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学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

程惠亭

月刊

1005-9954

chem_eng@chinahualueng.com

029-87988823 8824 8826

710065

西安市高新区唐延南路7号华陆大厦《化学工程》编辑部

化学工程/Journal Chemic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化工行业学术性及技术应用性刊物,是国内创刊最早的化学工程专业刊物。创刊于1972年,双月刊,国内外发行,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5-9954,国内统一刊号为61-1136/Q,国外总发行现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代理,国外发行代号为4814B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种新型溶液除湿空调系统能耗及应用分析

    彭冬根马懿君汤余珍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空调系统通常采用温湿度联合处理的方式,该方式存在舒适性差、能源消耗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复合直接蒸发冷却制冷水的溶液除湿空调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节省功耗,符合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在研究过程中,以某办公楼为研究对象,利用TRNSYS仿真软件建立该系统,研究其在制冷季7-9月的能耗,分析其节能性及适用性.结果表明:当空调新风系统使用太阳能热水作为再生热源时,总供热能耗为6.1 × 105 kW·h,总耗功为8.73 × 104 kW·h.相比于传统空调系统,节能率达到55.2%,为降低空调系统能耗提供了新思路.

    溶液除湿TRNSYS软件能耗新风系统节能

    版权声明

    《化学工程》编辑部
    6页

    溶剂法碳捕集节能工艺研究进展

    叶舣李璐蕊穆亚鑫杨川箬...
    7-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于集中式低浓度碳排放源的大规模CO2捕集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溶剂吸收法作为现有技术中成熟度最高的低浓度碳捕集技术,依然存在着捕集成本和能耗偏高的问题.为解决现有碳捕集能耗过高的核心痛点,大量新型低能耗吸收剂被开发.但是新型节能工艺作为捕集能耗另一大影响因素,相关介绍则相对较少.调研现有大规模示范项目报道,聚焦于新型节能工艺在已有碳捕集示范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和实际效果.将现有节能技术进行分类:吸收过程强化技术、热量回收技术、再生过程强化技术.针对不同节能类型,分析现有节能工艺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节能工艺的发展进行展望,为今后捕集设备节能工艺的选择提供综合性参考.

    碳捕集技术溶液吸收法节能工艺吸收过程强化技术热回收技术再生过程强化技术工程应用

    一株耐铬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Cr(Ⅵ)的抗性

    胡振华王祥宝王炳源陆洪省...
    12-1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山东省某含铬农田土壤取样进行宏基因测序、16SrDNA以及构建系统树等方法分离、鉴定耐铬细菌,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其对Cr(Ⅵ)的抗性.某含铬农田土壤中的优势菌为Enterobacter cloacae(阴沟肠杆菌),将其命名为Enterobacter cloacae SD.SD的Cr(Ⅵ)耐受质量浓度可达3 200 mg/L;在150 mg/L Cr(Ⅵ)中培养时,菌落较不加Cr(Ⅵ)时少且分散,但单菌落较大;SD细胞表面粗糙,似有沉淀物产生.以酵母浸粉为碳源,pH值为7,培养温度为30℃时菌株SD可较好生长.在150 mg/L Cr(Ⅵ)下,SD对Cr(Ⅵ)的去除率为39.67%.研究表明Enterobacter cloacae SD可耐受高质量浓度Cr(Ⅵ)的同时,对Cr(Ⅵ)有一定的去除能力,这为Cr(Ⅵ)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提供了可能的菌种资源.

    铬污染分离鉴定阴沟肠杆菌Cr(Ⅵ)微生物修复

    复合菌群构建及其石油烃降解特性

    刘杰孙先锋赵敏吴蔓莉...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高效降解石油烃复合菌群,对实验室保存的菌株进行石油烃降解效果及原油4组分降解能力分析研究,筛选出了 4株菌(A1、A3、Y3、Y4),对其进行ITS和16S rRNA分子鉴定,确认4株菌的分类信息,并优化高效降解菌株的复配方式.结果显示:A1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A3属于芽胞杆菌属(Bacillus)、Y3和Y4均为假丝酵母菌属(Candida);A1、A3、Y3、Y4对石油烃的降解率分别为42.27%、40.95%、62.02%、69.84%;其中Y4对烷烃和芳烃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分别为65.71%和23.69%,沥青质降解效果最好的是A1,胶质降解效果最好的是Y3,降解率分别为22.74%和21.22%,A3对各组分降解能力均衡;A1、A3、Y4复合的菌群降解效果最佳,其降解率高达83.11%,相较于单一菌株提高了 1.19-2.03倍;A1、A3、Y4的最佳接种量比例为0.9∶0.9∶1.5,其降解率可达88.34%.该研究成功筛选出一种新的高效降解石油烃的菌群,对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于石油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菌株筛选复合菌群石油污染石油烃降解响应面

    绿脓菌素产量优化及其降解含氮化合物

    马思嘉刘玉香
    23-2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细菌胞外分泌物对含氮化合物降解能力的影响,以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产生的PYO(绿脓菌素)为研究对象,进行单因素试验及运用RSM(响应曲面法)的统计学模型以优化PYO产量,电化学测试探讨PYO降解的影响机理,并将其用于含氮化合物的降解.结果表明:对PYO生成有显著影响的3种因素有C/N元素质量比、pH值和Mg2+质量浓度,经过方差分析和评估得到最佳条件:C/N比为24,pH值为7.9,Mg2+质量浓度0.96 g/L,此时PYO产量为10.74mg/L.电化学测试说明降解率的提升得益于PYO的氧化还原性.将PYO用于含氮化合物中,TOC(总有机碳)和TN(总氮)降解率达到75%、92%,说明PYO可促进吲哚、吡啶的降解,可为PYO用于废水处理研究提供参考.

    铜绿假单胞菌胞外分泌物绿脓菌素响应曲面含氮化合物

    气田采出水处理药剂优选及应用

    柳洁车军杰杜康张强...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里格气田中油、铁离子和悬浮物质量浓度都较高,管线在此环境中腐蚀、结垢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分析苏里格气田多个区块混合水样的水质和成分,对常规污水处理工艺处理污水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研究.采用化学氧化-絮凝沉淀法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并进行实验室药剂配伍实验研究.确定采出水处理药剂配方,投入生产实际应用.改进后的处理工艺能通过动态调整加药量方案,确保该气田污水的各项指标达到回注标准.

    气田采出水氧化剂絮凝剂污水处理

    广告索引

    33页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灌装阀的研发及应用

    贾颜骏姜华吕永兴宋洪伟...
    34-3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元件,锂离子电池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由于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由具有极高挥发性的有机碳酸酯溶剂和强腐蚀性的六氟磷酸锂或三元锂构成,如何在电解液的灌装环节确保精确一致的电解液的注液量和操作的安全性就成为了被关注的热点问题.文中主要针对在电解液灌装环节现有的国内外控制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上,为解决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在灌装环节的难题而研发的膜塞阀,从结构特点、研发历程和工业化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产品特性测试数据和工业化应用结果表明:研发的膜塞阀相比于其他灌装阀具有耐腐蚀性、高效密封、即时检漏和快捷检修等优点,能逐步实现对国外阀门的替代,对提升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快速发展有重要意义.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灌装膜塞阀

    梯形固阀塔板雾沫夹带性能实验研究

    李忠涛赵培孙浩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空气-水为介质,采用直径1 200 mm、高6 m、内置4块塔板的冷模塔,对梯形固阀塔板雾沫夹带性能进行实验研究.考察3种液流强度、3种出口堰高、3种开孔率对塔板雾沫夹带性能的影响,并与同等条件下筛孔塔板作对比.结果显示:梯形固阀塔板雾沫夹带率的大小主要与清液层厚度增加有关,厚度增加引起的液层阻力增大或气液分离空间减小相互制约,共同影响雾沫夹带量;与筛孔塔板的对比实验中,梯形固阀塔板对雾沫夹带现象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优势,同时液泛点气速提升约15%,说明梯形固阀塔板具有更高的气相负荷上限;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梯形固阀塔板的雾沫夹带关联式,量化了雾沫夹带性能参数,为大通量高黏性物系分离研究提供参考,有进一步研究的工业价值.

    固阀塔板筛孔塔板雾沫夹带液泛点气速关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