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学工业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学工业与工程
化学工业与工程

元英进

双月刊

1004-9533

hgbjb@tju.edu.cn

022-27406054

300072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化学工业与工程/Journ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4年,是天津大学和天津化工学会主办的化工类学术期刊。主要反映当前化学、化工领域的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介绍国内外化工技术的新进展,新动向,促进科学向生产力转化。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化学、化工基础理论的研究;新型材料的开发应用;新型催化剂及催化工程的开发和研究;传统化工工艺的改造及新工艺过程的开发;反应器的设计及化工过程分析与模拟;传统分离过程及设备的强化与改造和新型分离过程的开发;环境、生化及医药工程的开发和应用等。服务对象主要是从事化工、生化、环保及医药等领域科研、生产及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化学、化工类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α-Fe2O3/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制备及应用

    王宏智包赛赛苏展于金山...
    8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非对称超级电容器(ASC)的高电化学性能,以FeCl3·6H2O为铁源,通过水热法将α-Fe2O3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还原的氧化石墨烯(RGO)薄片上,成功制备α-Fe2O3/RGO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采用SEM、TEM、XRD和XPS进行表征,并利用标准三电极体系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高度组装的α-Fe2O3/RGO在1 A·g-1下具有740.8F·g-1的大比电容,并且于5 A·g-1下实现80.0%的长循环稳定性(10 000圈).以制备的α-Fe2O3/RGO为负极,NiCo2O4为正极组装了 NiCo2O4//α-Fe2O3/RGO非对称超级电容器,不仅在792.8 W·kg-1下获得47.8 Wh·kg-1的能量密度,而且在5 A·g-1下仍然维持78.6%的循环稳定性(10 000圈).这极大地促进了 ASC在储能系统的应用.

    α-Fe2O3石墨烯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循环性能

    气相缓蚀剂的性能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丁瑶李文强温永红詹天荣...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相缓蚀剂作为一种防锈周期长、操作简单、成本低的防锈手段,近年来备受关注并取得了较大进展.随着多种气相缓蚀剂的出现,如何更有效全面的评价一种气相缓蚀剂的作用效果变得尤为重要.综述了气相缓蚀剂的缓蚀性能的评价方法,包括常规实验法、电化学评价方法、近代分析测试方法和构效关系计算方法,并展望了其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

    气相缓蚀剂大气腐蚀电化学测试表面分析技术

    衍生化结合LC-MS法测定硝酸硫康唑中2种基因毒性杂质

    郭志强李铁军孙迎基李佩佩...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硝酸硫康唑中硫酸烷基酯类基因毒性杂质(包括硫酸二甲酯、硫酸二乙酯),开发了方法进行检测.HILIC色谱柱(2.1 mm×50 mm,3 μm),水相为20 mmol·L-1甲酸铵溶液-甲酸(1 000∶1),有机相为乙腈,水相-有机相(10∶90),流速0.2 mL·min-1,柱温20 ℃;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定量检测.探讨了温度、时间对衍生化的影响.该方法硫酸二甲酯、硫酸二乙酯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和0.998 9,回收率分别为80.3%~102.3%、90.3%~100.0%,操作简单,满足定量分析要求.

    硝酸硫康唑衍生化液质联用基因毒性杂质硫酸二甲酯硫酸二乙酯

    天然气提氦技术研究进展

    王梓诸林杨喆曾行艳...
    113-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氦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国防与高科技工业的战略资源.含氦天然气是工业化提氦的主要来源.我国已探明的天然气中含氦气的天然气资源少,含氦天然气资源中氦含量也较低,氦资源极其宝贵且提取困难,介绍并总结了国内外提氦技术.变压吸附法与膜分离法工艺简单,产品氦的纯度高;深冷工艺虽然能耗高,但技术成熟,氦回收率高,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集成提氦技术综合多种分离工艺,如深冷与膜分离、轻烃回收与脱氮、水合物与催化脱氢集成技术,提高了氦回收率与纯度、降低提氦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氦气天然气提氦传统技术集成技术进展

    基于神经网络和CFD的规整填料塔流体力学计算

    李邢曾爱武
    130-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FD)和BP(Back Propagation)人工神经网络的多尺度计算方法,计算规整填料塔上的流体力学行为.根据最小特征单元实际尺寸建立小尺度三维CFD模型,研究了填料塔单气相和气液两相流体流动分布方式,弥补了在研究塔壁单元和层间转换单元产生压降方面的缺陷.建立了结点网络模型,计算全塔的流体分布等宏观信息.以CFD计算收集到的数据集训练了 2组神经网络模型,分别以结点流量为输入计算干塔压降和持液量.计算结果与相关实验数据比较,干塔压降计算模型的平均相对偏差为8.63%,最大相对偏差为14.02%.持液量计算模型的平均相对偏差约为9.63%,最大相对偏差为13.97%.这表明该训练好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备较好的预测能力,结果较为可信.

    规整填料计算流体力学BP神经网络干塔压降持液量

    三相内循环气升式反应器传质反应过程动态模拟

    宋梓航蔡旺锋王燕
    138-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相内循环气升式反应器在污水处理、微生物培养等领域应用广泛.对三相内循环气升式反应器建立动态传质反应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得到气含率、循环液速、气相和液相中氧含量等物理量在轴向上的分布情况和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同时,计算得到了不同操作条件下的下降管与提升管气含率之比和反应器顶部气体回流比的2个值的大小,其结果分别在0.80~0.89和0.44~0.56之间.最后,利用微生物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模拟了降解苯酚的过程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计算结果和文献中实验数据进行对比,显示了不同操作条件下模拟值与实验数据的相对误差分别为8.81%和6.86%,充分显示了模型具有很好的可靠性.

    内循环气升式反应器动态模拟气相循环比局部模型气含率

    一种新型规整填料的传质及压降特性

    秦涛朱慧铭
    148-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非介入的表面反应气相传质实验来测定规整填料表面的传质系数分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波纹规整填料的流动及传质CFD模型.采用该CFD模型与正交试验开发了一种新型填料,其通道的形状区别于传统波纹规整填料的三角形,采用具有更大水力半径的四边形.CFD模拟结果表明经过几何结构优化后的新型填料在保持良好传质性能的同时,压降减小22.22%~23.03%.

    规整填料计算流体力学传质压降

    沥青基球状活性炭气固流化床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及验证

    葛倩男杨榛
    157-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颗粒流动力学理论,对沥青基球状活性炭气固流化床的流体力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使用流体动力学软件ANSYS Fluent研究二维气固流化床的流动特性.采用多流体欧拉模型,通过对比冷模试验,分析5种曳力模型、数值参数、进气速度、床层压降和膨胀高度的模拟结果.研究表明:在Syamlal-O'Brien模型下,气固流化床的数值计算参数采用时间步长0.000 1 s、收敛准则10-3的二阶离散格式模拟效果最佳.床层运行的理想速度在0.35~0.45 m·s-1之间,此时床内颗粒呈明显流化现象.验证结果表明床层压降和膨胀高度的实验与模拟结果一致性好.

    气固流化床球状活性炭数值模拟曳力模型流动特性

    SIFSIX-3-Ni变压吸附分离CHF3/N2的过程模拟研究

    张琪成陈霞张东辉王鸣...
    165-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SIFSIX-3-Ni(MOF)作为吸附剂,应用Aspen adsorption软件建立双床6步工艺流程模型,对CHF3/N2混合气体变压吸附(PSA)提纯CHF3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吸附压力、进料流量、吸附时间、均压时间、降压时间以及真空度等主要工艺参数对φ(CHF3)和回收率的影响,通过工艺模拟,当吸附压力1.5 bar,进料流量0.6 m3·h-1,吸附时间165 s,均压时间22 s,逆放时间95 s,真空度0.1 bar条件时,φ(CHF3)达到99%以上,回收率达到90%以上.

    SIFSIX-3-Ni变压吸附工艺模拟AspenadsorptionCHF3

    面向海量数据的集成化DNA存储系统

    魏亚男刘倩齐浩
    173-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全球数据总量爆炸式增长.由于理论储存密度极高、保存时间长等天然优势,DNA被认为可以对海量数据提供稳定、低成本的存储.自概念提出以来,DNA存储技术在编解码算法、数据恢复及重复性读取等核心方面取得进展.但难以想象基于生物分子DNA的信息存储技术如何实现大规模、稳定的数字信息存储,任何报道的DNA信息存储原型系统的存储能力都与实际信息存储需求间存在巨大鸿沟.因此,DNA分子实现实用信息存储,除了需要解决最为核心的合成成本问题外,仍缺乏对存储不同文件的DNA进行稳定保存及高度集成的技术,并且面临海量数据存储时,需要为DNA文库设计适当索引实现特定文件检索,以及存在DNA生物分子存储设备如何与现有电子系统对接等问题.聚焦保存方式对DNA的物理存储密度和文件检索方式的影响,并介绍了文件检索方式以及自动化设备的开发的研究进展,以期促进物理存储密度高、文件选择性检索便捷的集成化DNA存储系统的开发,从而促进DNA数据存储的商业应用.

    DNA信息存储数据检索设备集成DNA保存保存介质