DNASE1L3对肝细胞癌预后影响.基于GSE6764数据分析DNASE1L3在肿瘤不同进展时期的表达变化.使用ESTIMATE算法分析DNASE1L3与免疫和基质细胞浸润及肿瘤纯度的关系.使用Limma包对GSVA富集结果进行差异分析,并通过GeneMINIA在线工具挖掘DNASE1L3共表达基因.结果:DNASE1L3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减低,并且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DNASE1L3在较大的肿瘤、较高的甲胎蛋白(AFP)水平和较晚期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减低,并且随着肿瘤进展逐步减低.DNASE1L3低表达肿瘤组织中的免疫基质细胞丰度较低,而肿瘤纯度较高,数种免疫检查点基因表达也会增高.富集差异分析及共表达基因富集发现DNASE1L3主要涉及肝细胞癌的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脂肪酸代谢、糖酵解等过程,并涉及了免疫细胞浸润的调节过程.结论:DNASE1L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影响肿瘤进展和肿瘤免疫过程,是一种有前途的预后分子标志物及治疗靶点,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

    DNASE1L3肝细胞癌生物信息学分析肿瘤免疫

    超声-CT多模态融合成像构建器质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个体化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宋宏宁杨媛杨远婷李明奇...
    946-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超声和CT多模态融合成像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在评估器质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旨在为临床决策提供更精确和全面的诊断信息.方法:研究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入院治疗的15例器质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年龄范围58~72岁.对超声和心脏CT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和图像融合,基于这些融合图像构建个体化CFD模型.在模型中进行解剖和流场测量并与超声数据进行比对以评估模型的解剖精确性和流场精确性.解剖参数包括二尖瓣前瓣长度(AL)、后瓣长度(PL)、瓣环的前后径(ANN_AP)、二尖瓣脱垂的宽度(PW)以及二尖瓣脱垂缝隙宽度(GAP);流场参数包括PISA半径(PISAR)、最大反流速度(VMAX)、反流速度时间积分(VTI)、缩流颈(VC)、有效反流口面积(EROA)和反流容积(RV).结果:超声-CT融合成像与CFD模型结合显示出高度的解剖结构重建精确性和血流动力学特性模拟能力.融合模型在解剖参数除GAP(P=0.03)外均与超声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参数除VC(P=0.002)外均与超声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超声-CT融合模型与超声测量值之间存在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超声-CT多模态融合的解剖模型可以构建较为精确的器质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反流的计算机流体模型,对二尖瓣疾病的评估和治疗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二尖瓣反流超声心动图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流体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